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周围脑实质CT灌注变化分析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haiwz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24 h内及6~8 d SAH周围脑实质CT灌注变化情况,以探讨CT灌注成像在预测延迟性脑缺血(DC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32例aSAH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发病24 h内均行颅脑CT平扫、CT血管成像(CTA)及CT灌注成像(CTP)一站式检查,发病6~8d复查颅脑CT平扫及CTP.测量患者先、后两次CTP检查低灌注区域或SAH周围及其镜像脑实质区域的灌注参数值,包括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及平均通过时间(MTT),计算低灌注区域或SAH周围脑实质及其镜像脑实质区域的各参数比值,获得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及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32例患者根据其有无发生DCI,分为DCI患者组(8例)及非DCI患者组(24例).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之间患者前后两次CTP检查低灌注区域或SAH周围脑实质的rCBF、rCBV及rMTT的差值的差异.结果 DCI组首次检查低灌注区域或SAH周围脑实质的rCBF、rCBV及rMTT分别为1.1±0.3、1.1±0.5及1.1±0.2,复查时对应数值为0.7±0.2、0.9±0.2及1.5±0.3;非DCI组首次检查rCBF、rCBV及rMTT分别为0.9±0.3、1.0±0.2及1.1±0.2,复查时对应数值为0.9±0.2、0.9±0.2及1.1±0.2.DCI组复查与首次检查对比,rCBF降低、rMTT延长,而非DCI组虽部分患者灌注好转,但总体rCBF、rCBV及rMTT变化不明显,两组间复查与首次检查相比,rCBF及rMTT的差值有统计学意义(t rCBF=2.659,P rCBF=0.012;trMTT=-3.747,PrMTT =0.001),但两组间前后两次检查rCBV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rCBV=1.031,PrCBV =0.311).结论 CTP参数rCBF及rMTT值敏感性较高,对预测DCI的发生有重要意义,有利于临床诊疗方案的制定。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成人髓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对49例成人髓母细胞瘤进行生存分析寻找预后相关因素.结果 手术切除47例、仅行分流术2例.术后43例行放疗,6例进行化疗.总体累积生存率为58%.平均生存时间(Kaplan-Meier法)为78个月(6.5年).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高风险组(P=0.000)、并发症(P=0.005)、肿瘤体积> 40 cm3(P=0.006)、未化疗
目的 回顾总结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周细胞瘤(ⅢPCs)临床表现、影像特点、治疗及预后,优化诊疗流程.方法 回顾10例HPCs病例资料,统计其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治疗经过、病理及预后.结果 初发时幕上镰旁4例,中颅底和颅后窝各3例.肿瘤多跨大脑镰或邻近静脉窦生长,内部和周边无钙化,局部颅骨可有侵蚀但无增厚,部分肿瘤分叶状,蒂较窄或缺少脑膜尾征.首次均实施手术,6例全切,4例次全切.术后病理WHOⅡ级7
开关颅是颅脑外科手术的基础,是神经外科疾病开颅手术治疗的必经步骤,头皮夹作为神经外科颅脑幕上手术头皮常用止血工具之一,使用频率极高[1].开颅止血经历了单极电凝止血、血管钳止血及头皮夹止血等阶段后,由于高频双极电凝的广泛应用后,头皮局部浸润麻醉配合双极电凝止血成为可能(图1)。
期刊
患者 男,53岁.3个月前出现右侧头顶部疼痛,头颅CT正常.近1个月间断出现左手、左前臂麻木,每次约1h.MRI(图1a):右侧额顶部脑外病灶梭形均匀强化,临近硬膜线样强化.未见神经系统阳性体征.腰穿测压220 mmH2O,脑脊液蛋白480 mg/L.血白细胞13.31×109/L,中性粒11.02×109/L,百分比82.8%.血沉4mm/h.活检病理:硬脑膜增厚,胶原组织内多灶炎细胞浸润,淋巴
期刊
目的 探讨经神经内镜行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儿童交通性脑积水的适应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7月经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的儿童交通性脑积水共32例,使用基于基弗评分(Kiefer score)的脑积水恢复比值(RR)结合影像学进行评估.结果 共23例(72%)首次治疗成功,失败9例;失败病例再次手术平均次数为2.76次,平均时间为13.28个月,首次手术成功者RR值平均7.86±1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最为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为了研究DPN的发病机制、发病特点及探索新的治疗途径,建立理想的DPN动物实验模型是非常必要的,
期刊
患者女,40岁.主因“双侧鼻孔间断流清涕6年余,体重增加、多饮多尿2月余,精神淡漠半月余”来诊.查体:血压20/12 kPa,双侧眼凸,右侧为重,面部躯干处色素沉着,四肢肌力Ⅳ级.CT可见双侧蝶窦、筛窦及左侧上颌窦内侧壁骨质破坏.MRI可见前颅底及鼻腔内团块状稍长T1不均匀长T2信号影,其上缘可见多发条状血管流空影,增强后明显强化(图1),垂体未见异常.胸部CT未见异常及腹部CT示双侧肾上腺增生。
期刊
为了提高中国小儿神经外科领域的整体水平,由清华大学玉泉医院和北京市王忠诚医学基金会共同主办的“2014中国小儿神经外科高级研修班”将于2014年7月26—29日在清华大学医学院(校园内)举行。由中国著名小儿神经外科专家张玉琪教授亲自授课,全面讲解儿童脑肿瘤、先天畸形、癫痫、脑认知功能、儿童重症监护等。为提高学习质量,研修班限定名额:30人。诚挚的邀请您参加本次研修班。
期刊
目的 术中超声(IOUS)监测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脑室内病变的过程,探讨IOUS在神经外科脑室内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3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对神经外科住院的80例经CT和(或)MRI诊断为脑室内占位性病变而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IOUS检查,并监测手术全过程.结果 80例脑室内占位性病变IOUS均清晰显示病灶,其IOUS表现各具特点.结论 IOUS能准确识别病灶并精确定位,提供实时的术
颅骨修补术可恢复颅面部美观及颅腔正常生理结构.我院2008年3月至2011年4月将颞肌外颅骨修补术后因出现并发症27例改为颞肌下颅骨修补术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男19例,女8例.年龄17~76岁,平均47.5岁.颅骨缺损原因均为重型颅脑外伤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行颞肌外颅骨修补术后.再次手术时间:3 ~6个月5例,7~12个月10例,13~14个月8例,14个月以上4例.修补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