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与评价文献综述

来源 :中国经贸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sb55035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及评价相关学术成果存在研究视角主要集中于教育学领域、研究方法缺少大数据定量研究、创新能力测评主体第三方机构缺位等问题。今后应加强对国外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与评价成功经验研究,推进不同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差异性培养与评价体系建设,建立以问题解决型为导向的实践研究模式。
  关键词:研究生 科研创新能力 培养与评价
  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是研究生培养机制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对研究生创新能力进行高效、科学的评价、测量,可以有效起到“以评促进”、“以评促创”的作用。因此,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构建较为完善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与评价体系,成为了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其中不少成果提出了该领域仍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的新课题。本文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与评价相关文献及未来的研究领域脉络进行梳理,为更深一步的探索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与实践参考。
  一、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
  (一)學科培养体系
  研究生教育的本质离不开专业知识教学与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因此学术界不同学者基于差异化的学科培养体系提出了不同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李华青等(2020)以新工科建设为时代背景,探讨了培养大数据人才创新能力存在协同育人单一化、学科融合性差、师资力量薄弱等现存问题,提出了应积极建设跨界复合型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充分利用数据思维整合交叉学科优势的方式,推动大数据人才创新能力培养。[1]任志安(2014)认为经管类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不足的根因是在培养过程中局限于校内培养,缺少产学研合作教育所导致的,由此提出了“1+PIE”即第一年以理论知识拓展为主,第二、三年偏向创新实践教育的经管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2]潘华峰等(2016)通过借鉴欧洲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模型,运用“PDCA”循环将临床专业研究生培养计划质量过程分为理论教学、临床实践、科研活动、综合素质评估等若干个子过程,使临床专业型研究生在参与实践之余能主动发现、解决问题,并总结经验,达到建立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的效果。[3]吕艳娇等(2018)通过剖析美国基于问题的新型教学模式(PBL)内涵、特征、实施方法及评价,探究PBL教学模式对美国高校培养创新型研究生人才的影响及成效,并进行总结,从而提出了PBL教学模式对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的相关启示及建议。[4]
  (二)导师培养制度
  “任何教科书、思潮、奖惩制度都无法替代教师对青年人身心所产生的影响。”[5]研究生期间,导师是与研究生直接接触最多的人,也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创新型研究生人才离不开创新型教育,而导师的创新能力及意识决定了是否有能力对研究生开展创新型教育培养。陈绘等(2015)以创造性要求极高的设计学专业为例,认为导师不能将学生作品成果作为评判学生的唯一标准,应积极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学术及艺术设计活动的方式培养学生对不同设计风格的兴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最终达到提升研究生创新设计水平的效果。[6]马永红(2020)以师生关系对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作用路径为假设,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全国35所高校的3934名博士研究生进行调查,发现高质量的师生关系对博士生创新能力培养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建议通过提高导师对博士生的指导频率、建立师生共同学术理想及话语体系等方式推动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7]相反,导师对学生的辱虐管理,[8]以及过大的学术权力,[9]都会削减研究生科研创新的兴趣,对研究生创新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国外学者发现不只是导师会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学生身边的同学、家人等社会资本,也会对研究生创新能力造成影响。[10]如学生之间所形成具有相同或相近学术追求及价值取向的学术共同体所产生的学术互动氛围也会对博士生创新能力培养起到显著正向作用。[11]
  (三)科研创新实践
  根据高校科研创新项目主持人的身份不同,将研究生开展科研创新实践分为两种模式:当导师作为主持人时,研究生作为课题组成员开展科研创新实践活动,形成“参与式科研”;当研究生作为主持人时,导师作为课题组指导教师辅助研究生开展科研创新实践活动,形成“自主式科研”。柳瑛等(2020)通过构建Ordered Probit模型对两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新型“自主式科研”在获得感、创新成果产出以及对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作用等方面均优于“参与式科研”。[12]许丹东等(2019)对人文社科领域的博士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后发现,无论是“自主式科研”还是“参与式科研”,博士阶段的项目参与经历均对博士学位论文的综合质量及创新性有显著正效应影响。[13]此外,也有学者基于协同育人视角,强调科研实训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一是高校应积极营造“产学研协同创新型”校园文化氛围,将校园文化与创新创业精神、市场逻辑等外部优秀企业文化进行对接,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在校园形成多方面辐射机制。[14]二是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校企联合共建高水平实验中心及团队有利于提高研究生学术科研能力。[15]三是在产学研协商、融合、转化的基础上,实行研究生培养的“双导师”制,为研究生配备校内理论知识导师及校外来自企业的技术实践导师,强化研究生学以致用的实践创新能力。[16]此外,协同育人不仅是高校与企业“供需”双方的资源配置过程,政府还应起到指导性统筹调控的作用,通过调配多方资源、建立具备规范性、激励性的制度体系。[17]
  二、研究生创新能力测量与评价研究
  测量与评价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能够通过科学、有效的评定考核机制,对研究生创新能力起到“以评促创”、“以评促进”的效果。当前对研究生创新能力测量与评价的相关学术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
  一方面是依据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创新性进行评价。研究生学位论文创新既可以在“宏观”层面上开展,也可以建立在“微观”基础之上,张红霞(2020)将论文创新分为理论、方法、数据三类创新模式,提出应通过培养、考察博士生研究意识、批判意识及模型意识,对博士学位论文的创新水平进行评价与提高。[18]王保星(2020)认为博士生应在厚植于专业知识与学科通识的基础上,追求论文选题、理论分析工具、研究材料或研究结论等方面形式多样的学位论文创新。[19]侯剑华等(2020)使用SAO-ADV模型,从语义层次与结构的角度对学术论文进行创新性测度,发现涉及理论创新、方法改进及研究对象创新的学术论文创新性测度较高,并为构建学位论文创新性评价指标体系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20]此外,还有学者对学术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并使用模糊综合评判法量化了包含前沿性、原创性等评价指标及其权重,强调了学位论文评价中创新性一级指标。[21]   另一方面是通过制定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创新成果、知识结构、创新人格等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测量。如使用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学科视角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内涵进行解读的基础上,构建了结合多学科视角的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22]申静波等(2017)通过设计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创新能力评价指标构建原则及体系,从而尽可能避免基于教师教学方法、院校基础设施等评价的共有指标,追求让学生可以基于不同特质拥有不同得分的特有指标。[23]
  三、研究述评与展望
  (一)研究述评
  1.研究视角。现有关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与评价的研究视角大多局限于教育学领域,视角较为单一,既缺乏运用心理学从微观层面探讨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结构,又缺乏运用社会学、经济学、文化学等从宏观层面探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各要素所构成的机制之间的关系,难以体现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动态性、复杂性与多元性。此外,当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与评价相关研究大多以硕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缺少对博士研究生的指向性研究。
  2.研究方法。当前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与评价的研究方法主要集中在规范研究与定性研究,运用定量方法与大样本数据的实证研究较少,大部分相关学术成果仅仅依据个人经验进行了思辨式论证或者浅层次的描述统计分析。此外,测量与评价方面的量表研究较为全面,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以研究对象作为测量设计补充的“人本导向”,未对研究生在求学期间的创新能力动态变化相关影响因素展开深入研究。
  3.测评、评价主体。当前对研究生创新能力测评与评价主体的学术成果主要以学校、企业为主,缺乏第三方机构和研究生自我报告的评价环节,因此,是否需要在能力测评环节中引入被测评者与第三方评价机构,使得测量结果更为客观和真实,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二)研究展望
  基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与评价的研究趋势,本文认为应该在以下几个角度对该领域研究进行补充与深化。
  首先,较之于西方,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与评价相关研究起步较晚,而总结国外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发展历程及经验,发现多元的培养理念、完善的创新能力培养与评价体系、启发性的师资队伍与良好的创新环境等因素是塑造高效、科学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与评价体系的必备特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应加强对国外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与评价成功经验的研究,取长补短。
  其次,当前不同专业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差异程度不足,不同专业仍采用相同的创新能力培养目标、内容、方式等,未来研究应积极根据不同学科对创新能力的不同要求,针对性地探索专业特有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第三,当前学术界关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与评价的理论研究较为全面,但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缺乏针对特定问题解决的实践研究。关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与评价的相关学术研究成果也未能转化成科研实践体系进行长期探索与考察。因此,应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与评价的实践研究,尤其是科研实践模式和创新能力培养成果经验的总结,逐渐推动该领域由理论分析型研究导向走向问题解决型研究导向。
  最后,在研究生创新能力测量与评价方面,需要解决好三个基础问题:谁来评价,评价什么和怎样评价,只有厘清好这三个问题,才能起到“以评促进”、“以评促创”的效果。接下来在设计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时应注重多环境、多评价主体的角度对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整体性、科学性释读,以期可以起到引导学生提高自身创新能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华青,夏大文,王林,冯夫健,严晓波,魏嘉银,张乾,郭靖.大数据时代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系统实践——以跨界复合型大数据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为例[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5(11):171—175.
  [2]任志安.经管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新模式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4(03):53—56+70.
  [3]潘华峰,叶晓宪,史亚飞,邱灼雄,谢莺燕.“5+3”一体化临床专业学位制度下研究生科研创新实验能力培养新模式[J].重庆医学,2016,45(29):4164—4165.
  [4]吕艳娇,姜君.PBL教学方法对美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影響[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36(11):113—116.
  [5](苏)乌申斯基著;郑文樾编选;张佩珍等译.乌申斯基教育文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6]陈绘,汪媛媛.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理论与实践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03):155—157.
  [7]马永红,吴东姣,刘贤伟.师生关系对博士生创新能力影响的路径分析——学术兴趣的中介作用[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9,40(06):117—125.
  [8]Jibao Gu et al.,“Importance of Capital to Student Creativity within Higher Educaion in China,”Thinking Skills and Creativity 12,(2014):14.
  [9]Brodin,Eva M.The Stifling Silence around Scholarly Creativity in Doctoral Education:Experinecesof Students and Supervisors in Four Disciplines[J].Higher Education,2018(75):655—673.   [10]Yi Meng et al.,“Abusive Supervision by Academic Supervisors and Postgraduate Research Students`s Creativity:The Mediating Role of Leader—Member Exchange and Intrinsic Motiva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adership in Education 20,no.5(2017):605.
  [11]吴东姣,马永红,杨雨萌.学术互动氛围对博士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师生互动关系和生生学术共同体的角色重思[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9(10):55—60.
  [12]柳瑛,王宇航,苏丽锋.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比较分析:自主式还是参与式?——基于X大学的实证研究[J].社会科学家,2020(05):144—149.
  [13]许丹东,吕林海,张红霞,顾亚琳,邵然.人文社科类博士生学术经历对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影响[J].复旦教育论坛,2019,17(03):60—66+112.
  [14][17]唐華,王本灵.协同育人视域下的高校知识创新模式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37(12):71—74.
  [15]马云阔,李伟,刘巨保.谈高校学术型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3(06):79—80.
  [16]步德胜.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探析——以青岛科技大学为例[J].中国高校科技,2014(03):78—80.
  [18]张红霞.博士生“三个意识”的养成与博士学位论文创新[J].中国高教研究,2020(05):29—33.
  [19]王保星.博士研究生基础厚植与博士学位论文创新[J].中国高教研究,2020(07):14—18.
  [20]侯剑华,王东毅.基于SAO-ADV模型的学术论文创新性的测度方法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20,43(11):129—136.
  [21]邱香华.模糊综合评判法在学术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0(11):81—85.
  [22]徐吉洪,郭石明,洪滔,薜蓉,雷惠贞,郭溦.多学科视阈下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6(03):67—71.
  [23]申静波,吕洪艳,杜娟,赵娅.基于学生视角的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7,21(03):40—43.
  〔本文系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广西高校研究生创新环境的评估与优化——基于广西民族大学的实证调查”(项目编号:gxun-chxzs2019052);广西教育科学规划委托重点课题“基于发展生态学的广西研究生创新环境优化研究”(项目编号: 2021AA20)阶段性成果〕
  〔楚汉杰,广西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叶兴艺(通讯作者),广西民族大学东盟学院,仁川国立大学〕
其他文献
系统的复杂性是全球企业共同面对的难题,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BSE)方法和数字化转型战略正深刻影响着国际工业领域。航空工业经过多年实践,积累了丰富的MBSE应用发展经验,可为系统工程转型应用提供参考借鉴。
摘要:“宅经济”是一种新型经济模式和新的融合趋势。研究发现,宅经济已成为催热生鲜电商新路径,正重塑生鲜电商营销模式;宅经济正悄悄云化用户的消费理念,提升生鲜资源配置效率。后疫情时代需要多措并举开拓生鲜电商新商机,一是通过科技融合为宅经济下的生鲜电商供应链赋能,二是发挥生鲜电商自身资源优势,搭建差异化生鲜电商竞争体系,三是通过社会共治加强生鲜电商多方监管。  关键词:宅经济生鲜电商新营销模式  宅经
摘要:在当前日益严峻的国际形势下,加快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大开放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值此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契机,应当加快国家“三大经济走廊、四大内地通道”和新疆丝绸之路经济核心区建设,构建并培育新疆“两横一纵”三大城市群,即天山北坡城市群、天山南坡城市群及西部边境城市群,促进中国西部大开放大开发,形成国家“一带一路”东西双向大开放的协同并进新格局。  关键词:东西双向大开放协同发展经
摘要:在新基建领域引入PPP模式,有利于产业转型升级,激励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沈阳市独特的区位优势、产业基础、新基建的布局以及PPP模式实践经验有利于在新基建中运用PPP模式,但是也存在缺乏科学规划、科研协作效应不足、营商环境欠优、人才集聚生态不佳、绩效评价不完善发展瓶颈。建议采取统筹规划、组建战略联盟、优化营商环境、强化人才战略、加强绩效评价的措施推动新基建PPP模式的应用。  关键词:新基建
运用向量自回归的方法,选取河南省1978-2019年经济发展水平、能源消费总量、人口规模和产业结构四个指标,研究其对碳排放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各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其中
摘要:黑龙江自贸区辖区内存在金融结算落后、城市定位不明确、产业结构不合理、人才流失等诸多问题,导致黑龙江自贸区经济增长滞缓。未来应明确自贸区政策定位,在营商环境、金融创新及港区贸易便利化上借鉴成熟自贸港区经验,同时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不断改善贸易结构,实现区内经济高质量增长。  关键词:黑龙江自贸区金融创新经济增长  一、黑龙江自贸区发展现状  黑龙江自贸区覆盖面积达119.85平方公里,共涵盖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用“积极有序”一词为“十四五”时期我国核电发展定调,我国核电发展进入了“积极有序发展”的新阶段,将对我国核电产业实
期刊
政府监督、企业内部监督和社会监督的“三位一体”财会监督体系在维护国有企业的健康运行、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积极作用。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国有企业财会监督也出现了很多需要加强和改进的地方,需要细化措施,将财会监督工作做实做细。
小堆在供热领域应用空间广阔电力系统的脱碳是全社会实现零碳发展的关键。需求侧的大规模电气化零碳排放的前提是,其所使用的电力都是来自零碳能源。核能可为实现我国2060年碳中和这一艰巨目标发挥重大作用。
大方县好山珍生态农业合作社通过加强市场开发、强化技术引进、实施规范化生产、完善产权制度、引导农户折资入股等建设策略,走出了一条依托本地种植优势,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