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要见得真味

来源 :领导文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shu5417751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關于读书读到“见得真味”,略举一两个有趣的例子。13世纪中叶,华北有一个名叫刘德渊的读书人,某夜与另一个读书人“对榻学馆”。半夜三更,他突然起床,把同屋者摇醒,说:“我对诸葛亮的言论忽然产生一种不同看法,可惜未能与他生在同时代,否则一定要当面向他请教。”这大概就是陆游所谓“睡余书味在胸中”。否则,他怎么会在半夜三更这么激动地从床上爬起来?
  另一个是司马光的故事。这位老先生罢官退居洛阳的时候,成天靠读书打发日子。一天早晨,有一个学生去拜访他。见面后老先生兴奋地向学生宣布:“昨夕看《三国志》,识破一事。”于是叫学生搬出《三国志》和《文选》,当场检阅有关曹操遗令的记载。
  我们知道,人既然要在临死前留下遗嘱,必定会选择最紧要的事情来交代后人。曹操的遗令有数百言之多,细及“分香卖履”之事,即怎么样分配家里积存的香料(中国香料多为外国进口货,这在当时算是很贵重的物品),嘱咐众多婢妾都要学习编织绣鞋,好出售补贴家用,等等。对这一类琐碎的事情,他说得再详细不过,可对他死后如何处置曹氏与东汉王室的关系问题(或者说是否以魏代汉的问题),却一字不提。这件事使司马光久思而不得其解。
  那天晚上他对这个问题突然有了答案,所以老先生问他的学生:“遗令之意为何?”他的学生回答:“曹公一生奸诈,死到临头,总算吐出几句有点人情味的话。”
  司马光大呼不然,他说:“此乃操之微意也……操身后之事,有大于禅代者乎?今操之遗令,谆谆百言,下至分香卖履之事,家人婢妾,无不处置详尽,无一语语及禅代之事。其意若曰:禅代之事,自是子孙所为,吾未尝教为之。是实以天下遗子孙,而身享汉臣之名。”
  司马光凭着厉害的眼光,久经思考,总算窥破了曹操遗令中的“微意”。他对遗令的分析,非常符合曹操一贯的思想动态。
  在司马光看来,曹操“蓄无君之心久矣”,但有一样东西始终牵制着他的行动,那就是他对“名义”的畏惧。曹操对自己作为汉室重臣的身份,还是看得很重的。他曾明白表露,自己本来的志向,只是能够封一个侯,死后能在墓前立一块“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的碑,想不到时代把他推上了成功的顶峰。
  他自我赞许说:“奉国威灵,仗钺征伐,推弱以克强,处小而禽大。意之所图,动无违事;心之所虑,何向不济。遂荡平天下,不辱主命。”志得意满的心情跃然纸上。可是笔锋到这里突然一转:“可谓天助汉室,非人力也!”所以他说,历史上有两个人物最与他心意相通:一个是西周的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另一个是被秦二世冤杀的边疆统帅蒙恬,因为他将兵三十万,势力足以叛秦,却接受秦二世的命令,自杀身亡。
  他说,他每每读到这两个人的事迹,“未尝不怆然流涕也”。可见曹操虽然明知在他儿子那一代必有代汉之事发生,但他自己还是想保全臣节。简单地把这样的想法斥为虚伪、奸诈,并不完全符合实情。
  司马光对自己能窥破曹操心事颇为得意,他说道:“此遗令之意,历千百年无人识得。昨夕偶窥破之。”接着,他又郑重其事地告诫学生:“非有识之士,不足以语之。”这位被老师视为“有识之士”的客人真是受宠若惊,连忙反过来恭维老师说:“非温公识高,不能至此。”
  吹捧归吹捧,司马光的如炬目光,不能不使我们佩服。这种眼光,与他“见得真味”的读书法当然是息息相关的。
  (摘自《读史的智慧》)
其他文献
对文学感兴趣,对历史感兴趣,对人类的命运感兴趣,温斯顿·丘吉尔就是一个必须知道的名字,他的作品就是你必读的作品。  他是一个创造历史的人。有意思的是,在20岁时,他就知道这点,并以此设计自己的人生。这也算是个人成长的典范。虽然其貌不扬,教育背景并非最佳,声线也无吸引力,甚至在放纵的饮食习惯中逐渐变成一个手持雪茄的胖子,但只要给他文字与演讲,他就能征服英国,影响世界。他凭借2000多场400多万字的
超级捐款人  在美国,民众可以各自筹组及捐款于不同理念或议题的超级政治行动委员会(Super PAC)。公司、工会和各意见团体可以成立PAC,接受选民捐款,由委员会代为规划和执行金钱用途。2020年的选战中,亲特朗普的超级PAC“美国优先行动”仅在9月就筹集到了4200万美元。最后阶段向新组建的亲特朗普的超级PAC“Preserve America”注入了7500万美元。  支持拜登的超级PAC“
期刊
嘉庆元年十月初六,是颙琰登基后的第一个万寿节.次日午后,刚满三十六岁的嘉庆帝颙琰发布谕旨,一改通常的谦慎温煦,矛头直指吏部尚书刘墉.旨意峻厉,切责刘墉“以模棱之词塞责,
期刊
所谓的新政改革  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了北京城,慈禧皇太后和光绪皇帝狼狈逃窜西安。1901年9月,清政府代表李鸿章与英、美、俄、法、德、意、日、奥、比、西、荷11个国家的代表,在北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当此之时,作为权力中枢的慈禧皇太后,从西安“回銮”北京以后,展开了一系列的夫人外交,从她认识的美国公使康格的夫人萨拉·派克入手,试图改换一下局面。  慈禧于1898年12月第一次接见
期刊
在很多职场新人眼里,“管理”似乎离他们还很远——那不是领导该做的事吗?做好员工的本职工作就行了。但在管理奇才杰克·韦尔奇的助理罗塞娜·博得斯基看来,管理需要资源,而资源的分配权力在你的老板手上。所以,当你需要获得工作的资源时,就离不开“向上管理”。于是,她把和老板一起工作的经验写成了一本书,叫《向上管理:做副手的智慧》。她在书中第一次提出了“向上管理”的概念。为什么要“向上管理”  职业生涯规划专
期刊
费雪是华尔街知名的投资家,他认为,深度了解一个公司是正确投资的前提。  一开始,他想了解一家公司的状况时,就会想方设法地去和这家公司的人交流,但是无论他采用什么方式,無论他的谈话技巧多么高超,对方都很少向他透露公司的消息,他收效甚微。  后来,费雪换了一种方式,他想了解一家公司的状况时,就会去找这家公司的竞争对手。只要聊上几句,对方就会滔滔不绝地把自己知道的全部告诉他。为什么会这样?费雪总结说:“
期刊
东汉灵帝时,由黄巾起义引发的叛乱涉及全国,西北边境的西凉也未能幸免。中平四年(公元187年),叛军包围了汉阳郡郡治所在冀县城,郡守傅燮紧闭城门,坚守不降。叛军人数众多,正准备攻城之时,历史上最诡异的场面出现了。  “时,北地胡骑数千随贼攻郡,皆夙怀燮恩,共于城外叩头,求送燮归乡里……”跟随北地叛军攻城的数千胡人骑兵,突然下马跪地,向城上磕头,请求郡守傅燮离开,他们愿意护送他平安回到家乡。  傅燮,
期刊
现代人都熟悉宋代文人柳永的一句诗,“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里的带指的是腰带。古人的腰带主要有两种,即布带和革带,在早期,布带比革带的地位高。在史料记载中,布带是由黄帝发明的。明代学者罗颀所著的《物原》中说:“轩辕始作带,颛顼制绦。”可能有人会提出质疑,连腰带这种无需设计的东西也需要归功于黄帝吗?其实,在黄帝之前,先民羽皮革木以御寒暑,很多东西即使有也都没有定型。但是在黄帝制作了上衣下
期刊
恽毓鼎是一名史官,曾任翰林院侍讲、国史馆总纂、起居注总办、讲习馆总办等职,属于皇帝近臣。由于位近中枢,恽毓鼎在其《澄斋日记》中记载了大量宫廷决策、重大事件的内幕和细节,这些文字成为后人研究晚清政治的珍贵史料。与此同时,日记还以流水账的形式记录了他每天生活的点滴。正是透过这些点滴,我们可以一窥风雨飘摇之际的晚清,官场依然故我的应酬之密、之奢、之累、之殇。  可以说,酒局应酬在恽毓鼎日记中随处可见。这
期刊
五年前的一个晚上,我在陪父母饭后散步的路上,小心翼翼地跟他们说,我要休学一年去参加“小鹰计划”。这是一个青年发展项目,是把青年送到乡村基层去体验一年,从而让他们读懂真正的中国。  你难以想象我父母听完这话之后的震惊反应。为什么呀?第一,休学在当时看来并不是一件光彩的事;第二,我的经历跟我的同学有点不一样,因为我小学留级一年,中学又留级一年,如果参加“小鹰计划”,大学还要留级一年,也就是说,当我拿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