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学生的心理也随社会的进步而发生变化,这就需要我们关心每一位学生。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所有教师都承担着塑造学生心灵的工作,必须重视学生的品格、情感、个性等心理素质的培育,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 正确对待和引导学生的情感需求
中学生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发生明显变化,由于性机能的成熟,导致性意识的苏醒,从异性疏远期进入异性接近期,进而向异性爱慕期发展。大多数教师可能遇到过这种情况,男女生间表现的特别亲热,有的教师怕他们的行为在班级中造成不好的影响往往如临大敌,不断做工作,甚至粗暴地把他们分开,这样做往往事与愿违。前年,有教师反映初二(3)班的一对男女生交往过于密切,我通过细心观察,发现确实他俩经常在一起。我先进行家访,通过家访知道两家住的较近,两人小学就在一起上学。听家长说,他们经常在一起学习,相互探讨问题,共同进步,是要好的朋友。听到家长那种轻松的语气,我心里坦然了。我向反映情况的教师说明了情况,又找到两位学生谈心,得知他们不是处于热恋状态,而是由于多年的习惯,感到在一起学习很快乐。他们向我解释,由于个别教师和同学对他们的误解,给他们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造成而学习精力分散。听到这里,我诚心地向他们致歉。从此以后,他们的学习劲头足了,竞争意识强了,成绩直线上升,初三升学时都考上了重点高中。
二、学会等待,学会欣赏学生的缺点
常言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尤其是处在生长发育中的学生,由于其自身的生理特点,活泼好动,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经常表现出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对于这些缺点,作为教师既不能熟视无睹,也不能小题大作,怎样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又能帮助他们改掉缺点?这需要我们有一颗平常的心态,从心理上接纳,甚至学会“欣赏”。
有位学生,平常要求自己不太严格,经常在学校里吹口哨,被我叫到办公室批评过几次,可总是改不掉。一天,我上示范课,学生做练习时,突然又听到他发出的口哨声,并有一定的节奏,这时有的学生停下了做练习,抬头看他,我急忙走到他桌前,他没有发现我,仍在认真做题,原来他是不由自主地。我碰了他一下,他意识到,就停了下来。课后把他叫到办公室,他以为我会狠很批评他,可我一改过去单纯批评他的办法,指出吹哨其实也是一种特长,但要分场合,同时给他出了个主意——把“口哨”二字写在纸上,贴在桌的右上角上,当不由自主吹的时候,看到它就会意识到,经常这样做就会克服随便吹口哨的缺点了。我建议他利用放学的时候练习,在音乐教师的指导下,提高了自己吹奏的水平。他接受了我的建议,从此教室里听不到他的口哨声了,在元旦联欢会上,他用口哨吹了三首美妙悦耳的歌曲,受到了大家的好评,赢得了同学们不断的掌声。正是由于对他这一缺点的等待和欣赏,才使他不仅纠正了自己的缺点,而且发挥了特长。
三 、用“爱心”对待学生的过失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教师只有用“爱心”温暖学生的心田,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与尊重,才能与学生形成心灵默契。什么是爱?真正的爱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为滋养他人和个人的心灵成长而做的努力,如何表达爱?爱在倾听,爱在沟通,任何真诚的诉说都是建立在彼此信任基础上的,无条件的接纳学生是建立信任最简单的方法。当遇到学生的过失时,如何评判才算科学呢?德育工作的实践,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令我们悟出一个真谛:用“爱心”对待学生的过失是解决问题的法宝。
去年十二月的一天下午,学生们去上体育课,我在教室里处理作业,发现进来一名学生,这名学生从一个同学的书包里拿了一支钢笔,当他向外走时我把他叫了回来,我问他是否拿了同学的东西,他不承认,我就开导教育他,在我的开导下,他承认了错误,并把钢笔放回了原来的书包里。因他承认了错误,我不仅没有批评他,而且还奖励了他一支钢笔。在以后的日子里,这名学生各项活动积极参加,学习成绩不断上升。
爱犹如春雨,滋润学生的心田,会产生巨大的效应——使学生看到自身的价值,产生向上的力量,进而自励进取。正因如此,学生渴望爱的抚育,有时甚至超过对知识的追求。
事实证明,要想让学生接受教师的观点,批评说教的效果远远不如了解他们和他们产生共情见效快。所以教师要把自己摆在和学生平等的位置上,从理解的关爱心态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去感化他们,让学生真正的从心底感受到教师的理解。
(作者单位:河北省任丘市北汉中心总校。此学校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在线》理事单位)
编辑/张宝玲
一、 正确对待和引导学生的情感需求
中学生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发生明显变化,由于性机能的成熟,导致性意识的苏醒,从异性疏远期进入异性接近期,进而向异性爱慕期发展。大多数教师可能遇到过这种情况,男女生间表现的特别亲热,有的教师怕他们的行为在班级中造成不好的影响往往如临大敌,不断做工作,甚至粗暴地把他们分开,这样做往往事与愿违。前年,有教师反映初二(3)班的一对男女生交往过于密切,我通过细心观察,发现确实他俩经常在一起。我先进行家访,通过家访知道两家住的较近,两人小学就在一起上学。听家长说,他们经常在一起学习,相互探讨问题,共同进步,是要好的朋友。听到家长那种轻松的语气,我心里坦然了。我向反映情况的教师说明了情况,又找到两位学生谈心,得知他们不是处于热恋状态,而是由于多年的习惯,感到在一起学习很快乐。他们向我解释,由于个别教师和同学对他们的误解,给他们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造成而学习精力分散。听到这里,我诚心地向他们致歉。从此以后,他们的学习劲头足了,竞争意识强了,成绩直线上升,初三升学时都考上了重点高中。
二、学会等待,学会欣赏学生的缺点
常言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尤其是处在生长发育中的学生,由于其自身的生理特点,活泼好动,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经常表现出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对于这些缺点,作为教师既不能熟视无睹,也不能小题大作,怎样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又能帮助他们改掉缺点?这需要我们有一颗平常的心态,从心理上接纳,甚至学会“欣赏”。
有位学生,平常要求自己不太严格,经常在学校里吹口哨,被我叫到办公室批评过几次,可总是改不掉。一天,我上示范课,学生做练习时,突然又听到他发出的口哨声,并有一定的节奏,这时有的学生停下了做练习,抬头看他,我急忙走到他桌前,他没有发现我,仍在认真做题,原来他是不由自主地。我碰了他一下,他意识到,就停了下来。课后把他叫到办公室,他以为我会狠很批评他,可我一改过去单纯批评他的办法,指出吹哨其实也是一种特长,但要分场合,同时给他出了个主意——把“口哨”二字写在纸上,贴在桌的右上角上,当不由自主吹的时候,看到它就会意识到,经常这样做就会克服随便吹口哨的缺点了。我建议他利用放学的时候练习,在音乐教师的指导下,提高了自己吹奏的水平。他接受了我的建议,从此教室里听不到他的口哨声了,在元旦联欢会上,他用口哨吹了三首美妙悦耳的歌曲,受到了大家的好评,赢得了同学们不断的掌声。正是由于对他这一缺点的等待和欣赏,才使他不仅纠正了自己的缺点,而且发挥了特长。
三 、用“爱心”对待学生的过失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教师只有用“爱心”温暖学生的心田,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与尊重,才能与学生形成心灵默契。什么是爱?真正的爱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为滋养他人和个人的心灵成长而做的努力,如何表达爱?爱在倾听,爱在沟通,任何真诚的诉说都是建立在彼此信任基础上的,无条件的接纳学生是建立信任最简单的方法。当遇到学生的过失时,如何评判才算科学呢?德育工作的实践,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令我们悟出一个真谛:用“爱心”对待学生的过失是解决问题的法宝。
去年十二月的一天下午,学生们去上体育课,我在教室里处理作业,发现进来一名学生,这名学生从一个同学的书包里拿了一支钢笔,当他向外走时我把他叫了回来,我问他是否拿了同学的东西,他不承认,我就开导教育他,在我的开导下,他承认了错误,并把钢笔放回了原来的书包里。因他承认了错误,我不仅没有批评他,而且还奖励了他一支钢笔。在以后的日子里,这名学生各项活动积极参加,学习成绩不断上升。
爱犹如春雨,滋润学生的心田,会产生巨大的效应——使学生看到自身的价值,产生向上的力量,进而自励进取。正因如此,学生渴望爱的抚育,有时甚至超过对知识的追求。
事实证明,要想让学生接受教师的观点,批评说教的效果远远不如了解他们和他们产生共情见效快。所以教师要把自己摆在和学生平等的位置上,从理解的关爱心态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去感化他们,让学生真正的从心底感受到教师的理解。
(作者单位:河北省任丘市北汉中心总校。此学校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在线》理事单位)
编辑/张宝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