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精神家园,传承民族文化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7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生产农具是我们祖辈在长期生产劳动过程中发明创造的文化资源之一,然而随着社会进步和机械化农耕的替代,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正一点点地面临消失的危险,怎样在使用现代化农耕的同时又不失去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是我们的责任。作为文化的传播者和继承者,希望能通过美术教学这一形式作出贡献。
  关键词: 民族农具 小学美术 实施探索
  “艺术起源于劳动”这一观点拥有众多的支持者,也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流行的艺术起源学说观点。它的主要理论依据来自俄国的普列汉洛夫和马克思、恩格斯的一些论述。普列汉洛夫在《论艺术》一书中提出著名的命题:“劳动先于艺术”,“人最初是从功利观点观察事物和现象,只是后来才站在审美观点上来看待它们”。实际上普列汉洛夫只是道出了艺术与劳动的密切关系,审美与适用的先后次序。艺术的起源学说在中西方历来有多种说法,如“巫术说”、“模仿说”、“游戏说”、“劳动说”等。不管哪种学说至今都很难用某种唯一的理论完全令人信服地彻底阐明艺术发生的原因。
  艺术,尤其是造型艺术,它是一种人工制品,需要有熟悉的技巧。正如恩格斯所说,艺术的产生是以人的手因劳动而达到高度完善为前提的。我们的祖先正是通过这种长达几千年的劳动创造了最初的劳动工具,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人们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推动了社会进步。然而这些祖辈们长期使用的生产农具对今天的孩子来说显得太陌生、太遥远,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正一点一点地流失。基于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保护的初衷及这些正在远离我们后代的民族文化的痛心,加上自己从小生活在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对民族生产农具最淳朴的情感而选择了这一内容作为课题的一个环节。
  我设计这一课题内容的初衷是让更多学生了解农村生产、生活用具,特别是仡佬族、苗族聚居地传统农具的使用状况。让生活在大都市的孩子了解我们的民族传统文化,体会祖辈在长期生产劳动中发明创造生产劳动工具的聪明才智,体验社会变迁的痕迹,感悟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乡土文化。
  仡佬族、苗族生产农具历史悠久,主要有生活类、生产类两种。生活类如木瓢、米筛、石磨等;生产类的如犁、锄头、耙子、耙梳、镰刀等。这些生产工具不仅是宝贵的民族文化资源,而且其独特的造型更是现在孩子无法在平常生活中见到的,更加具有吸引力,这就为我们进行美术教学提供了最好的原始资料。
  根据这些农具的造型特点,我选择在小学六年级美术课中进行课题内容的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得到了以前学生黄显茂的大力支持和配合。我们先让学生对农具进行调查了解。设计如下:
  调查内容:生产、生活农具。
  调查方式:实地观察、访问、请教长辈。这是这一课题内容得以顺利完成的关键,通过和学生讨论,我们把学生分为两个大组,每组挑选两名组织能力较强、责任心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一组学生分别进入较近的村子进行农具收集,其形式采用拍照、绘画,如果农具使用者愿意也可以直接收集。看看哪些民族传统农具至今还在使用,那些已经被机械化工具淘汰。另一组学生则负责和年纪较大的老人聊天,请他们谈谈上个世纪农村生活的状况,农业生产和农具的关系,农具的使用情况和特点,等等。这些问题会打开老人记忆的阀门,老人们对传统农具的情感表露就会真切,学生也会大受感触,对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调查时间:一个星期
  调查心得体会:500字左右
  通过这一环节后,学生对农具有了新的认识,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临时应变能力,也重新认识了农具,认识了农民,真切地感受到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每一件农具都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一件件物品都记录着时代变迁痕迹。部分学生还亲身参加了农具的使用,还有热心的老奶奶亲自教学生制作了农具,如连枷、牛套头等,这对学生来说可是难得的机会。再通过写心得体会的形式让学生感悟农具的魅力,从内心体会劳动的艰辛,从而自觉形成勤奋、节约、艰苦朴素的优良品质。这就是我们在单纯课堂教学中难以学到的知识。
  为了让学生把对农具的认识从所见、所听、所感提升到艺术的角度进行审美实践活动,我选择用绘画教学形式结束这一活动,并完成对课题的最终实施。
  《走进农具的世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通过对农具的收集、欣赏和实际操作,了解民族文化的魅力;
  2.用已有的绘画语言描绘自己喜爱的农具。
  教学重点:农具知识
  教学难点:用已有的绘画语言表现农具的特征
  教学课时:2课时
  课前准备:学生:收集的农具图片;绘画工具(自选)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过效果:
  1.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完全由被动变为主动。
  2.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形象思维的目的。
  3.一改学生作业面貌雷同的现象,画面丰富多变。
  4.锻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无法做到的能力培养。
  爱因斯坦说:“知识是有限的,想象是无限的。”创造永远和想象分不开,那些有作为的科学家、艺术家往往都是最善于想象的人,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只要以生活背景为前提就能创造出优秀的艺术作品。农具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的使用工具,它的魅力不仅是其使用功能,更是时代变迁的见证,蕴含丰富的文化底蕴。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传承我们的民族文化是我们的责任,更是我们的义务。
  基金项目:2013年遵义师范学院基础教育研究课题(立项编号:13ZYJ040)阶段成果之一。
其他文献
摘 要: 小学生习作需要学生写出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且必须内容具体和感情真实。想象和纪实都必须以具体和真实为基础和原则,依托其基础和遵循其原则需要进行认真的思考和实践。  关键词: 记实 想象 感情真实 习作策略  笔者任教小学语文教学,说实在的,现在学生的阅读教学随着电子白板技术的应用,其课堂显得比较轻松和高效。然而,学生的习作仍然有许多令人感到不是滋味的地方,尤其在纪实和想象上不能达到具
摘 要: 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数理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就当前淮南市中考体育加试增加篮球项目,通过中考体育加试设立篮球项目对中学生篮球运动的影响进行分析:中考篮球项目设立对中学生篮球运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对中学体育课程设计和体育课篮球教学目标上。中考篮球项目的设立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中学生参与篮球的热情,促使学校加大了对篮球的重视和投入,为篮球运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但是,篮球项目设
摘 要: 本文分析了中国元素在工业产品设计中情感需求的消费心理,阐明了工业产品设计的国内外发展历程,从形态、意韵、材质、装饰纹样等方面,对中国元素与工业产品设计的契合进行了深入研究。  关键词: 工业产品设计 中国元素 契合  一、引言  因为人类具有自然生存及社会融入的双重特性,所以对工业产品的设计不仅要满足人们的功能性需求,而且要满足人们的情感性需求。相应地,工业产品的设计重点一直处于提高功能
目前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与选修所选取的都是中外文坛的名作,都是作者生命感受、生活体验的独白。这些时代的杰作要告诉我们的是什么?读者的倾听,读者对作品的再阅读成为了解作者、了解时代人物必不可少的环节。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带领学生走近作者,打开作者的心门,准确把握文本呢?  一、了解童年经历,叩响作者心门  刻骨铭心的痛楚是一个人经历磨难后的收获。文学就是作家用来散播这种收获的方式,作家也在这散播中更璀璨
摘 要: 高职行业英语教学一直处于改革发展中。作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遵循岗位工作过程的理念,提出了高职行业英语的教学模式和评测方式,对高职行业英语的教学有着建设性的意义。  关键词: 岗位工作过程 行业英语 教学模式 评测方式  引言  我国的高职教学发展一直在高速的轨道上进行着,高职的教学改革在不断地探索与进行中,高职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与手段、教材的编写等都在创新发展中。从早期的本科缩略版,
1.知识具备  x ≥0→(a-b) ≥0→a b -2ab≥0,即:  (1)a b ≥2ab,注意乘积为定值,平方和有最小值,当且仅当a=b时取等号.  (2)ab≤ ,注意平方和为定值,乘积有最大值,当且仅当a=b时取等号.  若a、b∈R ,则有:  (3)a b≥2 ,乘积为定值,和有最小值,当且仅当a=b时取等号.  (4)ab≤( ) ,和为定值,乘积有最大值,当且仅当a=b时取
摘 要: 为了了解目前制约巴林右旗中学生篮球运动发展的因素,本文通过对巴林右旗两所中学篮球课的开展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影响巴林右旗中学生篮球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教学模式单一,引不起学生的兴趣;二是学校教学设施欠缺;三是学校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本文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指出,首先,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改变现有教学模式;其次,领导应该重视体育教学;再次,提高师资力量;最后,有
摘 要: “教是为了不教”,“教”是前提、手段,“不教”是目的。中职《机械制图》是机械专业的基础科目之一,在机械制图、车工工艺、铣工工艺、磨工工艺、钳工工艺、焊工工艺、铆工工艺、锻工工艺、热处理工艺、铸工工艺、木模工艺、机械制造工艺、金属材料、电工学等三十多种专业中开设此科目,因此,提高《机械制图》课堂教学效率具有普遍意义。  关键词: 中职学校 《机械制图》 教学 优化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有
摘 要: 短篇小说《气球》和《墙上的斑点》分别是著名的美国后现代小说家巴塞尔姆和英国著名意识流小说家伍尔夫的佳作。这两部小说虽然都以物质名词命名,初读起来让人感觉非常相似,但它们却承载着不同的两大小说流派的重要特征。本文从小说人物塑造和现实两方面辨析这两部看似雷同的小说的不同之处,从而探讨英美现代小说与后现代小说的异同。  关键词: 《气球》 《墙上的斑点》 英美现代主义小说 英美后现代主
摘 要: 为满足我国经济形势发展需要,高素质人才需求日益增加,高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然而在近几年全球经济形势紧张,用人单位需求和高校培养毕业生能力方面具有明显冲突,高校毕业生人数屡创新高等因素影响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为改变就业难的情况,高校应当以用人单位需求为导向进行教学改革与课程改革,使学生按照就业方向学习课程知识,全天候沉浸式学习,使实训贯穿学期课程全过程,学生提前进入工作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