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到对女孩性早熟的最新研究,才发现我们其实被所谓的“常识”误导了,让女孩性早熟的两大元凶原来是加糖的饮料和精神压力
复旦大学外文系学士,耶鲁大学东亚系硕士、博士候选人第一次在美国意识到女孩性早熟的问题还是在10年前、女儿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有一天在等女儿放学时,和一位妈妈聊了起来。那位妈妈有两个女儿,小女儿和我女儿同班,大女儿9岁了,在上四年级。她说她的大女儿近来刚刚月经初潮,上体育课时痛经、不能按老师的要求做运动,被老师批评了也不敢解释,因为体育老师是男的,而且那老师大概做梦也没想到一个小學四年级的女生会来例假。
我听了以后赶紧查找如何预防女孩性早熟的信息。那时候的共识是避免吃含有人工激素、农药等毒素的动植物。不少人相信还得少吃豆类食品,因为豆类食品中含有植物雌激素,与动物食品中的激素一样会促使性早熟。于是我从此便尽可能买有机的食物,并注意让女儿少吃豆类制品。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女儿发育过程很正常,一点没有超前。正当自我庆功时,近日在美国媒体上读到有关女孩性早熟的最新研究,才发现我们其实被这些所谓的“常识”误导了,让女孩性早熟的两大元凶原来是加糖的饮料和精神压力!
从历史上来看,西方女孩性早熟的趋势大概是从19世纪初开始的。欧洲的女性从1840年起一直到1950年的一个多世纪以来,月经初潮时间每隔十年都会提前4个月。其结果是欧洲女性的平均初潮年龄从1840年代的17岁左右下降到了1950年代的13岁左右。到了1960年代,这一下降趋势变缓慢了。
不过从1990年代起欧美女孩性早熟的趋势又开始加剧。以前一个女孩如果8岁开始乳房发育就会让人担心,现在不少女孩六七岁便开始发育了。有一个叫Rebecca的美国女孩6岁时便开始乳房发育,在一年之内身高长了6英寸,医生诊断她的骨骼已经相当于一个10岁半的普通女孩了。一个才一年级的小女生,个头却长得像个10岁出头的少女,她在学校的心理压力可想而知。有的高年级男生会把她当成同龄人,试图和她调情,可她其实还是个爱看迪士尼动画片的娃娃呢。
这种长相和心理年龄的反差不能不让性早熟的女孩们感到困惑迷茫。同时,身体开始发育后分泌出大量的荷尔蒙,会让女孩子情绪波动很大,对外界如何看待自己变得过于敏感,使得她们渴望被同龄人认可。可是她们不明白自己到底该认同幼儿版的“同龄人”还是少女版的“同龄人”。为了认同幼儿版的自我,她们会过分节食,试图让自己停止生长,有的后来就发展成厌食症了;为了认同少女版的自我,她们又会把自己打扮得很性感,尽可能地装大人。在这种自我认同的挣扎纠结中,性早熟的女孩得忧郁症,并染上吸毒、抽烟等恶习的比例也相对比较高。
不仅如此,性早熟的女孩在成人后还会继续面临长期的健康问题。心理的压力使得这个群类的女性得心血管病的概率增加。由于发育早,雌性激素在体内逗留的时间相对较长,她们得乳腺癌、子宫癌的风险也会相应地增大。据 Cincinnati University的儿科医生Frank Biro的研究,月经初潮的年龄每延缓一年,女性在育龄期内得乳腺癌的风险就可以降低9%,在绝经后得乳腺癌的风险也可以降低4%。
研究团队从2005年起对1200名女孩进行了跟踪调查后发现,原来女孩基本上是从10岁、11岁开始发育的,而现在7岁的女孩中,乳房开始发育的人数在非洲裔中占23%,拉美裔中占15%,在白人中占10%。她们的结论是:导致这些女孩们性早熟的两大元凶是甜饮料和精神压力。
比起激素、农药等化学毒素来,甜饮料居然是更为直接的罪魁祸首!迄今为止有许多研究证明过剩的脂肪尤其会让女孩性早熟,因为脂肪是产生雌性激素的主要营养资源,而积压的雌性激素会刺激乳房发育,从而诱发性成熟。而甜饮料在这个过程中起了催化作用。
精神压力对性早熟也是一个直接因素。如果一个女孩生长在缺乏温情、冲突频繁的家庭,她往往会提前发育。对此,主流派的心理学家解释说,如果女孩子意识到生长的环境不安全、不稳定,身体的本能反应便是快快长大。研究还发现如果一个女孩没有和她的生父一起长大的话,她在12岁前出现初潮的概率就会增加一倍。
读完这些研究后,我松了口气:提供家庭温暖、少喝甜饮料之类的,我们还是都做到了。这种当父母的ABC,对于防止孩子的性早熟来说,看来比什么高深的理论都重要。
复旦大学外文系学士,耶鲁大学东亚系硕士、博士候选人第一次在美国意识到女孩性早熟的问题还是在10年前、女儿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有一天在等女儿放学时,和一位妈妈聊了起来。那位妈妈有两个女儿,小女儿和我女儿同班,大女儿9岁了,在上四年级。她说她的大女儿近来刚刚月经初潮,上体育课时痛经、不能按老师的要求做运动,被老师批评了也不敢解释,因为体育老师是男的,而且那老师大概做梦也没想到一个小學四年级的女生会来例假。
我听了以后赶紧查找如何预防女孩性早熟的信息。那时候的共识是避免吃含有人工激素、农药等毒素的动植物。不少人相信还得少吃豆类食品,因为豆类食品中含有植物雌激素,与动物食品中的激素一样会促使性早熟。于是我从此便尽可能买有机的食物,并注意让女儿少吃豆类制品。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女儿发育过程很正常,一点没有超前。正当自我庆功时,近日在美国媒体上读到有关女孩性早熟的最新研究,才发现我们其实被这些所谓的“常识”误导了,让女孩性早熟的两大元凶原来是加糖的饮料和精神压力!
从历史上来看,西方女孩性早熟的趋势大概是从19世纪初开始的。欧洲的女性从1840年起一直到1950年的一个多世纪以来,月经初潮时间每隔十年都会提前4个月。其结果是欧洲女性的平均初潮年龄从1840年代的17岁左右下降到了1950年代的13岁左右。到了1960年代,这一下降趋势变缓慢了。
不过从1990年代起欧美女孩性早熟的趋势又开始加剧。以前一个女孩如果8岁开始乳房发育就会让人担心,现在不少女孩六七岁便开始发育了。有一个叫Rebecca的美国女孩6岁时便开始乳房发育,在一年之内身高长了6英寸,医生诊断她的骨骼已经相当于一个10岁半的普通女孩了。一个才一年级的小女生,个头却长得像个10岁出头的少女,她在学校的心理压力可想而知。有的高年级男生会把她当成同龄人,试图和她调情,可她其实还是个爱看迪士尼动画片的娃娃呢。
这种长相和心理年龄的反差不能不让性早熟的女孩们感到困惑迷茫。同时,身体开始发育后分泌出大量的荷尔蒙,会让女孩子情绪波动很大,对外界如何看待自己变得过于敏感,使得她们渴望被同龄人认可。可是她们不明白自己到底该认同幼儿版的“同龄人”还是少女版的“同龄人”。为了认同幼儿版的自我,她们会过分节食,试图让自己停止生长,有的后来就发展成厌食症了;为了认同少女版的自我,她们又会把自己打扮得很性感,尽可能地装大人。在这种自我认同的挣扎纠结中,性早熟的女孩得忧郁症,并染上吸毒、抽烟等恶习的比例也相对比较高。
不仅如此,性早熟的女孩在成人后还会继续面临长期的健康问题。心理的压力使得这个群类的女性得心血管病的概率增加。由于发育早,雌性激素在体内逗留的时间相对较长,她们得乳腺癌、子宫癌的风险也会相应地增大。据 Cincinnati University的儿科医生Frank Biro的研究,月经初潮的年龄每延缓一年,女性在育龄期内得乳腺癌的风险就可以降低9%,在绝经后得乳腺癌的风险也可以降低4%。
研究团队从2005年起对1200名女孩进行了跟踪调查后发现,原来女孩基本上是从10岁、11岁开始发育的,而现在7岁的女孩中,乳房开始发育的人数在非洲裔中占23%,拉美裔中占15%,在白人中占10%。她们的结论是:导致这些女孩们性早熟的两大元凶是甜饮料和精神压力。
比起激素、农药等化学毒素来,甜饮料居然是更为直接的罪魁祸首!迄今为止有许多研究证明过剩的脂肪尤其会让女孩性早熟,因为脂肪是产生雌性激素的主要营养资源,而积压的雌性激素会刺激乳房发育,从而诱发性成熟。而甜饮料在这个过程中起了催化作用。
精神压力对性早熟也是一个直接因素。如果一个女孩生长在缺乏温情、冲突频繁的家庭,她往往会提前发育。对此,主流派的心理学家解释说,如果女孩子意识到生长的环境不安全、不稳定,身体的本能反应便是快快长大。研究还发现如果一个女孩没有和她的生父一起长大的话,她在12岁前出现初潮的概率就会增加一倍。
读完这些研究后,我松了口气:提供家庭温暖、少喝甜饮料之类的,我们还是都做到了。这种当父母的ABC,对于防止孩子的性早熟来说,看来比什么高深的理论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