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軌道連網, 澳門還需練好內功

来源 :澳门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gz2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區域一體化發展的進程中,城市圈之間的軌道交通是尤為關鍵的一環。如果說傳統基建下的鐵路、公路、橋樑構成了城市的“軀幹”,那麼,新基建語境下的城際高鐵、軌道交通,則成為了城市群的“血脈”,不同的制式在城軌交通發展中居於不同的位置、發揮著不同的作用,發改委批復大灣區城際鐵路規劃,等於為大灣區交通一體化按下了快進鍵,城市群互聯互通的步伐也將大幅提速,以高效的城市聯動效率,再推區域經濟騰飛。
   “軌道上的大灣區”儘快形成,其意義不止在於城市間交通的互聯互通,更大意義在於通過交通拓展了城市發展空間,擴大了經濟輻射半徑,最終實現了不同城市間的產業聯動。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式批復的《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珠海與澳門將在珠海站、橫琴站實現高鐵、城際鐵路與澳門輕軌銜接,同時支持粵澳新通道(青茂口岸)連接通道與廣珠城際鐵路在珠海站內連接。這對澳門本身和粵港澳大灣區而言都有著巨大的想像空間,首先為澳門深化與內地合作、增進澳門人深度參與國家發展創造的重大機遇,有效破解長期以來困擾澳門發展的要素資源短缺、空間載體不足的難題,為澳門建設好“一中心一平臺”,促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此外,從民生效益而言,透過輕軌系統高運量、便捷可靠及環保的特性,將有助解決大灣區人流尖峰時段及日常的出行壓力,緩和道路交通的壓力,減低尾氣排放及噪音,整體城市環境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與此同時,藉興建過程為沿線的環境、綠化、噪音、社區設施等周邊環境創造了改善空間,將為市民帶來顯著的社會效益。
   “軌道上的大灣區”無疑為澳門可持續發展開闢了廣闊的天地,但“打鐵還需自身硬”。澳門在過去20多年取得了傲人的成績,同時亦逐漸浮現出問題和挑戰,其中比較突出的如特首施政報告所述,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未能趕上社會經濟發展的步伐。城市發展尚無一個科學的總體規劃,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明顯滯後於社會經濟發展。無論是內部交通系統還是對外交通網絡,尤其是集體運輸系統已不適應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建設的需要,智慧城市建設更是顯著落後於周邊地區。過去,社會各界一直希望用輕軌減輕路面交通運輸壓力。但由於選定走線及興建問題,導致建設與施工拖了十多年。直至去年十二月十日,首條輕軌線才正式通車,但目前輕軌氹仔段只走機場、氹仔北安碼頭、若干間大型酒店、馬場及奧林匹克運動場等位置,對於大型集體運輸所起到的作用有限,甚至在行駛路線附近的澳門大學也未能受惠。即便如此,耗費巨、里程短輕軌氹仔段自運營至今已至少發生過5次故障,突然停電、系統停止癱瘓等問題頻發,與市民期盼相去甚遠,根本無法滿足市民出行以及日益增長的商務和旅遊需求。
   在新一代工業互聯網資訊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基於通信的列車自動控制系統(CBTC)、軌道交通線網狀態智能化監測、列車運行狀態安全感知及預警、新一代PIDS系統、基於人臉識別的乘客快速進出站管理、無感支付等,都已得到了成功應用。可以看到,在城市軌道交通智能化方面,澳門已然遠遠落後科技大潮。正是“打鐵還需自身硬”,儘管國家出臺一系列惠澳政策,8月中旬行政長官更是率團拜訪中央各部委,相信一大波利好政策又在路上,但歸根結底,澳門仍需全力提升自身優勢對接國家戰略。此前,行政長官提出致力建設世界領先的新型智慧化特區,打造“數字澳門”,加強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建,加快建設數字基礎設施。通過運用新一代資訊技術,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實現資訊技術與城市現代化深度融合。這些都正是澳門在疫情當下“裝備好自己”的必由之路。其中在智慧交通系統方面,要加速完善交通基礎設施條件,將先進的資訊科技技術、數據通信傳輸技術、電子傳感技術、電子控制技術以及電腦處理技術和系統綜合技術有效的集成並應用於整個運輸系統,以解決交通安全性、運輸效率、能源和環境等問題,從而建立起大範圍內發揮作用、適時、準確、高效的綜合運輸和管理系統。
   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將進一步加大城際鐵路建設力度,做好與大灣區內高鐵、普速鐵路、市域(郊)鐵路等軌道網路的融合銜接,形成“軸帶支撐、極軸放射”的多層次鐵路網絡,打通斷頭路、解決瓶頸路、暢通微循環,使灣區城市交通連起來、環起來、活起來、暢起來,為推進粵港澳大灣區“9+2”城市群協同發展奠定更為堅實的基礎。“火車一響,黃金萬兩”,可以預見,灣區城際鐵路將更有力推動澳門發揮“一國兩制”等優勢,深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同時帶動澳門電子、資訊、材料、旅遊等相關產業復甦和發展,促進經濟的轉型升級,實現經濟適度多元與可持續發展。
其他文献
作為粵港澳大湾区都市圈內各城市聯通的前提,交通一體化的基礎性設施作用至關重要。8月3日,由國家發改委批復的《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下簡稱《規劃》)正式公佈,指出為提升粵港澳大灣區城際交通供給品質,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同意在粵港澳大灣區有序實施一批城際鐵路項目,在繼續實施並優化原珠江三角洲地區城際軌道交通網規劃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城際鐵路建設力度,做好與大灣區內高鐵、普速鐵路、市域(郊
期刊
近年,澳門休憩區的綠化帶和遊樂空間越來越不足以應付社會需求,為此,每有新的公共休憩場地落成,例必為成全民關注前往打卡玩樂的必到之處。本月初位於澳門半島的白鴿巢公園開幕當日人潮逼爆的景象,反映本地兒童遊樂場的需求真是非常大。本澳是一個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城市,然而,我們城市內的休閒休憩地空間究竟有多少?可能很多市民都講不出,甚至不願去講,到底我們的休憩空間質素如何?陪伴我們的下一代成長的兒童遊樂空間是否
期刊
軌道並線,融入國家發展   近期,《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下稱“規劃”)已獲得國家發改委批復,規劃提出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與高鐵、幹線鐵路將通過樞紐換乘實現互聯互通,與都市圈市域(郊)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在樞紐場站換乘銜接。第一階段是規劃建設13個城際鐵路和5個樞紐工程項目,總里程約775公里,形成主軸強化、區域覆蓋、樞紐銜接的城際鐵路網絡。之後,到2025年,大灣區鐵路網絡運營及在建里程
期刊
您認為本澳現有兒童遊樂空間存在哪些需要改善的?對未來打造優質的兒童遊樂空間有哪些建議?未來有否必要推動社會各界參與規劃的社會氛圍?   澳門立法會議員林玉鳳:本澳大型公園不多,這是土地先天不足所造成。市政署提出建氹仔車胎公園的計劃,引起了城中熱論,亦因而帶動了澳門社會對休憩區的廣泛關注,期望政府以一個開放的姿態,藉公開諮詢,聽取社區居民的意見。長遠而言,建議未來氹仔的車胎公園,除了保留供居民遊樂的
期刊
攝影師借助鏡頭記錄風景,也透過相片交疊出個人的心境。來自葡美裔攝影藝術家雨果特謝拉全新攝影展《疊影重重》已精彩呈現,這是雨果特謝拉第二次在氹仔舊城區藝術空間舉辦個人展,他試圖把其家人在70年代從葡萄牙移民到加州後失去的歷史和文化意識重新拼湊,並重疊和對照他在加州叢林和葡萄牙蒙塔多旅行時精心攝製的風景照片。這樣一來,現在和過去就成為了互相詮釋的鏡頭。   “與特謝拉一樣,移民者的子女往往背負駕馭兩種
期刊
1、本澳兒童遊樂空間是否足夠?針對近年收費私人遊樂場地盛行,是否意味近年政府主導兒童遊樂空間政策有調整的必要性?   澳門立法會議員林玉鳳:整體來看,按照世衛組織標準,澳門休憩區的綠化帶和遊樂空間都是不足的。長期以來公共遊樂空間與社會需求失衡,造成收費私人遊樂場地盛行,這是正常的市場現象,政府的角色只需要做好相關的監管工作,以確保使用者的安全。   政府婦女兒童事務委員會委員、街坊總會婦女事務委員
期刊
本澳兒童遊樂空間是否足夠?針對近年收費私人遊樂場地盛行,是否意味近年政府主導兒童遊樂空間政策有調整的必要性?   澳門立法會議員林玉鳳:整體來看,按照世衛組織標準,澳門休憩區的綠化帶和遊樂空間都是不足的。尤以人口密集的氹仔、筷子基、青州、黑沙環區,小朋友戶外遊樂空間而言,更不用說適合一家大小玩上一整天的大型遊樂場了。正因為長期以來公共遊樂空間與社會需求失衡,造成收費私人遊樂場地盛行,這是正常的市場
期刊
今年“澳門歷史城區”成功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的第十五年,為了進一步響應慶祝活動,美高梅推出“葡在天幕,活現美學”文化旅遊體驗。讓參與者從不同的角度欣賞中葡文化,在藝術、建築、音樂、美食和手工藝等不同的面向進行賞析和體驗。由富有層次的藝術活動,引起參與者的思考與共鳴。   活動主題“活現”源自於你我他的參與,也藉著澳門這一視窗,打開中葡文化的銜接,挖掘隱藏在歷史文化當中的信息。此次
期刊
分享有哪些地區成功的遊樂空間發展經驗可為我們借鑑的?   澳門立法會議員林玉鳳:我想分享日本、台灣這類非常重視營造親子關係、家長和小朋友一起互動遊戲的空間,我們身處的城市里的休憩空間幾乎都欠缺親子元素,因為沒有設施讓家長陪玩,家長只能發揮一個監視小朋友玩的角色。   另外,我要分享北歐荷蘭、芬蘭等國家就重視孩童的需要,兒童遊樂空間除了各種年齡層孩子的遊樂設施,還有針對不同階段孩童的啟智元素玩具,讓
期刊
前 言   2020年8月底,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多個海域同時舉行大規模軍事演習。   山東海事局官網公告,自8月22日起解放軍將在黃海青島至連雲港以東海域內組織大型實彈射擊演習至8月26日12時。海南海事局官網隨後公告,自8月24日零時起,將於海南島東南部海域,進行軍事訓練活動至8月29日24時。換言之,從8月22日起計,解放軍將會在台灣海峽的南北兩端陸續展開為期七日的軍事演習,三面包夾,遍海開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