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派风格和海派个性
因为要赶到上海新世界股份有限公司采访,从宾馆出来,就上了一辆出租车,告诉司机:去新世界城。这段路至少也有十几公里,用北京的哥的话说,算是个甜活儿。谁知,那位可爱的上海的哥竟然不买账,他提示我们:“现在路上很堵的,你们乘地铁好吾好?”在征得我们一行人的同意后,上海的哥把我们免费送到地铁入口处,还叮嘱我们:到人民广场下车,千万不要坐过站。
果然,在拥挤的地铁里坐了7站地,很快到了人民广场。从这里出来,抬头就可以看到“新世界”,随即就能走上南京路。
上海的哥为什么要帮乘客算计路程呢?读不懂。
同样,来过N多次上海,也逛过N次南京路,自以为对这座永远现代的都市有着一定的了解,可真要带着采访任务来品味这条街时,却发现,我们并没有读懂南京路的符号意义。
南京路是上海的符号之一。这条路,东起外滩,西至静安寺与延安西路交汇处,横贯上海市区中心,全长5.5公里,分为南京东路,南京西路两段。有文章说,1850年,上海英租界有个麟瑞洋行,大班霍克伙同韦勃等人组织跑马总会,购了五圣庙附近八十亩土地,开辟了花园,建筑“抛球场”,又围绕花园筑成一条跑马场。为了方便游客从外滩通往跑马场,遂从外滩往跑马场筑成一条小道,称为派克弄,又叫花园弄。到了1862年,工部局把花园弄拓宽到四十英尺,成为租界交通的主要干道,亦称大马路。1864年,据说是为了纪念“南京条约”,大马路命名为南京路。十年后的1874年,冒险家沙逊和哈同投资六十万两银,在南京路上铺放铁藜木,喷上一层柏油,使它成为远东最漂亮的道路。再后来,南京路逐渐安装了煤气路灯、电话、电灯、自来水,还有有轨电车。几经扩展,南京路沿线成为上海的商业中心。
南京路在民国时期是闻名的“十里洋场”。新中国成立后,经不断改造,现已成为上海市民和各地游客观光购物的步行街。而“新世界”就位于南京路步行街的起点,它东临西藏路,北靠凤阳路,南向南京西路,西傍金门饭店。
了解上海的许多老上海都知道,“新世界”建于1914年,对面是人民公园,也就是过去的那个跑马场。最初这里是跑马场的一个看台,坐在这里可以看到赛马,加注赌博,后来就形成了新世界游乐场。民国后期,这里又成为销售舶来品的市场,香粉、香水、玻璃丝袜……上海解放后,经过公私合营,“新世界”又一度更名为全球红百货,按计划经济的计划经营,也是南京路一带著名的商家之一。
作为外地来的看客,很难想象“新世界”以前的样子。恐怕在新一代上海人的脑子里,也没有多少关于老“新世界”的记忆。不过,从南京路和跑马场的上海老照片里,又可以推断,老的“新世界”建筑特色,也体现着上海特有的海派风格。
由于历史的原因,形形色色的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在上海形成一种独特的经济、地理和文化环境,进而影响至社会各层面,成为状态较稳定的海派文化。实践证明,海派文化在近代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各地有着很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只是在政治环境不正常的那段时间里,“海派”及海派文化被当成了贬义词。直到近年,在改革开放形势下,部分学者才开始倡导发扬光大海派风格。
不知道徐家平和他的同事对海派文化有着怎样的理解,反正在我们这些外地看客的眼里,尽管“新世界”经过了改头换面的改造扩建,却也依然承袭和发扬光大了特有的海派风格。
“93年南京路大改造,那个时候,四大商场,永安啊、时装公司啊,都重新翻建,新世界也是在那个时候开始改造的。”据有关人员介绍说,“93年造到95年盖完,然后到03年,又新盖的大楼。盖好以后,我们把老商场和新商场打通,成为一个大型购物中心。”
开始于2003年6月28日的扩建改造工程,应该是“新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扩建项目,到2005年6月28号竣工,整整两年。盖好以后,老商场和新商场连成一体,由新世界购物广场、新世界丽笙大酒店、新世界文化游艺广场、新世界美食休闲广场和新世界立体停车库五部分构成。1995年盖的新世界大楼是7万平方米,现在呢,面积扩大了3倍,总建筑面积达21万平方米,成为一个大型购物中心。
人文特色也是海派建筑的一大特色。在我們看来,现在的“新世界城”的建筑风格、总体布局、空间结构、环境格调、装饰点缀和气势渲染,都较好体现出富有海派文化理念的人文特色。新世界城的外形结构保持着兼收并蓄的中西风格,在高大宽敞的商场里,顾客的视觉享受不仅仅是琳琅满目的商品,富有艺术特色的自然装饰,蜿蜒清澈的鱼池,富贵豪华的金墙,闹中取静的花卉植物,轻捷便利的观光电梯,再加上布局合理、风格各异的购物休闲区,无不透露出“新世界”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现代审美情趣。可以说,“新世界”的人文特色与环境所体现的文化氛围,体现着“新世界”独有的海派个性。
什么是海派个性?
有人说,海派风格是追求一种有型有款的过程和结果,就是一种不拒人以千里之外的讲究。而“新世界”的海派个性,也许就是人们在进到“新世界”后的享受消费与消费享受……
时尚是时代的元素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新世界”从全民制企业改变成股份制企业,成为上海市的第二家商业上市公司。之后的五年,公司运行平稳,保持着良好的上升势头。经过1993年到1995年的改扩建工程,与时俱进的“新世界”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值得一提的是,从1995年到2002年,“新世界”一直是全国商业销售十强,销售业绩很好,在南京路上令人瞩目。然而,2003年以后,随着越来越多的购物中心进入上海,再加上徐家汇、淮海路、浦东八佰伴等多家大型商业购物场所分散了原有客流,“新世界”的经营发展也随之进入到一个瓶颈状态。
国内许多商家都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有过类似经历。据我们所知,面对困境,有的商业企业绝地重生,有的商家买卖就此身亡,而更多的知名和不知名的商店,几乎是在苟且偷生。
那么,作为上海第一家有配额权的国有商业企业,“新世界”到底是怎样走出这个瓶颈的呢?
为支持“新世界”发展,使其发挥带动南京路和黄埔区商业发展,2003年,黄埔区政府把“新世界”旁边的两幢楼作为国有资产转给“新世界”,以供其改造扩建,实现新的经营思路。据介绍,在划给“新世界”的两幢楼里,其中一幢是准备建饭店的烂尾楼,有47层之高,从1995年新世界扩建开业时就已经建好了,却像一个袋子工程一样地被转来转去,十年也没开业。接过来这幢楼,“新世界”按五星级酒店标准又进行了改建,成为今天的新世界丽笙大酒店。如今,丽笙大酒店的45层有上海最高的旋转餐厅,47层是空中咖啡吧,已经是南京路乃至上海的一个亮点和景观。
仅凭丽笙大酒店的亮点景观,还不足以带动“新世界”的整体经营,作为传统的商业企业,必须发挥自己的传统优势。
百货是“新世界”的经营强项,从当初卖舶来品洋货场,到后来全球红百货,原来的“新世界”对经营百货自然很有心得。然而时代变了,商品种类丰富了,消费结构和消费对象也随之更加细化了。如果硬件设施足够现代的“新世界”在整体经营和各种服务项目中缺少时尚元素,那将是捧着金碗讨饭的尴尬,最终连金碗也要保不住的。
事实上,在2003年大规模改造扩建工程之前,徐家平已经在考虑这个问题了。当年,他花巨资请来美国著名的麦肯锡咨询公司,特意为“新世界”作了一个全面策划。在“麦肯锡”的策划基础上,徐家平从现代消费意愿的角度考虑到:改造扩建后的“新世界”融中外文化为一体,规模大、设施先进,具有传统特征和时尚特色,将经营品种和服务对象一味地定在低端是绝对没有出路的,必须整体提高经营水平和服务档次,做大众高端商品。简言之,就是将目标顾客定位在都市现代家庭,只做经济塔的2、3、4、5层,不再停滞在塔的基层。
从传统百货转到现代百货,从面向大众到重视现代家庭,对任何一家商业企业而言,都要承担很大的经营风险。
没有风险的做法就是出租。北京有,各地有,上海这种现象其实也很厉害。换句话说,如果把“新世界”的一部分承包出去,一个楼面的出租额很可能要超过“新世界”八个楼面的毛利率,而且旱涝保收。相反,如果是吸引真正的名牌产品进店,人家不给你场地费、管理费和什么广告费,至多是每卖掉一件商品给你百分之十五的扣点,那要承担多大的销售压力?不讲其它的开支,商城有一百多架电梯,每天付的电费就是一辆桑塔纳,加上空调用电,每天光电费开销就至少是50万元。
不得不敬佩徐总的胆识和魄力,他认为,把商城的部分楼层或营业面积出租出去,表面上是赚到钱了,但另一种风险也就出现了。因为那种承包经营很难管理到位,一旦在商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出现问题,“新世界”这个品牌就倒了。假如“新世界”在广大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没有了,那可不是能用金钱来衡量的损失。于是,他审时度势地提出了“打造精品时尚新世界”的发展主线和“大众化的高端,高端的大众化”的经营定位,并且历经千辛万苦,引进了一批国内、亚洲甚至世界顶级的娱乐品牌。其中,13000平方米的“新世界SEGA游藝广场”是中国第一家大型室内游艺场,成为名副其实的室内嘉年华;9000平方米的“新世界杜莎夫人蜡像馆”是全球第6家、大陆地区第一家英国杜莎夫人蜡像馆;57600平方米的“新世界丽笙大酒店”是区属第一家按五星级标准建设的大酒店;“新世界真冰溜冰场”是上海第一家室内真冰溜冰场;新世界电视直播室是上海第一家商厦电视直播室。与此同时,他还积极引进了“汉堡王”、“一茶一座”、“味千拉面”、“西堤牛排”等一批国际著名餐饮品牌以及“资生堂化妆品”、“雅格斯丹服饰”、“欧米茄手表”、“谢瑞麟珠宝”、“双立人家居用品”等一批著名商品品牌……用报告式的语句说:这些品牌的引进,为“新世界”乃至黄浦商业发展带来了先发效应、品牌效应、集聚效应和轰动效应,促进了“新世界”多功能、全方位的发展。
现在,徐家平又提出来一个三年发展计划,即:从2006年到2008年,将“打造精品时尚新世界”作为公司经营发展的一个主题和目标,他认为,只有做精品了,“新世界”的生命力才能持久,只有做时尚,“新世界”才能得到消费者的认识和认同。
别说,徐家平的经营意识也融入了时尚元素,可这种时尚元素并不意味着崇洋媚外。徐家平有个1234的概念,1就是经营10%的国际一线品牌;2就是经营20%的国际一般品牌;3就是经营30%的港澳台、中外合资的著名品牌;4就是经营40%的国内名牌。
“新世界”是国有企业,负有弘扬民族品牌的责任和义务。的确,我们在“新世界”里看到,恒源祥、杉杉,雅戈尔、金兔等民族品牌,都占有比较好的营业位置。
在一组数字的背后
现在的“新世界”是在1988年经政府批准,率先试行股份制转制的商业企业,于1992年获准公募股票并成功上市。从1995年新世界城开业算起,十年来,“新世界”总共创造近200个亿商业零售,创造税利近20个亿,创造商业不动产近100个亿。与1988年改制之初相比,销售增长了73倍;利润增长了115倍;税收增长了119倍;净资产增长了1652倍。与1988年改制之初相比,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取得了双丰收。公司的经营规模由800平方米扩大为210000平方米,扩大了262.5倍;年销售额由2400万元上升到20亿元,增长了83倍;利润由138万元上升到1.6亿元,增长了115倍;税收由88万元上升到10600万元,增长了119倍;净资产由76万元上升到13.22亿元,增长1652倍。
2005年5月,总建筑面积达20多万平方米的新世界综合消费圈全新建成,由新世界购物广场、新世界丽笙大酒店、新世界文化游艺广场、新世界美食休闲广场、新世界立体停车库五部分构成。其中购物占35%,宾馆占28%,娱乐占15%,餐饮占8.5%,商务及辅助设施占13.5%。立体停车库拥有近300个泊车位。
数字难免枯燥,但由于我们不是来“新世界”闲逛的一般看客,对这些数字及其数字背后的故事很有兴趣。
首先,用一句文革式的话讲: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新世界”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与徐家平的经营思路、实干精神及领导能力密不可分。有关徐家平的事迹报告是这样写的:他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锐意进取的精神,依托现代经营理念,运用现代企业机制,多元化经营、全方位拓展,努力做到转制、建制、扩建、创利四不误,开辟了一条国营大中型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的起步、发展、腾飞之路。在徐家平的带领下,“新世界”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提高,对区域经济的贡献度也不断提升。企业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诚信单位”、“上海市职工最满意的十佳企业”等近百项荣誉称号。他本人也先后荣获了“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质量管理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商业创业企业家”等近三十项荣誉称号。
本想把报告中的话改成非报告语言,但由于没有采访到徐家平本人,恐怕改来改去也还是没有报告中的话到位。毕竟,代表业绩的数字是对徐家平和“新世界”的证明,企业和他本人获得的诸多荣誉证书和荣誉称号,就是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徐家平和“新世界”的肯定。
有意思的是,“新世界”还有一个值得骄傲的数字,那就是“0”。
据介绍:“新世界”历经几次大的改制转型,企业没有在转型的时候放弃过任何一名员工,这就是非常值得骄傲的0。
其实,在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下滑的情况下,买断工龄、下岗、退岗和直接终止劳动合同,对企业和职工都已是很正常的事了。在南京路的商业企业中,职工被下岗分流或失业在家的就有不少,由于在职员工人数过多,有的企业就实行每年十一个月的上班期,也就是说,职工每年必须休息一个月,不发奖金,以减轻企业负担。拥有1300名职工的“新世界”,也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
“这幢楼有三百人也能管理。” 姚主任说,“像八佰伴、久光都是中外合资的企业,只有两百多名员工。我们就多了一千个员工。再加上每年要支付退休员工那部分社保资金,负担很大。”
“徐总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徐总说,他们当时跟着我在新世界打拼天下,现在新世界好了,我是这个企业的领头人,不会让任何一名员工掉队。”
“听说从95年开业到现在,公司没有一名员工下岗?”
“是的,徐总说,企业要跟上时代步伐,也要对员工负责。”
负责是一种压力。要保证职工就业稳定,前提是保证“新世界”发展稳定,否则说什么都是空话。这又引出了另外一组数字。
既然是上市公司,如果发展不下去,很容易被外资收购或者被民营收购,“新世界”也时刻面临着这样的压力。按公式算下来,只要有两亿美金,就能够在“新世界”说话了。两亿美金什么概念?不到20亿人民币。这样算,比较有实力的民企就可以收购“新世界”。不讲新世界的品牌、地理位置和历史价值等无形资产,新世界的有形资产就很诱人。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如果做得不好,“新世界”就有可能易主,到那时,凭着这些资产,谁还会继续做百货业呢!
当然,这只是一组数字而已,“新世界”的经营理念、市场定位和上升趋势,都为其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只是,人要居安思危,企业要居安思危,国有企业更要有点忧患意识……
匆匆忙忙的采访结束了。那天,从“新世界”出来,走在南京路步行街上,又彻底当了一回看客。百年老街已经被涂抹上时代的颜色:彩色的铺路砖石、统一的路心售货亭、两边各类时尚流行商店、熙熙攘攘的人群、可爱的观光小火车以及设计别致的城市雕塑构成了上海的现代都市风景。黄包车不见了,香烛店没有了,“美丽牌”香烟广告和身着旗袍、梳着盘发的上海小姐也早已成为久远的记忆,现代的都市文明,似乎要把所有属于过去的痕迹抹得一干二净。
回首再看“新世界”,它显得更加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