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念到行动,突破课程建设瓶颈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342719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建设全方位反映学校的办学思想,也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自2001年教育部出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来,课程改革不断深入。课程建设是推动教育改革、实现科学育人的重要支撑。目前,中小学校的课程建设仍然存在思想观念陈旧、育人功能缺失、形式主义严重等问题,推动课程建设高质量发展刻不容缓。
  学校如何从理念到行动,做好课程建设的前期规划,开发出符合学生和社会需要的校本课程,推动课堂建设有效实施?本期《教育家》杂志线上圆桌论坛,我们邀请了多位中小学校长,基于各自的观察与思考以及各校的探索和实践,共同探究如何突破课程建设瓶颈。
  议题一:重规划,如何做好课程建设的前期规划?
  李晓艳: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实验小学(光明)在办学之初就确立了“适性扬长,播种未来”的办学理念。为使办学理念落地,学校在课程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规划与探索。
  角度多元的课程开发。学校紧紧围绕办学理念,紧扣学生必备的六大核心素养,根据对国情、地情、校情、学情的诊断,结合“我与自然、我与社会、我与他人、我与家庭和我与自己”这五个维度,开发适性课程。适性课程具有以下四大特征:
  一是课程内容丰富,人文、社会、科学、体育、艺术等不同科目给学生提供充分的选择空间。
  二是课程形态丰富,听的课程、玩的课程、做的课程、读的课程、运动的课程应有尽有。
  三是课程开发主体多元,包括校外导师课程、专家课程、教师课程、娃娃课程、家长导师课程。
  四是课程实施方式多元,包括游戏化学习、项目化学习、混合式学习。
  多样化的课程评价。课程评价注重系统化、专业化、情境化、个性化、游戏化和生活化。例如:iSIES适性课程线上平台不仅是一个学习资源平台,也是一个课程评价平台。该平台能够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多维度的采集和分析,并通过个性化评估、大数据分析,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科学评价。此外,平台还可以利用游戏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王珊:课程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实现学校课程体系化、整合式、智慧型发展,需要科学的规划、整体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终身成长、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的高位运行和独特的办学条件等因素。
  郑州市第七初级中学(以下简称“郑州七中”)结合学校历史进行课程规划。郑州七中是一所具有70年光荣历史和红色基因的学校,创造了厚重而又辉煌的学校文化。学校秉承“成才先成人,育智先育德”的优良传统,结合自身资源优势,积极探索体验式教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博雅教育思想,梳理出学校的三大课程理念:课程即发展资源、课程即体验活动、课程即学习经验。
  学校紧紧围绕博雅教育的核心思想和课程理念的主要内涵,构建起基于博雅教育的整体育人体系,将育人目标明晰为:家国情怀、博学多识、素养高雅、思维创新。并依据育人目标将课程分为身心修养、人文艺术、生活技能、社会实践和科学探究五个领域,在每个领域中设置基础课程、拓展课程、探究课程三个梯度。博雅课程体系的搭建和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开展教学诊断,提高课程質量。学校建立教学诊断领导小组,开发统一的观察量表,对课堂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体检诊断。
  第二阶段:整合课程资源,丰富课程内涵。以“课程资源整合”课题研究为突破口,深入探索课程的校本化实施路径。在总课题组的引领下,26个子课题组根据“郑州七中课程资源整合方案”,利用392节同课异构课等教学活动,对时间、空间、人力等课程资源进行了形式多样的实践研究与资源整合。
  第三阶段:明晰育人目标,构架课程体系。学校把关注的目标进一步锁定在“生命成长”上,思考教师与课程之间、学生与课程之间、师生与课程之间的关系,逐渐明晰学校的育人目标,并以“多元的课程,科学的管理,优美的环境,多彩的活动”为指导,构架学校课程体系。
  第四阶段:重塑师生关系,提升课程温度。学校把注意力聚焦在“师生关系——提升课程质量的支点”上,评选“博雅教师”和“博雅少年”,讲述“我们身边的故事”,以“亲近、信任、尊重、理解、关爱、融洽”为关键词重塑师生关系。
  第五阶段:推进智慧教育,完善博雅课程。2016年,智慧课堂在郑州七中全面推进,加速课程个性化,使赋能生命成长的博雅课程更加完善。
  曾宇宁:深圳市坪山中山小学(以下简称“中山小学”)在深入理解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树立了“以生为本”的课程观。
  育人目标。学校确立了以“立德树人,全面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习性教育:习惯引领发展,性格影响未来”为办学理念,以“健康、文明、智慧、高雅”为一级目标,以“知行合一,积习成性”作为培养策略的课程体系,并力求通过课程活动帮助孩子积累和建构良好的习性。“积习”中的“习”包含习体、习礼、习文、习艺、习慧、习志,对应二级课程目标。每个“习”又细化为3个要素,“六习”下18个要素对应具体的课程评价指标,由此构建起涵盖学生综合素养的习性培养目标体系。
  课程结构。学校课程目标体现了国家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通过习性教育,学校建构起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和个性课程的习性教育品质课程体系,落实培养健康、文明、智慧、高雅的人这一育人目标。
  学校统整国家和校本课程,通过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和个性课程三大模块,构建习性教育课程体系。通过多元化的课程组合,给学生构建起不同指向、不同层次的习性课程结构。
  一是基础课程。习性教育课程体系中,最广博、最厚实的是基础课程,即国家课程。学校将国家课程标准与习性教育培养目标相结合,将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实施,并通过全学科、全方位的习性教育渗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性。
  二是拓展课程。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生整体状况,中山小学开发了全员参与的拓展课程,包括节庆活动、社会实践、假日研学、习性教育四大类。拓展课程要求做到“四个有”:有教材教案、有专用时间、有专人任教、有总结评比。   三是个性课程。为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成长需求,学校还开发和实施了尊重每个学生兴趣和特长,可供学生自由选择的个性化课程,让学生们的个性和特长得到充分发挥,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人文情怀、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目前,学校已开发61门个性课程,实行全校走班,充分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与特长培养。
  除了上述课程目标及课程结构方面的建设,中山小学从课程的内容、实施到评价,都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并在全国范围内成立了习性教育共同体。
  米学峰:课程建设必须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结合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努力开发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和多样性,能够体现出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
  围绕学校育人目标,建构学校的课程体系。学校课程围绕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进行建构,才能使课程建设有目标、成体系。基于伊金霍洛旗第一小学“人文自主”办学理念及“育人文自主少年,做最好的自己”育人目标定位,学校初步建构了五大类人文自主课程体系。
  一是人文基础学科拓展整合课程,包括语文学科的综合实践课、整本书阅读课、“美文美诗百篇”课程及经典诵读课程,数学学科的综合实践课程与数学思维课程,英语学科的口语课程和绘本课程。二是活动类课程,包括社团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校园节庆日课程、主题教育课程、班队会课程等。三是文明自律课程,包括礼仪课程和仪式课程。四是自理课程。五是人格课程,主要有爱国主义课程和公民道法课程。
  议题二:寻特色,如何开发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校本课程?
  马秀玲:关于如何开发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校本课程,青岛长江学校(以下简称“长江学校”)进行了以下实践——
  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学校课程体系。长江学校现有教师560余名,缺乏教学经验的年轻教师占70%。教师是学校课程资源建设的重要因素,他们的专业素质决定了课程的质量。因此,构建适合的课程体系以促进年轻教师快速成长,从而实现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成为学校的首要工作。学校利用3年时间规范教学流程,把传统的自学导入、新授讲解、巩固练习、总结反馈等教学环节,设计成“自学、合学、省学”三个模块。自学,即学生在自学方法指导下,依据自学任务独立学习,完成自学检测、提出困惑,教师根据学生自学情况调整精讲点;合学,即教师将学生自学的困惑点和知识的重难点设置成合学任务,学生通过两人学、六人学、学生领学、全班众学等方式,在教师点拨下突破难点、困惑点;省学,则是学生反思学习,自己检测当堂目标达成度。经过3年积累,学校已经将教学经验编写成校本教材《青岛长江学校ⅹⅹ学科学程》。
  解忠良:唐山四十九中开发校本课程几十种,课程涵盖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普惠式创客教育”校本课程。下面我通过几个具体的案例来介紹普惠式创客教育——
  在创意编程中体验科学探索。例如:在创意编程课上体验如何用割圆术求圆周率。
  为了求得圆周率,魏晋时期数学家刘徽首创“割圆术”。学生在创意编程课上,使用Scratch编程软件编写利用割圆术求圆周率的程序,体验了数学家求圆周率的过程,掌握“割圆术”的原理。
  在开源电路设计中进行科学实验。例如:开源电路中做光的三原色合成实验。
  学校设计的开源电路第一课就是点亮RGB(红绿蓝)全彩灯,进行光的三原色合成实验。通过这个实验,学生掌握了有关三原色光、合成色光以及如何进行光的合成等知识。另外,通过与颜料三原色进行对比,学生们从本质上了解了光的三原色与颜料的三原色的区别及合成算法。
  在3D打印课程中设计制作教具、学具。学生在3D打印课上学习基本操作后,教师以设计学科教具作为3D打印课的练习或作业。如:用3D打印设计复原活字印刷术并将其作为语文《活板》课的教具,用3D打印设计数学课上使用的平面图形的密铺教具,设计物理课上的辘轳模型,设计历史课上的筒车模型等等。
  在特色校本课程建设中注重学科核心素养培养。2016年教育部出台的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普惠式创客教育校本课程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创意编程、开源电子设计、3D打印等课程都体现了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在这个过程中还培养了学生的计算思维和信息意识。物化实践则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意识。
  在特色校本课程建设中注重思想教育。普惠式创客教育校本课程中的思想教育元素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在特色校本课程中坚持立德树人。普惠式创客教育校本课程具有明显的思想教育内容。例如:使用3D打印设计活字印刷中,活字的内容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本。在每年3月开设的设计浮雕笔筒课程上,学校要求学生使用雷锋的相关图片作为笔筒上的浮雕内容。
  二是让学生在特色校本课程实施中感受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例如:学生在创意编程课上体验割圆术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增强了文化自信。在使用3D打印技术复活活字印刷术的过程中,则让学生深刻了解到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突出贡献。
  冯华:在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郑州市二七区汝河路小学以办学理念为魂、以人力资源为根、以学生所需为本,在深入挖掘和盘活校内外资源的基础上,开发适合学生发展的校本课程。
  立足于学校办学理念与目标,深入挖掘校本课程资源。学校立足“人本至上,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深入挖掘学校所蕴藏的校本课程资源,设立了“见识多、兴趣广、修养好、创新强”的课程培养目标,在横向与纵向两个维度开发和建构了“和美人生”课程体系。课程结构分为“和顺课程”“和乐课程”“和美课程”三大类,分别对应的是基础层次、拓展层次和提升层次。在横向维度上,基础层次上的“和顺课程”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科学、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拓展层次上的“和乐课程”包括悦智类和趣味类课程,提升层次上的“和美课程”包括修身类和创新类课程。   把握地域文化,创造性地开发校本课程资源。地域文化中所蕴含的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有形实体与无形精神。郑州市二七区红色教育资源丰富,学校距离郑州市党史研究中心仅百米。学校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由党史到郑州发展史、由校内到校外,开设了一系列红色校本课程。开发“少儿学党史”校本课程,倡导 “党史研究进课堂”,并正式成立“红领巾党校”。根据党的十个历史发展阶段展开研究,开展“党的光辉照我心”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并精心布展“少儿党史研究基地”。开设“红色郑州”校本课程,让学生了解郑州事件、郑州人物、郑州影视。以“红色研学”的课程形式,盘活物质形态红色资源,以班级为单位自主选择走访二七區纪念塔、烈士陵园、二七纪念堂等红色遗址。
  注重人力资源,高效地开发校本课程。学校充分发挥教师、学生和家长的作用,让他们都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参与者,丰富校本课程的内容。“和乐课程”下的趣味类课程,如旋风独轮车、炫思象棋、炫酷篮球、炫技田径、炫舞拉丁、悦美和声、玩转小鼠标就是根据教师个人特长所开发的校本课程。根据学生现实需求,学校开发了修身类的“文明礼仪”和悦智类的“我爱红领巾”课程,开发了“经典诵读”和“校园里的生命”课程。学生家长也是开发校本课程的资源。学校充分发挥家长的专业优势,与学校教育进行优势互补,开设了“家长智慧大讲堂”,鼓励和支持各个专业的家长走进课堂。
  申伟英: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小学(以下简称“附小”)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构建了指向“成就不一样的童年”的“VIP”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基于“每个孩子都是VIP”的办学理念,将“提炼共性需求,尊重个体差异,为每一个孩子打造量身定制的童年”作为打造VIP课程的愿景,对课程进行了梳理归类和融合优化。
  P课程——我参与,我自信。P课程是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程,包括基础型课程、限定拓展课程和学校特色课程,学生全员、全程、全方位参与。学校注重课程的二次开发,充分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学生学习体验,致力于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我参与,我自信”的快乐。 “幻影足球”“智慧跳棋”“快乐morning”等课程的开发,开启了附小体育特色之路;在外语类文化课程体系的建设中, E操(字母操)、E节(外语节)、E活动(常规特色活动),营造了附小浓郁的外语文化氛围;学校每年举办“书香满园”读书节、“智慧天堂”数学节、“放飞梦想”科技节、“展示风采”艺术节等主题文化节系列活动,把学科和节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V课程——我选择,我快乐。V课程是以学习小团队的形式选择的课程,集学校外语特色、学科特点为一体,学校开发了近80门课程,学生可根据兴趣选择喜欢的教师和课程,进行走班学习。学校最新开设了“娃娃看松江”系列主题课程和充满挑战的创新课程“塔形斜影”“智能灌溉”,这些课程既培养了学生的跨学科素养,也引领学生领略了松江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I课程——我的课程,我做主。I课程符合学生个体内在发展需求,是专为有一技之长或有特殊学习需求的学生开发的个别课程。除了挖掘本校教师资源之外,学校还依托上海师范大学、松江大学城多所高校、文化馆、科技馆等专业力量为学生进行个别化的教学指导,积极践行导师制教学,力图实现“我的课程,我做主”。比如:针对具有数学天赋的学生开设“小小金融家”课程;针对具有表演天赋的学生开设影视表演班,聘请知名演员进行专业指导;针对具有语言天赋的学生,学校充分利用松江大学城的教学资源开设德语、法语、土耳其语等小语种课程。
  张彤:构建在理念层面具有前瞻性与发展性,在操作层面具有适切性与持续性的校本课程体系,需要学校在进行顶层设计时,将课程建设与办学定位结合、与地域文化结合、与师生成长需求结合、与实践应用结合。
  苏州雷丁学校是苏州伦华教育与英国雷丁学校合作办学的国际化学校,具有中西两大教育品牌优势。苏州伦华教育的办学使命是“博融天下,慧悦人生”,而英国雷丁学校则紧紧围绕“卓越、正直、领导力、社群”四个关键词来构建育人体系与学术体系。在这样的办学背景下,苏州雷丁学校需要有一个更为多元、包容、悦纳的课程观。苏州雷丁学校认为,真正的中西融合不是简单地将中国教育和西方教育进行拼凑,不是中教和外教简单叠加,而是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深度融合:一是文化理念的融合;二是课程设置的融合;三是教育方式的融合;四是教学方式的融合;五是学习方式的融合。苏州雷丁学校的课程分成三级。
  基础学术课程。包含语言交际、数理科学、艺术人文、体育健康四大类,其中包含了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需要学习的全部国际标准课程以及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品牌延展课程。苏州雷丁学校把特色品牌课程设为四块。
  一是综合阅读课程。学校建构了中英全科立体海量阅读体系,这一阅读课程不仅是中英双语,更是全科跨界,不仅是语言文学,更涉及数理科学、历史哲学等学科。阅读的进行发生在课内、课外,线上、线下,学校里、生活中。
  二是博物探索课程。学校着重打造 “一水一舟一世界”的探索课程,从大运河出发,由大河文明走向海洋文明,带着学生们从运河起航,走向泰晤士河,以水为载体、以船为工具,从中国走向世界,一路上了解世界上各个地方的人文、历史、地理、政治、经济。
  三是团队运动课程。运动是英国雷丁学校鲜明的特色之一,学校打造了“雷丁一小时”,在常规配备的体育课、课间活动之外,给学生们设计了每天一小时的团体竞赛或者社团时间,如微型比赛、野外生存、远足活动等。
  四是礼仪修养课程。学校为学生提供了100节礼仪课,将中国的五千年文明和英国的贵族绅士文化相结合。礼仪课程不仅是对坐立行走规范的简单培养,更是中英礼仪文化的一种融合与碰撞。茶道、花艺、宫廷礼仪等多元内容都将渗透到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中。
  荣誉进阶课程。苏州雷丁学校希望为学有余力或有所特长的学生进一步赋能。因此,学校为学生提供国内外各项文理竞赛的专项辅导;提供包括德语、西语、法语、日语、俄语在内的第二外语的学习机会;提供各种展示才艺的舞台;同时,从三年级开始,对学生进行学术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们能够在多个平台上施展拳脚。   议题三:求落实,如何推动课堂建设有效实施?
  马秀玲: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推动课堂建设有效实施,青岛长江学校(以下简称“长江学校”)总结出了以下经验——
  以小组合作、小老师制、分层教学的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长江学校每个学期依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潜能、学习成绩等方面,将学生划分为动态变换的三个层次,即“卓越生”“争先生”“奋进生”。不同层次的学生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划分成6人小组,以小组为学习共同体,组内合作,组间竞赛,每个学生确定一个不同小组的同层次同学作为竞争伙伴。另外,学校还培训学生当小教师,定期举行小教师pk赛。
  打造智慧课堂,破解课堂落实的痛点。以学程为载体的分层教学在前期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又遇到了新的困惑:难以精准把握学情,难以确定课堂精讲点,小组和個人赋分方式过于烦琐、错题汇总费时费力等。为了突破这些难题,学校探索并打造了智慧课堂。学生完成教师推送的自主学习单之后,完成率、准确率一目了然,教师可以通过大数据确定课堂精讲点。系统中的随机抢答功能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自动赋分、排行榜使得对于学生和小组的评定简单明了。在各教学环节中出现的错题自动生成,统一汇总至错题本。
  李晓艳:在推动课程实施方面,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实验小学(光明)进行了多方协同的课程实施。
  混合式学习:学校开发了iSIES适性课程线上资源平台,为学生提供灵活的学习时间与空间。在平台上线1年多的时间里,学校为学生提供了42门线上课程,开发课程资源691节。课程周周有更新,时时有互动,目前已有121687次点击量。线下还设有21门特色校本课程。
  选修与必修:为了解决课程有效实施与课程灵活选择之间的矛盾,学校设置必修课和选修课。阅读课程、劳动课程、体育课程是学生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线上、线下)种类丰富。iSIES平台自动统计学生的课程学习数据并计入学分。
  课程协同研究:学校的小学适性课程资源平台吸引了诸多学校和社会机构的参与,最大程度整合了区域教育资源,有助于推进、丰富课程与区域共同体研究。
  杨森林:为推动课堂建设有效实施,东莞市石龙第三中学(以下简称“石龙三中”)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独辟蹊径,从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模式两方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重新规划校本课程。
  凸显学生中心,打破传统重构建。传统课堂“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以学生为中心,就必须构建新的学习模式。石龙三中全校开展小组合作。为了更好地深化小组合作学习,教务处编写了“石龙三中小组合作学习操作指南”,从小组的组建到评价都有具体的操作指引。为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的课堂,学校着力打造三维课堂。
  “三维课堂”的目标。实现高效课堂,构建“以学生为中心,基于翻转课堂的深度学习”的品质课堂,培养学生的核心知识、核心素养、核心能力是三维课堂建设的目标。
  “三维课堂”的要素。三维课堂包括三方面要素:第一,以学生为中心:小组合作、学生管理;第二,翻转课堂: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结构重组、流程再造;第三,深度学习,深度参与、深度体验、深度交流、深度迁移。
  “三维课堂”的维度。 “三维课堂”分“自学、助学、悟学”三个维度。自学时间上分为课前和课中,学习方式上包括文本自学、 微课自学、测试自学等,学习目标分为记忆和理解。助学时间是课中,方式分为师助、自助和他助,学习目标是应用和分析。悟学时间包括课中和课后,方式是评价反馈和作业材料资源等,目标是评价和创造。
  统课改思想,凝聚智慧精锤炼。为了有效实施三维课堂,全面释放课堂建设能量。学校经过多层次交流,统一全校教师思想,通过“1345”精锤“三维课堂”。
  “1”是“一室”,即校长室牵头,组织召开大小不同层面的调研会议,统一全校课改思想。
  “3”是“三全”,即指在“三维课堂”推进过程中,全员参与、全科实施、全程跟进。
  “4”是“四化”,即指“三维课堂”实施过程中,实现考评制度化、操作规范化、资源系统化、课程精品化。
  “5”是“五课”,即指开展学科组研讨课、骨干教师示范课、全员过关课、全员汇报课、优质展示课。
  米学峰:保证课程体系的有效实施,才能充分凸显课程的育人功能。为此,学校多措并举,切实推动了课程建设的有效实施。
  以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为抓手,推动课程建设有效实施。学校先后成立了吴正宪、余映潮等全国知名专家工作室,引领教师深化教材解读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完善各类教师专业化成长机制以激励激发教师活力,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机制保障;确立教师五级梯队发展目标,促进不同层次的教师专业发展;强化教研团队合作互助,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促进课程建设有效实施。学校以“114”自主教学改革范式,推动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两个“1”即问题化的导学,教师的精讲点拨。4环节,即小组化的合作学习、演讲化的展示、激励性的评价、巩固化的练习。
  以多元评价为手段,推进课程建设的有效实施。学校以“一小自主人为少年的星级综合评价方案”为抓手,通过读书之星、自主之星、劳动自理之星等十大类别的星级评价,有力地促进了课程的实施。
  以统整社会资源为目的,助力课程建设的有效实施。学校充分发掘、利用家长及社会资源,促进学校的课程建设。学校每月开放家长讲堂课程,让有专业特长的家长给学生做演讲,开拓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知识。
  陈啸剑:杭州绿城育华小学在落实课程建设的同时,强化对课堂实施的研究。通过重构课堂组织形式、变革学习方式、构建支持系统等举措,不断提升课堂实施的效果。
  打造空间支持系统。空间建设上,学校做了三大革新,让学校的物力、人力资源尽可能地为课程服务。
  一是教室变“学室”: 教室不设讲台,去教师中心化,变教室改为“学室”,师生共同进行资源化建设;班主任、教师进“学室”办公,辅导,协作教学。
  二是专用教室变“师生研究室”:将专用教室建设成 “专用教师研究室”和“学生研究室”,音乐、科学等教师在“师生研究室”办公、教学、辅导等,师生间亦师亦友地学习研究。目前,学校已经成立了16个学生研究室,涵盖多个学科。
  三是专用场馆变“场馆俱乐部”:体育馆、网球场、篮球场、足球场、天文台、游泳馆、儿童美术馆、科学馆、戏剧黑匣子、木艺坊等场馆均实施俱乐部管理机制,招募教师、学生为俱乐部负责人,实施开放式管理,做好管理,服务教学与学习。
  创新课堂组织形式。有了丰富的课程体系,又对学习空间进行了重构,随之需要创新的就是课堂组织形式。
  一是同一课堂,不同年级——全校走班。选修课程全部校网公示,公布课程名称、课程内容、额定人数、活动形式、任课教师、所需材料等。学生自主选课后,走班学习。
  二是同一学科,不同班级——同级走班。语文、英语、体育等均开设了同级选修课程,如四年级语文同级选修课程有汉字、对联、演讲、辩论、非连续性文本、相声语文等16项,同年级统一安排在同一时间,学生根据兴趣、特长等,自选课程,走班学习。
  三是同一班级,不同课表——个体走班。单科优异学生申请、测评后,进行跳级学习或异学科学习,目前这类学生占5%。如:四(7)班李同学,随家长从美国回国,英语是强项,中文是弱项,英语课就改上中文课。
  四是同一班级,不同中心——同班选区。将教室打造成“学室”之后,学校又进行了深入探索。首先,将学室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分为常规教学与学习区、自主学习中心、互助学习中心、学习支持中心、讲演示范区、作品展示区、成长故事区等。
  变革课程学习方式。围绕不同的课程内容,学校又进行了学习方式的变革与实践。目前,学校已经探索了包括项目式学习、情境性学习、主题式学习在内的多元化、高质量的学习方式。
其他文献
与共心智,指的是建设可持续共同体的意识和本事,不光是意愿和理念,还要有能力,并付诸行动。面对越来越多的隔膜、对抗、分立以及不可持续的当今世界,与共——以尊重与包容达致团结与联合,不仅是美德,更是走出困境的救赎之道,以及建设未来的必由之路。  与共心智,并非天生,后天的教育有栽培与共、滋养团结的使命与责任。今天的教育机构,不管是哪个学段,也无论是哪个科目,都有必要针对性地增加与共心智的内容,“缺什么
期刊
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互联网已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但网络是把双刃剑,网络世界既光鲜亮丽,也陷阱丛生。用得好,可以让我们更快捷地获取知识;用得不好,则会让人沉迷、无法自拔。2021年2月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0.4%,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网络治理问题显得越加迫切。2021年6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
期刊
“整体数学”教学是指在数学教学中以系统论为指导,以单元教学为统领,做好单元学习的整体谋划和整体统领下的后续学习,建立每个学习单元间、数学学习与生活间的联系,让“部分”始终在“整体”中进行,在整体中发生与发展的教学方式。目的是让学生在整体的学习中,建立起适合自己的认知结构系统,形成数学学习的一般观点、基本套路和基本策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当前中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教学的整体性,具体表现一是
期刊
马銮湾畔,凤凰花飘香,厚德载物,超越梦想。1990年,厦门市杏南中学(以下简称“杏南中学”或“杏南”)在马銮湾畔的机器轰鸣声中奏响了学校创业的序曲,翻开了学校史册的第一页。31载风雨兼程、步履铿锵。“福建省一级达标高中”“福建省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福建省体育(篮球项目)特色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福建省体育传统校”“福建省科技教育基地校”“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在历届师生的
期刊
任何在外语学习过程中挣扎过的成年人都会羡慕婴幼儿自主高效又看似毫不费力的语言学习能力。的确,从成人的角度看来,婴幼儿行为能力有限而且各项认知能力都不及成人,但是却通常在不需要额外教学的情境下,就能自然地学会运用语言来表达愿望,与人交流。通过多年的研究,发展心理学家们已经发现,在婴幼儿看似简单有限的能力中,其实蕴藏了很多语言学习的 “秘密武器”。  到底哪些能力能够帮助婴幼儿快速高效地学习语言  人
期刊
“红色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结合今年举国同心喜迎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全党上下重视党史学习的社会大背景,广州市教育系统将党史学习列为中小学“红色教育”的核心。此次主题为“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党史教育活动,让“红色基因”植入娃娃们的内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
期刊
“逻辑”(logic)是一个外来词语,指的是思维的规律和规则。“教育的逻辑”是指教育的本质及教育发展的规律。作为基础教育系统里至关重要的角色之一——校长,应把教育逻辑拉回教育的中心,从教育哲学、教育情怀、教育思想和教育智慧四个维度,厘清自身的教育思维。  教育哲学——校长的世界观  教育哲学是对教育理论与教育现象的认知分析与价值判断。一位校长的教育哲学,也可以说是他的教育世界观,是他对教育这一事物
期刊
教育神经科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习科学,在近20年已经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并形成了初步的学科研究领域框架。情绪调控与脑的学习机制作为环境与脑学习机制研究领域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越来越受到神经科学家、心理学家以及教育家学者的重视。情绪对儿童的身心发育、人格的建立、学习能力、道德的发展、共情能力、人际关系以及社会能力的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提高对儿童情绪发展的认识有助于促进儿童在成长过程中获得积极的全面
期刊
杭州市建兰中学党组织成立于2000年,下设4个支部,现有党员117人。学校党委围绕“党建领航,立德树人”,实施思想强基,坚持五育并举,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助推学校高品质发展,在“干实一三五、共绘建兰红”中争做党建“双强”排头兵。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我们办中国特色社
期刊
"353"教学模式  “353”教学模式,即“3阶段”“5环节”“3载体”,是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纺织苑小学从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理论中汲取营养,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主要内容,以提升教师“给予学生支点”的教学能力为抓手,在长期的课题研究和探索实践中开发出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基于课题“‘353’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纺织苑小学完成了预期的研究成果,包括理论成果“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