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后进生的转化

来源 :现代教育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e4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学生教育中,用心的教育可以说是贯穿着我们教育的始终的,特别是对于“后进生”。促进后进生的转化,教师应该有四心,即平等心、爱心、匠心、决心。有了这四心,才能促进后进生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平等心;爱心;匠心;决心;后进生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陶行知
  这是陶行知教育名言里的一句话,只不过是寥寥的几个字,但是读起来却是回味无穷,教育是用心的教育,只有用心去从事教育这个行业才能够获得成功。
  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我们所接触的所服务的不是一个个冰冷的无感情的机器,而是一个个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而且是心思细密敏感的小人儿。所以用心的教育显的更为重要,特别是班级里所谓的“后进生”。
  我们教师在工作当中应当有四心:爱心、平等心、匠心、决心。
  我们可以仔细分析一下所谓“后进生”,理解一下后进心的处境。
  所谓后进生,是在学习、思想品质等方面暂时落后的学生。后进生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校家庭社会的,有自身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下,后进生一直处于被忽视的地位。在家庭,父母因为有学习障碍的孩子而感到失望、无助或厌倦,认为没有出息,是个“笨蛋”。教师的冷落歧视,同学的轻视疏远,家长的“恨铁不成钢”,往往会导致后进生强烈的自卑心理。这样的学生常常给家庭增添紧张的气氛和精神负担,他们就认为自己没有人喜欢,人人都在批评自己、捉弄自己,对自己失去信心,造成恶性循环,加之一些不良的社会意识形态通过网络、书刊、报纸等不断流向社会,冲击孩子稚嫩的心灵。可以想象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他们不算成熟的心理如何能够经得起如此的考验,不当的教育必然让他们自暴自弃。所以如何转化后进生更是我们在教育当中的重中之重。
  1.“爱心”是促进后进生转化的基础
  作为一名教师要有针对性地为后进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要主动热爱关心体贴他们,矫正他们的不良学习心理。热爱好学生,是大多数教师很容易做到的,但热爱后进生,与思想品德差、学习成绩差的后进生建立感情是一般老师不容易做到的。后进生往往会遭到家长、教师乃至同学鄙视和嫌弃,在家里得不到温暖,在学校也受到冷落,因此他们总会觉得周围的人对他是另眼相看,处处觉得低人一等,从而在他们的心灵深处产生很强的自卑感。
  后进生产生自卑心理以后,常常认为教师厌弃自己,对自己不再抱有什么希望,他们的自尊心被自卑感所掩盖,觉得自己的前途渺茫无机,就更容易自暴自弃。因而后进生更需要温暖、爱护和尊重。教师和家长要以平等和平常的心态看待后进生,多方面关心他们,真诚地帮助他们,要让他们觉得自己还有个人的价值,进步的希望。在学校和家庭给予其充分的说话的权利,尊重和了解他们的精神生活,真正走进他们的心灵,只要我们用温暖的心去真挚地爱他们,就能点燃他们自尊心的火花,能使他们受到鼓舞,在他们身上往往潜藏着良好的,甚至是宝贵的东西。教师只有热情地接近他们,才有可能发现,教师和家长要以强烈的爱心对他们的心灵进行抚慰,营造平等、友爱、民主和和谐的学校氛围、家庭氛围。当他们真正体会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他们就会感到,不但教师没有歧视他,家长没有摒弃他,同学们也在真诚地尊重他,从而激起他的学习热情,使他们远离自卑,同时会产生对教师的敬重、爱戴和信赖,这就是教师的热爱和尊重对后进生所产生的情感效应。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因此,教师要培养后进生的自尊心,激发其自我教育的内部动力,以取得教育效果。
  “爱”是一味良药,它能唤醒心灵深处的良知。对待后进生,教师特别要用爱心去对待他们,对他们要以诚相待,以心相见。后进生往往有他们的自尊心,如果得不到同学的帮助,教师的爱心,他们会产生破罐破摔的念头,它会危及班级,也会危及自己。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不要让上课、评分成为人的精神生活唯一的,吞没一切的活动领域。如果一个人只是在分数上表现自己,那么就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等于没有表现自己,而我们的教育家――我们只看到一片花瓣,而没有看到整个花朵。”有些后进生虽然在学习成绩上徘徊不前,但在其他方面却可能会有超常的发展,有的学生学习上听不懂,却对小制作十分精通,有的学生对文字课没有兴趣,却在音乐方面有独到的天赋,教师要全面关心、适时表扬,鼓励和引导他们在自己的爱好和特长上努力发展,使其消除自卑,增强信心。马克思也曾说过:“只能用爱来交换爱,只能用信任来交换信任。”“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们要多付出一点爱,开启他们的心扉,点燃他们的心灵的火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陶行知所倡导的爱的教育,更是我们在教育后进生获得成功的基础,更是我们教师工作的基础。
  在学校里,那些后进生往往会受到歧视和冷遇,自尊心受到伤害,会产生一种没有希望的自卑感。此时此刻,后进生不需要责备,而是需要一份真挚而又实在的理解和帮助。我所教班级曾有这样一个学生,不仅学习成绩特差,而且在社会上学了不少的恶习,在校内外经常惹事生非,造成了极大的坏影响。我及时来到他的家中进行家访,才知道原来他的父母都是无业人员,做一些小贩生意,整天忙于摊位,加之父母双方文化水平不高,说到底,这位学生在家庭教育上缺乏了良好的环境。此时,我的心理反而缺乏了平衡,总觉得欠他一些什么。后来我经常接触他,和他促膝谈心,并和他的家长经常联系,经常利用节假日时间为他补习功课,不久他学习就有了进步,对我也有了信任感,并下决心克服不良现象,教师的爱心使他在各方面都有了根本的变化。
  2.平等心是后进生进步的起点
  在我们的工作中,我们在学生身上倾注我们很多的心血,特别是对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我们倾注的感情更多。上课经常提问,课后经常找聊天谈心,即使有了错误,也是轻声细语去了解原因,耐心开导,做细致的工作。我们认为优秀的学生成绩好,纪律好,一切都是优秀的,每次评优评先进我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这些优秀的学生,可以说优秀的学生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而与优秀的学生相对应的一部分“后进生”,则被遗忘在角落,很少被提起,更不要说评优评先进了,有了一点错误,那是动辄冷言冷语,横眉冷对,不留一丝余地,更不要说去耐心细致的去做思想工作了,恨不得一棍子打死!同样一个班级的学生,我们处理的方式是截然不同的,优秀的学生和“后进生”的待遇可以说是有着天壤之别。
  喜爱优秀的人,这是人之常情,但是作为教师这种精神是要不得的。陶行知有句话: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这句话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也许我们批评在不经意间就伤害了一个孩子的心。
  这些孩子在本质上都是好的,每一个孩子在背着书包上学的时候都是抱着拿到好成绩的目的来到学校的,但是各种各样原因让他们成绩不好。作为教师在对待后进生的问题上,不仅不能够打击挖苦,而应该赋予更多的关心,最起码平等的对待“后进生”。
  平等的对待学生这是作为教师的一个基本的要求,不要认为的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学生们是敏感的,他可以从你的一言一行上感受到你对他的态度。特别是我们所谓的“后进生”更是如此。平等的对待“后进生”,让他们从你的言行当中感悟到,你对他们是有期望的,他们的内心深处要求进步的一是就会觉醒,自主的管理自己,自己要求进步。
  我们把后进生从学生整体中分离出来,区别对待,这是一个极大的错误。我们在潜意识中就会认为这个学生不好,而学生也会在潜意识里提醒自己是“后进生”,啥都做不好,这样对他们的成长是不利的,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听过魏书生的一个讲座,他讲的更好,他说“调皮捣蛋的学生,我们不去拨弄他脑子里的那根调皮捣蛋的神经,不管它,把他作为一个平常的学生平等对待,不提醒他那根调皮捣蛋的神经,久而久之,那根神经就退化了。”平等的对待后进生,这些学生才能在心中逐渐的改变自己。
  当前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研究后进生自卑心理的产生及其矫治,对教育工作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想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必须从心理教育入手。作为一名教师要全面地、多方位地去关心体贴后进生,为他们成为社会有用人才奠定好基础,百花齐放才能春满园,这才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职责。
  3.“匠心”是促进后进生素质发展的重要条件
  工艺精品是出于精工巧匠之手,在转变后进生的工作中,教师应该把精力放在了解和研究上。一是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分析,从他们的心理中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对他们的学习、道德行为作正确的估价;后进生经常表现的就是在学习上缺乏自制能力,他们也想搞好学习,但缺乏持久性,对于学习上感兴趣的内容能表现得异常活跃,而对学习起来困难较大的抽象、枯燥的知识便提不起精神来,这类学生的具体表现为贪玩,玩时精力旺盛但一遇到学习就怕动脑筋了,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后进生往往在学习上不如其他同学,但在感情上更渴望友谊和抚爱,尤其看重和老师的交情,但又对老师敬而远之,畏而疏之。由于他们常给老师、班级带来麻烦,因此他们心理上也常有压抑感和苦闷感。他们常把江湖义气当友谊,他们为帮助朋友,不惜违纪,不考虑自己的利害得失。此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切记不可带有色眼镜看待后进生,有的老师赞许的目光只是频频投向成绩优秀的学生,对后进生则冷眼相待,稍有过失,则加以训斥,一棍子打死,使他们得不到理解、尊重、自身价值得不到表现。久而久之,他们有的就有的会产生强烈的自卑感,什么事都不敢去做,还有的则是很容易会产生对教师的逆反心理,影响教师的正常教学秩序;二是要经常家访,力求校内外紧密配合,掌握好解决问题的第一手资料,使后进生尽快地赶上先进生。家庭是转化后进生的外部条件,父母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影响是很明显的,也是极为重要的。我现在所教的班级有这样一位学生,在校令师生们头疼,在家令父母头疼,教师找他谈心,表现出一种反感情绪,同学批评他,他是小拳头飞舞,成绩表上是一连串的红灯笼,如何转化这样的后进生?我以表扬鼓励为主,打好心理战,把他取得的点滴成绩作较高评价,再向他提出要求不高的希望,并且经常跟他的父母联系,让他们也知道孩子在学校所取得的进步,使父母改变对孩子的片面看法。马克•吐温说过:“靠一句美好的赞扬,我能活上两个月。”表扬就是一种赏识,对学生具有极大的激励作用。我们教师不仅要学会表扬学生,还要努力创造使学生获得表扬的机会。因为后进生在不良心理的影响下,很少对所处的环境实施积极的影响,难以体会到成功所带来的快乐,自我感觉他就是一个失败者。教师就是创造条件和机会,也要让他们发挥其优点和特长,在表扬中让他们也能品尝到成功带来的喜悦和快乐。采用此种方法,教师一定要深入后进生,不能为了表扬而表扬,不该表扬的绝不能乱表扬,否则会适得其反。一定要抓住教育的时机,润物细无声。在不断的表扬中,后进生的自信心就会渐渐树立起来。这种方法不仅能唤醒他们奋发向上的心声,而且能使他们克服心理的自卑感,逐渐走出自卑、恐惧的心理阴影,竖起自信心。这位后进生现在不但思想品质有了好的转变,而且学习上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事实证明,只要我们采用得当的措施,认真分析他们的心理状况,让他们自己分析、总结、看到自己的优势,挖掘潜力,后进生定能转变为优秀生。
  总之,对待后进生要循循善诱,深入学生内部,同时做好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协调工作,不能只看到后进生危害的一面,而看不到其隐含的积极的一面,应从理解和尊重的角度出发,因势利导,使教师站在一个较有利的教育位置,为转化后进生找到一个有效的突破口。
  4.“决心”是促进后进生素质发展的不败之处
  转变后进生是项艰巨而又极其复杂的工作。虽然后进生也有上进的表现,但缺乏毅力和自制力,往往经不住外界不良的影响。有时改了这个缺点又犯了那个缺点,有时屡教不改,进步相当缓慢。这时教师要认识到这是正常现象,要知道任何一个后进生,都会在反复中前进,在前进中反复,这也是后进生的普遍转化规律。转化后进生不是一蹴而就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可见培养一批优秀的人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更何况是转化一些思想和成绩都较落后的后进生,那更需要我们教师付出足够的耐心 。后进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有决心改正,并有转变的行动,这只是转化的开始.这种转化不可能一次完成.一个错误,一种不正当的行为习惯是在长期错误认识过程中产生的,因此难以一下子改变过来.一次教育活动、一项措施往往收不到显著的教育效果。对问题严重的后进生,更是如此。有些后进生虽一时有所转变,但由于后续工作没有跟上,又会使他们重新成为后进生。后进生的坏毛病一旦出现反复,教师就下了 “屡教不改”“无可救药”的论断,显然是急于求成。教书育人是细活,需要的是耐心,如果遇事不冷静,一时冲动,由着性子,就有可能把事情弄得更糟。从学生终生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们只有反复地进行教育,才无愧于教育,无愧于社会。反复地教育,就是要求教师对于后进生的旧病复发不能灰心丧气。当遭遇挫折时,不至于气急败坏、暴跳如雷,才能真正具有教育者的胸襟和怀抱,所有这些,都要求教师要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要有“不转变不罢休”的决心和意志。教师不要像江湖医生对待病人那样,开个处方便撒手不管,而要时时关注病情的发展,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直到病人痊愈。如果仅靠教育艺术的一招一式而没有恒心,这些学生恐怕还在梦魇中生活。在学生旧病复发时,一定要耐住性子,不急不躁,苦口婆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满腔热情循循善诱,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克服困难,启发他们进行意志的自我锻炼。首先掌握后进生求上进的心理,完善后进生的自信心,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他们良好思想品德,这是一种强有力的内部动力,使他们在艰苦的学习中满怀信心地取得进步。同时,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调动班级中大多数学生,开展多项有益活动。充分调动后进生的积极因素,对他们在思想品德,兴趣爱好,学习生活等方面取得的每一个优点,都应当充分的肯定,并及时表扬鼓励,使他们在别人的评价中看到自我价值,其次,与家长建立经常联系及时反馈教育效果。毕竟父母对自己的孩子最了解,对其教育具有特殊的成效,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的成长过程是一个反复教育的过程。教师对后进生要有耐心,要给予后进学生更多温暖,让他们多一份真诚的感动,唤醒、激活他们心中潜藏着的对于美好生活与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他们前进的内在动力!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出现反复时,要冷静地客观的分析,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方能收到预期效果。
  转化后进生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是一项长期艰巨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掌握不好每个后进生的心理状态,同时没有一颗赤诚的心是不够的,平时只有实干、不讲巧干,只讲强行灌输,而不讲方法也是不行的,所以说后进生心理素质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方法恰当,从他们的闪光点入手,用你不变的爱去感化他们、温暖他们,打动他们的心灵底处,才能激励他们向好的方面发展,得到应有的效果,这才是促进后进生心理素质和谐发展的不败之处。
  参考文献
  [1]《陶行知教育名言录》陶行知
  [2]《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苏霍姆林斯基
  
  收稿日期:2011-09-20
  
其他文献
“为了上学,每个周日的10点,两羊村上学的孩子就要准备出发了。一根竹竿,一头挑着柴禾,一头挑着米和菜,他们背着一星期的口粮,穿过崎岖的山路,去往20多里路以外的学校。5个小时的崎岖山路,二三十公斤的担子,但这些孩子却边唱着苗歌边乐陶陶地上学……”  这是《中国教师报》上登载的《用影像记录西部教育》中的片断。读着它,你是否也为大山的孩子所感动?你是否会想到,如果把这些两羊村的孩子放到我们这里,他们还
期刊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教师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目的,也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学生对某学科的产生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怎样激发高中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呢?下面就简单介绍几种常用的激发学习兴趣的教学手段: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手段     一幽默。教学幽默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趣味性,它与
期刊
阅读能力的培养必须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平时学习过程中多进行培养和训练,才能在考试过程中发挥得淋漓尽致,达到满意的效果。如何快速正确地做好阅读理解,提高得分率,已经成为大部分学生迫切希望解决而又感到特别棘手的现实问题。有没有一个好的办法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产生更高的学习效率呢?根据笔者从教以来的经验和体会,下面就如何提高英语阅读能力谈一些粗浅的看法,希望能对考生们有所帮助。   
期刊
【摘要】美术教学是一种艺术的熏陶,她不是教学生只会画几个简笔画,做几个泥人,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从大自然、生活中认识美、发现美、获得美感,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观念,从而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社会,最终健康快乐成长。我结合自身特长和学生实际,从学习目标的制定、课堂素材的挑选、良好的师生关系、课堂训练的延伸、生活细节上如何培养美感五个方面谈谈美术课教学。  【关键词】自由;自豪;精致;和谐  
期刊
【摘要】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促使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科学地综合选择和运用各种教学媒体的基本能力,在现代信息社会显得越来越重要。教师的工作是一个具有特殊性的专门化职业,这要求教师必须掌握有关多媒体教学的方法与技术。下面,我结合过去的几年来的高中语文教学实践就如何创设高中语文多媒体情境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情境教学     我认为,要生发高中语文教学情境,就要“在学科教学中将
期刊
【摘要】生物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也是当今世界科学发展的前沿科学,实现对高中生物课程的创新教学,更好的开展好高中生物课程教学,提高教学成效。本文就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创新思考展开探讨。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创新     为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国家全面进行新课程的改革,生物学科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对推动社会发展需要有重要意义,实现对高中生物课堂的创新教学,切实落实好对高中生物学科的素质教
期刊
作文教学有整个语文教学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不断探索提高作文教学的新路子是摆在广大语文老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作文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这项活动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对事物的细心观察。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只是片面地强调作文技巧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认识能力的提高。于是,不少学生的作文思路单一,认识问题肤浅,思想内容空洞无物。特别是写说明文,由于对事物缺少细心观察,认识不够而无从下手。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就
期刊
我曾在《考试周刊》2010年第39期看到过一篇题为《好作文是评出来的》的文章,当时就非常赞同这一观点,这些年来我一直坚持努力上好作文讲评课,取得了很好在成效,所教班级学生作文水平远远超乎同年级学生水平。实践证明,作文讲评课是作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环,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有利途径。讲评得好,能使学生的写作水平产生质的飞跃。下面是我在这方面的一些探讨与研究。  1.精心批改,充分准备  大家都知晓:作文教
期刊
【摘要】本文重点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供符合学生生活和学生文化的教学情境的重要性做了探讨,强调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巧妙地创设情境,使学生想合作,要合作。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课堂教学;教学情境;学生兴趣     新课程理念认为,优质的知识呈现情境既可以促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调动思维的积极性,又可以促进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多边互动,使课堂教学变得有生气。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供符合学生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权利、意愿和选择,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课堂上允许学生插话插嘴,质疑问难,并有意识地鼓励学生敢于猜测、敢于求异、敢于创新。教师用激励性的评价帮助学生相信自我,充满自信。让学生如沐春风,敢想敢问,敢讲敢做。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能充满生命的活力,学生的创新意识才会逐步得到发展,学生的个性才能充分展现,学生的创造、创新火花才能迸发、闪烁。  在现实的训练中,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