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中的直觉、想象、和创新之间的关系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bingguixue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上美术课时,我时时提醒自己不能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和创新精神,对于学生交上来的作品,有创新的和非常好的想象的作品加于表扬,但是在现实课堂中,我发现在城区的学生的想象能力要丰富于农村学生,以前一直不得其解,后来经过在农村的教书发现,是学生对事物接触的面太片面,从而使得学生的想象能力下降,在想象能力下降从而创新能力就会下降。
  从教美术多年,发现在直觉和想象到创新是一个递进的过程,先有直观上得认识,通过直觉给大脑的信息,在大脑中产生想象,有了想象的一过程,就有了下笔的创新的作品。
  美术教学大纲也指出:“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师必须重视联想能力的培养。
  通过美术教学,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是小学美术学科的教学目的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的想象能力不是自然产生的,它与学生日常生活中经验的积累有着密切的联系,任何想象总是以感性材料为基础,从而想象出自己从未感知过的实际不存在的事物的形象,但构成这些形象的感知材料归根结底是来源于客观现实。在美术教学中,我特别强调学生在写生中要细致观察,并通过体验生活等方式来丰富他们的直观感受,让学生不断积累有关写实方面的知识,获取清晰和富有记忆的表象,以增加想象的储备。
  想象是以观察为基础进行艺术创作的核心。根据新课标、新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采用各种形式和方法去培养、训练、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是上好美术课的关键,也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学生依靠直觉把握物象基本特征,学生观察物象时眼睛最先接触到的并不是可度量的现象,而是接受视觉刺激后得到的直接的、原初的感染力,他们把吸引了他们注意力的东西加以选择和强调,从而表现出对象的特征。
  通过培养美术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兴趣是美术学习的主要动力,浓厚的兴趣能引发创造愿望,而在进行创造活动的过程中知难而进、百折不回,兴趣不减也是重要原因。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重要的在于开其心窍,“悟”则精神振奋、思维流畅;授其基本方法,“通”才可求变、得心应手;使其看到美的成果,“成”能增强信心、激励进取。
  我记得在上一次美术课时要求画闹市,学生都无从下笔,一问,才明白在学生的脑海里没有闹市的形象,学生回答说是不是菜市场,经过我的一提醒,学生才明白了闹市的意思,才会动笔开始画。
  美术学习也有这种情况,儿童年龄越长,越不敢画,其作品越缺乏想象力。有论者分析说:“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本质上是因为儿童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不断地被知识的經验和规律性所束缚,逐渐丧失了其独立思考和想象的能力。”若果真如此,“知识的经验”的增多和“规律性”的掌握,反而造成了“独立思考”和“想象”能力的丧失,那真是教育的悲哀。但如果说学生会被死记的“知识的经验”和硬灌的“规律性”所束缚,因而变成“听话的乖孩子”,不敢或不再试图“独立思考”和“想象”,造成能力萎缩,倒是可以令人信服的。只有这样的因果关系,才能使我们有理由去做教学改革的探索,去设法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美术中的直觉、想象、和创新之间是相互相成的,联系的非常密切。
  所以在美术教育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善于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考虑问题,拓宽解决问题的思路,这样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自由联想能力。
  2、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重要的在于开其心窍,“悟”则精神振奋、思维流畅;授其基本方法,“通”才可求变、得心应手;使其看到美的成果,“成”能增强信心、激励进取。
  3、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应强化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自己看到现象,比较异同,找到联系,认识关系,总结规律,想出办法。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去看、去想、去做,只把现成的知识和技法生硬地塞给他们,让他们不用自己的眼睛去审视,不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只会机械地照描照抹。对美的存在视而不见、头脑失去独立思考的功能,是不会有创造意识的。经常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4、改变评价导向。正确的学习评价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他们向创新型人格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5、在美术教学中,要增强学生想象的生动性,教师首先要创设一种有利于想象的教学情境,不断挖掘教材中的情景因素,并结合各种教学手段,去丰富学生想象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
  6、教师肯定孩子的想象部分,他们就一定会更加夸张,想象会随之更加扩张。所以在绘画活动中教师应多肯定学生,引导他们将现实的物象任意夸张、错位、变形、组合、打乱、改动?——从而萌发每个孩子的想象意识。
  7、通过多种媒体,如通过实物、录像、图片、幻灯等观察,形成有相互联系的教材内容 ,一环接一环地扩人知识面,进行感官刺激,激发儿童创作热情。
  在美术课上,只有将学生的兴趣引导到创造活动本身中去,才能对培养其创新精神有意义,而在美术教学中忘记了培养目标、想博学生一乐的所谓激发兴趣,只会转移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实行教学民主,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成为自己思想的主人,让想象得到最大的发挥,让手中的创作的能代表自己的主要思想,放飞思想一直是我上美术课的宗旨。
其他文献
如果用美眉来比喻作文的各个细部,那么,标题是眼睛,开头是脸蛋,立意是气质,选材是内涵,文章长短是身材,书写卷面是穿戴打扮,文字功夫是肤色好坏,创新能力是个性之美。具体来说,标题要做到“秋波盈盈”、“眉目传情”;开头要让人“一见钟情”;立意要“高雅迷人”,结尾要让人“悠哉游哉,辗转反侧”;文章长短让人感到“纤秾适度”,“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书写卷面要“洁净素美”, 如“芙蓉出水”;文字
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常说数学是很重要的一门学科,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但在学生心目中,数学却是一门最难学的功课,怎样才能把“难”变为“易”呢?只有唤醒能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内动力,学生的学习才有可能成为一种有效的学习,而内动力可能来源于学生对数学问题或数学学科的兴趣,可能来源于学生对学习成功的体验……  怎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主动性呢?在教学中不妨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思维的条件,让
【摘要】本文就复习计划制定时做到教学目标指向要“准”、教学内容设计要“全”、练习题型选择要“精”、数学思想教学要“透”,课堂教学中把知识点的串讲和精选例题、习题的变式训练有机结合起来,课后学会总结反思展开阐述。  【关键词】中考数学;复习课;有效    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复习课的课堂教学有效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的学习是一个建构的过程,知识的建构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建构把新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的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如柏拉图所说:“强迫学习的东西是不会保持在心里的”。我在数学教学中一直努力寻找各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在初中数学的实践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性的探索,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让故事走进数学  创设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各行各业都在飞速地发展变化。特别是科技、文化、社会生活方面。90年代以来,全球化和知识化逐渐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总趋势,人类的未来和国家的繁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教育的发展。教育作为知识,科技和经济发展的先导,地位越来越明显。因此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的观点越来越被人们认可。当前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主要表现:一是以信息、技术和生命科学为先导的新技术革命迅猛发展,给社会经济结构
古诗词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它句式齐整,富有韵律,易读易记,琅琅上口,深受人们的喜爱。让学生从小诵读古诗词,不仅有利于发展语言,提高智力,而且能陶冶情操,培养文学鉴赏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新课标对此提出了要求,小学阶段推荐了80首古诗词背诵篇目,这一方面反映了对古诗文学习的提倡和重视,另一方面是希望通过古诗的学习,使他们从小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和文学素养。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
【摘要】本文由知识内化理论入手探讨了高校影视多媒体教学如何针对实践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有效的教学改革策略,对提升多媒体教学水平,促进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立高效、统一的多媒体教学模式有积极有效的推进作用。  【关键词】知识内化高校多媒体教学改革    1、知识内化理论内涵  知识内化理论主体指在教学与学习进程中,将丰富的学科知识转化为学生内素质的实践过程,具体包括构建知识范畴的主观意识、丰富素
英语教学过程从根本上讲是英语教师有目的地引起英语学习的过程,也即是使学生能自觉、能动、有效地进行英语学习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完成这一过程突破口。  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并使之保持和发展,逐渐成为一种乐趣,成为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动力,是英语教师应重视并加以探究的问题。  兴趣既然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心理倾向,那么,要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要对英语在社
【关键词】激发学生科学兴趣浓郁科学情感抓实思维训练开掘科学潜能对学生实施科学教育    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指出:二十一世纪初叶,将是中华民族以坚定的步伐走向世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时期,中华民族的复兴科技先行,要求涌现出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科技创新。这句话强调了科技在促进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重大作用,旗帜鲜明地向我们指出:发展科技以及科技创新是21世纪中国面临的迫切使命。促进经济腾飞,祖国的繁荣,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程度的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已经成为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它直接决定着交流的效果。所以,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求学生具备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与人交流中,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交流。在新课改精神的指导下,纷纷重视了口语交际能力的教学。但是,口语交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很多。需要我们采取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切实通过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