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龙窑陶

来源 :云南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ngbiao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陶平易近人,不像瓷器冰冷高傲,也不会像金属一样能恣意打造,冷热无常。
  就像碗窑村的历史一样,270多年前,制陶艺人辗转来到这里,他们用手摸捏了这里的泥土,指着几个小山旁的土坡说,这里就是建窑的绝佳地点了,从此在这里扎根生活。或许是因为得天独厚的条件和质朴的民风,碗窑村的土陶既纯朴厚实,又温婉细腻。
  有史记载,清乾隆元年(1736年),湖南省长沙府贵东县邻里乡人罗文华、杨义远、邓成和三人,靠一手制陶绝活外出谋生,看到这里得天独厚的优质陶泥资源,便迷恋上这片热土,娶了当地腊托村布朗人家的姑娘,布朗头人给三位女婿划定了土地,他们在这里安家落户,建起了3条龙窑,用带来的龙窑烧制方法和慢轮制陶技术进行生产,从此龙窑制陶技艺代代相传,因为最初的陶产品以碗为主,碗窑地名也由此而来。
  走进碗窑,就走进了一种宁静。现代与传统的屋舍鳞次栉比,杂乱地排列在山箐里。每户人家的屋子里,院坝内,都堆满了陶制品,有烧制好的成品,更多是刚捏制好的陶坯,正在院坝里晾晒,在屋子里阴干,为即将入窑烧制作最后的准备。作坊里,不修边幅的碗窑汉子光着上身,在慢轮上不紧不慢地捏制陶坯,手法娴熟,软柔的陶泥在小伙子们的指间跳跃,变着戏法,不一会儿被揉捏成各种各样的器皿,变什么像什么,维妙维肖。捏制好的酒具、花瓶、陶罐整齐地摆在木板上,像杂货铺里的商品,琳琅满目。村子的斜坡上,屋子与屋子之间,是很有些岁月的龙窑。窑的前面,立着一块石碑,石碑上“龙窑”两个字十分扎眼,同时还刻有“清乾隆年间”的字样。
  龙窑,是中国古老窑炉的一种形式。最早发现的龙窑为商代窑址,窑长条形,依山坡所建,由下自上,如龙似蛇故名。碗窑村始建的3条龙窑在1979年停用一条,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到2010年,碗窑村新建龙窑9条。现全村共有龙窑11条。碗窑村现有大小手工制陶作坊108间,建筑面积约为17820平方米。
  碗窑村制陶最大的特点是:在自然村中,制陶艺人多、龙窑规模大、保存着原始的手工制陶工艺、陶产品丰富。碗窑村80%的人从事制陶工艺,形成“全村玩泥巴,男女制陶器”的局面,整个村现已形成原料、生产、销售一条龙的大作坊。碗窑村龙窑烧制的土陶产品主要以农村生活用品为主,以前品种少而单纯,多年来经过几代制陶艺人的改进创新,陶产品的种类不断丰富,陶艺水平飞速提高,现产品远销昆明、上海、广州、香港及缅甸、泰国、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陶业收入成为当地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当现代文明已经对人们的生活开始强烈冲击的时候,碗窑人却依然故我,像大山一样稳重,像土地一样慈祥。好一个静静的碗窑,一个迷人的碗窑。
其他文献
如果说中国的历史是帝王将相史,那么云南的历史就是土司史。三国时诸葛亮南征后,深感云南山高路远,难以治理,就采取了以当地各民族渠帅进行统治的办法,这也成为历代中央政府对云南进行管理的模式。公元1253年,忽必烈“革囊渡江”灭大理国,云南正式归入中央政府的直辖。对于这个民族众多的边疆省份,元朝政府虽然正式设立了行省,但仍然难以有效治理,于是便册封归顺朝廷的各民族头人,以及部分汉族将领为世袭地方官,“世
期刊
如果说徜徉在丽江古城,我们看到的是玉龙雪山下美好世俗生活的一面,那么在木府,我们将翻阅到一个在西南地区曾经辉煌一时的大土司家族的兴衰史。它是纳西民族发展史中最值得大书特书的一笔。  穿过古城里的石板路,跨过清泉汩汩的流水小桥,突见一座刻有“忠义”二字的牌坊赫然立于一片民居之间。跨进朱红色的木府大门,眼前豁然开朗,一片开阔的土地上巍然耸立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那恢宏的气势,雕刻精湛的石雕,使人恍若置身
期刊
曼滩是中老边境线上的一个傣族村寨。今生与她有缘只是因为我在滚滚红尘中的一个邂逅,只是站在河岸公路惊鸿一瞥。这个古老的傣寨犹如小家碧玉宁静地躺在河的对岸。在那大片的竹林下,层次分明的上百间干栏木屋从竹林中分散延伸到稻田前,错落有致,鳞次栉比,却又如一幅绚丽多彩而气势磅礴的绝版木刻。村寨周边草木疯狂生长,无边的绿色挤痛眼帘,浪漫的色彩斑斓如梦。田丘前一条小河蜿蜒如蛇,淙淙流淌,却又水潭无数。盈盈一水,
期刊
根据考古发掘材料推测,云南陶器最早大概出现在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与中原陶器逐渐精巧化、细腻化的道路不同,在几千年的发展中,云南陶器基本延续着原始、朴实的风格。建水县城北郊的碗窑村,固守传统的艺人依旧在使用龙窑、干柴烧制陶器;香格里拉尼西的藏族人家中,黑陶的技艺还是由父亲手把手地传授给儿子;而在西双版纳的傣族村寨,慢轮制出的陶坯被丢进火堆直接露天烧制,一如四千年前一样。  因为地域限制,许多
期刊
翻开历史的卷册,1254年,蒙古大军压境,逼迫一个地方政权勐卯(即今瑞丽)王国的臣民南迁。其中南迁的一路人在王子罕罢法的带领下找到了河谷平坝——孟连,傣语意为“寻找到的好地方”。元朝(1289年),在孟连设置木连路军民府,委任傣族首领罕罢法为土司,始建孟连城。明永乐四年(1406年)孟连设置长官司,当时的土司刀派送为长官司长官,居六品,后积功升至宣抚使,辖区面积广大:东北隔澜沧江与威远州(今景谷)
期刊
班洪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891年,清政府赐封班洪部落王为世袭班洪总管土都司,并赐姓“胡”,名“玉山”。负责管辖阿佤山葫芦王地的17个部落,每个部落又有小王,称为“大户”,这就是阿佤山著名的“十七葫芦王”。  在班洪乡一幢不起眼的红砖房里,我们采访了曾任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的“末代佤王”胡德胜先生。胡先生的家整洁干净,地上铺着瓷砖,要脱了鞋才能进去。屋里摆放着藤制的沙发,各种电器,呈放水果的
期刊
云南昆明“翠湖·拾翠滇精品滇文化中心”经过2个月的试营业筹备,于11月30日上午在翠湖公园莲华禅院内正式开业。“拾翠”作为云南首个滇文化为主题的文化产业项目,通过文化与金融模式的结合探索,开创了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模式。而“拾翠模式”也成为了文化产业开发的成功典范。  把彝族绣片和竹器进行结合做成首饰盒,把皮影做成书签版画和明信片,这些把传统文化元素提炼出来,设计出新的产品,非常适合当代人的审美需求。
期刊
云南新平县戛洒“陇西世族”庄园,隐藏于哀牢山腹地主峰地段耀南村大平掌,雄踞险要,俯视莽莽群山,古朴、威严而不失华贵,是乾隆御封“岩旺土把总”世袭土司李显智末代传人李润之的宅第。途经哀牢山的古道联通滇南与东南亚,商旅繁忙,统治于此的李润之成为集土司、悍匪、财主、实业家、慈善家等称号于一身的传奇人物,他不仅拥有自己的钱币铸造工厂和上千人的私人武装,在古道上设卡谋利,贩运行商,聚敛了巨额财富。  李家的
期刊
自从《舌尖上的中国》拍摄了“建水烧豆腐”,这个著名的“文献名邦”渐渐有着沦落为“吃货之都”的趋势。前往建水游玩的旅客,归途中携带着的大包小包,毫无疑问都是豆腐。  然而在几十年前,老饕们津津乐道的却是建水的汽锅。譬如汪曾祺说:“别处的汽锅蒸出来的鸡,都不如用建水汽锅做出的有味。”季羡林则在《悼念沈从文》中谈到建水汽锅:“虽系厨房用品,然却古朴高雅,简直可以成为案头清供,与商鼎周彝斗艳争辉。”  汪
期刊
漫长的土司制度已成为历史,但它在云南省梁河大地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迹。随着时代风雨的洗刷,这印迹将会慢慢消失。南甸宣抚司署这座土司制度的“活化石”,犹如一面映照历史的镜子,一本无字的史书,亦是民族文化艺术的一块瑰宝。  沿梁河县城龙潭公园前行,不远处就是南甸宣抚司署,这个饱经沧桑见证时代变迁的土司衙门,依然如梦如新,要一窥土司的隐秘生活,必须得先从南甸土司的历史讲起……南甸宣抚使,是土司中著名的边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