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在皮肤科研究与应用的进展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torcai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iPSC)是通过向体细胞中导入一些特定的多能性转录因子使其重编程为干细胞。相比于传统干细胞,iPSC具有多方面优势,如来源广泛并且可以全能分化,以及更少涉及胚胎干细胞长期争议的取材和伦理问题。在皮肤科,iPSC可以用于制造再生皮肤,构建皮肤疾病模型,为研究皮肤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平台,还可以针对特定皮肤疾病进行细胞治疗或基因修正治疗。目前其效果已在动物模型中得到验证,临床试验也正在逐步进行。

其他文献
临床中下肢溃疡伴疼痛情况非常普遍,如动脉性溃疡、静脉性溃疡、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相关溃疡、坏疽性脓皮病和高血压性溃疡等均可形成下肢痛性溃疡。目前国内对于下肢痛性溃疡的研究报道较少,仅将疼痛作为下肢溃疡的一种伴发症状进行处理,国外则开展了一系列下肢痛性溃疡的相关研究。本文阐述下肢痛性溃疡的定义、流行病学特点、疼痛机制、疼痛评估方法、病因、治疗等。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咪喹莫特诱导的小鼠银屑病样模型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将50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咪喹莫特组、咪喹莫特联合二甲双胍组(IM-Met组),其中IM-Met组根据二甲双胍干预浓度差异(100、150和200 g/L)分成3个亚组,即100、150、200 g/L IM-Met组。对照组每日背部外用凡士林乳膏,且腹腔内注射生理氯化钠溶液0.3 ml;咪喹莫特组每日背部外用
单细胞RNA测序是指在单细胞水平上对转录组进行测序的方法,是目前生物学研究领域的一项热点技术。与普通高通量RNA测序相比,单细胞RNA测序可以分辨单个细胞间的生物学差异,识别出易被忽视的罕见细胞群体和细胞亚群。本文主要介绍单细胞RNA测序的方法,总结目前该技术在皮肤病研究领域的应用,探讨现有技术的局限性和未来应用前景。
期刊
目的初步探讨和厚朴酚对瞬时受体电位通道(TRP)活化的影响和抗瘙痒作用。方法用4~6周龄健康雄性ICR小鼠分别建立组胺诱导和乙醚/丙酮/水(AEW)诱导的瘙痒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3种剂量和厚朴酚组(50、25和12.5 mg/kg)、溶媒组及氯苯那敏组(仅在组胺诱导实验中设置)。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氯化钠溶液灌胃,溶媒组给予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灌胃,氯苯那敏组给予氯苯那敏灌
目的检测1个色素失禁症家系NEMO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收集先证者临床资料,提取先证者及其父母和200例健康对照外周血DNA。采用多重PCR扩增的方法检测先证者及其父亲外周血DNA中是否存在NEMO基因4~10号外显子杂合性缺失;PCR扩增所有血液样本NEMO基因2号外显子和3~10号外显子片段,并对其基因编码区的全部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进行测序。提取先证者父亲皮损石蜡组织DNA,PCR扩增NEMO基
目的检验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9(PHQ-9)在痤疮患者中的信度和效度。方法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门诊收集痤疮患者300例,应用PHQ-9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记录完成时间,采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临床定式访谈(SCID)作为抑郁"金标准"进行评定。采用Cronbach′s α系数和1周后重测信度对PHQ-9进
目的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北京地区20~25岁健康女性皮肤细菌、真菌的物种组成,并比较4种不同主观皮肤类型微生物组成和多样性的差异。方法在北京工商大学招募31例在校女学生,按受试者对面部皮肤油腻及干燥程度的主观感受将其分为干性(6例)、中性(8例)、混合性(9例)、油性(8例)4组,于2017年12月24日检测受试者皮肤水分含量、经皮水分丢失、油脂含量、pH值,比较不同自评皮肤类型皮肤生理指标的差
目的探讨微小RNA-373(miR-373)表达下调对皮肤鳞状细胞癌(鳞癌)A431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将对数生长期A431细胞分为3组,miR-373抑制剂组和阴性对照组分别转染miR-373抑制剂和阴性对照miRNA,未处理组不做任何处理。转染后48 h,采用实时PCR检测各组miR-373的表达水平;采用CCK-8试剂分析miR-373表达下调对A431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