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nt drought tolerance trait is the key parameter in improving the modeling of terrestrial transpir

来源 :大气和海洋科学快报(英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zu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陆面过程蒸腾作用的模拟制约着天气,气候降水预测的精确度.近几十年来,为了更好地描述植被蒸腾的水力约束,陆面过程模式发展了基于植物性状的植物水力胁迫方案.然而,我们对于植物性状在蒸腾模拟中的地位仍然缺乏了解,植物性状对蒸腾的重要性仍需进一步量化.本研究利用Moms方法评估植物性状参数在通用陆面模式植物水力胁迫方案(CoLM-PHS)中的重要性,针对17种植物性状,筛选出最为重要的:耐旱性状(P50),气孔性状,和光合作用性状.在12个FLUXNE站点中,参数的重要性由归一化敏感度来衡量.P50的重要性随着降水的减少而增加,而气孔性状和光合作用性状的重要性则随着降水的减少而减少.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区,P50比气孔性状和光合作用性状更重要,这意味着当植物经常经历干旱时,水力安全策略比植物生长策略更关键.而耐旱性状的巨大变异性进一步暗示了多种植物水力安全策略的共存.忽视P50的变异性可能会对陆面过程模式蒸腾作用的模拟造成严重误差.因此,为了更好地表示植物水力功能的变异性,需要增加对耐旱性状的观测并耦合到陆面模式中.“,”The prediction of precipitation depends on accurate modeling of terrestrial transpiration.In recent decades,the trait-based plant hydraulic stress scheme has been developed in land surface models,in order to better prelict the hydraulic constraint on terrestrial transpiration.However,the role that each plant functional trait plays in the modeling of transpiration remains unknown.The importance of different plant functional traits for modeled transpiration needs to be addressed.Here,the Morris sensitivity analysis method was implemented in the Common Land Model with the plant hydraulic stress scheme (CoLM-PHS).Traits related to drought tolerance (P50),stomata,and photosynthesis were screened as the most critical from all 17 plant traits.Among 12 FLUXNET sites,the importance of P50,measured by normalized sensitivity scores,increased towards lower precipitation,whereas the importance of stomatal traits and photosynthetic traits decreased towards drier climate conditions.P50 was more important than stomatal traits and photosynthetic traits in arid or semi-arid sites,which implies that hydraulic safety strategies are more crucial than plant growth strategies when plants frequently experience drought.Large variation in drought tolerance traits further proved the coexistence of multiple plant strategies of hydraulic safety.Ignoring the variation in drought tolerance traits may potentially bias the modeling of transpiration.More measurements of drought tolerance traits are therefore necessary to help better represent the diversity of plant hydraulic functions.
其他文献
安宁河断裂带作为青藏高原东边界鲜水河—小江断裂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认识高原隆升和侧向生长的理想对象.为了进一步厘清安宁河断裂带新生代以来的构造变形, 本文对该断裂带中段进行了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磁组构研究, 厘定了安宁河断裂带新生代构造变形特征和序列, 主要获得以下认识:(1)构造解析表明, 安宁河断裂带存在三期构造变形.据切割关系判断, 第一期变形最大主应力方向为NE-SW向, 造成局部断层的逆冲和右旋走滑运动.第二期变形最大主应力方向为E-W向, 形成走向近N-S的劈理带.第三期变形最大主应力方向为
辉钼矿 Re-Os 测年方法现已广泛应用于各类金属硫化物矿床成矿年代学研究领域, 已成为石英脉型金矿床实现直接、准确定年的重要手段.然而, 正确理解辉钼矿与金成矿作用之间的确切关系,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辉钼矿样品是测年的前提.本文聚焦冀东地区规模最大的金矿床——金厂峪金矿床, 对其石英-钠长石-多金属硫化物脉中的黄铁矿和辉钼矿两者的产出状态及原位微量元素特征进行了详尽的对比, 研究探讨了金厂峪金矿床中辉钼矿与金矿化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石英-钠长石-多金属硫化物脉含金丰富, 可见金和不可见金均大量赋存, 黄铁
云台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是南太行地区层状峡谷地貌的典型代表.园区内发育一套中元古界云梦山组紫色石英砂岩, 是地质公园典型代表性景观地层, 在太行山地区广泛分布, 被称作“太行山红层”, 美学价值极高.其中发育大量的交错层理, 波痕、干裂等层面沉积构造, 在野外观察和区域地质资料分析基础上, 通过对百家岩地质剖面重点剖析, 采集不同层位的岩石样品, 进行化学分析、薄片分析、沉积相特征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对云梦山组沉积环境进行了探讨, 结果表明: 百家岩景区云梦山组紫色石英砂岩形成于滨海海滩-潮坪沉
利用人工震源(又称主动震源)激发地震波是区域地下结构探测的主要方式之一.绿色环保和安全理念日渐盛行下, 寻找适用于生态脆弱和自然环境恶劣的青藏高原的人工震源需求迫切.本文介绍了新型甲烷气爆震源在高海拔低气压的青藏高原内部进行实验的相关过程及其效果.利用聚类分析、线性叠加、相位加权叠加等信号处理方法, 并与同期共线的炸药震源信号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 甲烷气爆震源(WB-76-1700, WB-70-2000及WB-60-500型震源当量分别为1.72 kg、1.72 kg和0.25 kg炸药)激发的地震
日干配错断裂位于青藏高原中部, 是“V”型共轭走滑构造中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以北的一条NEE-SWW走向左行走滑断裂, 在调节青藏高原南北向挤压和东西向伸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2008年1月9日及2020年7月23日, 先后在该断裂南西端和北东支分别发生6级以上强震.因此, 查明该断裂的晚第四纪活动性及其与区域强震活动的关系, 有助于更好地认识该地区的活动构造变形样式及其控震特征.本文通过高精度卫星影像解译, 结合野外调查和测量, 研究了日干配错断裂的构造地貌特征和晚第四纪滑动速率, 并分析了2020年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近年来东亚冬季气温存在复杂的季节内变化.本文研究了2020/21年东亚冬季气温的月际转折及可预测性.结果 表明,2020/21年东亚冬季气温前冬(2020年12月-2021年1月中旬)偏冷,后冬(2021年1月中旬-2月)偏暖.西伯利亚高压强度在前冬和后冬也出现转折变化.在前冬,由于2020年9月巴伦支海-拉普捷夫海海冰达到1981-2020年以来的最小值,北极至东亚地区的温度梯度减弱,西伯利亚高压增强.在后冬,由于2021年1月5日发生平流层爆发性增温,1月平流层极涡减弱增暖,且最弱
2020年发生在江淮流域,朝鲜半岛和日本南部(简称梅雨区)的暴力梅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此次暴力梅的主要特征为:入梅早(6月1日),出梅晚(8月1日)以及较强的梅雨期降水.2020年异常早入梅和晚出梅时期的降水占梅雨期总降水的一半以上.因此,为了深入解析2020暴力梅的机制,本文将分析2020异常早入梅和晚出梅的主导遥强迫机制.研究表明,东亚急流提前北跳是造成入梅偏早的主要原因,而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太副高)的作用并不显著.具体来说,5月北大西洋海表温度(SST)异常激发出东传的罗斯贝波,同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分析和预测干旱的变化趋势和传播规律对于区域生态环境安全和灾害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分析了SSP2-4.5和SSP5-8.5两种变暖情景下的气象(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和标准化降水蒸发指数SPED,水文(标准化径流指数SRI)和农业(标准化土壤水分指数SSI)干旱情况.从1901年到2100年,全球范围内不同类型的干旱事件普遍都表现出空间范围,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上的增长,其中SPEI干旱的增长最为显著.干旱加剧的地区主要包括美国西南部,亚马逊地区
第六届中国期刊质量与发展大会于2021年11月12—14日在山东省青岛市举行.会上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项目组发布了 RCCSE《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第六版) (以下简称《报告》).在 6390 种中文学术期刊中, 评价得到权威学术期刊(A+等级)366 种.《地球学报》在 152 种地球科学学术期刊中, 排名第8, 被评为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这是《地球学报》连续第三次被评为中国权威学术期刊.
期刊
干旱持续时间长,因此往往和缓慢变化的海温异常相关.本文利用观测降水和NCEP-DOE再分析资料,探讨了北大西洋中高纬地区东北-西南走向的偶极子海温异常对我国西南地区秋季干旱的影响.结果 显示该偶极子海温异常可激发向东南方向传播的Rossby波,在印度北部和青藏高原西部引起正压气旋性环流和上升运动异常,并在我国西南地区引起补偿性下沉运动,导致降水减少,引发干旱.“,”Drought often lasts long and is thus closely related to slowly vary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