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默读打造语文教学的“静”界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nh0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普遍认为,语文课要有“琅琅书声”,阅读教学中的朗读十分重要。但有的语文课堂,总感觉读得热闹而思得肤浅,表面活跃而深沉不够,学生知识掌握不扎实,能力提升不明显。课堂不是商场,不能总是热闹的。古人云:“学须静也”,只有“静”才能学得进去,学得扎实。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在倡导朗读的同时,也需要默读来构造教学的“静”界。
  一、明确默读的价值
  很多语文课堂,把阅读与朗读等同。《语文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阅读、略读和浏览”,这就是说,语文课既要“读”又要“阅”。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室里静悄悄的,学生集中思维,要珍惜这重要时刻”,语文课除了朗读,还要给学生创设默读的“场”,品味的“场”,让“读”与“阅”齐头并进,协同发展。
  1.默读能促进思考,帮助理解
  朗读借助于视觉、听觉、动作,有助于识记、背诵,而默读则潜心专注,有助于深思熟虑。
  2.默读有助于提高阅读速度
  默读由视觉接受文字符号后,直接发送给大脑进行译码、理解,不像朗读那样还要将文字转化为口语,再进行理解。
  3.默读体现阅读个体差异
  默读过程中遇到疑难点可以停下来多读几遍,而遇到简单易懂的内容,可以加快速度,一目十行。
  4.默读的实用价值高
  由于默读速度快、理解深,所以成为普及的阅读方式。所谓的阅读能力,多指默读能力。
  二、掌握默读的方法
  对于初中生来说,默读不但要“不出声,不指读”,而且要做到“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默读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如何训练默读能力呢?
  1.保证默读时间
  默读一篇课文,一般三五分钟,但要真正做到在默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那就需要更多时间。因此,语文教师应该优化教学设计,取消繁琐的分析、讲解、讨论,让学生有时间默读课文。学生的默读,是教学的基础。离开了这个基础,课堂讲解容易流于形式。
  2.强化批注默读
  默读时,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动笔划划、圈圈,随时随地在课本的空白处,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可以写疑问,也可以写感想、联想,还可以写在阅读过程中对文本的理解。在批注默读中,让学生走进文本,从而消除文本与阅读者之间的距离,学生在阅读后的自我展示,相互倾听,相互接纳中尝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各自的潜能得到不断的开发。当学生以自己的个性化体验感应到文本脉搏以后,我们再让学生品味文本中语言的精致与微妙,就会更加顺利。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就是这个道理。
  3.培养问题意识
  语文教学强调“熟读静思”,糊里糊涂、毫不用心的朗读达不成这种目标。因此,默读训练时,教师要提出明确要求或问题,给学生阅读的导向,鼓励学生在默读中发现问题,做到读思结合,读中有思,思中有悟,悟后再放声朗读。从而实现阅读教学中的动与静的平衡,感知与内化的和谐,欣赏与感悟的共生。比如,教学《藤野先生》一文,我提了一个问题:“你觉得藤野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呢?”整堂课,学生围绕这个问题默读、思考、讨议,收益颇丰。最后学生也提出自己的问题:“鲁迅对藤野先生怀着怎样的情感?”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各抒己见,将文本的解读引领到新高度,这是我备课时想不到的。有怎样的教学思想,就会设计怎样的问题情境。这种开放式的问题,能促进学生在默读中自悟自得。
  三、应用默读举隅
  1.学习长文时默读
  对于篇幅较长的小说、散文,默读往往能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来俯瞰全篇,把握课文的大意和谋篇布局。例如,我在教学《社戏》一文时,在学生整体感知后,我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作者去看社戏的见闻感受,由于学生在默读时集中注意力进行了大量的内部精神活动,他们根据自主理解批、划、圈、点,默读不到十分钟便对小说内容了如指掌。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文中哪一部分感兴趣,为什么?由于有充分的默读,学生对这个问题兴趣盎然,踊跃发言,阅读效果十分明显。而在另一班教学同一课时,我要求学生自由朗读,十分钟后,大部分学生对小说内容竟知之甚少,有的还刚刚读完,没来得及细细思考时间就到了。只有少数同学做了不太全面的回答。由此可见,对于长篇文本学习时,默读的效果非常明显。
  2.朗读之前默读
  语文学习中如果一遇到文本就大声朗读,显然是不妥的。那种对任何课文都用“抑扬顿挫”的腔调去朗读,其实是没有真情实感的。朗读前如果缺少对文本起码的理解,一味去读和背,很难有所感悟。没有潜心默读,朗读是无源之水,不会激起内心的涟漪。因此,朗读前的默读是必要的,这其实是课堂上动与静的有效组合。先静──默默读思,再动──或书声琅琅,或议论纷纷,这才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
  3.于疑难处默读
  “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说的就是要在疑难处多默读,这样默读,一遍有一遍的收获,疑难往往会迎刃而解。比如,我在教学《济南的冬天》时,对“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这句话中“镶”能否换做“镀、安、加”等词进行提问。这个问题是一个难点,我采用让学生默读感悟、自主探究的方法。联系上下文和文章中心,学生明白了“镶”字很准确、很生动形象地表现济南冬天温情的特点,雪很小的现状,与“顶着一髻儿白花”、“冒着点热气”等描述相吻合,于是课堂上学生安静地看书默读,投入地思考,不一会儿就有学生找到答案。
  4.在合作前默读
  新课标背景下,阅读教学中的学生合作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但要使讨论更有效,小组合作前的默读深思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有效的合作是以充分的自主学习为基础,与潜心地自主默读分不开。离开了自主思考和学习,合作学习将失去根基,个别学生当演员,其他学生做配角或观众的现象难以避免。
  默读就是沉浸在文本之中,与作者一起喜怒哀乐,是一次快乐的心灵之旅!默读就是“于无声处听欢歌”的读书境界。语文课堂中既需要琅琅书声,更离不开默读的睿智沉静。“静”是一种境界,是一种净化,让语文教学逐渐走向简约,走向真实;“静”是一种外显,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与理解。“静”是一种内蕴,标志着语文教学的安宁和谐。给学生一个宁静的时空,让学生静静地阅,静静地写,静静地想,让我们用默读打造语文教学的“静”界吧。
  作者单位:江苏省高邮市南海中学(225600)
其他文献
摘要:2008年至今,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历经了三个阶段,从分组初期的“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学生们收获着信心,步入到“人人都要进步,人人都要成功”,在良性竞争氛围下学生们不断向更高处要求自己,最后在“合作,团结,进步”的推动下,完善自身的同时为步入社会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 职业教育 总结 互助互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2
体育教学,在整个学校教育里面居于比较重要的地位,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和学习文化课不同,由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使得体育课堂的纪律区别于传统课堂。作为体
如今的知识年代里需要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尤为地重要,也是一种重要的途径。教师的实验发放新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本文主要是介绍
与普通高等教育艺术类听障学生相比,由于缺少听觉信息撮入的通道,和抽象及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薄弱等原因,对于专业教学来说,听障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特殊学情特点。而这些学情特点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