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诺丁斯关怀理论下高校师生关系的建构

来源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ksong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师生关系是高校教育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状况对高校教育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目前我国高校师生关系主要存在师生之间关怀的缺失及关怀的单向性等问题。根据诺丁斯的关怀理论,可以通过营造充满关怀的文化氛围、提升教师自身的关怀素养、建立关怀的一致性等方式助力高校师生关系的建构。
  关键词:内尔·诺丁斯;关怀理论;师生关系;建构策略
  师生关系是以教授知识和学习知识为中介,为完成的一定的教学任务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多性质、多层次的关系体系。[1]师生关系状况对高校教育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发达以及教育国际化的影响,学生的自我意识也在逐渐增强,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有所动摇,其知识权威受到挑战,高校师生关系产生了微妙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构建一种“关怀型”师生关系成为迫切需要,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的关怀教育理论为高校师生关系的构建提供了新的视角。
  一、诺丁斯关怀理论的基本内涵
  内尔·诺丁斯是关怀伦理学和关怀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她认为“关心最重要在于它的关系性。”“关心最基本的表现形式是两个人之间的连接或接触。两个人中,有一方付出关心,另一方接受关心。如果使这种关系变成关心关系两方必须都满足某些条件。”[2]而这个条件就是,关怀者全身心地倾听、体会被关怀者的情感和需要,并做出积极的反应;而被关怀者接受到关怀之后,需要以特定的方式给予认可和回应,当关怀者接受到被关怀者的回应后,两者之间关怀关系的建立才算完成。任何一方行为的未完成都会导致关怀的失败。
  诺丁斯认为师生关系应该成为一种关怀型的人际关系,即教师是关怀者,学生是被关怀者。教师要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关怀学生的成长发展,实现自己教书育人的目的。此外,教师也要培养学生的关怀意识,让学生学会关怀他人,同时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在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实践关怀。学生从教师的关怀行为中获得成长,也不断地积累经验,从而能及时地给予教师回应,也在潜移默化间学会了如何关怀他人。经由师生双方共同努力,最终促进“关怀型”师生关系的形成。
  二、关怀理论下我国高校师生关系的现状与原因分析
  (一)教师个体自我关怀的缺失
  诺丁斯在阐述其关怀理论时首先便强调了对自我的关怀,诺丁斯认为关怀自我包括珍惜自己的身体健康和正视自身的精神信仰,当前高校师生关系中最显著的问题是教师对自我价值和教师角色价值的忽视。[3]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加快,物质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也在极度膨胀,社会的大环境对教师职业产生了深刻的冲击,导致了高校教师群体中一部分人出现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不坚定、工作责任心不强的现象。在目前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下,部分高校教师不能坚持正确的思想立场,缺乏爱岗敬业精神,工作中以自我利益为中心。有的教师甚至将本职工作仅仅看成是自己谋生的一种手段,在授课时对学生吃零食、看杂书、戴耳机、打瞌睡等不良行为视而不见,用照本宣科的方法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而把绝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做课题、发论文、评职称、赚外快等事情上。如此本末倒置,忽视了自己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最基本的工作职责是教书育人。如果教师将备课上课、建构师生关系等淡化出自己的本职工作范围,而仅仅追求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的提升,那么作为教师的幸福感和满足感都将难以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体现出来。
  (二)师生关系间关怀的缺失
  目前许多高校仍然采取大班授课制,一名教师面对几十甚至上百名学生,许多高校教师在学期即将结束时仍然不认识学生、也不记得学生姓名,更不必说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背景和心理状况。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齐聚到思想多元、环境开放的高等学校,其原本的学习方式和生活习惯受到来自地域风俗、人际交往、师生关系等多方面的冲击,心理更容易产生否定自我、怀疑他人的思想倾向。这时,更需要高校教师给予学生足够的关心和爱护,培养学生良好的德行,帮助学生适应全新的生活。然而,大多数高校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仅限于课堂知识的传授,在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之余,选择个别同学进行互动,而其他大部分学生则在课堂交往中处于劣势地位,常充当听众和看客,属于“隐形”的状态。部分教师在完成课堂授课任务后匆匆离去,认为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不在自己的本职工作范围内。另外,在当前师生关系中,高校教师对学生的关怀存在一些功利性的目的,教师通常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评比的依据,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性格、道德品质等其他方面的参考因素。在课堂教学当中偏爱成绩优异、积极发言的同学,而忽视其他大部分学生。这种有偏见的关心不是真正的关心,而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荣誉而刻意去关心,功利性的“关心”无法触及学生的内心,因而师生之间难以建立亲密的关系。[4]
  (三)师生关系间关怀的单向性
  诺丁斯的关怀理论指出,关怀关系的建立需要关怀者与被关怀者的共同努力。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高校教师对学生漠不关心,学生对教师更是“敬而远之”。即便是部分教师主动关心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由于师生在身份上的天然对立,教师“突如其来”的关心在学生看来更多的是惊讶和紧张,有的甚至被学生认为是“不怀好意”、“多余之举”。许多学生在面对教师的关心时“防备甚严”,或是“消极以对”,这种行为会严重打击高校教师关怀学生的积极性。究其原因,可能在于以下两个方面:第一,高校教师选择的关怀方式不恰当。部分高校教师没有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关怀,对学生的关心更多的是在学业成绩方面,认为严格训導是对学生的负责和关怀,但学生并没有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尊重和理解,因此也没有接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与爱护;第二,部分学生由于个人的成长经历导致其在性格上有敏感多疑的倾向,不愿意接受他人特别是教师对自己的关心,不理解教师的用心良苦,以漠视和不反馈的态度面对教师,从而致使教师关心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打击,其关怀行为受到阻碍,严重影响师生关怀关系的建立。   三、关怀理论视域下师生关系的建构策略
  (一)营造充满关怀的文化氛围
  诺丁斯认为,教育中的关怀关系需要建立在师生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这是需要时间来巩固和发展的。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高校师生关怀关系的建立,可在高校营造充满人文关怀气息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师生徜徉在满怀爱心的校园里,学会爱护自己、关心他人。一方面,高校管理者要从教育理念、办学方针、环境建设等方面入手,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肯定学生对高校建设发展的作用和价值,利用好学校的一草一木,开发学校的隐性教育资源,让关怀教育贴近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为学生提供实践关怀的机会,在充满关怀的校园氛围中促进师生关怀关系的建立和巩固。另一方面,高校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教师也是需要被关怀的群体,要认可教师对学校建设发展的重要性,在关心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同时,也要关心教师在专业发展、教学科研、薪资待遇、日常生活等方面遇到的困境和难题,积极主动帮助教师解决困难,让广大的教师群体能看到学校对教师的关怀,教师有了受关怀的经验,不需要再忍受巨大的生活和工作压力,才能激发其在本职工作上干事创业的信心,增强教师的职业归属感,提升教师关怀学生的意识和水平。
  (二)提升教师自身的关怀素养
  关怀他人要从关怀自我开始,教师的自我关怀是发展其关怀能力、成为真正“关怀者”的基础。教师自我关怀的前提是对自我有一个客观明确的认识,建立合理的职业期望。只有这样,才能在面对压力时采取多种手段积极地进行自我调节,学会合理的宣泄与排解,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抵制不良情绪的困扰;才能在教育教学中用发展的眼光认识并了解学生,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教育的。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作为师生关系中的“关怀者”,在与学生的沟通交往当中,要积极的培养和发展自身的理解与接纳能力、沟通情感的能力、关怀能力以及促进学生迅速成长的能力。师生之间不仅是一种单纯的教与学的关系,更是一种以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对待学生,以热爱学生为基础的思想交流,情感沟通和人格碰撞的互动关系。[5]教师必须随时更新自身的学生观和师生观,树立关怀教育的理念,明确关怀的真正意义。首先,教师在理解基础上的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与交流。教师只有做到全面客观地了解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所为,才能设身处地的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真正做到融人于己的关怀,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愿意接受并回应教师的关怀;其次,教师要全方位的关心爱护学生。教师应该具有良心、公正、仁慈的道德品质,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基础上用博爱的胸怀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在教学中以正面的事实、道理、榜样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包容学生的问题与不足,与学生建立“我——你”的关怀关系。
  (三)建立关怀的一致性,促进学生接受关怀
  关怀理论指出,师生关怀关系的构建需要时间的连续性和影响的一致性。而学生的发展除了受学校教育的影响之外,在很大程度上与家庭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家庭是爱心和人际关系的学校,是学习爱的奉献以及相关的人际交往技巧等基本能力的最佳场所。[6]学生是否能感受并回应别人的关心和自身的家庭影响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师生关怀关系的建立不仅需要学校和教师的努力,还需要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关怀教育目的的实现以及“关怀型”师生关系的形成与构建需要家校合作,为学生建立起关怀的一致性,才能督促学生接受并积极回应教师的关怀。现如今,部分家长由于自身文化水平不高、家庭教育理念不科学、家庭教养方式不合理等原因,对学生的关心和影响与社会和学校所倡导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驰,更是加重了教师的关怀任务,也影响了教师与学生关怀关系的稳定性。因此,在家校合作、促进关怀一致性的过程当中,高校要积极与社区合作开展形式多样的公益活动,鼓励家长主动报名参与,通过任课教师保持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向家长传授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式,以达成观念与方法的一致性,引导学生家长能够正确认识自身在学校教育中所承担的重要角色,实现高校教育、家庭教育之间的有效关联,促进学生接受教师关怀并学会关怀他人。
  参考文献:
  [1]孙超奇.诺丁斯关怀理论视角下和谐师生关系建构之启示[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2):293-294.
  [2]内尔·诺丁斯著.于天龙译.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3]卫晓飞.诺丁斯关怀理论对我国高校道德教育中师生关系建设的启示[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4,33(02):66-68.
  [4]毋蓓蓓.基于关怀理论的师生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7.
  [5]张旭.诺丁斯关心教育理论对我国高校德育的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2011.
  [6]黃丽衡,梁芸.新课改呼唤在教学中建立"关心型"师生关系——诺丁斯关心理论的启示[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03):29-31+37.
  作者简介:张方雪(1993年—),女,河南新乡人,工作单位郑州财经学院教育学院,助教,主要从事小学教育、高等教育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越来越重视对学生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的培养,并根据国家提出的改革政策,高职院校将《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进行创新和完善,使《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符合学生学习水平,进而有效对学生展开教学。但由于高职院校在将《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进行创新和改革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素养有待提升、《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教学方法过于传统、教学内容为进行优
期刊
摘要:高质量课堂是提升学生个人能力与学科素养的基础,小学学生应该明确必要的科学知识,掌握基础的科学方式,树立起学科思维。要想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应该重视实验手段的应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高效课堂的创设,帮助学生学习能力进步,同时深化学生的知识掌握状况,满足学生实际学习需要。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措施  引言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化,对于小学科学教学也提出了更加严苛的要求与标准
期刊
摘要:家国情怀是学生的基本素养之一,也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初中学生正处于心智成长阶段,此时也是培养家国情怀的重要阶段。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意识是中华文化传承的必要任务,文章首先分析了初中古诗词教学的现状与弊端,然后提出三条解决策略,为在我国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家国情怀;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解决策略  前言  对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是十分
期刊
摘要:为了使得概率统计课程双语教学能够更好地实施,我们在开展该门课程双语教学之前进行了问卷调查,主要从学生课前对双语教学的认识、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学生的英语水平、选择双语教学的原因、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要求、学生意见及建议这几个方面去考虑,并对获取的数据做了描述性分析,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概率统计;双语教学;调查研究  1调查目的  2001年教育部制定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
期刊
摘要:对于当代的初中生们而言,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不仅关系到当下的个人成长,同时也会对今后的学习乃至社会生活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当我们在开展各种初中阶段的教育活动时也应当强调德育的融合,尤其是在进行初中时期的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们更加应该利用好语文课文以及各种语文实践教学活动来对学生们进行相应的德育引导,因此本文主要探讨的就是初中语文与德育教学之间的良好融合方式。  关键词:初中语文;德育融
期刊
摘要: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思政教学是本专业实现立德树人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是培养新时代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关键所在。通过对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课程思政;计算机;高职教学;教学模式  1引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计算机类专业发展出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在我国的各行各业特别是发挥
期刊
摘要:法律文书写作课程是高校法学专业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囊括了法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和要求學生达到的核心能力,对于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都极高。但是我国高校普遍存在对该课程重视度不高、授课方式传统、学生学习效果差等现实情况,因此,本文拟使用“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利用真实案例进行课堂教学和课下留白,全方位提升学生的法学学习思维能力和运用能力,进而提高就业能力。  关键词:法律文书写作;真实案例;对分课堂
期刊
摘要:为了使学校道德教育真正发挥其功能,实现既定的道德教育目标,必须建立面向学生的道德教育。道德教育应该包括所有的教育活动和所有的教育管理活动。主体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主要场所和主要方式。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立德树人  引言  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运动的普遍规律和基本结构的科学。它以优良的唯物主义思想和严谨的论据,作为自然科学的主导学科,提高了“立德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学科课程中充分体现了这一目
期刊
摘要:应用型人才培养院校的使命是培养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同时会展策划专业也是新兴应用型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会展事业发展需要、德才兼备、熟练掌握会展实际运作,能够在会展业、旅游业、广告业、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政府宣传部门从事会展策划和管理以及展览设计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而专业项目化教学改革是实现这一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本文从专业项目化教学的必要性出发,探讨了会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逐渐应用到了职高的数学教学之中。在特殊的教育要求下,以线下教学、集体教学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活动已经不便展开。在全新的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如何利用新的线上教学的方法,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积累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难题,这是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基于当前的教育形式,阐述了在互联网背景下职高教师的数学线上教学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职高数学;线上教学管理策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