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育中“人”的存在性追问

来源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cheng198962308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现实教育中师生冲突事件的频发,学校教育中遗忘人、歧视人、压抑人、摧残人等非人道现象,本文从人的存在性角度出发,阐述教育和存在性的“人”的密切关系;探讨“人”的存在性特征及其对教育的启示;勾勒“人”的存在性教学图景,试图在一个教育理念分崩离析、人的理念彻底碎片化的时代里回归教育之本真.
其他文献
中西文论家都提出了各自的文学风格论,本文通过对中西方具有代表性的风格论专著,中国古代刘勰的《文心雕龙》的《体性篇》和法国布封的《论风格》进行比较,提升和深化对文学风格
约翰·斯坦贝克是美国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他的代表作品《愤怒的葡萄》讲述了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乔德妈妈一家从俄克拉荷马州迁徙到富庶的加利福尼亚州
大家知道,普希金的外曾祖父阿勃拉姆·彼得罗维奇·汉尼拔是一位黑人。在七岁那年,这位非洲酋长之子被卖到土耳其的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尔),第二年又被俄国驻土耳其公使带
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我们应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实践为重点。这就要求我们英语老师必须在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方式上做出改变以达到新时
随着各国间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影视作品在该过程中起着积极的作用.影视作品的字幕翻译也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本文通过分析美剧《绝望的主妇》字幕翻译中的所采用的翻
本文通过分析美国著名黑人学者杜波依斯的短篇小说《约翰的归来》,指出无论是黑人还是白人都在种族歧视阴影下发生异化,从而展示美国种族主义的危害。 This article analyze
风到哪里去了,心中只有火。愤怒地、恣肆地、噼噼啪啪在燃烧,想要毁灭什么,无法阻挡的架势。
2011年11月17日,纽约诗词学会梅振才会长在诗友的陪同下专程来到中华诗词学会访问,中华诗词学会为梅振才会长举行了热烈的欢迎会。
米歇尔·福柯指出,话语的产生在每个社会都受到控制,并且是经过选择的,不符合主流话语的文本会被排除在外,无权参与话语的流通。因此,为了使自己的言说能被接受,言说者只能服从主流
隐逸,一直是古代文人不变的追求和话题。在元代独特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出现了大批抒发隐逸情怀的文学作品。现存的元代散曲中,就有一大部分是抒发隐逸情怀的。元代文人借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