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家乡的饥馑所震惊
1939年9月18日,刘桂阳出生在湖南省衡阳县上峰乡白沙村。排行老大,下面还有三个弟妹。爷爷和父亲都曾是地主家的长工。童年的苦难,培养了她强烈的责任感与坚韧的性格。解放后,刘桂阳终于能背书包上学,并一直读完高小。
1957年春天,18岁的刘桂阳,经人介绍同退伍军人李培务成了家。李培务在鲤鱼江电厂保卫科当厂警。工厂正在发展,对复员军人又有照顾的政策,婚后第二年刘桂阳就参加了工作,担任运煤工。虽说是力气活儿,当时还算心满意足。都有工资,小两口日子过得还算可以。
1960年6月,忽然接到家乡的一封来信,说父母都患了浮肿病,爷爷也病倒了,弟弟中断了学业,家里连吃盐的钱也没了。刘桂阳焦急不已,当即请假,立即动身回家。
在路上与一位跟爷爷年岁不相上下的老人邂逅。老人拄着拐棍,出门讨米,行走很吃力。刘桂阳对政治极其敏感,对社会主义无限热爱,对落后思想总是保持着警惕,她惊讶道:“老大爷,现在是人民公社,怎么还讨米啊?”老人摇摇头,欲说还休。
去年遭大旱,收成本来不好。秋后公社却派人来反瞒产,把农民的口粮、种子粮……尽数调集而去。今年3月,整个公社的食堂普遍断炊。老人所在的食堂70多天没有一粒粮食,九成以上的人得了浮肿病……
老人说的是一件当时十分普遍的事,刘桂阳却是头一次听到。鲤鱼江电厂在山沟里,那里是一个小社会。电力把光明送到千家万户,政府千方百计地保障他们的供给,运煤工刘桂阳干的是重体力劳动,粮食定量比别的工种又要高一些。她虽然也感到物资供应比过去紧张,毕竟比普通农民要好得多。
刘桂阳心急火燎地赶回家里,得知可怜的姑妈因提出分点自留地种菜被批斗,想不开跳塘自杀,丢下5个天天哭娘喊饿的孩子。因农村办公共食堂,全劳力每日只供应2两大米,一家人吃不饱,很多人得了水肿。
在家乡,刘桂阳看到不少乡亲拿着原本用来喂猪的苦菜、麦糠等充饥,几个老乡因晕车呕吐出的全是浑水与草根……许多人都外出逃荒、讨米。爷爷宁愿剥树皮,吃草根,也不去乞讨,得了水肿病。万不得已,才写信告诉在外工作的孙女。刘桂阳震惊了,乡下过的是这样的日子啊!这些情况,党中央、毛主席他们知道吗?她心如刀绞。
在红墙上贴大字报
刘桂阳接受过的关于人民公社的宣传与现实形成强烈的反差,这个爱动脑子的青年女子开始审视现时的生活环境,并决心阻止这种给老百姓带来灾难的政策。
她给爷爷留下那点钱和粮票,又急急地赶回鲤鱼江电厂。她先去商店买来一支毛笔、一瓶墨水、一叠白纸,关在屋里写,直抒胸臆:

人民公社使大家都挨饿,人民公社不好。
人民公社是发展生产的障碍。
人民公社是阻碍社会主义前进的高山。
打倒人民公社!
铲除、消灭人民公社!
这些标语式的东西,写在长条形的8开纸上,共有12张。完了,又给丈夫李培务留下一封信。
李培务同志:
我于今日远离家乡,为挽救我爷爷和农村群众的生命贡献我的力量,也可能献出生命。万一如此,请把儿子抚养成人。
爱妻:桂阳留字
刘桂阳乘汽车到郴州,赶上广州开往北京的直快列车。1960年7月26日,她来到北京,几经辗转,终于找到了中南海北门。传达室里一位40岁左右的干部接待了她。她说是来北京反映农村老百姓的困难,她希望找国务院的领导同志,最好能面见周恩来总理!
因为没有介绍信,国家领袖也不可能亲自接见每一位上访者,她的要求未能得到准许。于是,她初步打消了要面见国家领导的念头。但回头想到爷爷用完自己给留下的钱和粮票又会挨饿,路上那位老人埋怨无处讨饭,又不甘心就这么走了。
出了门,来到门楼西侧,把6张标语式的意见,贴在西侧的砖墙上,立刻有路人围观。大家都用吃惊的目光望着她,但没有人议论。
贴好后,刘桂阳松了一口气,激动不已,便小跑着去告诉大门前的警卫战士:“同志,那些标语是我贴的,我要通过标语向党中央、毛主席反映农村的真实情况。”语气中显露出几分自豪。
接待干部听到卫兵的报告,匆勿赶了出来,厉声问:
“这是谁贴的?”
刘桂阳说:“是我。”
接待干部叫她去传达室。刘桂阳又执拗起来,说:“不去。我一离开,你就会把它撕了,我要守在这里,问题解决了,我就回去!”
约莫半个小时,来了一辆吉普车。车上跳下三个公安人员,其中一个是女的。问她姓名、年龄、什么地方人,又问这些标语是不是她贴的,刘桂阳一一作答。公安人员就叫她上车。车子一路呼啸,来到一个关押犯人的地方。这时向她宣布:这里是北京西城区公安局,因为你犯有张贴反动标语的罪行,从现在起,你被拘留了!
当晚进行审讯,也没有怎么苛待她。审讯结束后,责令她继续反省,交代犯罪动机,是什么人指使,等等。
刘桂阳如实交待了自己的姓名、住地与籍贯以及来京的动机,一再强调是为了使党中央、毛主席了解农村情况。从这一天起,刘桂阳在西城公安分局每天两次被提审,话题都差不多:“你是什么人?”“为什么要来北京贴标语?”“谁说农民的贫困生活是由人民公社造成的?”“你的幕后指使人和同伙是谁?”
当时公安部有个主要负责人认为她是现行反革命,要求严办,并命令她签字。刘桂阳坚持在问话记录上注明“必须让党中央知道”,否则拒不签字。
刘少奇的亲切关怀
1960年正值国家多事之秋,刘少奇从1959年4月27日当选为共和国主席以来,此时正在主持一线工作,可谓日理万机,但他从一份《公安工作简报》上注意到这个案子之后,迅速对公安部徐子荣副部长作了指示:“农村因缺粮饿死了人,这是事实。请你马上转告当地政府,刘桂阳事件先不要定性,送回原籍,并把结果上报中央,要对她反映的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再进行处理。”
6天后,厂保卫科和郴县公安局来人了,1960年9月16日将她押回郴州。铐了手铐,但没有上脚镣。当月27日,郴县人民法院以“反革命罪”判处她有期徒刑5年,并在鲤鱼江电厂召开了宣判大会。
11月22日,羁押了两个多月的刘桂阳突然获释,说是“因有身孕而保外就医”。这期间,爷爷去世了,还是因为饥饿。在监狱里接到这封信,刘桂阳嚎啕大哭。不是为自己坐牢,而是她付出了坐牢的代价,也未能使爷爷和乡亲们免于饥饿……
1961午2月,郴县副县长王朋义找刘桂阳谈话,告诉她将按“人民内部矛盾”处理。不多久,宣布撤销法院对她的判决,并对她的工作生活作了妥善安排。
原来,当刘少奇得知刘桂阳反映的问题属实,但被以“反革命罪”判处5年有期徒刑时,明确作出指示:“凡涉及对人民群众案件的判决,应深入实际进行调查,实事求是,严格依法办事,切不可草率决案,以免伤害群众,影响党的威信。刘桂阳的案件,要进行复查。”
湖南省政法机关经过复查,认为刘桂阳反映的农村情况属实,但她将这些归咎于人民公社,以致提出“打倒人民公社”是极端错误的,不过动机是好的,是为了让党中央知道、了解情况,且刘桂阳一贯表现良好,而她跑到北京来,说明她还相信中央,应属人民内部矛盾,不应判为反革命,不能判刑,应撤销原判,与原工作单位协商安排工作,要进行耐心教育。
湖南省公安厅送上《湖南省公安厅关于刘桂阳案件调查处理报告》时,公安部也拿不准,将这一报告转呈刘少奇,希望得到他的指示。刘少奇提笔批道:
同意湖南省公安厅对刘桂阳案件的处理意见,将此件寄湖南省委,建议张平化同志亲自找刘桂阳谈一次,一方面适当地鼓励她认真向中央反映农村情况,另一方面适当批评她对人民公社的认识和采取的方法,以便引导走上正确的道路。
刘少奇
一九六一年二月十日
刘少奇在批示前,与王光美一道到湖南宁乡、长沙等地进行了为期1个半月的考察,摸清了农村生活的实情。1961年4月8日,刘少奇在宁乡东湖塘公社王家湾万头猪场住了6天之后,转道韶山去长沙,与湖南省公安厅厅长李强同乘一辆车。途中,刘少奇问起刘桂阳案件的情况。得知省公安厅已经撤销对刘桂阳的判决并报省委和公安部后,深有感触地说:“根据什么判她的罪?法律有这一条吗?无非是根据她写了反动标语。反动标语是以反革命为目的,而她跑到北京,还相信党中央,这能说是以反革命为目的吗?她对公社认识上有错误,采取的方法是错误的,但这不应该判罪。”
刘少奇还说:“一次次过火的斗争,搞得不少人不敢讲真话,有的也不让人讲真话。这怎么行呢?要营造一种讲真话的气氛,这样,我们才会少走弯路,少犯错误。纠正刘桂阳案件,就可以让人明白,敢于讲真话,就算过激一些,也是允许的!”
生了大女儿后,刘桂阳又回到了电厂上班。1961年7月26日,湖南省委书记张平化在郴州地委书记陈洪新的陪同下,专程来电厂,对刘桂阳敢说真话的精神给予了赞誉,还说是代表刘少奇主席来看她的。刘桂阳深受感动,一再检查自己的错误。
重新获得自由的刘桂阳,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煤运工作中。由于她积极劳动,洗刷了关押判刑所产生的负面效应,同志们没有歧视她,她的生产劲头更足了。
悲剧并没有结束
1968年10月31日,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作出了把刘少奇“永远开除出党,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的决定。因为刘少奇过问过刘桂阳的案件,刘桂阳也跟着遭殃,成了“黑线人物”。
1969年3月16日,刘桂阳被资兴县公检法军管会拘押。那天上午,万人大会上宣判1961年对她的改判为无效,并被加判刑期5年,执行10年有期徒刑。
当时,《鲤电快报》整版刊发《粉碎刘少奇反革命翻案的黑“批示”,誓死保卫三面红旗——把攻击三面红旗的反革命分子刘桂阳捕捉归案》的文章。于是,刘桂阳整天挂着10多斤重的“现行反革命”牌子游街示众,几个小时地跪着接受批斗。
后来,她被押往茶陵县涞江茶场劳动改造,与另一位国内外都知名的犯人潘汉年编在一个劳改队。这期间,她的13岁的儿子因患急性肾炎而夭折,父母相继去世,精神上和肉体上所经受的痛苦,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在那段日子里,一向坚强的刘桂阳也曾想到死,忠厚的丈夫一次次安慰说:“刘主席是对的,你也没什么错,莫放在心里,总有一天,历史会还你清白的。”其实,她丈夫那个时候,日子也不好过,他从电厂的经警转岗为起重工,脏活、累活、重活少不了他,回家还要拉扯4个孩子。为了这个家的安宁,刘桂阳想到过离婚,可李培务就是不答应。
1970年8月,中共九届二中全会上,林彪一伙篡党夺权的阴谋被揭开。10月27日,郴州中级人民法院撤销了资兴县公检法军管会对刘桂阳的判决,维持郴县1960年原判,监外执行,刘桂阳被遣送回农村劳动改造。1979年4月1日,郴州中级人民法院宣告刘桂阳无罪。不久,刘桂阳又重新上岗,成了衡阳市电业局的普通工人,直到1987午退休。这期间,国家补发了刘桂阳2400多元的工资。
1980年2月,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作出《关于为刘少奇同志平反的决定》。5月17日下午,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刘少奇同志追悼大会,这一天,刘桂阳一直守候在局办公楼会议室,收看现场直播。每当看到电视屏幕里出现刘少奇同志的遗像,刘桂阳禁不住失声痛哭。追悼会结束后,刘桂阳买来祭品,在家里设了一个小小灵堂,用家乡最纯朴的方式悼念自己的恩人。
1988年11月24日,刘少奇诞辰90周年,刘桂阳和老伴特意去了一趟刘少奇的老家花明楼,参加刘少奇纪念馆开馆仪式,并带回了一大叠刘少奇的照片压在卧室书桌玻璃板下。每年的11月24日,刘桂阳少不了点燃香烛,默默地祭奠这位曾经关怀过自己的伟人。
(责编 一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