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卷归来话作文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jinxing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紧张的高考作文阅卷工作已经结束,回过头来梳理一下这些天的收获,发现了不少我们在平日的作文教学中应该注意的细节。而往往就是这些细节,决定了一篇考场作文的成败。
  一、整洁的卷面,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在教学中,我们老师也总是强调卷面的重要性,可是许多同学却是不以为意。不少人会觉得在高考语文赋分项中根本没有卷面分,所以就不需特别重视。可是在高考阅卷尤其是作文阅卷实际中,评卷专家组多次向评卷老师强调一定要扣错别字的分,并且指出尤其要关注卷面比较差的作文,因为通常情况下这样作文里的错别字也会相对较多。这样一来,卷面较差的作文就容易引起显性地扣分。
  另外,在高考阅卷劳动强度比较大、阅卷速度比较快的情况下,一个整洁的卷面会很容易引起阅卷老师的好感。而且它往往会给阅卷老师一个积极的心理暗示:这会是一个语文素质不错、学习态度端正的考生。这样一来,在阅卷老师打分的时候,整洁卷面的隐性得分优势也是显而易见。
  二、消灭错别字,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在山东今年高考作文的阅卷中,对错别字的扣分要求比较严格,阅卷组会对阅卷老师的错别字的检出情况进行重点监控。所以,考生在写作的时候就需要特别注意一些比较容易引起评卷老师注意的行文关键位置,如作文的题目、开头、结尾、每一段的第一句话、人名和相关的引用部分。例如今年不少考生在作文中都引用了周总理的那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可是却有不少考生写成了“掘起”、“倔起”;而在人名的书写中犯得比较多的错误,是断臂钢琴师刘伟的名字,不少考生写成了“刘炜”,甚至写成了“张伟”、“李伟”,而这些往往是由于识记不清或者下笔有误造成的错误,也易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三、足够的字数,助高分作文一臂之力
  在高考试卷中对于作文的字数要求为八百字,不少考生以为写够八百就可以了,多了也没什么用。可在阅卷实际中,当大家审题立意都没有什么问题,并且所用材料都差不多的情况下,有的考生写得刚够八百字,而有的就写到了一千字,甚至有考生写到了作文纸的最底下——约一千二百字处。对于这样的作文,阅卷老师在打分的时候,往往会“手下留情”,觉得考生写了这么多,在心里上也不忍给太低的分数。所以,我们提倡在时间允许的前提下,多写一点,兴许它就会助我们的考场作文一臂之力!
  四、精彩的题目,为高分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一个精彩的作文题目往往会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尤其是在高考作文命题呈现多元化特征的大背景下,“自拟题目”往往是命题人的选择。这样一来,作文命题的重要性就更加不言而喻。如果考生能精心地为自己的作文拟写一个精练而有意蕴的题目,则必然会让阅卷老师对考生的文学素养有个初步的肯定。
  退一步讲,即使我们不能做到拟写的作文题目文辞多么优美,那么至少在题目中不要出现错别字和语法错误,如在本次阅卷中,就有这样的题目“用坚持不懈对待生活百态”、“用信念扼住成功的咽喉”等,这两个题目都很明显地存在语法不通、表意有问题的毛病,在题目的拟写上犯这样的毛病,实在是不应该。
  五、鲜活而丰富的材料,打造高分作文的“中坚力量”
  今年山东高考作文审题难度不大,可供选择的素材也不少。可是,在阅卷中老师们发现了一个现象,那就是“刘伟”很忙,几乎每三篇作文就能有两个用刘伟的,而张海迪、爱迪生、屈原、司马迁等“老面孔”则是紧随其后。整体上,素材陈旧、“撞车”的现象十分严重。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考生使用了新颖的作文素材,那么就很容易从众多作文中脱颖而出。
  同样,“材料丰富”,也是作文发展等级评定的一个明确的评分点。而通常我们使用的素材既有事实素材,又有理论素材。比如今年我省的高考立标作文中,就有一篇《敢于担当,迈向成功》打了58分,考生的论据从“康德”到“巴金”,从“索尔仁尼琴”到“萧伯纳”,然后是“王大珩”、“三钱”、“朱光亚”、“何泽慧”、“林则徐”、“巴尔扎克”、“吴菊萍”、“吴斌”、“尼采”,文章整体上很好地体现了材料的旁征博引和论述的丰富得当,实属难得。
  六、强化文体意识,打造规范作文
  在高考作文的写作要求中有这样两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但文体不限,不等于不要文体;你一旦选定了某种文体,就必须写成这种文体!
  在高考作文中,考生通常涉及到的文体主要有两种——记叙文和议论文。对于记叙文而言,所谓的文体特征就是必须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有一个或两个相对清晰、生动的人物形象,以记叙、描写为主,并且尤其要注重细节描写,如果要发表议论,应当少而精,点到为止。
  而对于议论文而言,它的文字表述应以说理为主,不可用“摆事实”代替“讲道理”,举例要详略得当,对于材料的叙述要尽量使用概括性的语言。而在今年的高考作文中,不少考生文体意识淡薄,一会举个名人例子,一会又讲一段自己的经历,把作文写成了四不像,直接导致了文体不清,为自己减分不少。
  当然, 一篇高水准的考场作文的成功打造需要关注的方方面面是比较多的,但相信只要我们在平日训练中能用心去打磨每一个细节,一定会在高考考场上交出一份闪亮的答卷!
其他文献
文言课文是我国灿烂的民族文化,起着传承文明的作用,但现在的中学生普遍对文言文学习不感兴趣,甚至产生畏惧心理,很多教师也反映文言文难教,在讲台上讲得口干舌躁却是费力不讨好,为应付考试,文言课便成了字、词、句的翻译课。于是教师独霸课堂,忙于讲解、板书,学生则忙于抄抄写写、背诵,教学过程机械、死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仅有的一点兴趣消失殆尽,文言课逐渐沦为语文教学中的“鸡肋”。 但文言文要考,这也是事实,
期刊
积累和整理是语文学习中必须具备的素质。“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江河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引导学生养成积累知识的习惯是非常必要的。 语文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积累、整理的过程,即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要素的融汇整合,来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积累  语文积累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显形积累,是事实性的、知识性的。它包括字词句篇等语言材料、知识、素材、
期刊
高中语文的教学目标与其他学科不同,它主要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因此,作为一个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遵循语文学科的特点,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上下工夫。而要做到这一点,又不能急于求成。因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个慢功夫,需要循序渐进,因此可以说高中语文教学是一种“缓”的教学艺
期刊
汉语成语博大精深,数量可观。在高考题中,一直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学生总反应在记忆这些成语时,耗时耗力,而效果甚微。究其原因,还是抓不住成语的特点,只记皮毛,碰到具体的句子,总是分析不到位,因而也判定不了对错。其实,记忆成语也有一些捷径可循。  成语大都源于古代诗文,有一些成语还明显地带有其初始语境的特点。所以一些“出身”于否定句式中成语,只能用于否定句中,而不能用在肯定的句子里。有些成语有其约定俗
期刊
学校推出名师讲坛,第一讲由刘艳清老师主讲,题目叫做《生命是一棵开花的树》,主要讲述了刘老师这些年由一名为爱情而献身的青葱教师成长为一位骨干教师到名师的过程,刘老师声情并茂,坐在下面认真聆听的我深有感触,我想在座的各位老师肯定也是深有同感,那就是:每一棵树都想开花。为师如此,为生又何尝不是?  我帮学生在网上订购了一批书,书被寄到学校的时候,我从进入办公室的班上学生中随便抓了一个帮我整理,然后自己赶
期刊
在语文课中最能体现学生素质的就是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作文能力。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平时作文中,发现许多学生一听到“作文”两个字就感到头痛。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水平呢?从教多年,我把我在教学中的一些经验列出供同事们参考。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应成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原则。语文老师的主要职责就是要善于运用各种方法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消除害怕作文的心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很多老师会发现这样一个令人郁闷的现象,已经上课几分钟了,有些学生还是迟迟进入不了状态,有的东张西望,对老师讲的知识心不在焉,有的睡意朦朦,把语文课堂当作一个休息的驿站,有的干脆奋笔疾书,做其它学科的练习题。这些现象都告诉我们,要想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语文的状态,课堂的开场白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际,谈一谈正课开讲前的情境设计。  一、用音乐来导入  学生可能不喜欢枯燥的文
期刊
海明威的小说向来以“电报体”著称,因此,《桥边的老人》这篇短篇小说也就具有言简义丰、含蓄蕴藉的语言特点,以及不疾不徐、不瘟不火的叙述风格。很大程度上,这得益于小说中大量使用的隐喻手法。隐喻是一种隐藏的比喻,是指将意义由某一事物转移至另一事物,在两个好像无关的事物上所制造的转义。从更深层面上说,隐喻是在彼类事物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此类事物的心理行为、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  1.钢丝
期刊
提到“语文”,很多人就会想到“博大精深”、“浩如烟海”、“有耕耘之无收获”等。作为语文教师,我一直有块心病难除:一届届高中学生辛辛苦苦地学语文,语文教师也辛辛苦苦地教课本、批作业、编试题、讲方法,结果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越来越小,语文渐渐被边缘化了。  近几年来, 我对校内外语文成绩优异的学生进行分析,自己琢磨思考,竟然医治了我的心病。我突然感觉到,这些“个别”的成功案例的背后有着我无法推翻的“必然”
期刊
几年来,在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中,素质教育的思想观念已深入人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推进课程改革的核心,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怎样面对素质教育,让21世纪的中国教育真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呢?  首先是语文教师要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提。作为语文教师应着重在以下方面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一)人才观。语文教师要树立“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