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的本质

来源 :世界家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zyy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是客观属性和主观属性的统一——美在意象。意象中既包含了客观因素,也包含了主观因素。同时,美也具有个性,社会历史性等特性。
  关键词:美;意象;个性;社会历史性
  对于美,通常的解释是指能引起人们美感的客观事物的一种共同的本质属性。人类关于美的本质、定义、感觉、形态及审美等问题的认识、判断、应用的过程,视为美学。美包括生活美和艺术美两个最主要形态。生活美又分为自然美和社会美。
  客观上讲,美作为一个名词,其中是否包含了某些固定因素足以概括世界上所有美的事物呢?西方毕达哥拉斯学派曾提出:“美是和谐。”我们不妨举一些例子来验证一下这种说法的合理性。人的五官常以面部协调,五官端正为美;建筑讲究各居室的和谐搭配……这些都符合“美是和谐”的观点,那么,和谐是否就是美本身呢?我们把经验稍作延伸,就会发现这种观点的悖论之处。如断臂的维纳斯没有手臂,违背了“和谐美”的原则,但是,断臂却给人留下无穷的想象空间;我国古代有楚王好细腰的典故,过于纤细的腰应该说也是不符合人体的“和谐美”的原则的,但却造成一种女性的性感之美……如此种种,都足以说明“和谐”不构成美的本质。那么除了和谐,难道就没有其他的元素能构成美的本质吗?当然,美学研究中肯定还有其他的观点。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至少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公认的哪一种特质能构成美本身或者美的本质。
  那么,从主观上讲,也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来论证。
  其一,就是从客观的精神本体来说明美的本质。柏拉图曾提出过:美是理念。黑格尔也曾说过:美是理性的感性显现……是否有一种客观的精神主体能构成美的本质呢?笔者才学浅陋,没做过多的研究。但是,迄今为止,确实还没有听说过这样一种客观的精神本体。
  其二就是从欣赏者的主观心理方面来说明美的本质。举个简单的例子,一片荒漠中长着一棵胡杨树。这景象的客观属性便是:沙漠是金黄色的,沙的颗粒大小以及来源,胡杨树的高度……但是,当一个人面对着辽阔的荒漠,仰望挺拔的胡杨,不免生出油然起敬之感:胡杨,克服了风沙酷暑的折磨活了下来,于是欣赏者便受到极大的心灵震撼;另一个人同样面对着这一片荒漠却产生不同的感觉:人就像胡杨一样渺小,由此发出对人生的感慨……这两位欣赏者,看到荒漠和胡杨,具有了不同的感受,美也就由此在心里产生。可是这所谓的美,还是没有依附在客观的荒漠和胡杨之上,看不见,摸不着。只是由人的心里生出的一种感觉罢了。因此,有人便认为,美是人的一种主观感受,是个性的。比如休谟认为:“美并不是事物本身的一种性质,他只存在于观赏者的心里。”
  美真的只是人的一种感觉吗?失去了让我们感受到美的客体,美能够自发的产生么?答案显而易见,是否定的。
  一个没吃过西瓜的人不知道西瓜的甜味,一个没见过大海的人不能体会大海有多雄壮,一个没见过蒙娜丽莎画像的人也不能体会蒙娜丽莎的美。美不是纯粹主观的感受,还需要客观事物作为产生美的条件。“首先我们确实需要一个客观对象,要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样的美人的客观存在……其次,审美也确要一个主体,美是价值,就离不开评价者和欣赏者。” [1] 因此,综上得知:审美活动离不开主客体的统一关系。我国古代就有许多大家提出过类似的观点。王夫之提出“情景名为二,而實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也就是就们通常所说的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现代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在“论美”中明确提出“美感的世界纯粹是意象的世界”
  所谓意象,指的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多用于艺术通象。根据说文解字来说,意象是意思的形象。“出于更好的理解可以说是信息的形象”意象可以通过抽象来升华达到更有深度的意象,这是人类大脑做出的信息处理的智能活动。意象一词的源头出自“易传”的“立象以尽意”,审美意象是一个完整的、充满意蕴、充满情趣的感性世界,也就是中国美学所说的情景相融的意象世界。“在诗歌中,无论是欣赏还是创造,都必须见到一种诗的境界……要产生诗的境界,所须具的第二个条件是所见意象必恰能表现一种情趣。” 这里所说的境界,其中就包含了意象。不少学者认为:美在意象。意象中既包含了客观因素,也包含了主观因素。
  我们倾听优美的音乐,仿佛置身于潺潺涓涓的溪水旁,我们欣赏古诗,不禁浮现出“霜落熊升处,林空鹿饮溪。”的诗意画面……如此种种的审美体验,足以证明:美在意象。审美活动是人的活动,“美是一种价值,而价值属于经济范畴,无论是使用还是交换,总离不开这个主体”。人的审美特点和审美水平,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具有差异性,所以美是个性的。在人体审美中,唐朝以丰腴为美,宋朝讲究清瘦美;在建筑风格上,古人喜爱含蓄婉约,现代人学习了西方的建筑风格后,讲究整齐方便……因此,美也具有社会历史性。
  参考文献
  [1]朱光潜.诗论 [M ].37 页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年
  [2]王德威.想像中国的方法 [M ].193 页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16年
  [3]童庆炳、赵勇等.文学理论新编 [M ].70 页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年
  作者简介
  任路(1992-),女,聊城大学美术学院17级研究生,专业为艺术学,研究方向为设计史论。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美术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通过阐述消费者对市场活动的反应不同于消费者对品牌的了解,说明当消费者不了解时,就会出现品牌资产。这种反应的不同将取决于品牌意识的水平,消费者对品牌评价的好坏。通过分析一个强大的品牌可以带来很多好处,无论是收入的增加还是成本的降低。提出了使品牌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积极品牌形象的思路和方法,从而促进品牌的整体塑造。  关键词:品牌价值;营销优势;品牌忠诚度  一、提升品牌忠诚度  强大的品牌创
期刊
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需求不再局限于使用和居住功能,美感、舒适、环保、安全等因素逐渐成为环境设计的重要考量。基于火热的市场需求,各大高校纷纷增设环境设计相关专业,以满足市场需求。本文围绕环境设计专业的特点探索其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环境设计;学科发展;培养模式  自1984年吴家骅教授在当时的浙江美术学院组建了环境艺术设计系至今,环境设计在大学的发展已有三十多年
期刊
摘 要:人工智能在丰富便利我们生活的同时,也给我们现行的法律带来了诸多挑战,著作权、个人信息保护、劳动者就业权,交通法规等无不面临着法律上的完善和调整。本文一方面分析了人工智能带来的法律上挑战,另一方面试图探索法律上应对人工智能的若干措施。  关键词:人工智能;挑战;措施  一、人工智能的含义  1956年的达特茅斯夏季论坛,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一词在麦卡锡(
期刊
一本好书,它不仅仅给我们带来阅读过程的片刻愉悦,更是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恰逢假期闲暇有余,开复先生的《做最好的自己》让我颇有感触。  读过这本书后,我对成功也有了全新的认识,成功不需要挣多少钱,当多大的官,成功就是不断的超越自己,让自己的人生快乐、充实、有意义。成功不遥远,不虚度此生便是成功。  感想主要有三点:  一:在自己的舞台上竭尽全力做好自己,将自己的价值发挥到极限,不管是令
期刊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被广泛应用在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中,有效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发展。就目前而言,在信息时代背景下,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需要有效运用防火墙技术,从而保证网络信息的安全,增强计算机中数据的保密性和安全性,实现计算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就对计算机网络安全中防火墙技术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防火墙技术
期刊
摘 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在我国不断深化,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传统的统计调查方法和制度已经不足以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步伐,正在面临非常严峻的问题与挑战。统计调查方法和制度必须不断发展,进行改革与创新,才能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促进信息技术的进步。  关键词:中国农村;统计调查;制度改革;思路  引言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统计改革成效显著,统计工作从封闭走向开放,管理体制不断完善,统计范
期刊
《建筑模式语言》的生命力在于"以人为本"。它是《建筑模式语言》的主题思想,像一条鲜艳的红线贯穿始终。各模式的字里行间洋溢着浓浓的人情味和对人的无微不至的关爱,如保护生态环境,如何绿化美化城镇和住宅,反对建筑风格的千篇一律,鼓励人际交往,强调人、社会和自然环境三者的和谐统一,等等。  《建筑模式语言》旁征博引,內容丰富充实,但并不庞杂拖沓。前后连贯,遥相呼应,条理清晰,图文并茂。克里斯托弗·亚力山大
期刊
摘 要:高校开拓创新高校社团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提高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当前我国高校社团发展模式现状,社团规章制度不完善、内部管理混乱,活动形式单一,内容缺乏吸引力,学校缺乏对社团建设发展的重视,针对这些问题要积极开拓创新高校社团发展模式。  关键词:十九大;高校;社团;创新;发展模式  1.高校开拓创新社团发展模式的重要性  在十九大的顺利
期刊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近几年互联网的迅速崛起,高技术的传播时代应运而生。随着传播环境的改变,大众的媒介为了寻求新的发展领地,必然会走向多種媒介的融合,使得传播主体更加多元化。在广告界,媒介融合使得传统广告营销方式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也对广告策划的方式带来了变化与挑战,为广告策划的创新研究提供依据。  1.媒介融合对广告策划产生的影响  1.1媒介融合对广告受众的影响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受众接触信
期刊
摘 要: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人们获取、交流、分享信息的方式越来越灵活和多样化,大数据应运而生。数据科学的发展对出版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也为出版业提供了很好的转型机遇。本文研究了移动互联背景下出版营销新模式。  关键词:移动互联背景;出版营销;新模式;探究  1出版业精准营销的内涵  读者的浏览、选择、购买图书的行为,内容的阅读、评价与信息反馈等整个过程,会产生大量的个性化数据,这些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