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歌》识字教学设计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aTempT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意图】
  识字写字是第一学段教学的重点。但学生思维较为感性,如果直接讲解,或者通过机械重复的方式进行识字,必然会使学生感到厌烦。因此,教师可以搭建平台,创新形式,让识字教学变得富有趣味。统编本教材一改传统枯燥的编排方式,将识字内容变得富有趣味。以二年级上册《场景歌》为例,借助一则韵文进行识字,通过朗朗上口的韵文引导学生在场景中认识事物,认识与事物相关的汉字,给枯燥的识字教学添了韵味。
  【教学设计】
  一、学生自由拼读韵文
  1.多媒体出示带有拼音的韵文,让学生自由地借助拼音进行拼读,同桌之间比一比,看谁读得准确,读得连贯。
  2.教师指名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听,看看他(她)是否读得准确。如果准确、连贯,请给个“赞”;如果不准确,请试着帮他(她)纠正读音。
  3.多媒体出示第一小节:“一只海鸥,一片沙滩。一艘军舰,一条帆船。”引导学生结合一年级所学的“一”字的变音知识,鼓励学生尝试变音读,然后进行对比检验,最后进行大声连读。
  二、去掉拼音識记生字
  1.多媒体出示相关场景,并附上表示场景的四组词语,鼓励学生进行分组朗读,要求读准字音。
  2.去掉拼音,分小节展示,请学生先自由朗读,接着进行全班齐读,重点要求读准平舌音,即“艘”“翠”等字音。
  三、借助归类认识汉字
  1.出示第一组生字:滩、艘、舰、帆、稻、铜、园。
  引导学生对此进行拆字,思考可以拆成哪两部分,这两部分与这个字有什么关系。(提示学生从形声字的构造方式进行考虑)
  2.出示第二组生字:孔、队、军、号。
  引导学生进行识字,并思考在写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提示:从生字结构以及在田字格中的占位进行思考。)
  3.对生字进行组词,并熟读。
  【教学后记】
  韵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于《场景歌》这篇韵文来说,一共有4小节,每小节为一个场景,分别由数量词组成的短语合成韵文。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12个,会写的字为10个,其中“园、孔、队、铜、号”这5个字,既要求会认,又要求会写。对于这一课来说,学韵文是辅,而识字是主,因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把握编者意图,尽可能充分利用韵文,引导学生通过朗诵熟读的方式进行识字,以便让识字教学过程变得更有趣味。
  从设计来看,笔者不仅考虑到韵文的特征,还联系了学生已有的经验,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一”字变调,进行诵读,以便从中读出节奏,读出韵味,乃至结合联想与想象,读出画面。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的同时,引导他们结合场景、具体事物进行识字,让识字过程变得有趣而简单,这样不仅在更深层次实现了与编者的对话,还较好地传承与发扬了我国的传统文化,为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另外,笔者还结合汉字构造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识字。比如通过分组识字,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概括、总结,在发现其共同点的同时,也能从中初步窥探汉字的构造方式。如针对第一组形声字,笔者利用“拆合法”,在引导学生记住字形的同时,也让他们初步理解汉字意思;而第二组,则是重在结合字形进行识字,并且结合书写要求,引导学生观察在田字格中的具体占位。针对第一学段的识字写字教学,笔者在引导学生识字写字的同时,更注重他们良好的写字习惯的养成,强调书写习惯、书写姿势等。
  与传统教材相比,统编本教材有了不小的改变,而对于教师来说,需要认真研读、准确把握,以便从中实现与编者的精确对话,继而从中创新形式,将编者意图准确表达于课堂之中,为低年级识字教学添加韵味。
  (作者单位:福建厦门市天安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
其他文献
童话以瑰丽的想象、夸张的表达、生动的情节吸引着学生,教学时应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统编本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一共编排了《去年的树》《那一定会很好》《在牛肚子里旅行》《一块奶酪》等四篇童话,通过研读课前学习提示与课后习题,可以从中发现本单元的学习重点与目标。笔者以此单元为例,基于童话进行解读,并提出了具体教学建议。  一、坚持适度解读,准确把握文本内涵  编入教材中的每一篇童话都蕴含着特定的
课堂提问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可以引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刻理解,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在低年级教学中,怎样提问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高效课堂助力呢?教师可以精心设计问题,把握学生的兴趣点、困难点、提升点等,以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走向思维的深处,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倡导真问,去伪存真  真问即提出真的、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在低年级教学中,经常出现一些“虚假问题”
词语听写是课堂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但从大多数课堂教学来看,其听写过程是枯燥的,气氛是紧张的。教师可以转换听写思路,让词语听写呈现别样魅力。笔者以《荷花》一课的词语听写为例,在听写策略与形式上进行了探索。具体教学片段如下:  师:下面我们开始听写词语。你们好好回忆一下,荷叶一片紧挨着一片,课文中是用哪个词语来描述的?  生:(齐)挨挨挤挤。  师:不错,现在你们来写一下这个词语。  (生书写,
不久前,笔者执教了一节公开课《会走路的树》,整节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师配乐范读、生戴头饰表演读、展示学生作业、学生互评读书等各种环节。真是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上完课后年轻教师都说:“你们班的学生读书好棒!这节课很流畅,很有感情!”专家则点评:“课堂应有思维的碰撞,教学不是盛装表演。”  后来我读到了一篇名为《教学不是盛装表演》的文章,把文中“我们真正需要的是简洁、自然、高效、务实的示范
单纯的词语是客观而僵硬的,只有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之中,詞语才能彰显其独特的生命意蕴,正所谓“字离不开词,词离不开句”。生字词的学习就应该置于具体可感的情境之中,无论是理解认知,还是积累内化,亦或者是实践运用,都需要在语境下进行,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契合认知规律,让词语内涵更直观  低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化认知阶段,真实可感的情境往往更容易激发他们内在的认知动力。因此,文本中一些与学生生活实
倾听是人类最原始的学习方式。在当今以视域的融合、心灵的交流为目的的对话教学中,倾听既是基础,又是学生课堂上的主要学习方式。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生要“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对不同学段的“听”也提出了要求:低段“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中段“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高段“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笔者认为,倾听是一种能力,教
相较于以往教材,统编本语文教材选编的古诗文更多,充分体现了编者对古诗词教学的重视。那么,在古诗词教学中,怎样才能使学生从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呢?  一、想象  南怀瑾说:“没有一篇真正的文学作品不创造新形象,没有一首真正的诗歌不是想象的产物。”由此可见,想象在诗歌中占据着很大比重。在古诗词教学中,从想象入手引领学生学习古诗词,可以令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充满无限的活力与张力。  如《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古诗词以洗练的语言、典雅的意韵、悠远的意象,作为传统文化的精髓,涵养着我们的情思。教师在与学生共同品味诗词意韵时,要注重丰富情感,培养诗情;注重滋养性格,形成诗心;注重升华情怀,走向诗化。  一、关注诗眼,品悟诗情  “气之动物,物之感人。”外在物象引发诗人的感发,情到深处才能写出最真诚的诗篇。而这种内在的感发力量,诗人总会提纲挈领地融入诗眼来表达。如《春夜喜雨
小古文,属于文言文,是古人对生活、对人生、对社会的记录与感悟。学习小古文,能在小学生的心中播下中国传统文化的种子,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让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感知语言的美妙、生活的志趣、思想的深邃。让学习小古文成为学生重拾童心、再忆幼时的一段美好体验。  一、玩中问,疑中生趣  好奇、对新鲜事物总是充满无限的向往,这是小学生的特点,也是他们学习小古文的优势。小古文大
综观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在习作教学方面应用文占了很大的比重,分别涉及留言条、启事、通知、日记、书信、介绍事物(动物、植物、物品、美食或其他)、倡议书、读后感、作品推荐和作品梗概(推荐一本少儿读物)等诸多内容。在日常教学中,写人、记事、写景类的习作教学往往颇受教师重视,而应用文教学则极容易被边缘化处理,较之前者,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其实,应用文作为一种实用性文体,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与学生生活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