语文教育的要义是读与写

来源 :新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h12121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一则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沪版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材把课文《打碗碗花》中的“外婆”改成“姥姥”,在网络和微信里引起了轩然大波。据说,教材修改者的理由是:“外婆”是方言,而“姥姥”是普通话。姑且不说,这篇经过修改过的《打碗碗花》是不是一篇优质的课文,也不论“外婆”和“姥姥”谁是方言,谁是普通话。先来看看,上海教育出版社对社会作出的回应。
  在沪教版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中,既有“外婆”的称谓,也有“姥姥”的称谓,“外婆”的称谓出现了8处,“姥姥”出现了4处。沪教版小学二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教材把“外婆”改成“姥姥”是为了落实该学段识字教学任务的需要。“外”“婆”“姥”三个字都是小学二年级识字教学的基本任务,“外”字安排在二年级第一学期第4课中,“婆”字安排在二年级第二学期第18课中,“姥”字安排在二年级第二学期第24课中,即在认读“姥”字前,学生已经认读了“外”“婆”两字。
  看到出版社这样的回应,一方面为它认真的态度点赞,但另一方面也对回应的内容保留看法。在编辑教材的出版社看来,把“外婆”改成“姥姥”不是歧视方言,而是为了让上海的小学二年级的孩子多识一个“姥”字。而且把“外”“婆”和“姥”三个字分别放在二年级两个学期,且刻意拆分识字。这种做法值得商榷。
  沪版语文教材主要在上海市采用,如此把识字当作语文教学的重点,似乎并不科学,也不符合上海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上海市市民文化素质整体很高,小语教材还停留在识字目标上,实在不敢苟同。对民国语文教育稍有研究的就知道,民国时期国语课以“识字”为基础,是因为当时民众几乎都是文盲,且入学儿童没有阅读预备,所以识字就是国语教育小学低段,甚至是中高段国语课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现在,无论是上海,还是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大多数城市儿童都有家庭阅读预备,把识字教学、拼音教学作为小学语文低段的主要学习任务,并不合适,尤其是对上海市来说,小学语文教学完全可以不必拘泥于简单的识字教学,更没有必要在用哪一个方言词的问题上浪费时间和精力。
  不过,由“外婆”和“姥姥”的更换问题,也可以看出,无论是语文教材编写和出版,还是语文教育界都存在对语文教育的片面与错位的理解问题。语文教育的目標到底是什么?笔者以为,语文教育教学的目标不宜复杂化,不要功能太多,只要抓住两个核心培养目标:一是阅读能力,即文字的理解力;二是写作能力,即文字的创造力。如果孩子们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学了十二年语文,既不会读,也不会写,或者,既不爱读,也不爱写,那么,语文教育和语文学习就是失败的。就目前来看,语文教育教学的主要问题也在这里,没有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很多学生阅读理解力差,也不会写作,甚至对文字都没有兴趣。这究竟是为什么?很大程度上与语文教学没有抓住要害有关。语文教师不能把学生引领到美好的文字世界里,让他们感受文字的魅力,并建立起对文字世界的信任感,也没有形成文字的创造力。在现有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小学三年级之前,大部分老师都把精力和时间花在教学生拼音、识字和抄写背诵上,没有从一开始就让学生爱上读和写,因此到了高年级,语文教学越来越难,原来设计的种种目标更难实现,尤其是作文教学几乎变成每位语文教师无法突破的瓶颈。
  当然,语文教育的问题要解决好,也需要教材编写要慎重,要认真,要有文化高度,同时,也要讲究最基本的规则。那么,语文教材应该怎么编写?我觉得针对目前的语文教材编写的问题,需要从五个方面来优化教材:一是从小学到高中,要打通中华文脉,恪选经典,展示汉语的变迁及丰富性。因此,小学、初中和高中的语文,古文和古诗词部分,要尽量从《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和古文里选择最精美的篇什;而现代诗文部分,则要选择最有现代汉语优美度的佳作,进行组装,使十二年的语文教育形成一个中华文脉体系。二是去掉识字、拼音和口语交际的低级目标,以读写能力为核心。目前,国内除了少数农村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儿童还缺乏阅读的预备,绝大部分学生都有学期的家庭亲子阅读体验,因此,语文教材应该就高不就低,照顾大部分地区的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和能力。三是语文课时减少,一天一节,一周五节。课堂以解读文本为主,培养学生文字理解力、文学鉴赏力。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的语文课课时都偏多,有的小学一周语文课达到11节,再加上单独的作文课,几乎每天都有两三节语文课。这既不合理,也没有必要。台湾省小学国语课,一般也才四节课或五节课。语文课的教学质量,靠的不是课时,靠的是教材的优化和教学的合理与科学性。四是每周增开一节阅读课和一节书法课。书法课要求写繁体字,抄写古文,但阅读课和书法课不考试。五是每周开一门方言与习俗课。台湾省小学就有闽南语文化课,不考试。方言也是语文的一部分,语文教育要重视方言,不要排斥方言,因此,建议增开一门方言课。当然,方言课要鼓励学生讲当地的方言,理解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也通过方言课来了解地方文化习俗。
  以上只是对语文课和语文教材编写的一些看法。但无论如何,读写能力是语文教育教学的核心目标。语文课堂教学也好,教材编写也好,都要以读写为核心。如果语文教育不能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那么,“开展全民阅读、培养母语意识、树立文化自信”就是一句空话。
  (作者系上海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教授)
其他文献
6月30日,由人民出版社、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主办,人民出版社读书会办公室、新阅读杂志社承办,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中国东方歌舞团)、中国戏曲学院协办的“凝聚推动全民阅读的力量”人民出版社读书会阅读推广大会在京隆重召开。大会揭晓了“阅读推广优秀合作机构”“阅读之星”“阅读推广优秀名家”的获奖名单并给予表彰。  本次阅读推广大会以“凝聚推动全民阅读的力量”为主题,旨在进一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
期刊
2018年7月19日,第二十八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以下简称“书博会”)在深圳拉开帷幕,本届书博会秉持展、销、阅相结合的办展精神,着力将主会场打造成一个汇集中国出版业成果、成就的展销平台。凸显“时代主题”“融合发展”“全民阅读”“现场交易”“科技含量”“知识关爱”“绿色节俭”“展会联运”等亮点。书博会设置一个主会场,五个分会场面向市民优惠售书,并开通了香港与深圳之间的巴士,方便与此间召开的香港书展
期刊
2014年以来,由中国期刊协会、中国(武汉)期刊交易博览会组委会、北京蔚蓝公益基金会联合发起,中国期刊年鉴杂志社承办的“勉学书屋”公益项目,已在湖北省红安县、襄阳市和宜昌市革命老区的中小学校、图书馆里建立了27所“勉学书屋”阅览室,捐赠图书、期刊及电子出版物共380万元码洋。这个项目不仅为革命老区孩子们的课外阅读提供了书籍和场地,也为关注老区发展的组织和各界爱心人士搭起了一个公益平台。为了解老区少
期刊
天津的问津书院,初创于清代乾隆十六年(1751),由长芦盐运使卢见曾倡建,报直隶总督方观承、长芦盐政高恒批准,盐商查为义捐旧宅助成。卢见曾取“汛海问津”之义为书院命名。光绪二十六年(1900),书院毁于八国联军炮火。问津书院是古代天津建筑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久、社会影响最广的教育机构。  今天重建的天津问津书院在探索实践中成为“民办公助”性质的公共文化机构,却值得我们深刻反思。天津问津书院和河北区
期刊
不知不觉中,天津问津书院已走过了第五个年头。至今,天津问津书院揭牌剪彩仪式的场景,仍深存于我脑海之中。当我从问津学人侯福志先生的博客里知道著名学者冯骥才先生应邀为书院揭牌时,我的心为一个文化载体的诞生欢呼雀跃;当看到天津问津书院学者云集,理事长王振良先生气宇轩昂、信心满怀的样子时,我心里又浮过一丝忧虑:从古至今,受传统私塾文化的影响,华夏大地的书院多如牛毛,多数书院都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天津问津
期刊
地域文化研究和文化机制的关系是个大题目,是理论文章喜欢涉及的话题,但地域文化理论并没有催生有效的文化机制,而实践中产生的文化机制又不能被理论研究者所关注,因此地域文化的实践和研究基本是脱节的。脱节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实践落后于理论,二是实践超越了理论。这里只谈后者。  地域文化需要传承,但传承必须要建立在有效的研究之上,而有效的研究又必须依托一个学术平台来展示和传播。以往的地域文化理论,多着重于研
期刊
坐落在天津市河北区的天津问津书院,如今已成为天津市重要的文化地标之一。2018年4月,天津问津书院被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评为全国“全民阅读优秀推广机构”。国内学人先后撰文近300篇,对天津问津书院的运作模式和活动实绩进行评介、推广与研究。  天津的问津书院,初创于清代乾隆十六年(1751),最初由长芦盐运使卢见曾(号雅雨)倡建,报直隶总督方观承、长芦盐政高恒批准,盐商查为义捐旧宅助成。卢见曾取“汛海
期刊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自1978年成立至今40周年了。它是为《中国大百科全书》而生,40年来,也是围绕着《中国大百科全书》而发展,而繁荣。2011年,国务院立项,实施《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工程,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又开始了新的征程。  回忆《中国大百科全书》发展的历史,我还是缘分不浅。第二版立项前,我作为新闻出版署分管出版的图书司司长,曾和百科社的同志一起去国务院秘书局说明工程的意义和我们的要
期刊
近年,陆续收到天津问津书院理事长王振良先生寄赠的《问津文库》和《问津》杂志,如果没有记错,文库已出了将近60种,而杂志也已编印至50期了。每次收到沉甸甸的邮件,心中总不免由衷地赞叹,还没有哪一座城市能像天津这样,依托民间的力量,通过系统地编印系列著述,将其城市的传统文化立体式地呈现在世人的眼前。  扎根于津沽大地,致力于城市文脉的追寻与弘扬。如果留意会发现,在每一本“问津”系列图书的封底都写着一句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图片独特属性的考察,论述阅读推广中应该特别注意对图片阅读的推广。阅读图片是人类最早的阅读行为,早期人类的文字几乎都是图片,后来才提炼为抽象的字符。阅读图片尤其是阅读图画不仅关系到个人的艺术在素质的提高,决定一个人的雅与俗,也关系到国家的产业转型。同时,图片是人类记载、传输信息的工具,图中有万物,读图容易上瘾。  关键词:出版 阅读 图片  图书、图书,图和书是天然的联系在一起的,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