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来源 :新作文·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oming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文训练的核心就是思维训练。对小学作文教学来说,思维导图是非常实用的。思维导图的发散性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思维导图的直观形象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导图可以促进师生间的双向交流、学习与合作。因此,教师可将思维导图引入作文教学,在具体的作文教学中,教会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系统地整理写作思路;利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利用启发式引导,师生共同绘制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思维导图;教学应用
  叶圣陶先生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文训练的核心就是思维训练。在作文教学中巧妙地结合思维导图,能够切实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那为什么要在作文教学中操作思维导图呢?我们得从作文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思考。
  一、作文教学遇到的实际问题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将知识和情感通过书面语言准确地表述出来,从而满足个体的情意表达需要,即“言为心声”“文如其人”。学生在写作时需要具备一定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包括遣詞造句、推敲字词、凝练语言等,并且能够围绕主题合理安排文章结构,也就是布局谋篇的能力。写作的这些内在要求,使得作文教学成为一个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烫手山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反映,“越到高年级,学生的写作就越容易出问题”,“每个班级里面总有相当数量的学生遭遇到写作障碍”。写作困难现象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普遍存在,6%至21%的学生存在写作障碍,而且这一比例随着年级的上升呈现明显的攀升趋势。通过调查发现,存在写作障碍的学生在写作时普遍存在一些共性问题,比如:无法在给定的时间内写出作文;写作内容贫乏、言之无物;词汇使用单一;作文像是写流水账,没有新意;句子之间缺乏联系;结构松散等。
  那么,学生写作困难的原因到底出现在哪呢?综合来说,笔者认为原因如下:
  首先,从作文心理学来看,写作需要从长时记忆中提取信息,在工作记忆中加工,并及时将加工的成果用文字表达出来,写作中伴随着各种不同加工水平之间的竞争。而写作困难的原因也正在于作者既要进行高水平加工,如确立作文的目标、进行总体计划等,又要进行低水平加工,如分配注意给拼写、标点、简单句法等。这种低水平加工与高水平加工的同时性,增加了写作时各加工水平间注意分配的难度。
  其次,小学生的内在知识储备不足,对写作有畏难情绪,导致学生在进行作文的时候没能理清头绪,无法正确布局谋篇,语言表达混乱等。
  最后,传统作文教学存在一定的不足。在传统作文的教学中,教师多是强调写作技法的灌输,这种教学方法既不利于学生写作积极性的激发,又不利于师生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课堂上,往往是教师“讲作文”,学生“记作文”。
  二、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作文教学的优势
  正是基于以上学生写作遇到的实际困难的思考,笔者认为,恰当使用思维导图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思维导图是对主题关系的描述,也是对主体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连接。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作文教学中有明显的优势,表现在:
  (一)思维导图的发散性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
  思维导图的结构类似于大脑神经元网络分布图。它往往是从一个点或者一个关键词入手,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步扩散开来,最后形成一个相互联系又不断延伸的脉络结构图。写作时,学生可以围绕某个关键词自由发散思维,这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不知道怎么写作文的难题。另外,由于每个学生的经历和思维方式都不一样,所以他们写出来的作品都各具特色,富有个性。
  (二)思维导图的直观形象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美国图论学者哈里有一句名言:“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图。”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思维导图穿插使用大量形象生动的图片和符号,将复杂的知识体系结构直观化、图像化,强化关键词,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形象、具体、直观的事物要比抽象的语言更容易记忆。学生通过认真积极的思考,提出具有创造性的见解或素材,然后认真筛选,比较利弊,选择最佳角度形成文字,最终达到激发想象力的目的。
  (三)思维导图可以促进师生间的双向交流、学习与合作
  思维导图是一种基于大脑自然的思维方式,它赋予人的思维以最大的开放性和灵活性。这样的特性使教师和学生在使用思维导图进行交流展示时会引发不同观点的讨论。由于教师处于主导地位,他们备课时往往只备教材不备学情,缺少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环节,无法使教师和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中碰撞,产生好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而学生在讲授的教育方式下,长期扮演被动的角色,并且过多的标准答案与规范,使得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不到很好的发挥。在借助思维导图进行写作的过程中,学生是“第一作者”,教师是“第二作者”,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无形中得到了巩固。这个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师生思维的碰撞会擦出最闪亮的火花。
  三、思维导图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在具体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利用思维导图这一全新的思维工具呢?教师不仅要关注语言内容、理清思路、把握主要内容,更要关注言语形式,从而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这便是运用思维导图进行作文教学的目的所在。
  (一)教会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系统地整理写作思路
  俗话说:“未先学艺先学法。”开头难,是小学生写作文时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调动学生的写作主动性。思维导图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围绕作文的主题,去收集、整合资源,消除“言之无物”的心理恐惧。只有学生明确了写作范围和内容,才能为写出生动的内容做好铺垫。如笔者曾以写“雨”为题,让学生自由创作思维导图后再进行交流。从“雨”这个关键词向外扩展——雨的大小、种类、特点、精神品质等,然后由“大小”继续展开——毛毛细雨、倾盆大雨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季节不同。再次展开——春、夏、秋、冬。春天和雨相关的有什么?春雨、发芽、孩子们玩耍……整个黑板都快写满了。这时,笔者感到写作的时机到了,就让学生以“春雨”为话题进行写作。通过这样的训练和引导,大多数学生都能够较好地完成练习。
  (二)利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语文教师的职责在于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求知。作文来自于生活,小学生的智力又处于形象记忆的阶段,利用思维导图有助于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如以“番禺新地标”为话题进行习作,可以让学生搜集花城广场的面貌,通过对比视频中林立的高楼、宽敞的马路、热闹的街市、欢乐的人群、不断变换颜色的“小蛮腰”等,让学生畅谈所见到的花城广场,再畅想未来番禺新地标的样子。利用思维导图,确定主题、罗列素材、整理选材、构思画图,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学生在探究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究。周而复始,学生的思维模式得到训练,并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思维导图越画越顺手,内容越来越丰富,作文水平越来越高。
  (三)利用启发式引导,师生共同绘制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师生共同绘制思维导图并完成习作,这是作文教学的重头戏。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启发式引导,师生共同绘制思维导图,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要过于干涉学生,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激发学生完成习作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以写作训练“欢乐中秋节”为例,笔者先给学生播放了一段有关“广府灯会”的视频,让学生欣赏完视频中琳琅满目的花灯后,以“中秋节”为题进行写作。学生依据经验创作思维导图,以“欢乐”为中心词汇,通过教师引导,很好地完成了本次习作。
  总之,将思维导图与作文联系起来进行教学,改变了原来单一的作文教学思路,教给了学生一种思考问题的新方法,让学生走出单一的封闭课堂,去接触大自然,了解社会,从而拓宽了学生的写作思路,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其他文献
摘 要: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基础部分,好的阅读基础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其他学科知识,提高学生对其他知识的理解能力。语文教师应当重视语文阅读教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兴趣为引领,让学生自主去阅读,不断扩大阅读量,课内课外阅读相结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增加学生的语文知识的积累,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阅读能力  《义务教育
期刊
摘 要:写作水平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小学低年级是学生写作的起步阶段,因此,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重视小学低年级的写作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呵护写作热情,挖掘例子,注重写作方法,重视有序表达和写作思维,注重有效评价,开拓上升空间,走进生活,积累写作素材,让学生乐写,会写,能写好。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写作训练;激发兴趣;教学策略  写作水平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小学低年级是学生写作的起步
期刊
摘 要:审美性阅读,首先,对于阅读感悟,一方面是学生与文本灵魂的对接,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感受到文本的生命灵性。另一方面,文本所传达的真善美,能让学生获得心灵的陶冶,获得深刻的审美体验。其次,对于阅读主动性行为,学生不是为解决文后提问而阅读,而是为获得真善美的熏陶而主动阅读。再者,对于学生的影响,知识性和审美性的内容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点化并润泽学生成长。因此,开展审美性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新课改相关工作的逐步开展,学生家长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对我国小学教学工作的实际要求。在小学阶段,学生由于自身的认知水平有限,他们对世界的最初认识以及了解都是通过阅读来获取的,这也从侧面体现出了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开展阅读教学的重要性。然而,就我国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开展的现状而言,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制约着实际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笔者在文
期刊
摘 要:在知识大爆炸的时代,阅读的价值得到了全社会的认可。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小学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的关键时期,但从教学实际来看,教师对小学生的阅读指导较为缺乏,甚至是空缺的。为了更好地提高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质量,笔者提出了保证学生好读书、读好书以及读书好的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
期刊
摘 要: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指导学生写好每一篇文章,能培养小学生表达语言文字的知识技能,能熏陶其思想情操。如何提高作文教学效率,使学生想写、乐写、会写,是许多语文教师长期探讨的一个课题。文章探究了小学作文教学的四个方面的策略,即多观察,积累生活素材;多读,积累写作素材;多写,熟能生巧;多改,积累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素材积累;教学策略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怕
期刊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和各科教学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在阅读教学中运用网络技术,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突破阅读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网络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元的阅读材料,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并促进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  关键词:网络技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外阅读  文化学者余秋雨说:“人活着最重要的
期刊
摘 要:从三年级开始,部编教材形成“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正式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系。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大多数学生看书浮光掠影,课外阅读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对此,教师正确的引导和组织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笔者以部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为例,进行了课外阅读课程化的教学探索。  关键词:部编教材;课外阅读;课程化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得聪明的办法,不
期刊
【摘 要】审美能力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综合体现。审美能力的强弱能直接反映在人们的生活、学习与交际之中。对学生而言,捕捉生活中美好的事物,经过大脑层层的筛选与整合,将之应用于作文上,便有了纸上语言的跳跃与灵动,有了情感的传递。作文审美能力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写作水平的高低。文章主要探究了培养高中生作文审美能力的相关教学策略,以期能通过这些策略有效解决现阶段高中生写作中存在的问
期刊
摘 要:汉语拼音是认读汉字字音、学习普通话的重要工具,拼音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必须正确把握新课标要求,充分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有效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巧妙运用适当的教学手段,把拼音知识的讲授与各种活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拼音教学更富有趣味、有实效。  关键词:部编版教材;小学低年级;拼音教学;教学策略  汉语拼音是认读汉字字音、学习普通话的重要工具,拼音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