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语文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培养”之我见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2jx0oo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培养学生“会读”的习惯
  1、诵读。诵读就是有声的读书。古代人把上学叫做“读书”,可以看出传统的语文教育思想对“读”的重视程度。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早读和课堂的时间诵读一定篇目的文章,可以从教材上选的那些优秀的作品,特别是要求背诵的文章,除此之外还要找一些文情并茂的文章,拿来反复的诵读,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2、精读。从形式上看,与诵读相比,精读是一种无声的读,即默读;从本质上看,他是一种伴随着思考、理解、概括、转化、吸收的研究性的、创造性的阅读,是更高层次的阅读。因此,我注意了培养学生善思的阅读习惯。一是有选择有目的地去阅读,二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地鉴别,三是历史的唯物的辨证的筛选。这样就不致于“学而不思则罔”。
  3、多读。古人讲:“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所以阅读水平的提高,有赖于多读名篇佳作,读多了,视野开阔了,自然就会有比较,有鉴别,自然也就会产生较为深入的理解。
  二、培养学生“善记”的习惯
  大量阅读是基础,自主摘抄则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将外部语言进行内化,从而“有所得”的另一种手段和习惯。《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从这些我们不难看出:学习语文,必须重视语言积累。因此,从意义上讲,摘抄是具有“养成习惯性”的更深一步的阅读。我以名篇美文为载体,引导学生学会“四和”摘抄:
  1、“看”和“想”。学生是“天然的探索者”,对身边的一切事物都带着好奇的心理,想去了解,想去发现。对于阅读摘抄,就可从这天然之本性出发,要有满足孩子的这种心理需要,激发自己的求知欲望:一是“看题目,猜一猜”。拿到一篇文章,先由题目猜一猜:你觉得作者会写什么(内容)?怎样写(写法)?二是“猜完后,想一想”。如果是我,就这个题目,我会写什么?怎样写?通过“看”、“猜”、“想”,你们的主观能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于是“我想看、我要看”的种子在心底悄然萌芽,想读,是读好的前提。
  2、“读”和“注”。一是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开始阅读文章,此时,既要让自己尝试在文中探索发现、寻找自己的答案,也要牢牢记着徐特立老先生的话“不动笔墨不读书”——拿起笔,在文章上留下自己的想法。如《城南旧事》中三个故事分别是什么?《童年》中外祖母到底有多么善良,具体的事件是什么?等等。二是读中注。把最吸引、打动自己的地方,如优美的短语、比喻句、拟人句、精彩对话、新奇的知识、从未见过的表达方式、成语歇后语、名人名言等用“?”“﹏”“☆”等不同符号划出。
  3、“品”和“写”。迷人的风景已经出现,接下去当然就需要细细欣赏并好好珍藏了。一是“品味”。把自己标注的好词佳句妙段好好地玩味一番让自己的体验和语言在反复斟酌中得以不断提升。二是“抄写”。边品味边把文中自己标注的精彩句段摘抄下来。
  4、“翻”和“记”。一是“常翻”:首先,定期设立阅读欣赏课,其次,可在班内搞几次交流活动。二是“常记”:把自己喜欢的内容背诵下来,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已有知识,还能增强自己的记忆力,起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三、培养学生“善用”的习惯
  操千曲而知音,观千剑而识器。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另一方面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课外阅读使学生开拓了视野,巩固了知识,陶冶了思想,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了写作的范例。一篇文质兼美的阅读材料是学习写作等运用语言练习的范型,对写作和其它语言运用活动具有很好的指导和启发作用。因此,就鼓励、引导学生善于把阅读中所汲取的思想、文化、知识和写作方法,自觉地运用到写作和说话中去,将阅读、作文和外现美才结合起来,达到共赢。
其他文献
中小学教学普遍存在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但教学效果却是不尽如人意。为此教育界提出了有效教学和高效课堂的响亮口号,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让学生进行自主性的探究性学习。高效课堂目的是达成高效率的课堂,其根本是教育教学形式的巨大变革。下面就浅谈如何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转变师生观念,建立新型师生观,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
期刊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人的基本素质为出发点、面向未来的教育,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学科教学的落实。  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学科,教学中除了教给学生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外,还参与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素质及探索、审美、创造能力和人格情操的培养,更肩负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感恩、责任、担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因此,语文学科在实施素质教育中
期刊
课外阅读评价要把人的发展放在中心位置,要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条件。由于每个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也就形成了阅读中的个性差异。如果按统一的标准要求每一个学生,既扼杀了学生的个性,也是不公平的。教师应该以阅读量和阅读效果为主要内容,采取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科学评价,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  一、课外阅读评价主体多元化  (一)教师评价的激励与赏识。  教师对学生的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具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下面我结合自身在语文教学中的一些体会,总结如下:  一、加强预习指导,鼓励大胆质疑  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1、通过
期刊
从备考暴露出来的问题,促使教师不得不对诗歌备考复习进行反思。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研究和调整。在复习时,不应该再沿用以前的“以本为本”的方式,而是要根据高考诗歌考题涉及知识点多、题型丰富的特点,引领学生总结出一套具有代表性的方法:五步诗歌阅读法。具体为:  第一步:看题目。诗歌的标题,往往包含了诗歌的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事物)、类别、手法、情感等信息。阅读诗歌的第一要着,就是要通过
期刊
在高中的语文学习中,仿句无处不在。为什么仿句如此重要?究其原因:它不仅仅是一道语言文字应用题,它还对写作起着非常突出的作用。所以,引导学生写好仿句,尤其显得重要。但在平时的训练中,不少学生对仿句类题并没有给予重视,甚至率性而为,信手乱写,不求精彩,那么,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写好仿句呢?针对学生在做题过程所出现的种种问题,教师需着力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增强学生审题的审慎意识  许多学生在解题时,
期刊
冀南新区“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三五期间,重点围绕创建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在“产、城、生态”三个方面沉心用力,构建“以产兴城、以城带产、产城融合、生态优先”发展格局,打造一个产业强、城镇美、生态好的现代化新区。本文就冀南新区发展持续动能,抢抓争创机遇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旨在抛砖引玉,凝聚区县合力,持续提升冀南新区创建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的竞争力。  一、冀南新区独特的区位、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为
期刊
在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古典诗词有抵触心理,完全没有兴趣。平时,教师在课堂上提到一句诗,很少有学生能接上下一句。还有部分学生背诵古典诗词就是应付检查,完全不理解古典诗词的意思,面对这些情况,教师应该思考:语文的古典诗词教学是不是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否得到发展?如何才能重新唤起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  有些学生对古典诗词鉴赏题存在着畏惧心理,不愿意主动接触古典诗词。
期刊
从事初中语文教学也有十五、六个年头了,教师备课往往会经历三个阶段:一是苦于无材料,二是占领了很多材料,三是对材料进行提炼,留下最有用的材料。年轻的教师,往往在第一阶段苦恼,没有经验,没有存货,无米下锅。但是,很快就会进入第三阶段:信息和材料太多太多,如何取舍整合梳理?这个苦恼其实远远大于第一阶段的苦恼,因为这涉及到教学内容的确定问题。  有时教师自认为很精彩的内容,用之,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不用,也
期刊
无论是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角度,还是从高考应试的角度,作文都应该是语文教学中的半壁江山。但高中语文复习重基础轻作文几成普遍现象。真正把高中作文教学落到实处,笔者认为,必须把握好以下三个要素:  一、提高认识,激发兴趣  作文在高考语文乃至整个高考中的突出位置,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随着作文在语文试卷中日渐加大的比重,决定了作文的得失直接关系着高考语文的成败。可以说,没有成功的作文,就没有成功的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