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博新馆:打造“文化会客厅”

来源 :四川党的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川博物院新馆免费开放了!”5月9日,草堂之东,浣花溪旁,富有川西民居特色的四川博物院(以下简称“川博”)展览大厅涌入了第一批参观者。“开馆第一天,我们提供了4000张门票,免赞发放给前来参观的市民,但是仍有很多观众被拦在了门外。”川博院长盛建武说。
  
  感受川博新亮点
  
  在川博新馆的北大门旁的一片树林间,三座高大的江渎神像吸引了众多游人的目光。
  “这可是真正的馆藏文物。我们把一些文物从展厅里搬出来,配合园林绿化,形成以文物为主题的休憩区域,让观众还没走进展厅,就感受到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川博外联部主任王微说。
  走进宽敞的川博新馆三层环式展览大斤,立即能够感受到现代与传统水乳相融的建筑风格。大厅每一层楼廊都装饰有镂空纹,中间隔有青铜雕花立柱,楼裙则饰以汉代浮雕,古朴而典雅,高高的玻璃钢穹顶通透明亮。
  “目前10个专题展厅展出的3000多件文物,是从近26万件文物中精选出来的,绝大部分都是第一次跟广大观众见面。展出文物突出了巴蜀文化特色和馆藏文物的精粹,非常不容易,可以说是百里挑一。”川博副馆长魏学峰介绍说。为了遴选这些展出文物,川博专门成立了一支由馆内外专家组成的评审团队,分成10个小组,在文物库房里“翻箱倒柜”,花了一年多时间才筛选出来。
  “川博新馆展厅的一大亮点就是‘高科技’。”据巴蜀青铜器展厅讲解员杨小华介绍,为使观众能够更加清晰地看到文物的细部特征,所有展柜均采用了一种透光度极高的超白玻璃。“在观看文物时,这一层玻璃对视线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同时,参观老还能够通过重要文物前的“语音导览系统输入文物编号,获得相应文物的自动语音解说,并可进行多语种转换。“参观者借助这一先进设备,可以随时欣赏和了解文物相关情况,而不需要讲解员的陪伴。”
  展出文物件件都是宝贝,对它们的保护措施也考虑周详。每个文物展柜都能够保持恒温恒湿,文保人员还对易碎文物实施了防震措施,保证文物安全。为了有效保护纸质文物,展厅灯光全部采用声控,当陈列馆无人进入时,所有灯组会自然暗淡。
  在大风堂(张大千作品专题展)展厅里,一幅占据整面展墙的大型画作总是引得观众长久驻足观赏。“这幅名为‘劳度叉斗圣变’的画作,是我院收藏的最大一幅张大干临摹敦煌壁画。”讲解员王娟说,川博拥有187件张大干临摹敦煌壁画,居全国之冠。
  嵌错宴乐攻战纹铜壶、牛纹铜罍、错金银铜编钟、唐代观音头像、北宋九域守令图
  各展厅具有浓厚巴蜀地方特色的珍贵文物让观众们大开眼界。5月16日前往川博参观的成都市民杨女士发出感叹:“太震撼了!过去对川博的情况一无所知,真没想到竟有这么丰厚的‘家底’,下次我一定要带着儿子来看,让他更多地了解我们四川悠久的历史文化。”
  
  “腾笼换鸟”川博西迁
  
  “如果没有‘腾笼换鸟’式的西迁,川博没有任何前途可言。”在川博供职多年的魏学峰感叹。
  位于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3号的川博旧馆,已经使用了40多年,时代变迁,渐渐无法适应文博发展的需求。展厅面积小、场馆旧、文保设施落后,而且跟周围日趋发达的商业氛围极不协调。“旧馆是1 965年利用当时的‘苏联和平利用原子能展览馆’改建而成,展厅面积不到3000平方米,很多文物由于场地和文保技术条件有限,无法跟观众见面。这严重制约了博物馆的发展。”魏学峰说。
  经过川博几代人考古发掘和广泛征集而来的近26万件文物,尘封在库房里“睡大觉”。作为省级文博单位的“龙头”,却起不到展示四川文物大省和悠久历史文化的应有作用。“腾笼换鸟”,打造适应时代的巴蜀文化传播新平台势在必行。
  2001年,在四川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四川省博物馆被列入“十五”发展计划,在成都浣花风景名胜区选定新址,开土动工。2002年4月,人南旧馆宣布闭馆。2007年底,所有文物搬迁到了刚刚落成的新馆库房内。2009年3月,经省委、省政府批准,四川省博物馆更名为四川省博物院。2009年4月,新址一期工程全部竣工,达到了接待参观标准。
  闭馆7年,川博终于西迁完毕,完成了自身漫长而意义深远的“蝶变”。
  西迁的四川博物院,与周边的杜甫草堂、浣花溪公园、锦绣工场一起,共同形成了一个具有汉唐特色的博物馆群和文化旅游核心圈,成为又一个集中展示巴蜀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平台。
  新落成的四川博物院占地88亩,分为文物展示、旅游纪念品、游客服务、文物保护、国际文化交流五大中心,展厅面积近13万平方米,成为西部最大的历史、艺术综合类省级博物馆,也是我省新世纪最大的文化公益性建设项目。
  
  立足公益服务市民
  
  川博的西迁,其意义不仅仅是场馆设施和技术设备的更新,更重要的是,在“腾笼换鸟”的过程中,为博物院朝着更高层次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平台。“没有发展的眼光,掉队是很容易的事情。”川博院长盛建武说。如何更好地实现博物馆的公益价值,是川博人完成开馆任务后必须面对的问题。
  目前,川博新馆每天接待的观众都超过4000人,这与博物馆免费开放的措施密切相关。川博党委书记卢越说:“博物馆免费开放是社会的大趋势。博物馆不用考虑门票收入,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搞好展览上,而市民们也会乐意前来。”
  在院长盛建武的眼中,打造一支年轻而强大的专业人员队伍,提升软实力是川博向前发展的基础。与2002年闭馆时相比,川博拥有硕士学历以上的馆员已增加了3倍,馆员平均年龄下降了10岁。“我们将成立典藏部,让科研人员直接在文物库房里进行科研工作,为他们的工作提供最大的便利。”利用有利的硬件设施和专业的研究队伍,川博将建立起全省最大的文物保护研究中心、修复鉴定中心和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并会对馆藏文物进行全面整理,建立文物数据库,为今后数字博物馆的建设打下基础。
  博物馆要提升和发展,必须走向大众。“现代文博工作者不应该自我封闭,要努力成为文化的推广者,成为市民与文化之间的纽带。”
  依托价值连城的珍贵文物资源,川博今后还将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让川博文物通过创意设计形成各种品牌产品,走进普通市民的生活,形成一个最具研究能力与开发实力的、张力强大、多功能的文化产业结构链。“好的博物馆不只是一个简单陈列物品的地方,它应该凭借硬件的现代化,实现与普通民众的紧密结合,尽力发挥欣赏、教育的公益作用。这是一个让民众接受文化熏陶,发挥川博公益价值的重要途径。”盛建武说。
  博物院还将以“博物馆之友”为核心,建立博物馆会员和志愿者组织架构,通过各种类型的展览、论坛、文博沙龙、移动展厅等丰富多彩的博物馆公共和教育活动,拉近与公众的距离,形成良好和谐、且富有公信力的博物馆品牌。
  “我们要让川博成为公众了解巴蜀文明、鉴赏有震撼力的历史艺术展览、了解世界各国文化艺术的场所。一句话,就是把川博打造成四川的一座‘文化会客厅’。”盛建武说。
  链接
  四川博物院新馆占地88亩,展览面积遮1.3万平方米。是我省乃至中国西部最大的历史,艺术综合类省级博物馆,是我省新世纪最大的文化公益性建设项目。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考古发掘和广泛征集,四川博物院现有藏品26万余件,其中一级文物1399件、二级文物6731件,三级文物95345件。馆藏文物以巴蜀青铜器、汉代陶石艺术、南北朝佛教石刻造像、藏传佛教文物和张大千绘画艺术最具特色。
  新馆包含10个常设展厅,4个临时展厅,可一次性展出文物5000余件,通过最先进的多媒体陈列展示,向广大观众免费提供全方位,立体的历史和文化艺术体验,每年可接待120万人次访问。
其他文献
巡场镇地处四川盆地南沿,是珙县县城所在地和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巡场镇是川南地区最大的建制镇。下辖26个行政村、186个农业合作社、6个社区:有常住人口12万人,流动人口3万人:幅员面积108平方公里,系川、滇、黔结合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  巡场镇素以工业实力雄厚而远近闻名,辖区内有芙蓉集团、川南监狱、双三水泥制造有限公司等国有大中型企业,经济总量占全县一半以上。近年来,拉法基
期刊
重视民生工程 美化人居环境    农村改厕是爱卫工作深入乡村、造福广大群众的一项重大工程,也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更是预防减少疾病发生、保障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大事。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相关部门的积极努力下,朝天区农村改厕工作得到了较快发展。截至2009年8月底,全区累计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厕所13127口,占全区总农户4.98万户的26%。
期刊
开栏的话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李白的一句千古绝唱,把四川山高地险、交通困难的印象定格在世人心中。变“蜀道难”为“蜀道通”,是四川人民的千年梦想,是四川交通建设的百年使命。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是省委、省政府重新审视四川省情、着眼创造和发挥区位优势而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为此本刊从第七期起推出“百年使命筑路当代”专栏。专栏将为读者阐述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对四川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和实现现
期刊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同年12月27日,成都和平解放。从此,四川历史翻开新篇章。   从封闭落后到开放自信,从一穷二白到欣欣向荣,60年风雨兼程,60年沧桑巨变,四川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自强不息、开拓创新,主动顺应时代需求,积极融入社会经济改革发展大潮,创造了无数的奇迹!  从“刀耕火种”到“卫星上天”。从不毛之地到现代化新城,60年来,四川人励精图治,奋发图强,谱写了
期刊
2008年12月28日,省委书记刘奇葆参加成都市委常委和市政府党员副市长民主生活会提出成都要在五个方面走在前头:一是在加快灾后重建上走在前头;二是在城乡统筹发展上走在前头;三是在打造西部综合交通枢纽上走在前头;四是在产业优化升级上走在前头;五是在保障民生上走在前头。省委的期望就是成都的责任。    如果说,将成都以距离中心城区的远近划分为三个经济圈层,集中力量梯度推进,是成都整体发展思路的一次重大
期刊
“在危机时刻,是坐等经济形势好转,还是迎难而上,积极进取,结果将大不一样。通常说抓住机遇。不仅仅指搭顺风船的机遇,其实挑战也是机遇。没有粮食短缺,不可能有水稻杂交技术革命;没有能源危机,就不会去推进结构升级和节能减排;没有交通运输的紧张。就不可能有过去10年高速公路的大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经济学部副主任吕政  吕政简介: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原所长、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经
期刊
“今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虽然‘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对四川旅游产业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但是,四川发展旅游的决心和信心并没有改变,四川旅游产业发展的基本面并没有改变。现在,四川旅游业灾后重建的各项工作正在科学有序地推进。四川是需要我们关注的灾区,四川人是值得我们支持和学习的勇者、强者和奋斗者。”2009年5月12日,在第六届中国旅游论坛上,国家旅游局副局长杜一力如是说。由世界旅游组织、香港理工
期刊
检点宦囊一身轻  姜少勇    所谓宦囊,是指做官时所得的财物。宦囊的丰俭,往往说明一个为官者贪腐还是清廉。  明朝有个刘应麟,官至巡抚,即将卸任时,他在衙门上题诗一首:“来时行李去时装,午夜青天一炷香。描得海图留幕府,不将山水带回乡。”自己赴任时,带来了哪些行装,离开时依然还是这些行装,这是多么光明磊落的人格。  由此,我想到现在的一些领导干部,在检点宦囊时,却常常吓得心惊肉跳,惶惶不可终日。江
期刊
“过去是百姓你曾拥有什么?今后是百姓你能留住什么?为百姓就是为自己!”——陈小立    在宜宾市纪委采访,记者看到一张照片,照片上的背景是一家住着瓦房的农户,农户的院子里围坐着市纪委的一行人与一位养猪的农民老汉。其中正与农民老汉交谈的那一位纪委干部,便是宜宾市纪委副书记、市监察局局长陈小立。这是市纪委一行人挽着高高的裤管,打着雨伞,冒着大雨,步行四五公里深入到高县大窝镇新南村一组向养猪农户宣传预防
期刊
莫让人才入“冷宫”  贯明钧    笔者曾到北京、上海、广州、珠海、深圳等城市旅游参观,感触颇深,受益匪浅,似乎一到这些发达地区,就变得眼界宽了,心胸广了,脑子也开窍了。原来在内地当农民的打工仔、打工妹一到发达地区,埋头干个三年五载,凭着胆识、毅力、干劲,一跃而成为公司的头头脑脑、企业的骨干人才。他们谈市场经济,谈经营管理,谈应对竞争,谈发展谋略,可谓满腹经纶,胸有成竹,头头是道,真使人有点“士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