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基于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实际,本着积极促进课堂教学结构由“教”到“学”的统一,对问题设计在课堂中的有效运用做简要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阅读教学;问题设计
语文课堂结构有其特殊性,这是由其本质属性和教学规律所致,也因此,不论是从哪一个理论视角出发去理解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其内涵中永远有一点是不会改变的,就是语文课堂教学结构一定会反应其所组成的各个成分及其关联。问题教学设计正是建构于在这种关联基础之上,是教师设计与开展教学的逻辑体现。
一、问题对于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结构的作用
1、呈现文本知识结构语文知识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静态的,也就是一般意义上的知识,此类知识往往属于描述性知识,如概念知识,事实性知识,陈述性知识等等,具体包括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文本体裁、表现手法等等。掌握此类知识不需要具备过高的认知水平,但是掌握此类知识之后也不会很快地转化为自身能力。另一种知识指的是能够将静态转化为能力的知识,也就是动态知识。此类知识也可以理解为方法,或者说程序性知识。在语文课程中诸如阅读方法、分析方法、写作技巧、解题策略等都属于此类知识,其等同于能力。因此,有效的语文教学所指向的不仅是学生对于静态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动态知识的生成。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学生需要通过课文来学习和掌握新的语篇知识,同时还要学会如何读懂一篇文章,分析它的豪华等等。这其中前者为点状性知识,后者则是线状和面状性知识。阅读能力的形成需要这样结构化的知识体系作为支撑,而教师则要为学生提供这一支撑,并不断进行优化和完善。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对教材文本中的元素進行提取,然后再转化为教学内容,具体的课堂教学也就会随之展开。也就是说,教学内容中的知识是否准确、完整,知识结构是否科学、合理,决定了学生能否有效地接纳和内化。阅读教学的本质就是教师、文本以及学生三者之间的平等对话过程,既然是对话,就离不开互动问答,所以问题其实就是教学内容的一种呈现方式,每一个目标明确的问题都会由其所对应的教学内容,单个的问题可以呈现,有组织的多问题也可以呈现,而且更具逻辑性和层次性。
例如,在《圆明园的毁灭》中,教师可设计几个问题:“仔细阅读课文,想一想圆明园的美分别是什么和什么?”将文中作者对圆明园的评价信息浓缩于问题当中,但却没有反映出文本结构,在此之后还可以连续追问:“圆明园的这些美主要体现在文中的哪些地方?”“建筑美是哪几个自然段?”“景物美是哪几个自然段?”“文物美是哪几个自然段?”“作者集中描写了哪一部分?”通过一连串的问题不仅可以使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而且也关注到了文章的内容结构,借助四个问题之间的联系,使学习逐渐深入,最终生成一定的知识结构。
2、关照认知结构小学生的阅读学习过程一般是呈渐进性的,即从感知文本到理解文本,再到文本释义与文本欣赏。遵循这一过程特点,教师可以参照着实施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完成其在相应阶段下的知识和能力目标,使其文本阅读理解达到对应层级。同样地,这也意味着教师需要在不同的阶段来为学生呈现出相应的教学内容,组织相应的教学活动。具体来讲,教师的教学需要具备释义,解码和评鉴三个层级,三个层级保障学生阅读能力的有序有效发展。释义层级主要解决的是一些基础问题,如字、词、句、段基本意思,句子、段落间的联系,以及如何运用正确有效的阅读方法来从整体上品味和理解文本等等。解码层级主要是解决有关文本结构和表达特点、技巧等更深层次的问题,该层面需要教授的知识一般是教师从文本中提取的策略性和程序性知识。
二、问题设计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导学模式是近些年由一线教育工作们构建出的一种由问导学的课堂教学范式。该模式以发挥问题的功能为主,具体操作需要根据教学目标来将具有逻辑关系的问题板块建构成问题集,从而进行进阶性的导学。问题导向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强调以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围绕问题设计教学,践行以问导学的观念,其中“学”是该模式的组织核心,而“思”是导学的机制,也是教学的最终指向。结合当前理论研究来看,问题导学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的相关操作策略主要包括问题推进,语文指向,核心素养培养,思维提升以及个性化追求等。该模式实现了传统语文课堂阅读的四大转变,从教转向学,从主教转向主问,教师的备课从备教材转向备方法,教学核心也从教内容转向教思维。需要注意的是,该模式的实践运用需要教师注重起对教学目标的分析,以及对学生已有认知经验的考量。
此外,组织教学问题的序列也是多样的,有因果、递进关系的链式问题,有并列关系的扇形问题,也有对立矛盾关系的对角式问题,以及总分、分总关系的树状问题等等。教师切忌不要为了设问而提问,而是要体现文本的内涵,关照到学生的学习规律,指向学生素养培养的问题。
综上所述,基于问题设计下的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使课堂教学真正理顺了当中的师生定位,学生由老师引导进入学习状态,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内心,通过学习建构起属于每一个学生自己的语文世界。问题设计是教师教学理念在教学设计及实施中的具体落实,可以说是教师教学取向的一个缩影,是教师教学思维的集中体现。具有不同教学风格和不同教学思维的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也必然会体现出不同的切入角度和思维路径。
参考文献:
[1]苟淑香,施晓军.立足核心问题 引领有效阅读——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核心问题设计策略[J].天津教育,2019(32):185+187.
[2]符念.语文阅读问题设计视角探析[J].新教育,2019(29):89-90.
[3]吴小娟,兰兆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问题”的设计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9(09):8-9.
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滩营乡中心小学 黄永铀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阅读教学;问题设计
语文课堂结构有其特殊性,这是由其本质属性和教学规律所致,也因此,不论是从哪一个理论视角出发去理解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其内涵中永远有一点是不会改变的,就是语文课堂教学结构一定会反应其所组成的各个成分及其关联。问题教学设计正是建构于在这种关联基础之上,是教师设计与开展教学的逻辑体现。
一、问题对于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结构的作用
1、呈现文本知识结构语文知识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静态的,也就是一般意义上的知识,此类知识往往属于描述性知识,如概念知识,事实性知识,陈述性知识等等,具体包括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文本体裁、表现手法等等。掌握此类知识不需要具备过高的认知水平,但是掌握此类知识之后也不会很快地转化为自身能力。另一种知识指的是能够将静态转化为能力的知识,也就是动态知识。此类知识也可以理解为方法,或者说程序性知识。在语文课程中诸如阅读方法、分析方法、写作技巧、解题策略等都属于此类知识,其等同于能力。因此,有效的语文教学所指向的不仅是学生对于静态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动态知识的生成。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学生需要通过课文来学习和掌握新的语篇知识,同时还要学会如何读懂一篇文章,分析它的豪华等等。这其中前者为点状性知识,后者则是线状和面状性知识。阅读能力的形成需要这样结构化的知识体系作为支撑,而教师则要为学生提供这一支撑,并不断进行优化和完善。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对教材文本中的元素進行提取,然后再转化为教学内容,具体的课堂教学也就会随之展开。也就是说,教学内容中的知识是否准确、完整,知识结构是否科学、合理,决定了学生能否有效地接纳和内化。阅读教学的本质就是教师、文本以及学生三者之间的平等对话过程,既然是对话,就离不开互动问答,所以问题其实就是教学内容的一种呈现方式,每一个目标明确的问题都会由其所对应的教学内容,单个的问题可以呈现,有组织的多问题也可以呈现,而且更具逻辑性和层次性。
例如,在《圆明园的毁灭》中,教师可设计几个问题:“仔细阅读课文,想一想圆明园的美分别是什么和什么?”将文中作者对圆明园的评价信息浓缩于问题当中,但却没有反映出文本结构,在此之后还可以连续追问:“圆明园的这些美主要体现在文中的哪些地方?”“建筑美是哪几个自然段?”“景物美是哪几个自然段?”“文物美是哪几个自然段?”“作者集中描写了哪一部分?”通过一连串的问题不仅可以使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而且也关注到了文章的内容结构,借助四个问题之间的联系,使学习逐渐深入,最终生成一定的知识结构。
2、关照认知结构小学生的阅读学习过程一般是呈渐进性的,即从感知文本到理解文本,再到文本释义与文本欣赏。遵循这一过程特点,教师可以参照着实施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完成其在相应阶段下的知识和能力目标,使其文本阅读理解达到对应层级。同样地,这也意味着教师需要在不同的阶段来为学生呈现出相应的教学内容,组织相应的教学活动。具体来讲,教师的教学需要具备释义,解码和评鉴三个层级,三个层级保障学生阅读能力的有序有效发展。释义层级主要解决的是一些基础问题,如字、词、句、段基本意思,句子、段落间的联系,以及如何运用正确有效的阅读方法来从整体上品味和理解文本等等。解码层级主要是解决有关文本结构和表达特点、技巧等更深层次的问题,该层面需要教授的知识一般是教师从文本中提取的策略性和程序性知识。
二、问题设计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导学模式是近些年由一线教育工作们构建出的一种由问导学的课堂教学范式。该模式以发挥问题的功能为主,具体操作需要根据教学目标来将具有逻辑关系的问题板块建构成问题集,从而进行进阶性的导学。问题导向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强调以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围绕问题设计教学,践行以问导学的观念,其中“学”是该模式的组织核心,而“思”是导学的机制,也是教学的最终指向。结合当前理论研究来看,问题导学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的相关操作策略主要包括问题推进,语文指向,核心素养培养,思维提升以及个性化追求等。该模式实现了传统语文课堂阅读的四大转变,从教转向学,从主教转向主问,教师的备课从备教材转向备方法,教学核心也从教内容转向教思维。需要注意的是,该模式的实践运用需要教师注重起对教学目标的分析,以及对学生已有认知经验的考量。
此外,组织教学问题的序列也是多样的,有因果、递进关系的链式问题,有并列关系的扇形问题,也有对立矛盾关系的对角式问题,以及总分、分总关系的树状问题等等。教师切忌不要为了设问而提问,而是要体现文本的内涵,关照到学生的学习规律,指向学生素养培养的问题。
综上所述,基于问题设计下的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使课堂教学真正理顺了当中的师生定位,学生由老师引导进入学习状态,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内心,通过学习建构起属于每一个学生自己的语文世界。问题设计是教师教学理念在教学设计及实施中的具体落实,可以说是教师教学取向的一个缩影,是教师教学思维的集中体现。具有不同教学风格和不同教学思维的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也必然会体现出不同的切入角度和思维路径。
参考文献:
[1]苟淑香,施晓军.立足核心问题 引领有效阅读——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核心问题设计策略[J].天津教育,2019(32):185+187.
[2]符念.语文阅读问题设计视角探析[J].新教育,2019(29):89-90.
[3]吴小娟,兰兆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问题”的设计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9(09):8-9.
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滩营乡中心小学 黄永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