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习惯意识的培养

来源 :现代教育实践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dong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进中小学课堂,合作学习似乎成为一种时尚。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它有力的挑战了教师的“一言堂”的专制,同时也首次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团体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学生的交往与审美能力。但调查发现,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较多。
  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在活动、探索中获得知识远比手把手教会他们“是什么”要重要。但开展合作学习之后所引起的一系列问题,更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教学场面:讨论时,学生各说各的,学生不善于独立思考,不善于互相配合,不善于尊重别人的意见,也不善于做必要的妥协。学生汇报,教师依次听取汇报,汇报完毕,活动便宣告结束。
  为了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一、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合作学习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展示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组内的交流、探讨,使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不断的产生新的想法。但是,这一切成立的基础就是: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学习不是自己不用动脑筋,大家一块儿解决问题,学生应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参与小组学习,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由于学生长期受“教知识”习惯的影响,学生只能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他们不习惯也不会主动思考,不知从何想,更不知从何说,难于用语言表达。这就要求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应耐心扶助,注意解题思路、思考方法的指导,与学生一起分析思考的方向,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创设便于学生思考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动脑欲望,逐步形成动脑、动口的习惯,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敢想、敢做、敢说。
  二、要培养学生分工合作的习惯
  合作学习不是一种个人的学习行为,而是一种集体行为,这就需要学生有足够的团队意识。曾有一个古老的故事:“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因此,合作学习要想成功开展,建立分工合作的意识是必不可少的。
  1、分工。例如《统计》这一课时,在统计班里的同学生日在什么季节时,需要有人进行调查活动(数一数),有人记录,这时就需要学生先分工,决定谁来数,谁来记,然后才能合作。分工,就是让每个同学各司其职,可这并不容易,因为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所以分工的方式也不同,在小组建立之初这个问题尤为突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在小组内要建立民主协商的氛围,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办法。
  2、合作。合作意识的培养应该从合作氛围的营造开始。例如在教学《认识物体》时,每个小组有一个袋子,里面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让一个学生按小组其他同学的要求从袋中摸出一个物体。这个活动就使得他们必须合作才能完成,为合作意识的培养提供了物质环境。
  三、要培养学生正确交流的习惯
  在听课和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当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并没有认真听,而是一味的举手,不住地喊“老师,我来、我来。”有的学生干脆一幅“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模样”。这样就不能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培养学生的交流习惯显得尤为重要。
  交流是合作学习中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交流而展现自我,探索真理。交流的过程亦即个体从狭隘走向广阔的过程,它带来视界的敞亮。交流由于具有平等性,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民主平等的精神的发展,也使得学生个体思考通过交流成为集体智慧。但如何让学生更有效的进行交流呢?
  四、要培养学生积极实践、动手操作的习惯
  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学习数学知识同样也离不开实践操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操作习惯。
  1、要培养学生善于动手的习惯。新教材许多数学知识都是通过分一分、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拆一拆等动手实践后理解和掌握的,小组合作学习更有利于动手操作实践,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积极动手操作实践的习惯。
  2、要培养学生把实践与思维结合起来的习惯。实践操作活动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活动,但往往会出现操作后仍不能正确解答数学问题的现象。这就是没有很好地把实践操作与思维结合起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筋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教师在指导操作实践时,必须把操作与思维结合起来,使学生动手必动脑,每操作一步都要与解决的数学问题相联系。养成良好的实践习惯。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可组织学生合作分小棒,先把9根小棒平均分给三个小朋友,再把10根小棒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操作后让学生分析思考,比较两次分的结果并用语言叙述出来,接着要求用算式把分得的结果写出来:9÷3=3 10÷3=3剩1。教师再揭示余数的概念,指导正确的横式、竖式书写,这样每一步操作都与思维联系起来,使动手操作促进思维的发展。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要通过不断的指导,长期的熏陶,通过相互探讨,不断反思、校正,才能逐步走向成熟。
其他文献
我自1995年师范毕业走上教师岗位,至今已有18个年头了。18年的班主任和语文教学工作生涯里,我怀揣着“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的自律信条和对教师职业的景仰,在自己的岗位上踏实努力的工作着,同时我深深地知道我不但要肩负学校工作的这个“大家”,还要扛起家庭这个“小家”,我热爱我的工作、爱我的学生,也用自己的爱来营造自己的的家,妥善处理好工作与家庭的关系,努力做好妻子、母亲和儿媳的角色。  一、锐意进取
期刊
初中数学是中考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无论是老师、学生,还是在学生家长看来,这门功课都举足轻重。特别是近几年数学中考满分是150分,最少也是120分总分,是历史、政治科目总分的二倍,所以能否考好数学是中考能否成功的关键。  一直以来,笔者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在多年的中考中所教科目取得了一定成绩,初三年级多次获得了全县同类学校二、三等奖。现就如何做好最后阶段的复习工作,提高实效,谈一些自己的想法。  一、扎
期刊
[摘要]班主任在小学管理中,扮演着领导者、组织者的角色,其工作是塑造学生思想意识的,在学校里,班主任接触学生的时间最长,开展的教育活动最多,对学生的影响较大,所以说班主任对创设良好的班集体,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方法与措施  在将近30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作为班主任,咀嚼过失败的苦涩,也品尝过成功的甘甜,有
期刊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层组织,是教师和学生开展活动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班主任在班级建设中起着重要的指导性作用,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联系任课教师的纽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骨干力量。如果能够科学地进行班级管理,就能创建一个良好的班风和学风,班级中的学生就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以下是笔者从十多年教以来,对此的一些初浅见解。  一、身教重于言教,身先士卒起表率  孔子说:“其身正,不
期刊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单纯以学习成绩的优劣作为衡量学生的评价方法,将逐步被以知识、能力、素质综合考评为依据来评价学生所取代。事实上,仅以分数来看学生,不仅会使大批学习困难生失去学习兴趣和信心,而且会影响一批有潜能的学生的发展。另一方面,我们应该相信和尊重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学习暂时困难生。美国教育家布卢姆分析了学生的能力倾向差异,认为占90%的学生的能力倾向差异,只不过是一种学习速度的差异,而不是智能
期刊
动手操作学习,就是指在数学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手、口等多种感官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亲身感知体验,以获得丰富的数学知识和可持续学习的发展性学习。  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与具体实践活动分不开的,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数学能力和实践能力最有效的途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思维离不开动作,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思维的起点。”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为此,重视动
期刊
[摘要]目前中小学生心理教育,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在中小学生健康教育中,老师们总是偏重学生的身体保健教育,缺少心理卫生教育方面的内容,这种倾向不利于中小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老师们必须树立正确的健康教育观念,帮助中小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关键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培养方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每个家长都更加关注孩子的
期刊
[摘要]在现如今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话题,充分利用生活中各种资源为教学服务,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让每一个学生都从学校走进家庭、社会、大自然等更为生动、广阔的生活课堂情境中,边体验、边进行口语交际实践,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口语交际课的实效性。  [关键词]口语交际;情境;实践  口语交际是指以口头语言为载体进行人际交往的一种双向信息交流活动,普遍存在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交际往来活动,只
期刊
情感也称“感情”,指人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心理表现,如:喜欢,愤怒、悲伤、羡慕、厌恶等。新课程理念强调的“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动机,更是指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新教育理念强调情感的培养是各科教学的重要任务,同时它更是提高各科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教学是一门艺术,它是以语言为媒介,通过情感的传递使学生学习并掌握知识,形成能力。从语言的角度看,语言是表情达意的一种工具,
期刊
可能每个幼儿教师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都会碰到这样的孩子:经常在游戏时被同伴拒绝加入;能主动与小朋友和老师交往,但不能与同伴友好相处,对同伴缺乏宽容、接纳的态度。大家都在为自己班的个别调皮孩子而感到头疼,都在想尽办法使那些调皮孩子能够融入班集体,可是收效却总是甚微。面对调皮的孩子,我们往往发现教师对“调皮孩子”的不良行为往往采用否定、批评,牢骚满腹甚至讽刺等消极的方式,语气中大多带有责备、厌烦的情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