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永远的经典,助力学生腾飞读思的翅膀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xiao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部编版教材已经在部分年级投入使用,与现用的苏教版教材有所不同的是,部编版教材从三年级开始,课文分为了“精读课”“略读课”,到了初中更是变为“教读”“自读”。那么学生是否能够掌握自读的能力,也是我们一线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当加以关注的。为此,我在教学实践中做了尝试。希望可以通过一节节“家常课”的学习,改变学生阅读兴趣不浓、读完收获不多、学完文本解读能力提升有限的现状。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一篇文章学完后,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的常常是故事情节,而非人物形象,更谈不上课后能与同伴交流阅读感受了。而课标提出,除了要让学生可以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还需要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人物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那么选择怎样的教学方法才会让教学更有效,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在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三打白骨精》一文的教学中做了以下尝试。

第一环节:浸润文字,驻足文本中


  新课标提出,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让阅读教学的过程可以变为学生愉快的学习过程。
  在《三打白骨精》一课的教学中,除了常规的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在读懂“变”“打”和“责”的过程中,走近人物内心,品读语言感知人物形象,这样的要求之外,我特别跟学生强调,本节课的学习将为我们接下来的“演”做准备。学生对于“演”,尤其是在语文课上“演”充满兴趣,自然对课堂更加关注,于是在完成了文章主要内容的梳理后,我带领学生逐个品读人物形象。
  师:为了吃到唐僧肉,白骨精做了什么?
  生:“摇身变作美貌的村姑,拎了一罐斋饭,径直走到唐僧面前,说是特地来请他们用斋的。”我们都知道,女子往往没有杀伤力,尤其这里她变成了美貌的女子,想要迷惑唐僧师徒几人。
  师:你心中美丽的村姑是什么样的?
  生:善良,纯朴,没有什么心机的。
  师:咱们来看看原文怎么写的。
  “好妖精,停下阴风,在那山坳里,摇身一变,变作个月貌花容的女儿,说不尽那眉清目秀,齿白唇红,左手提着一个青砂罐儿,右手提着一个绿瓷瓶儿,从西向东,径奔唐僧。圣僧歇马在山岩,忽见裙钗女近前。翠袖轻摇笼玉笋,湘裙斜拽显金莲。汗流粉面花含露,尘拂蛾眉柳带烟。”
  师:作者把村姑写得这样美,用意是什么?
  生:为了让他们降低防备,趁机抓住唐僧,此时唐僧身边猪八戒武功最高,化身村姑还带着斋饭,就是要收买人心。
  师:八戒怎么做的?
  生:八戒嘴馋,夺过罐子就要动口。
  师:你重读了这个“夺”字,为什么这么做?
  生:这个字把八戒那种急不可耐的心情表现出来,他已经相信白骨精变的村妇了,现在就想吃。
  生:这一个字就写出了八戒的贪吃。
  师:我们一起来看这一段——哪个字把八戒的形象刻画出来了?用这个词的好处是什么?
  …………
  [评析]学生是具有能动性的、具有思想感情的、以学习为主要活动的发展着的人,几乎在所有的教育学专著都会有这样的定论,提炼这个观点就是:教育的对象是学生。他们首先是人,不是一張白纸可以让我们任意书写;不是我们杯中的水可以冲泡成任何一种饮料;他们是有自我意识、蓬勃发展的人。淡忘这一点,再神奇的教育方法也不可能奏效。雅思贝尔斯曾经说过“训练是一种心灵隔离的活动;教育则是人与人精神相契合、文化得以传递的活动;而人与人的交往是双方的对话与敞亮,这种我与你的关系是人类历史文化的核心”。所以我关注在课堂上学生和老师共同探究真理的过程,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民主精神。
  同时,调动学生的参与,特别是情感与思维的参与,注重学生的“学”。在这一课,我事先“透露”了要“演”,学生想要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角色,并且将它演好,自然情感和思维的参与度都特别高,利用“演”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乐于学习,主动参与。

第二环节:多元体悟,揣摩细节处


  完成了课文的教学后,我将班级三十三名学生分成“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白骨精”“环境叙写”六个组,尝试着将课文改写成剧本。第一遍先请学生按照喜好,独立完成,在课上根据分组,分享自己的内容,最终将整个故事的剧本整合成一部。
  “白骨精”小组讨论摘录
  生1:不能只照搬书上的内容,我们要给她加上动作,这样在舞台上表演起来才生动。
  生2:还有,她的道具是不是也应该在这里捎带一笔?我们学《负荆请罪》的时候,我记得廉颇去请罪带荆条,剧本有写的。
  生3:我这里补充了,你们看看——
  (貌美女子,左手挎篮,上场。嬉笑之后,转身便走近唐僧师徒,刚一接近悟空画的圈,便“啊”的一声,被闪光击倒……)
  生4:白骨精奸诈狡猾,我们在这段上可能还不能展现出来……
  生5:我们应该多放些时间在村妇出场上面,老师不常常说欲扬先抑,先刻画她的美貌,后文摇身一变,露出真面目,这样更能衬托出她的奸诈。
  [评析]在这里的教学设计上,我着重为学生创立一个各抒己见的机会,调动学生已有经验,我让学生只钻研一个人物,避免与小组组员重复,并且注意发言要“言之有理”。这其实也是想尽办法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拉近学生已有经验与知识之间的距离。借此,兴趣持续的时间更久,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认知策略也会因而改善。
  在这次的教学实践中,很多学生都明白,自己的剧本要让人物鲜活起来,那么仅仅依靠书上寥寥几笔是远远不够的,书上的内容只是这个人物的“骨架”,想要变成鲜活的人,需要的“肉”就是她的语言、动作、神态……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根据人物形象、所处环境入手去丰富人物形象,这不但让他们对课文内容、人物形象加深了理解,更是提升了他们观察、感受、分析的能力从而创作的。更令我惊喜的是,还有学生为了佐证自己的观点:“需要更多地表现村妇的美以此衬托她的奸诈”,这个观点乍一出来是不被该小组同学认可的,在这时候,我让学生们先耐心倾听,给学生充分的发言时间,这是开放的课堂,鼓励学生不一样的观点,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这其实是培养创造力的起点。   经过此环节的教学,我们的这次课本剧表演也不再是那种“小打小闹”“走过场”式的表演了,每一个组的演员们都努力揣摩人物的性格及动作,细细推敲人物每一句台词的语气、语调,反复研究每一个动作,把握人物的精神气儿。

第三环节:一“语”激起千层浪,深思延伸点


  在课本剧表演之后,我又布置了一个题目给学生们:请结合《三打白骨精》这一课,静下心来想一想,对你的这次学习进行一个总结。角度、体裁不限。
  有了前面两个教学环节,在这次的作文中,同学们展现出了非凡的创造力,文章内容丰富,角度新颖,大大出乎我的预料。我发现这样的课本剧表演,给学生们的语文学习带来了全新的感受,许多学生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建构了属于自己的对人物的解读方法。有一名学生写道:“作为白骨精的扮演者,我发现‘我’是一个奸诈贪婪的却又拥有‘坚持’性格的人物,在这个故事里面,我最先想利用美貌去欺骗唐僧师徒,一计不成‘我’再施一计。在人物变化上面,我还注意了故事的连贯性,骗人也骗得很‘敬业’。今天真正上台表演时,我还是有些紧张,没有将妖怪的邪恶表现出来,倒是易怀钰那组的白骨精,一点都不紧张怯场,听她说‘造化,造化’,可真像個看到唐僧迫不及待的妖精啊!”
  [评析]体验是在对事物的真切感受和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对事物产生情感并生成意义的活动。在《三打白骨精》课文的教学中,我尝试不去孤立地讲解知识点,而是想方设法地帮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与正在学习的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将眼光仅仅停留在文本本身的讲解上,而是注重文章整体,从大处着眼,从一开始就让学生抓住文章,自己体会,感悟,抛开细节的羁绊,放开学生想象的翅膀,分析不同人物的不同形象,继而,学生在课文的基础上,融合自己对人物的理解,进行剧本创作。
  一部优秀的小说,总是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又一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在《三打白骨精》这一系列的教学中,学生通过角色的扮演、体验,更深刻也更准确地体悟了每一个人物背后的内心世界,更好地受到优秀文学作品的熏陶。自然状态下的阅读好像是自由、随性的散步;作为老师,理想的状态是带着学生到文本中去漫步,让学生透过教师的眼睛去看到作品中独特的风景,所以我做了这样的一系列尝试。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京市致远外国语小学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宋代程颢、程颐在《二程粹言》中说“言不贵文,贵于当而已”,意思是说,说话最重要的不是去雕琢粉饰,而是恰当合理。这句话点明了小学语文教学中话语处理的角度,即语文教师不一定要言辞溢美,最重要的是使语言真诚、恰当、合理。只有这样,才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获得学生的认同,使其参与到有效的沟通对话中。当然,不仅言语要恰当,言语对话的环境,以及教师的表情动作都要符合学生的接受心理。一、恰当的语言是实现有效对话的
期刊
小学语文的阅读课文教学如何才能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新课程教学目标,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我尝试着在学习阅读课文的课堂上,尊重学生,让学生自己走进文本,去探索文本要传达给我们的信息。《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篇阅读课文的教学过程,正是我对新课改理念的实践与反思。  【教学过程】  师:(大屏幕展示拉萨的布达拉宫 )谁认识这座宏伟的建筑?它坐落在我国的哪一个城市?  生
期刊
当前,初中作文教学存在众多的“格”,比如写作技法之“格”、规范之“格”、标准之“格”等。对学生来说,“格”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有助于规范学生写作,另一方面也束缚了学生写作。笔者认为,一些有规律性、根本性之“格”能提升学生写作能力,但一些教条化、烦琐化之“格”则犹如“紧箍咒”,制约了学生写作。从仿写之“有格”到创写之“无格”,是初中作文教学的升格之路。一、仿写:让学生作文“心中有格”  初中作文教学
期刊
温儒敏先生说“语文高考加大阅读量,最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新颁布《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推出的一個重要概念“学习任务群”,其中第一个任务群就是“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并且贯串必修、选择性修、选修三类课程中。这毫无疑问是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必须读整本的书。笔者以《青春人生》专题教学为例,谈谈“整本书阅读”的做法,以期引起更多一线教师的实践与思考
期刊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们对于教学的认知程度也在不断加深。在认知加深的过程中,我们对于教育学家的关注度也在飞速提升,也希望从相应的研究之中,能够对教育学家的思想认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并且将其融入到实际的教学中去,这样才有利于教学的持续实施。一、对于“教学合一”理论的认知  陶行知,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毛泽东主席誉之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则赞颂他是“万世师表”,他对我国的教育影响非常深远。怀着
期刊
人物名片季祥珍,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美琪学校语文教师,一级教师,扬州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区师德标兵、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市青年岗位能手。撰写教学随笔2405篇,省市级以上发表或获奖论文近60篇,参与编著丛书3套;主持江苏省“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案例和专题的习作教学体系研究”、“十二五”重点规划课题“亲近自然之旅,学习写作”与“十一五”重点規划课题子课题“让童诗萌芽在语文课堂”。  “陌生化”是著名
期刊
阅读能力是小学生学习和成长必备的一项基本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小学阶段是人生最关键的发展时期。学生从小阅读大量优秀的经典作品和经典书籍,不仅能增长丰富的知识,开拓宽广的视野,而且能陶冶高雅的情趣,提升综合素质。  自2010年以来,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在全区小学深入推进“经典阅读推广工程”,以“大语文”教育思想为指导,以《
期刊
五千年的悠长岁月里,中国文化曾有过各种各样的辉煌,诗歌就是其中的一颗闪亮的明珠。最近央视热播的《中国诗词大会》就是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力求通过对诗歌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由此刮起了一股全民学习古代诗歌的文化热潮。  古代诗歌是古代文学作品的经典,它的表达与呈现的方式与学生如今日常的语言运用有很大的不同。所以
期刊
传统的语文教学过分强调语文知识的结构及其系统性,强调知识的传递过程,强调教师自身教法的合理性,出现了“我让你学什么,你就学什么,我让你怎么学,你就怎么学”的状况,忽视了学生对学科学习的兴趣、需要,对教法的接受程度,忽视了主体一方的认识、思维和能力的发展。学生习惯于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指令,亦步亦趋,难以挣脱教师预先设定的条条框框,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们的课堂要不断引导学生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因的
期刊
字词是一年级学生语言表达书面化的敲门砖,是语文学习的基石。王力认为:“要写好文章,首先要学好造句。”法国语言学家马赛科恩《语言》一书认为:“语言的主体就是全部词汇。”他们无一不在告诫我们字词积累的重要性以及迫切性。一年级正是学生书面性的字词积累从无到有、从一团乱麻到抽丝剥茧的关键时期,一年级教师更应该着重关注和引导学生的字词积累。一、一年级学生字词积累现状及问题  1.从字词范围和标准上看。汉字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