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外公外婆的花样教育

来源 :家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fsfs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隔代教育”是大部分家庭的心头刺,老人们总是费力不讨好。事实上,隔代教育真有那么“衰”吗?
  在重庆,四岁的小女孩李欣蔓有一双“火眼金睛”,在100尾金鱼中,只需要打着手电筒观察3分钟,就能准确辨别出事先指定过的那一条。
  报道一出,大伙都对她的观察力、专注力、辨别力啧啧称奇,接着习惯性地问,她的老师是谁?父母是做什么工作的?想探寻成功教育的秘诀,可结果却是大家都没想到的,这个超强大脑的成长引路人竟是在中国教育观中备受怀疑的角色——外公外婆。
  黄洁、周光远这对老夫妇让我们反思:隔代教育,原来并不是牛鬼蛇神。
  外公也是超强大脑
  一走进老夫妇的家中,就感受到浓浓的“孙女主位”气息。电视墙旁贴满了蔓蔓参赛时的照片,两把她心爱的玩具吉他被精心放在立柜上,一幅描绘蔓蔓身穿小红袄的油画挂在了客厅最显眼的位置——那是外公周光远亲手画的。
  59岁的周光远在当地小有名气,爱拉小提琴,能画一手好国画,他还有一招绝活:从50张崭新百元大钞中随便抽出1张,遮住号码让他记下特征后混入并打乱顺序,他能准确找出目标纸币。想不到,外公的超强观察力也遗传到外孙女身上。
  两岁多时,内向的蔓蔓开始有些“奇怪”举动,总是目不转睛地看着家里植物的树叶,趴在金鱼缸前半个小时,眼睛都不挪开,出门时对蚂蚁搬家也津津有味。
  “走啦!”“这有什么好看的!”如果别的孩子这样,许多家长没等到两分钟就会不耐烦地催促。可周光远不会,外孙女要看多久,他都由着她:“孩子天生关注力强,这是求都求不来的。”他不仅不阻拦,还在一旁助兴:“你看这片树叶和那片有什么区别呀?”
  去年媒体报道了老周的绝活后,他就成了蔓蔓的偶像。多看了几次外公的表演后,她居然嘟着嘴想拜师学艺:“外公,我想像你一样厉害!”“没问题。”老周拍拍胸脯,“你将来啊,比外公还要厉害。”
  看人民币太复杂,周光远先用简单的A4白纸来训练蔓蔓的观察力,“每张白纸会因为印刷纹路呈现出不同。”先是10张,再是20张,数量日渐增多,后来变成看树叶、看金鱼,其他小朋友觉得枯燥至极的事,蔓蔓却乐在其中。外孙女出名后,外公自愿当起了护航大使,乐呵呵地陪着蔓蔓参加节目,甚至跟她同台表演。
  在家里,当记者请求让蔓蔓做个简单表演时,周光远欣然同意,熟练地从柜子中找出一摞塑料杯,原本安静的蔓蔓也一溜烟跑到金鱼缸前和外公一起舀鱼。
  十五杯金鱼依序放置在茶几上,孙女拿着手电筒仔细观察,老周在旁并不干涉。“这只有点像。”蔓蔓轻声说。“觉得像的就放在一边。”几分钟后,蔓蔓就轻松找出了指定的那杯金鱼,原本慈爱的外公突然化身拉拉队,连连鼓掌:“哇!好能干!蔓蔓真棒!”
  对孙辈有求必应,似乎是外公们的“通病”,可为外孙女的“奇怪”之举喝彩,却不是所有外公都能做到的,而这,恰恰避免了蔓蔓天分的火苗被浇灭。


  外婆比妈妈做得更好 却从不代替妈妈
  在蔓蔓的超能力之路上,外公倾注的心血更多。但实际上,52岁的外婆黄洁才是一手带大外孙女的功臣,她甚至比蔓蔓妈妈做得更用心。
  2010年,女儿怀孕刚两个月,黄洁做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举动:2000年就考取了心理咨询师证的她,通过认识的朋友,报名参加了北京师范大学为期三个月的亲子教育课程,并考取了国际亲子教育师证。大学毕业已经20多年,重拾课本已经需要莫大的勇气,更别提放着刚怀孕的女儿在家不管,独自一人去外地待整整三个月。这在周围同龄人看来有些本末倒置。
  面对闲言碎语,黄洁坚持自己的看法:“与其照顾女儿,不如去学习系统的教育方法,这才是真正帮助到这个家。”果然,蔓蔓出生后,开培训机构的女儿女婿忙于事业,照顾孙女的责任如黄洁所料落在自己身上。小两口对有证在身的母亲信任无以复加:咱妈可是学霸,一定能带好蔓蔓!
  黄洁也乐于担此重任。可与其他家庭老人对孙辈的“独占欲”不同,她从不会因为自己亲手带大孙女,便觉得自己可以代替父母,甚至做出父母来接孩子回家时各种挽留拒绝的事——这是黄洁最反对的错位观念:“外婆只能是外婆,父母才是孩子最亲的人。”
  她不仅时常将蔓蔓的父母挂在嘴边,还拿出做母亲的威严,给女儿女婿下了道死命令:不论工作再忙,每天都必须回家陪孩子吃晚饭。所以,即使蔓蔓出生到现在一直住在外婆家,但并没有和父母疏远。
  这个外婆有点狠
  “很多小孩不吃饭,大人追着喂,你呢?”记者问。
  “劝她吃饭?没门。”一旦做好的饭蔓蔓不吃,黄洁10分钟后就把饭菜收进厨房。“饿了要进食是人的本能,追着劝反而会激发她的逆反情绪。”
  隔代教育之所以被诟病,一大原因是老人总是心太软,孩子一哭就立马投降。可眼泪在黄洁面前,无效。面对孙女的哭闹,她总是淡淡的一句:“等你哭完了我们再谈。”久而久之,蔓蔓已懂得了眼泪解决不了问题,学会心平气和跟外婆谈话。
  四岁是分离期,为了培养独立的性格,黄洁开始训练蔓蔓与自己分床睡。她把飘窗改造成了临时小床,自己睡床,蔓蔓睡飘窗,或者交换过来,“晚上她要是哭,我就用木板挡住她的视线,让她看不见我。”
  外婆,你好狠啊!
  黃洁不仅狠心,还胆大。厨房是小孩的禁区,这恐怕是家长们公认的。可在黄洁家中,厨房却是蔓蔓的乐园。“几个月时孩子正在探索期,不能把他们束缚住。”黄洁做饭时,蔓蔓一会儿坐在板凳上用小手剥菜叶,一会儿兴致勃勃地摸碗碟,玩得不亦乐乎。
  当然,大胆背后是黄洁早已做好了保护措施。客厅中容易磕碰到的角落已被柔软的布料包裹好,厨房里棱角锋利的工具也被她放在小孩碰不到的高处。
  这个“虎”外婆让人感动,比起害怕危险就干脆设置各类禁区,大胆让孩子尝试“危险”需要更多爱心。
  玩玩具就是特长
  狠心的另一面,是外婆的温柔“放纵”。
  在汹涌的兴趣班大军中,不见蔓蔓的身影,黄洁从不将主观愿望强加于孩子。家长们互相问你孩子会钢琴,还是会书法时,她的回答让人大跌眼镜:“我孙女最大的特长是玩玩具。”
  蔓蔓不爱看电视,不爱玩iPad,可以玩的事太多了:给芭比娃娃穿衣服、拼拼图、转魔方……她拥有的玩具屋是家中最吸引人眼球的所在,阳台上透明的粉色玻璃房中,毛绒熊、布娃娃、魔方、绘画板……一百多种玩具无比可爱温馨。
  配合月龄来引导孩子玩玩具,是爱学习的黄洁从书中看来的方法。她的床头放着一摞关于教育的书籍,数量还在不断增加,以随时扩充更新知识库。她甚至不太赞同老伴训练孙女特长的做法:“特长很重要吗?比习惯、思考、独立性更重要吗?”
  在外婆的教育理念里,所有的培养方法都和玩具挂钩——刚出生时,蔓蔓收获的第一样玩具是婴儿车上的彩色挂件——刺激对颜色的辨别能力;1岁时,她的玩具是拼图和印章——提高图像辨别能力;2~3岁时,她的玩具是数字与图像组合的卡片,比如“23”就是“和尚”的图画——锻炼记忆力。
  玩好了玩具,不用上亲子课兴趣班,蔓蔓做得一样棒!
  保护你的普通
  如今蔓蔓出名了,“神童”“天才”的称呼接踵而至。盛誉之下对孩子性格的影响成为黄洁最担心的地方。诚然,原本胆小的蔓蔓因为一次次上台变得自信大方,可这样下去会不会发展成骄傲自满?
  黄洁没有用说教的方式告诫孩子谦虚,她另辟蹊径,将孩子转到一所私立国学幼儿园,想用经典国学篇章中饱含的人生道理潜移默化蔓蔓的性格。
  健康成长才是第一位的。她不再接受媒体到幼儿园采访孙女的请求,也没有向园长透露孩子的才能,她只希望:“这里是一个新的开始。”
其他文献
婚姻里的弱者,有时并不像他们所表现的那样纯良与无辜。如果不是对婚姻抱有太多期望,将其当作人生最大的投资,害怕开始新生活后要付出的成本,甚至不甘心自己的付出被辜负一定要拖死对方,又如何会死守着死水乃至腐水一样的婚姻不放?  婚姻不是避风港,不是天堂,不是一成不变的关系联合体,它的本质仍是一种契约,有本事有能力有承担的契约关系。当下的婚姻,很多都是我们都到了某个年纪、承受不住社会与周围人对我们的压力,
期刊
有哪一段爱情不是以悸动和甜蜜开场,又以伤害或淡忘结束?最后我们才明白,淡忘已是最好的结局了。  “我希望负的不是你”  他是我的第3个男朋友,除老公之外谈得最久的一个,从19岁到24岁,用尽我最好的5年。  我们的开始有些不堪,因为我是他的好哥们N的女朋友。我和N分手那天在下雨,他在楼下等了我半个小时。见面时我一把鼻涕一把泪:“去N家吃个饭,他妈就看出我好强,说我以后会欺负N,不让我们谈恋爱了。”
期刊
爱人是能被驯养的,相处时使些小技巧、耍些小聪明,爱情会变得更有趣。  前几天一个微信群里在聊天,我正在熨衣服,就随手拍了一张照片,说,正忙着呢!大家就惊呼:“居家小能手啊!”“家务好男人啊!”……  被这么一提醒,我也顺道回顾了一下自己十年的婚姻生活,忽然惊觉,其实结婚后的第一年我好像就被驯化好了。第一年是什么样子,一辈子就是什么样子,第一年过后,一个从此心甘情愿,一个从此悠然自得。结婚后第2个月
期刊
夫妻之间,总有分歧,吵架在所难免。但如果吵架,请围绕分歧点吵,不离题才能解决问题。  晚上下班,一到家,老公就说想要买一套渔具。一听这个,我的火气立刻就蹿了上来。家里各种品牌、种类的渔具不知道买了多少,有很多几乎没怎么用就束之高阁了。而且,上个月他才买了一个什么碳素钓竿,这才几天,又要买!我立马否决:“不买!”  老公没有放弃,说:“我都选好了,这套确实不错,价格合适又耐用,相当划算。”“划算什么
期刊
在异乡的相处点滴,到最后的无奈别离——我们只是不想让彼此都感到孤单。  被骗后的无助感  妈妈被骗了。  骗子的伎俩并不高明,只不过是利用了我妈作为一个异乡人的胆怯,就轻易骗走了她的手机和300元钱。被骗后,妈妈的神色几天都木呆呆的,眼睛不敢直视我,像做错了事的孩子。小时候我不小心打破了家里的碗,就是这种表情。  看她怯怯的眼神,我不忍埋怨,只得信口开河地安慰:“没事!不就一破手机和300元钱吗,
期刊
为人父母,却只能眼睁睁目睹孩子生命逝去而无能无力,死别之下我们该何去何从?  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爸爸,他们面对了相同病征的孩子——基因缺陷的新生儿。  两个不幸的孩子,他们的染色体都发生了异常改变,丢失了一部分基因,又多余了一部分基因。在精密的人体构造里,多了或是少了一部分基因,都会导致一系列疾病。目前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或者可以直接说,是绝症。冷静的诀别  第一个爸爸的孩子出生后,表面看来是正常
期刊
当满屏的电视剧、一大半的婚姻论坛里都在吐槽关于婆媳那点事时,被誉为“人生赢家”的民国女神林徽因,也被翻出被婆婆和大小姑子虐得身心俱疲的过往——原来女神也有这样难言的苦痛啊!  1928年,林徽因嫁给梁思成。两人的婚姻从此成为人们眼里的门当户对,叫人艳羡的典范。可正如那个笑话所言——当下有两大矛盾刻不容缓,一是日益增长的物价与停滞不动的工资,二是婆媳关系——留过洋、写新诗、搞建筑的林徽因,幸福婚姻的
期刊
父母都喜欢唠叨孩子,可当子女不在身边时,取而代之的,却是满满的牵挂和思念。  2015中秋节,女儿不在家。这是18年来,她不在身边的第一个中秋节。  之前那些年,还压根体会不到在一起过节的幸福。甚至,偶尔还会因为她欢度中秋的情绪太高耽误了学习而起纷争。而这一次分离,终于让我明白,只要能在一起,就是最大的幸福。  早晨起来,心里就开始空落落的,干什么都没劲儿。百无聊赖,打开手机刷微信,看到两段视频,
期刊
总拿过去的眼光瞧人,永远也得不到进步。俗气的土豪太太  犹豫好久之后,小槭答应了老同学胡书宝的邀请,参加“贵妇人俱乐部”的活动。  小槭穿一条量身定做、手工缝制的粗布长裙。这鲜为人知的小众化品牌,衬托出她姣好的面容和文雅的气质。“好有味道啊!”胡书宝一见小槭就赞美。而身材发福的她,穿了一身国际大牌,仍旧掩饰不住浑身的俗气。  胡书宝带小槭走入一家会所。奢华的装修金碧辉煌,跟胡书宝亮闪闪的行头水乳交
期刊
付费让孩子做家务,这种教育方法多年前传入中国后一直广受好评。  但实践证明,“有偿生活机制”并不适合中国孩子。人家的钱,人家的事  经常有家长询问我:怎么才能制定好家务与零花钱的游戏规则?  中国父母将“有偿生活机制”这个舶来品变成财商教育,并精简为“做家务赚零花钱”的做法是必然的事。因为父母们没有选择。  如果从今天开始要跟子女明算帐,他在家吃顿饭收50元餐费,他在家住宿收50元床位费,多少父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