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的印度与中国

来源 :对外大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myzchenp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中国与印度,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是山水相连的邻邦,两国共有25亿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40%,但过去两国人民交流较少,甚至为边界问题发生过摩擦。近10年来,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两国关系有了明显的改善和发展。今年1月13日至15日,印度总理辛格来到中国访问,与中国领导人举行了会谈,标志着中印两国关系进入了新时代。
  中印是两个正在崛起的大国,两国关系的发展对亚洲乃至全世界的局势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为了让读者多角度了解中印关系的情况,本刊特别刊载辛格总理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演讲:《21世纪的印度与中国》和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郑瑞祥的《中印关系进入“龙象共舞”新时代》,以及印度学者谭中的《“Chindia”中印大同,前景光明》等三篇文章,以飨读者。
  
  
  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于1月13日至15日对中国进行访问。这是他出任总理以来首次访华。也是印度总理5年来首次访华。他在中国社科院发表的演讲受到好评。他既了解社科院的工作性质,又能用中印两国人民共知的故事拉近听众的感情。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陈奎元阁下、副院长陈佳贵博士,尊敬的各位学者、女士们、先生们:
  中国社会科学院闻名遐尔,能够在此与诸位交流我深感荣幸。 贵院是一所一流的学术机构,在过去30年里一直走在知识界的前沿,为中国的改革和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我很高兴到这个伟大的国家进行访问,中国在经济上取得的辉煌成就令印度人民振奋,中国的崛起是当今时代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作为中国最大的邻国和朋友,我们对这一重大进程不可能不受到触动。
  中国的伟大学者,当代最著名的印度学家季羡林教授曾精辟地指出,中印两大文化圈之间相互学习和影响,促进了彼此文化的发展,这就是历史,也是现实。
  女士们、先生们,今天印度和中国都处于快速变革的时期,我们两个社会的中心任务都是发展,我们的社会制度虽然不同,但是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是我们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当中印人口加起来有25亿的大国摆脱束缚、发挥创造力的时候,它的影响注定是世界性的,世界知道这一点,也在密切地关注着。因此我想借今天的机会谈谈印度的发展经验,以及我认为的21世纪中印合作的特殊机遇。
  女士们、先生们,温家宝总理最近在新加坡发表了《只有开放兼容的国家才能富强》的演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对外经济使中国深深受益,也使印度深深受益,印度正在发生着变化,我承认中国的成功是促进印度变化的一种动力,这一进程始于20世纪80年代,于1991年开始快速发展。在我们的制度下,只有通过公众讨论才能实现变革,而达成政治共识需要时间,但是我高兴地告诉大家,自1991年以来的16年间,印度各届政府都致力于推进改革进程,使印度走上了今天的快速发展之路。
  
  印度经济增长前所未有
  
  在过去5年中,我们的年均经济增长率达到了8.5%,这是前所未有的,这使我们有信心相信我们能做得更好。我们力争在不久的将来年均增长率将提高到10%,印度国内信心十足,对未来充满乐观。
  女士们、先生们,在印度全球化过程中,面对全球挑战方面印度经济展现了活力。20年来我国的工业特别是大中型工业,通过结构重组变得在全球都具有竞争力,这一进程还在继续。近几年来,我们创造了有利于发展创造力和进取经济的氛围,我们的信息技术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成功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还有一些行业也正在兴起,像制造业和汽车配件业都颇具国际竞争力。印度新兴的跨国公司也纷纷投资海外,我很高兴地告诉大家,其中很多企业也在中国进行了投资。
  几周前,由中央政府各方和中央直辖区组成的印度国家发展委员会,批准了印度2007年至2012年第十一个五年计划,该计划提出要在现有增长势头基础上,到2012年将经济增长率进一步提高到10%,同时也指出增长速度不是规划的唯一目标。
  我们还要确保这一增长是人人受益的、公平的,我们必须解决地区之间,特别是城乡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以及农业复苏、土地紧张和农业人口向工业生产型岗位转移不足等问题。这就是我们所讲的人人受益的增长,这同中国所说的和谐发展异曲同工。
  “十一五计划”还决定进行重大的结构调整,以解决阻碍我们实现更快、更多人受益的发展目标的主要瓶颈。发展的首要任务必须是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我们提出要依靠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投资,到2012年将基础设施投资由2006年占GDP的5%提高到9%。
  教育,包括技能培训,也是我们一个优先领域。我们提出在“十一五计划”期间,将中央政府的教育和技能培训投入增加两倍,由“十五计划”期间不到政府总支出的8%,提高到19%以上。事实上,农业、教育、卫生和农村发展的拨款占政府总预算一半以上,这体现了我们对人人受益增长目标的重视。
  对印度这样的大国来说,可持续发展是另一个重点。我们要应对能源、粮食、水安全和气候变化等各方面的挑战,这些也是中国发展面临的挑战。
  
  我们双方都有决心维持边界的和平
  
  女士们、先生们,印度的国内政策和对外政策的重点是密不可分的,我们外交政策的主要任务是为快速发展创造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我们的政策是要努力扩大发展的选择余地,在世界上实现战略自主。
  外交政策上的独立自主使我们能够同世界上所有的主流国家进行互利合作,同邻国建立和平、合作关系是我们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认识到,地理位置和历史渊源将我们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印度和中国都寻求周边及地区的安全与稳定。我们认识到,世界多极化正在发展,主要大国经济上相互依赖、寻求互利合作是很自然的事,印度和中国必须参与这一合作框架。我对未来感到乐观,同时,对印度和中国注定要在亚洲和整个世界变革中发挥作用感到乐观。这种乐观根植于我的一个信念,那就是世界足够大,可以让印度和中国在加强合作的同时共同发展和繁荣。
  历史上我们这两个伟大的文明并肩发展了数百年,相互交流、相互影响,我们在2005年时建立了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目的在于推动广泛的领域中有益的交流,同时我们也意识到,我们有义务超越过去干扰两国关系的争端和问题,我们共同的边界是和平的,我们双方都有决心维持边界的和平,双方的特别代表正在寻求边界问题的解决办法。
  在2005年4月,温家宝总理访印时,我们就解决边界问题的一系列政治指导原则达成了一致,我们相信这些指导原则会引导我们找到一个双方都满意的解决办法。我们还同意建立一个关于跨境合作的机制,并使其成功运转。我们对双方迄今努力的成果感到满意,我们相信印中关系的潜力是巨大的,也是可以很好地实现的。
  
  中印应在经贸、核能、环境等多方面加强合作
  
  下一步我们要做什么?我们对21世纪有何展望?昨天温家宝总理和我就双方对21世纪的共同展望达成了一致。我们的出发点就是要认识到印中关系不仅关系到两国人民的福祉,而且会影响到区域和全球的发展趋势。
  我们正处在一个激动人心的历史时期,全球经济的重心正向亚洲转移。在20世纪的时候,全球经济曾经以西方国家为重心,而到了21世纪这个重心将变成亚洲。到21世纪中期,亚洲很可能占有超过全球一半的贸易、收入、储蓄、投资和金融交易,因此我们必须确保印度和中国加强合作,创造一个拥有积极的外部因素和共同繁荣的世界,而不是一个建立在力量对比的算计和敌对基础上的世界。这需要印度和中国紧密的合作来维护全球秩序,使得我们的共同发展不仅仅对我们各自的经济和人民产生积极影响,同时也对世界上其他经济体产生积极影响。
  女士们、先生们,我想在此重点谈一谈未来发展的一些重要问题。
  首先,我们必须拉近印度和中国之间的认知距离,我们应该长期地努力,来确保相互之间有正确的了解,不仅了解彼此的文化和历史,也了解彼此目前的发展。我们应该加强人文交流,消除误解和偏见。我们需要在学术界、媒体、非政府、专业人士和文艺界之间开展广泛、全面的对话。
  


  第二,我们应该在一系列务实领域拓展我们的合作。这包括我们彼此相互学习的发展经验。我们希望学习中国的成功经验,包括在基础设施建设,在非农领域创造生产性就业和中国的减贫经验等。其他合作的领域包括科技、公共卫生、教育、制度建设、水资源管理,以及灾害管理。
  第三,我们应该利用好我们在经贸领域的互补性,形成合力。印度拥有日益庞大的消费市场,而中国自己也拥有巨大的市场、出众的制造业和成本优势,两者结合起来可以为两国经贸关系迅猛发展提供平台。
  中国现在已经是印度第二大贸易伙伴,昨天我们双方同意要在2010年实现双边贸易额600亿美元的目标。今天的亚洲,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资本和知识投入方面的一体化程度是前所未有的。在东亚峰会和其他场合我们正就一些建设性想法展开讨论,这些想法是关于建立一个从印度洋到太平洋的开放的、包容的经济格局,我们期待着在这方面与中国共同努力。
  我曾经谈到过一个“亚洲经济共同体”,我很高兴看到我们正朝着这个方向前进。在实现上述目标的过程中,我们将会、而且应该要采取亚洲的方式,那就是避免对抗、建立互信、协商一致。只有在和平的环境中亚洲才能够享有持久的繁荣,印度和中国在建立本地区和平、安全与稳定等方面大有可为。在全球层面,我们两国应该起带头作用,推动建立一个更加民主的国际秩序和采取多边手段解决国际问题。
  如今,包括联合国安理会在内的一些国际组织已经不能够反映现实,因此,我们必须推动他们的民主化。我们有合作的成功经验,我们力争使世贸组织多哈回合谈判取得成功。发展问题将成为谈判核心,而且发展问题应该成为本轮谈判的核心。这样的合作经验使得我们能够进一步展开合作,创立一个更加开放、公平的贸易和金融格局。
  环境是我们人类共同的资产,我们的人民有权享有公平的机会改善他们的生活,这种权利不应该由于其他人浪费地球资源造成环境破坏而被剥夺,因此,责任的承担必须是公平的,应该考虑到历史排放。最近召开的巴厘岛会议,为我们未来在此基础上开展合作制定了框架。印度和中国应该继续努力,加强在此基础上的国际合作。
  女士们、先生们,印度和中国的快速发展会带来对能源需求的增长,我们别无选择,只能够寻求能源供给的多样化,并制定可行的能源安全战略。我们可以进一步合作,共同研发清洁和高效的能源技术。印度希望在民用核能领域同中国以及其他各国开展合作。
  另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是粮食安全。国际粮食生产和价格的走向,以及消费结构的变化,将给基本粮食品种的供应和价格造成越来越大的压力,这些发展趋势对我们今后如何管理粮食经济提出了重大的挑战。我们有共同的利益,我们可以相互学习对方成功的措施,也就是在农业和粮食跟进领域的措施。
  最后,我们发展所面临的最大威胁可能是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极端主义,包括那些披着宗教外衣的或者借口清算历史的言论和行为。最近在我们周边发生的事情再次说明我们有必要一起行动,打击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我们两国的社会大而多元,我们恰好有条件能够向人们展示温和、不极端及和平共处的好处。
  非国家实体的出现,通常是建立在不宽容和对身份的狭隘认识基础之上的,这对所有的文明国家来说都是一个威胁。
  女士们、先生们,进一步发展印中关系的确是我们的共同责任,两国政府在这方面要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我们也必须请你们,也就是中国的知识分子、思想家和学者们以及其他所有的中国朋友,发挥带头作用,同你们的印度同事紧密合作。这样,通过思想和不同观点的自由交流,我们两国社会可以进一步巩固我们两个文明之间的联系。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来源《人民网》)
  (读者反馈请发至dachuanbo@yahoo.com.cn)
  责辑:金 中
其他文献
他曾经在大西北插队务过农,进车间做过工,在部队当过兵,还当过多年的基层干部,阅历相当丰富,人生的每一步都走得踏踏实实,他就是万季飞,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会长、中国国际商会会长,同时还兼任其他多种职务。其中,公众最感兴趣的可能是他将担任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组织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世博会执行委员会执行主任。  但万季飞更多的经历是在对外经贸领域。2008年“两会”期间,他根据自己多年对外经贸工
期刊
在中印建交60周年之际,由中国外文局主办、中国网承办的“2010中印发展论坛”于3月30日在北京举行。论坛以“发展中的中印关系”为主题,着重从经贸发展和媒体交流两个角度探讨中印之间的合作交往。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王晨,外文局局长周明伟,印度驻华大使苏杰生,中印名人论坛中方主席刘述卿,资深外交官何理良,外交部亚洲司副司长孙卫东,中印名人论坛中方秘书长、中国驻印度前大使周刚等出席论坛。中国驻印度大使张
期刊
《人民日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中央机关报,是党和人民最主要的舆论喉舌,也是中国最重要的对外传播媒体之一。《人民日报》经过60多年的发展,一直是中国当之无愧的第一大报,其发展经历也是新中国成长的写照。《人民日报》如今已经发展成为颇有实力的大型报业集团,其国际影响力和国际传播能力也在不断增强,学界经常拿它与西方百年老报《纽约时报》、《泰晤士报》等相提并论,它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上最具权威性、最有
期刊
几个世纪以来,西藏使人入迷,成为不少梦幻小说和故事的灵感源泉。地域的遥远和藏人信仰的佛教孕育了追求异国情调和奇妙意境的西方的想象力。但是,这种神话不应让人们忘掉现实。尽管那些浪漫的亲西藏人士会感到不悦,我们还是要指出:1949年前的西藏远非他们所说的天堂,在那里只生活着淳朴善良和满脸微笑,过着恬静生活,专注宗教活动的人们。宣传这种论调,无疑是想掩盖西藏现实的另一个侧面。西藏是这样的一个地区,在那里
期刊
记者在成都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办公室看到墙上贴有脉络详细的新闻发布流程图,电脑里不停闪动着各种调查数据,文件柜里不仅分门别类地码放着厚厚的发布会策划方案,还有装订整齐的效果评估简报。工作人员正在做一份征求意见稿:《2010年成都市新闻发布舆情监测方案》,这正是他们的日常工作之一。据了解,现在每个新闻发布会之前,成都新闻办都要做一个比较科学的民意舆情调查,调查方法及样本基本以问卷调查为主,个案访谈、专家
期刊
编者按:海外媒体在回归十周年的报道中,大都绕不开英国统治下的百年,而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对于海外受众而言,感受最深的莫过于1997年开始的那一场金融风暴,几乎所有的海外报道中,对香港的经济表现持肯定的态度。对于香港今后的发展,各媒体也都有一定的预测。作为“一国两制”的试验,各媒体也均有所关注。  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播学院的这份调查报告主要集中在对海外媒体报道的一些现象的总结上,摆出了一些事实
期刊
我在2008年1月18日《人民网》上看到《环球一周:辛格访华为Chindia加油》的文章,感触良多。Chindia这个英文字不是我发明的,它的发明者是印度友人、现任印度商务部长兰密施(Jairam Ramesh),我把它译为“中印大同”。我长期在印度宣扬“Chindia,中印大同”理想,被人嘲笑为“理想主义者”,孤掌难鸣。这次印度总理辛格于1月13日至15日访华,我除了应邀为《中国日报》1月14日
期刊
这是一个位于欧洲南部,总人口近6000万的文明古国。它在2至3世纪的古罗马帝国全盛时期版图曾遍及整个地中海沿岸。14至15世纪其文艺空前繁荣,成为欧洲“文艺复兴的摇篮。”此后它几经分裂和外族入侵,直到1946年6月2日正式命名为“意大利共和国”。  还有一连串令人眩目的名胜古迹令它如此与众不同:1900年前毁于一旦的庞贝古城、闻名于世的比萨斜塔、文艺复兴的发祥地佛罗伦萨、风光旖旎的水城威尼斯、被誉
期刊
编者按:杨绛曾经翻译过英国诗人蓝德的诗:“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 对自然和艺术的喜爱,也是很多人的心声。  艺术,是人类的共同语言,在国际交往中展现着别样的魅力。  本刊“艺术长廊”栏目推荐的艺术家,都是在中国艺术长河中显现的当代珍品,是艺术园地中绽放的璀璨奇葩,其作品体现着东西方文明对话的渴望,代表着这个时代中国画家对当代艺术
期刊
在我的案头,近日摆放着一本中国外文局《优秀外宣作品集萃》。这本书汇集了过去几年外文局获奖的各类外宣作品,除了获奖图书只登载了目录,差不多所有获奖期刊、网络文章和译文,以及理论研究论文、图片与设计都被收录其中。所以,它就成了一本较全面反映几年来外文局业务发展历程的重要的资料书籍。  以下,仅就我从中阅读的文章与译文,归纳一些个人的看法与见解。    用故事吸引读者,把观点“柔”在其中    多数获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