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插上信息的翅膀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xue12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当前我国课程改革与教育信息化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打造高效课堂,更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目标。针对“运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打造高效课堂”这一主题,本校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让我们收获颇多,但困惑也不少。
  一、怎样才算整合——对整合内涵的深入理解
  对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主要是指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中去,改变课程内容和结构,变革整个课程体系,这是大整合论。但是这样深入的整合观,我们的教学还没有达到这一步。那我们的教学到底达到了哪一步,教学中到底有没有体现整合呢?
  在教学《乌鸦和狐狸》一课的课堂上,教师使用课件,展示图片、课文、朗诵欣赏……自始至终,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内容学习,提高了课堂效率。课上,教师把信息技术和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但这里的信息技术只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从真正意义上看不能算是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由此看来,我们在理解或者说在实践上还存在误区,没有进一步深入,没有分清多媒体辅助教学与整合的内涵。那到底课程整合与多媒体辅助教学有什么不同?
  二、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与多媒体辅助教学有什么不同——对整合定位的思考
  在此借鉴台湾学者王全世和惟存教育实验室柳栋先生的研究结果,分析信息技术和课程整与多媒体辅助教学有什么不同。
  1.理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强调的是整合和融入,是基于全局观和系统观的,它考虑整个课程的整体效果,而不是孤立的知识点。它考虑整节课甚至整个单元,强调采取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方法来进行课程与教学设计。计算机辅助教学则强调辅助,即考虑强化某一个知识点,促进某个知识点的教与学。
  2.信息技术的作用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信息技术已经成为课程与教学中的一个因素,成为教师教、学生学以及环境构建的工具。计算机辅助教学则只是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的媒体和工具。
  3.范畴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所包含的范畴很广,它实质上也包含计算机辅助教学,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计算机辅助教学基础上发展起来,不但理念提升,而且范畴扩大。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范畴则较小,主要是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有时候学生也使用信息技术来辅助学习。计算机辅助教学与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相比较,则表现为从计算机扩展为信息技术,从教学扩展到课程,从辅助扩展到整合。
  4.目的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最高的目标乃是有效地改善学习。在信息技术没有与课程整合之前,学生的学习仍然进行,并能够取得一定的学习效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将有效地改善学习,革新传统的学习观念,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构筑面向未来社会的学习文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计算机辅助教学则主要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结果是有限度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5.实施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需要将既有的课程与教材进行重新设计,教师需要转变教与学的观念,转变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受到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教师信息化技能和教学设计能力、学生信息化学习能力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所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实施上难度较大。计算机辅助教学则一般只需要教师使用固有的软件进行演示,对教师的课程与教学设计的能力要求不高,所以计算机辅助教学实施的难度较小。
  三、现阶段我们该从哪里入手——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如何实践的思考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而是高层次的融合与主动适应。我们要创造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创设主动学习情景,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接触信息技术,让其成为学生强大的认知工具,最终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
  如认识反义词课堂实录:
  课前:地点是本班教室,每位学生配有笔记本电脑,网络通。
  整个教学过程分四个环节:
  1.找出反义词组,将反义词组放到同一首船上(用画笔程序完成)。
  2.从成语中找出每一组反义词,涂上颜色(用画笔程序完成)。
  3.根据给出的词,请学生写出相反的反义词(用WORD操作)。
  4.根据例句,用反义词造句(WORD操作)。
  在这节课上,所有的听课教师都很吃惊,一年级的学生居然能如此自如地操作电脑。在这节课上,学生们不断地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来完成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将信息技术与本课知识完全融合。
  这是一节深层次的整合课,为我们以后的教学提供了努力的方向。也许通过上面的课堂实例,你会得到启发。首先从理论层面上,深入理解整合的内涵;其次从技术层面上,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再强化学生对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概念,让学生接受、适应整合。
  (责编侯艳星)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建设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知识,体验语文情趣,用语文理解生活、感受生活、装点生活,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使小学语文教学突破“应试教学、应试语文”的束缚而成为“生活语文”,使学生充分体验到现实生活处处有语文,生活时时是语文。那么,如何让语文与生活“链接”起来呢?    一、营建生活化的教学环境    这里的教学环境,主要指教室,也就
中央教科所张田若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读是理解文字、体会情感的纽带,所有的创新都建立在读好的基础上。特别是在低段语文教学中读的训练不可忽视。    一、动情诵读,浮华汰尽显本色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古人读书的经验之谈,至今仍闪耀着生命的光辉。如《望庐山瀑布》教学始,学生齐读课题时没有轻重缓急,教师巧妙点拨:“小朋友
“今天,我们要背诵的古诗题目是……”  ——“老师,我已经把这首诗背出来了!”  ——“老师,我也背出来了!”  临近放学时,家庭作业还没等我布置完毕,班上已有几个学生迫不及待地向我汇报他们古诗背诵的情况。听到学生这样的声音,令我欣喜不已,我为班上学生的努力学习感到高兴。这是半年多来学生背诵古诗所养成的良好习惯的最好的印证。回想起一年级下学期刚接触《古诗文》这本书时。我让学生每天回家背一首古诗,第
有人戏称,当前我国的小学教育正悄悄演变为“寄生教育”,虽然新课程改革进行了六年,但我国小学教学仍被部分地异化为简单的社会规训:父母希望孩子听话服从,老师希望学生回答正确。在这样的教育生活里,受教育者逐渐习惯了用别人的眼睛替代自己的眼睛,让别人的大脑取代自己的大脑,把别人的思想当作了自己的思想。在这样的“寄生教育”中,孩子的思考力从何而来呢?  思考力是直达心智与头脑的思维过程,它不是没有灵魂的认知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身在教学一线的老师们都在努力探索怎样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中怎样发挥组织、引导的作用,怎样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在此结合《圆的周长》的教学,谈谈我的做法和感想。  不同的教学设想是依靠不同的教学方法去实施的。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决定了老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不同作用和地位,又使学生成为不同的角色,他们在学习中的表现和情
前不久,我在市“百节好课”展评活动中,有幸听到了省音乐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执教的《神奇的打击乐》。这一课,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无论是课的切入点、构思、结尾还是流程都非常新颖、完美!但是有一个细节在我的心里烙下深深地痕迹——这节课请所有同学起来回答问题全部用食指“指”着学生。当时的评课者也忽略了这个细节,然而它却像一把隐形的刀刺痛我的心:也许这是无意识的动作、或者是习惯性动作,尽管“兰花指”很美,但
美术欣赏是幼儿形成美术素养的重要基础和载体。现在,多元性的社会文化和多样性的艺术为幼儿美术欣赏活动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那么,如何更有效地开展幼儿美术欣赏教育呢?我园对幼儿美术欣赏内容的多样性、欣赏形式的多途径、幼儿欣赏过程的多感官参与这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欣赏内容多样化——美术欣赏教育的基础  “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欣赏的内容便不能对学生开展欣赏教育,因此欣赏内容是基础。幼儿的思维是
俄罗斯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着丰富的民间艺术资源和深厚的宗教艺术传统,其中纺织绣品是俄罗斯民间艺术之一。  俄罗斯绣品的特点是将实用性与外形美相结合,每件绣品不仅用起来方便、合理,而且装饰了人、兽、鸟等各种图案,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故事内容,因而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绣品上的图案一般呈几何形,绣品的边缘绣出各种花边,中间主要部分绣情节结构较为复杂的花纹,比如人物、树木花草、马和鸟等。而这些事物往往
从语言的产生根源来看,语言是离不开实践的。恩格斯指出:“语言是从劳动中并和劳动一起产生出来的。这是惟一正确的解释。”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课标中也明确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是通过让学生完成一定书面或口头作业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和了解教学效果。其优点是能普遍了解学生情况,进行横向比较和总结。但存在问题也很明显。从评价目标看,重知识评价,轻学习过程中的发展潜能评价;从评价的内容看,重知识、能力的评价,轻学生的情感态度评价;从评价的方法看,以教师评价为主,轻学生间的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从评价产生的作用看。评价低的学生易生自卑情绪。可见,课堂教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