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语感训练六法

来源 :阅读与鉴赏(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j_js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文字的训练,我以为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
  ——叶圣陶
  “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
  ——吕叔湘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重积累、重涵泳、重感悟,讲的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一种自然状态下的言语习惯训练,这种方式下,语感的收获具有或然性与高耗性;再一点,对于今天来讲,读写基础已经变得越来越薄弱,这样做只会让我们处于两难的境地。现今的文言文只注重串讲字词、繁琐肢解、照本宣科、忽略学法,讲“言”废“文”等现象,扼杀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文言语感无处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无法提高。针对以上情况,笔者认为行之有效的语感训练不失为激起微澜的好石子。
  一、泛读·引趣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读骚之久,方识真味,须歌之抑扬,涕涕满襟,然后为识《离骚》。否则如戞釜撞瓮耳”这就要求教师在泛读中要感情饱满。在泛读之初要求学生闭书直视教师。饱满的情感,和谐的音韵,强烈的节奏,以及重音、语速、语调等技巧的变化或清丽淡雅……汉文学与生俱来的声之美不但给学生带来听觉上的享受,同时在教师的摇头晃脑中也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美感,使学生的身心受到熏染。在这一氛围中,学生变得蠢蠢欲动,产生读的欲望,兴趣大增,同时潜移默化中培养了文言语感。
  二、听读·感知
  听读,目的在于训练学生对文言文听的能力,以此来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感知文章的内容。对于听读训练,可采取多种灵活方式:1.教师读,学生听。教师诵读前要求学生闭眼认真倾听,并在听读中记下不懂之处,而且听读后复述文章基本内容,其他学生补充指正;2.教师读,学生跟读,要求学生闭书,在听的基础上,凭借瞬间的记忆与文言的感觉来进行,这一方式是听话能力的一种强化训练,这要求教师由易到难,万不可急躁,以免学生产生畏难情绪;3.学生间的互读互听。
  三、领读·传导
  在听读的基础上,教师领读,在领读之初不宜领全班学生。首先,任选一名学生来跟读,其他学生就跟读情况进行观察并作品评,在鉴别中进一步加深体会。“有辨别才分明”,也只有在辨别中才能使学生对作者的情感,文章的内容,文章的停顿、重音、语速语气语调的变化,以及作品的风格有较为深刻的体会。接下来,在教师的领读下学生齐读,在齐读中,他们口读耳听,使语感训练得以加强。
  四、赏读·顿悟
  文言文的音韵美,节奏美,背景注释及其文名特征构成了文言文区别于现代文独特的语言环境,而这种独特的语言环境所能带给读者的多是感性的整体的,而这一特点又与语感的特征相通,所以在赏读训练中宜采用语境创设法,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赏读中精心筛选出能够进入教学程序又能够培养学生文言语感的语法现象,同时将思想内容、文化常识、文学常识和人文精神的感悟一系列的内涵精髓,在赏析中让学生领悟,以此让他们学习古人的伟大思想,为了解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打下扎实的文化功底,提高自身的文化品位和修养。
  五、背诵·积累
  中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记忆的黄金时期,同时也是人一生中学习语言、积淀语感的最佳时期,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其损失将是无法弥补的。我认为文言文的积累主要是通过背诵来实现的。为此,我们需要增加学生对语言表达典范、文化内涵丰实、思想内容健康、便于呤诵记忆的文言文的背诵量。背诵也不是一次完成的,需要多次反复,随着生活阅历的增加,阅读面的扩大,知识的丰富,学生对这些已经“吞下去”的“精粹语言”,通过不断的“反刍”和揣摩,将会有新的领悟和体会,学生的语言感受力和文化认同感也将因此大大增强。
  六、实践语言·提高语感
  文言文语感教学还要求老师指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语言实践主要是学生写语感随笔。语感随笔是从口头品味语言到书面品味语言的延伸,是从课内学习语言向课外学习语言的延伸。语言实践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言分寸感、和谐感、情味感及其书面表达能力。如条件许可的话,甚至可以尝试着写写文言小片断,虽然文言文写作并非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目的,然而这种尝试可以增强学习文言文的信心,对提高文言文语感不无益处。
  洪镇涛先生是学习语言语文教学新体系的倡导与实践者,他建立了模式,其结构是:感受语言——品味语言,领悟语言——实践语言,习得语言——积累语言,积淀语感。与之相应的语感训练方法有美读感染法,比较揣摩法,语境创设法,切记体察法。
  文言文语感的形成需要长期的历练,非一朝一夕能解决的。事实证明,加强文言文语感训练,反复朗诵,品味语言,背诵积累,体情悟道,是提高文言文语感能力的有效手段。这样就做到了从欣赏中领悟到文言独有的语境,又从语境中提升了语感,学生的顿悟还会远吗?
其他文献
【正】 纵观以投资分权为核心的投资体制改革,虽然尚未达到预想的目标,但毕竟已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如投资主体的变革、资金渠道及计划管理方式的更新等。然而,处于新旧
课堂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作为教师如果能调动全体学生一起走进课堂,随着作者的思路而喜怒哀乐,那教学效果还能不满意吗?  那么,怎样才能调动起这种“互动”情绪呢?  首先,教师要精心设计一种问题情境,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发生疑—主动质疑—研究解疑—全程参与—延伸学习”的过程。问题情境的创设手段很多,如故事、对话、投影、音乐、电脑显示等等,这要根据当时授课的内容、时间和情境而定。  在这一点上,
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开展的情况是衡量一个党支部战斗力、凝聚力的重要标准,影响到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建设,如何开展创新型主题党日活动,增强活动吸引力,增强基层党组织活力,成
如何加快山区农民进入市场的步伐,提高市场参与度、吸引力,已引起山区农村实际工作者和理论研究者的关注,本文拟对这一问题作一初探,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一、着力提高农民素质从
1993年,三明市在创建文明城市的实践中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再次获得了省委、省政府授予的“文明城市”称号,迎来了全国文明办主任座谈会在本市隆重召开。新年伊始,全国宣传思想工作
【正】 解放后的五十多年,农业生产的经营活动多数时间是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进行的。农业经营管理部门对农村经营谈不上要有什么指导,主要是通过组织手段来落实“长官”
文本是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师生课堂活动的中介。课堂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首先要对文本有亲身体验,领悟文本的价值取向。依据文本引导学生亲近文本,走进文本。教师对文本有了深切的感动、感悟、感染,文本中的人文精神和语言发展的生长点、三维目标的整合,才能了然与胸。    一、从文本的立意解读    教师在课前与文本的对话可称为“备课性阅读”,是为组织学生与文本对话服务的。教师的作用就在于为学生
无题诗是李商隐的独创。它们大多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情思婉转沉挚,辞藻典雅精丽,如《无题》(相见时难);也有的托喻友朋交往和身世感慨,如《无题》(待得郎来);此外,有少数艳情篇什,轻薄浮艳。这些诗并非作于一时一地,亦无统一思想贯穿,多属于诗中之意不便明言或意绪复杂无法明言的情况,因而统名为“无题”。由于它们比较隐晦曲折,千百年来解说纷纭。本文仅从构思角度来探讨无题诗的特点。    一、围绕“郁结”
【正】 一、副业的内涵这里所说的副业是指与农业对称的或者农业中的一业的那个副业,而不是泛指同主业对称的那个副业。几千年来“农业就是动植物生产”的观念是个错觉。“副
钱理群先生说,语文教学要使学生“在有声有色的思想,有韵味的语文世界里流连忘返,透过美的语言,你窥见的是美的心灵,美的世界”但遗憾的是,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忽略甚至剥夺了语文之“美”,使它变成了枯燥乏味的说教,条分缕析的讲解,繁琐无谓的训练,虚假矫情的写作,致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想象力退化,感悟力浅薄,爱好趣味低俗,语文素养下降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正本清源,返璞归真,实现语文课上“美”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