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那么,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怎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在过去,课本教好、学生考好,就被认为是“有效的教学”,但是,如果一个教师只理会他教的课本,教学生应付考试,而不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势必无益于学生的发展。因此,我认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是优化课堂教学的结构、程序和方法,下面笔者就此谈点粗略的看法,与同仁们商榷。
一、准确理解语文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判断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新课程“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从有效教学的角度审视,实即采用怎样的“过程与方法”进行教学,才能帮助学生习得有效的“知识与能力”,养成有效服务于学生生活与人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试验)》指出了“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一语文的本质属性外,同时也特意指出了语文“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这一特殊属性,深刻地揭示了语文的文化内涵,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博大精深、熏陶灵魂的文化基础。新的课程目标的确立,要求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必须树立新的教学设计理念,在质上发生根本的变化。然而,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并没有理解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真正含义,在制订教学目标时,特别重视三维目标中的后两项,对“知识与能力”目标却不敢深化,似乎强调了知识就不符合新课标要求,重视能力就会落入传统教学的俗套。事实上,知识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永远是第一位的。它既是学生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坚强基石。因此,准确全面地理解教学目标的真正含义,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保证。
二、选好课堂教学的突破口
如何选择课堂教学的突破口呢?要针对语文教材文本材料的特点灵活处理。例如茅盾的《白杨礼赞》,既可从体裁特点入手,也可以从文章内容入手,但这两种方法都显得一般。我选用了谈话法,把“礼赞”作为突破口,告诉学生“礼赞”就是表示尊敬和赞美,“白杨”即白杨树。白杨树平平凡凡、普普通通,作者为什么要对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表示尊敬和赞美呢?白杨树有哪些地方值得作者礼赞呢?通过这样的谈话,学生不难了解作者笔下的白杨是不平凡的,有值得作者礼赞的品质和性格。既帮助学生迅速把握了课文内容,又激起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一下子就把学生推到了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注重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渐进性
课堂教学具有整体性、程序性和渐进性。教师传授知识应循序渐进,如果只泛泛而谈,始终保留在一个层面上等高前进,很难实现“质”的变化。例如在学习《杨修之死》一课时,我组织学生先初读课文,想想作者写了哪几件事;再速读课文,弄清这几件事发生的先后顺序,给学生“倒叙”的概念;后细读课文,仔细揣摩每一件事,归纳人物性格和杨修之死的原因。经过分析,学生不难看出曹操的奸诈枭雄和杨修的恃才放旷,很容易就把握了杨修之死的原因——身死因才误,参与了封建统治者内部的权力之争。然后再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教育意义,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教师轻而易举就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结合具体课文,确定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行之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各个教学环节都要体现出教学的渐进性,然后通过合理的检测手段,适时检查教学效果,搞好信息反馈,及时总结得失。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四、合理分配教与学的时间
没有哪位教师不认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课堂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但是要真正在课堂教学中较好地实现二者的互动,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地落实在各个教学环节,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一些老师总是“扶着学生走”,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大胆放手,一方面调节各个教学环节所占的时间比例,对学生已掌握的问题从略处理,对学生能处理的问题从简处理,对学生难理解的问题多花一点时间重点分析。另一方面,要合理分配教师讲与学生学的比例,适时给学生一些空闲。一般来说,一节40分钟的课,教师的讲解不应超过20分钟,要让学生有整理、反馈、识记的时间,因为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我们衡量一节课的成败不是以教师讲了什么、讲了多少为标准,而是以学生学了什么、学了多少为准绳。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找准自己的“导演”位置,切莫当“主演”。
五、合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
作为语文课程资源之一的多媒体网络资源,以其信息量大、传输快、音画兼备、形象直观等特点,被越来越多的中学教师所采用。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可以处理一些传统教学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例如我在教《黄河颂》一课时,以“颂”作为教学的突破口,在教学准备过程中,我让学生从网上收集有关黄河的文献资料、历史故事、图片、音像资料等,以便在课堂教学时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让学生了解黄河作为母亲河的历史变迁、现在面临的严峻问题、党和政府采取的相应措施,从中认识保护环境对提高我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意义,从而实现语文教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当然,多媒体网络资源只能是课程资源中的一种,不能从根本上取代教师的地位。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条件、自身特点采用适当的多媒体网络资源,为教学锦上添花,而不能喧宾夺主,更不能为了追求课程资源的丰富、新奇而忽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总之,评价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准是教学的三维目标是否实现、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如何。有效教学的特征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是在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的基础上,合理分配教与学的时间,选好课堂教学的突破口,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悟、学有所思。也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一、准确理解语文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判断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新课程“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从有效教学的角度审视,实即采用怎样的“过程与方法”进行教学,才能帮助学生习得有效的“知识与能力”,养成有效服务于学生生活与人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试验)》指出了“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一语文的本质属性外,同时也特意指出了语文“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这一特殊属性,深刻地揭示了语文的文化内涵,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博大精深、熏陶灵魂的文化基础。新的课程目标的确立,要求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必须树立新的教学设计理念,在质上发生根本的变化。然而,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并没有理解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真正含义,在制订教学目标时,特别重视三维目标中的后两项,对“知识与能力”目标却不敢深化,似乎强调了知识就不符合新课标要求,重视能力就会落入传统教学的俗套。事实上,知识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永远是第一位的。它既是学生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坚强基石。因此,准确全面地理解教学目标的真正含义,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保证。
二、选好课堂教学的突破口
如何选择课堂教学的突破口呢?要针对语文教材文本材料的特点灵活处理。例如茅盾的《白杨礼赞》,既可从体裁特点入手,也可以从文章内容入手,但这两种方法都显得一般。我选用了谈话法,把“礼赞”作为突破口,告诉学生“礼赞”就是表示尊敬和赞美,“白杨”即白杨树。白杨树平平凡凡、普普通通,作者为什么要对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表示尊敬和赞美呢?白杨树有哪些地方值得作者礼赞呢?通过这样的谈话,学生不难了解作者笔下的白杨是不平凡的,有值得作者礼赞的品质和性格。既帮助学生迅速把握了课文内容,又激起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一下子就把学生推到了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注重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渐进性
课堂教学具有整体性、程序性和渐进性。教师传授知识应循序渐进,如果只泛泛而谈,始终保留在一个层面上等高前进,很难实现“质”的变化。例如在学习《杨修之死》一课时,我组织学生先初读课文,想想作者写了哪几件事;再速读课文,弄清这几件事发生的先后顺序,给学生“倒叙”的概念;后细读课文,仔细揣摩每一件事,归纳人物性格和杨修之死的原因。经过分析,学生不难看出曹操的奸诈枭雄和杨修的恃才放旷,很容易就把握了杨修之死的原因——身死因才误,参与了封建统治者内部的权力之争。然后再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教育意义,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教师轻而易举就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结合具体课文,确定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行之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各个教学环节都要体现出教学的渐进性,然后通过合理的检测手段,适时检查教学效果,搞好信息反馈,及时总结得失。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四、合理分配教与学的时间
没有哪位教师不认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课堂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但是要真正在课堂教学中较好地实现二者的互动,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地落实在各个教学环节,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一些老师总是“扶着学生走”,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大胆放手,一方面调节各个教学环节所占的时间比例,对学生已掌握的问题从略处理,对学生能处理的问题从简处理,对学生难理解的问题多花一点时间重点分析。另一方面,要合理分配教师讲与学生学的比例,适时给学生一些空闲。一般来说,一节40分钟的课,教师的讲解不应超过20分钟,要让学生有整理、反馈、识记的时间,因为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我们衡量一节课的成败不是以教师讲了什么、讲了多少为标准,而是以学生学了什么、学了多少为准绳。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找准自己的“导演”位置,切莫当“主演”。
五、合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
作为语文课程资源之一的多媒体网络资源,以其信息量大、传输快、音画兼备、形象直观等特点,被越来越多的中学教师所采用。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可以处理一些传统教学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例如我在教《黄河颂》一课时,以“颂”作为教学的突破口,在教学准备过程中,我让学生从网上收集有关黄河的文献资料、历史故事、图片、音像资料等,以便在课堂教学时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让学生了解黄河作为母亲河的历史变迁、现在面临的严峻问题、党和政府采取的相应措施,从中认识保护环境对提高我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意义,从而实现语文教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当然,多媒体网络资源只能是课程资源中的一种,不能从根本上取代教师的地位。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条件、自身特点采用适当的多媒体网络资源,为教学锦上添花,而不能喧宾夺主,更不能为了追求课程资源的丰富、新奇而忽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总之,评价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准是教学的三维目标是否实现、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如何。有效教学的特征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是在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的基础上,合理分配教与学的时间,选好课堂教学的突破口,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悟、学有所思。也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