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作文新课程理念下的作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性需求,张扬学生的个性品质,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空间。从而激活学生的习作自信,开发学生的习作潜能,最终达到学生个性自由表达的境界。
关键词:尊重;个性;激活;唤醒;表达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述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由此可见学生的作文是充满创造的心智活动,是真实生活、心灵个性的表现,是最具个性化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走向对学生的人性呵护与人文关怀,关注学生个性的存在、需求,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作文成为呵护学生个性心灵的一方蓝天。为此,笔者想借此谈几点粗陋的想法。
一、尊重学生个性需求,激活学生习作自信
肖川曾说作文是学生生命成长对话的需要。学生往往有一种要表现自己的强烈的个性冲动。因此,当他们用自己稚嫩的笔触,书写出一篇篇并不起眼的“豆腐块”,这时教师一个会心的微笑,一句发自内心的“精彩极了”,也许会构筑起学生习作的自信,成为学生习作的强大原动力、内驱力。
基于以上认识,在习作评价中,我以宽容心态去读、去评。多一点欣赏少一点批评,赞美中肯,建议婉转。具体操作就是“积极地评”,即带上欣赏的心情,努力挖掘习作的亮点,发现成功之处。“商量着评”,评价语气力求亲切。
二、引导学生个性张扬,唤醒学生创作潜能
个性是人的天性,个性不同,表现的方式也不同。有的人活泼开朗,有的人文静温和,有的人喜欢音乐,有的人喜欢体育……然而个性具有功能的潜在性。有位教授说过,作文的教学目的在于解放人的精神。把写作潜在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即鲜活而强烈的生命力都尽快地释放出来。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小学生生性单纯,在接触不同的事物时,其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性,会在头脑中产生出许多新鲜、奇异的想法。作文教学就要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诱发他们的想象力,鼓励学生凭借生活经验的积淀,大胆想象,使自己的个性得以张扬、情感得以渲泻。我的做法是:①说。要求学生在动笔之前先动口。鼓励学生把握机会说自己想说的。以学生主动地说促进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敏捷性又反过来促进表达的自主性、流畅性。②读。让学生养成朗读自己作品的好习惯。让学生立体式地再现作品中的场景,充分展现真情实感。通过品读促其自悟,从而发现文章的不足。③评。为每位学生参与习作评价提供平台,拓展学生作文阅读对象范围,让全体学生乃至学生父母、朋友参与评价。通过“师说心语”“好友畅谈”“我来说”等形式,不光是师给生作出评价,更让生生、父母等对其习作进行评价交流,在这流程中,体现了人文关怀,拥有了平等对话,激发了师、生各方面的评价热情。④结集。学生的个性不同,所具有的特长也各不同。有的善写,有的善说,有的善演,有的善画。我鼓励学生自由结组,定期把小组成员的作品编辑成集。成员分工协作,各司其职,或抄写、或编写、或排版、或画插图,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并分享到成功的喜悦。面对自己劳动的果实,他们的写作兴趣空前高涨,作文将真我文抒我心。
三、迎合学生个性发展,激励学生习作创新
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其创造力。因此,作文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个性发展的空间,多角度、多层次、多途径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励学生习作创新,设法让学生的想象插上飞翔的翅膀。我的做法是:走进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激发学生将自己的活动作为习作素材。例如,我们当地小池塘里龙虾甚多,孩子常悄悄地钓龙虾,我思考一下,采取了如下行动:首先宣布星期天带大家钓龙虾,学生听了欢呼雀跃,然后启示学生说出钓龙虾时的情景,留心印象深的事物,最后进行课外阅读指导,让学生收集有关龙虾的图片资料。有了活动参与,学生就有了切身的活动体验,在与自己、自然、社会有了成功对话后,成果性体验外化于文字就自然形成习作。课堂上,我则变着法子引导学生的积极体验、表达体验:①画幅图画让你猜。让学生把心里想的画下来请同学们去猜。大家根据图画想象情景以及用人物动物的语言、动作、心情、神态来编故事。②小物件联想练习。课上,我准备一只大箱子,放上孩子们各种各样的所喜爱的小物件让学生把手伸到箱子里去摸,把感觉告诉大家,让大家猜测;然后拿出小物件,想象与此有关的事情、场景,自拟题目写一段话。这样的作文训练往往激起学生饱满的习作热情,学生表达理真、情切而达意。③挖掘声音里藏着的故事。教师为学生播放录有多种声音的录音,让学生根据声音,想象情境,或再现生活,或编故事。学生兴趣盎然,思维活跃,常常出乎意料地富有创意。
总之,我认为作文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存在、需求与发展,应该让作文真正成为学生生命成长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作者单位:江苏省丹阳市窦庄中心小学)
关键词:尊重;个性;激活;唤醒;表达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述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由此可见学生的作文是充满创造的心智活动,是真实生活、心灵个性的表现,是最具个性化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走向对学生的人性呵护与人文关怀,关注学生个性的存在、需求,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作文成为呵护学生个性心灵的一方蓝天。为此,笔者想借此谈几点粗陋的想法。
一、尊重学生个性需求,激活学生习作自信
肖川曾说作文是学生生命成长对话的需要。学生往往有一种要表现自己的强烈的个性冲动。因此,当他们用自己稚嫩的笔触,书写出一篇篇并不起眼的“豆腐块”,这时教师一个会心的微笑,一句发自内心的“精彩极了”,也许会构筑起学生习作的自信,成为学生习作的强大原动力、内驱力。
基于以上认识,在习作评价中,我以宽容心态去读、去评。多一点欣赏少一点批评,赞美中肯,建议婉转。具体操作就是“积极地评”,即带上欣赏的心情,努力挖掘习作的亮点,发现成功之处。“商量着评”,评价语气力求亲切。
二、引导学生个性张扬,唤醒学生创作潜能
个性是人的天性,个性不同,表现的方式也不同。有的人活泼开朗,有的人文静温和,有的人喜欢音乐,有的人喜欢体育……然而个性具有功能的潜在性。有位教授说过,作文的教学目的在于解放人的精神。把写作潜在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即鲜活而强烈的生命力都尽快地释放出来。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小学生生性单纯,在接触不同的事物时,其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性,会在头脑中产生出许多新鲜、奇异的想法。作文教学就要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诱发他们的想象力,鼓励学生凭借生活经验的积淀,大胆想象,使自己的个性得以张扬、情感得以渲泻。我的做法是:①说。要求学生在动笔之前先动口。鼓励学生把握机会说自己想说的。以学生主动地说促进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敏捷性又反过来促进表达的自主性、流畅性。②读。让学生养成朗读自己作品的好习惯。让学生立体式地再现作品中的场景,充分展现真情实感。通过品读促其自悟,从而发现文章的不足。③评。为每位学生参与习作评价提供平台,拓展学生作文阅读对象范围,让全体学生乃至学生父母、朋友参与评价。通过“师说心语”“好友畅谈”“我来说”等形式,不光是师给生作出评价,更让生生、父母等对其习作进行评价交流,在这流程中,体现了人文关怀,拥有了平等对话,激发了师、生各方面的评价热情。④结集。学生的个性不同,所具有的特长也各不同。有的善写,有的善说,有的善演,有的善画。我鼓励学生自由结组,定期把小组成员的作品编辑成集。成员分工协作,各司其职,或抄写、或编写、或排版、或画插图,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并分享到成功的喜悦。面对自己劳动的果实,他们的写作兴趣空前高涨,作文将真我文抒我心。
三、迎合学生个性发展,激励学生习作创新
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其创造力。因此,作文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个性发展的空间,多角度、多层次、多途径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励学生习作创新,设法让学生的想象插上飞翔的翅膀。我的做法是:走进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激发学生将自己的活动作为习作素材。例如,我们当地小池塘里龙虾甚多,孩子常悄悄地钓龙虾,我思考一下,采取了如下行动:首先宣布星期天带大家钓龙虾,学生听了欢呼雀跃,然后启示学生说出钓龙虾时的情景,留心印象深的事物,最后进行课外阅读指导,让学生收集有关龙虾的图片资料。有了活动参与,学生就有了切身的活动体验,在与自己、自然、社会有了成功对话后,成果性体验外化于文字就自然形成习作。课堂上,我则变着法子引导学生的积极体验、表达体验:①画幅图画让你猜。让学生把心里想的画下来请同学们去猜。大家根据图画想象情景以及用人物动物的语言、动作、心情、神态来编故事。②小物件联想练习。课上,我准备一只大箱子,放上孩子们各种各样的所喜爱的小物件让学生把手伸到箱子里去摸,把感觉告诉大家,让大家猜测;然后拿出小物件,想象与此有关的事情、场景,自拟题目写一段话。这样的作文训练往往激起学生饱满的习作热情,学生表达理真、情切而达意。③挖掘声音里藏着的故事。教师为学生播放录有多种声音的录音,让学生根据声音,想象情境,或再现生活,或编故事。学生兴趣盎然,思维活跃,常常出乎意料地富有创意。
总之,我认为作文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存在、需求与发展,应该让作文真正成为学生生命成长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作者单位:江苏省丹阳市窦庄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