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有趣的音乐课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lei7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星期二,一个平常的工作日,一想到上午第三节是三(X)班的音乐课,我就很头疼,虽然学生们喜欢我,但音乐的参与性不强,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很“秀气”。一段优美的音乐响起,只有几个学生露出几许兴奋笑容,更多的学生则低头不语,木然的脸上看不出一丝表情,作为老师,我感觉这样的音乐课很失败。我很纳闷:问题出在哪呢?
  当课程进行到让学生为歌曲《小牧笛》进行表演时,我发现班上两个“小调皮”居然玩起了他们的铅笔盒,我没有制止。当音乐进行到第一句过门的时候,我听见铅笔盒××|×××|有强有弱,“奏”出了动听的曲调,我笑了。其他学生看到我没有批评他们俩,也纷纷拿起手中的“乐器”(铅笔、尺子……)“玩”起来,顿时,教室里奏起了“交响乐”。表演中,我发现他们脸上的表情在一点点地生动起来,他们一定很奇怪,也很得意,一个课堂上的小动作竟能得到老师的肯定,接下来我用柔美的声音说:“同学们,今天的这节音乐课是我们的才艺展示课,请同学为我们展示他们多才多艺的一面,大家欢迎!”同学们个个都很兴奋,他们都拿出了自己最棒的一面,胡天琦为大家演唱了一首十分热门的《仙剑奇侠传》中的歌曲——“六月的雨”。同学们都听得很认真,甚至听得如痴如醉。有的同学干脆闭上了眼睛,如同一片枯叶遨游在音乐的海洋中。接下来是王松雯为大家带来钢琴独奏《牧童短笛》。优美的旋律把同学们带入了时空的隧道。等欣赏结束,我顺着问:同学觉得《小牧笛》好听还是《牧童短笛》好听,为什么?
  周成同学:是《小牧笛》好听,他们这样更优美。
  高欣同学:王松雯弹得比较通顺,我觉得她了不起。
  张福临同学:《小牧笛》让我们一听就懂它的意思,而《牧童短笛》更难懂。
  师:那他们有没有异同呢?
  余紫依同学:他们都是表现牧童的欢快的情绪。
  陈露冰同学:《小牧笛》是歌曲,《牧童短笛》是钢琴曲。
  ……
  音乐的源泉就在同学们的心中潺潺地流动着,让同学们情不自禁地爱上了音乐。紧接着,他们班的金嗓子吴闻馨又为我们带来S·H·E的“波斯猫”。她唱得是那么投入,那么动听,还配上了她精心配演的俏皮动作,把同学们都深深地吸引住了。然后,嗓音甜美的朗斯桥又为我们高歌一曲,令我们不禁深深地赞叹。最后,小钢琴家陈如彦、戈瑞佳各自为同学们弹了一首钢琴曲,让同学们再一次陶醉了……
  尽管这节音乐课被我临时改成一节才艺展示课,但我知道,这次事件,对于我以及正在成长的的孩子们而言,都将是一次有意义的转折点:
  
  一、从教材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树立新地教材观
  
  面对新课程,我们只有从教材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变“教教材”为“用教材”,变“死教教材”为“活用教材”才能真正落实新课程理念。这个教例使我真正从教材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由教材的奴隶变成教材的主人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使我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使我明确自己既是课程的执行者,更是课程的促进者、发展者、创造者,也将改变我的孩子们对教材、教师的盲目崇拜和迷信。
  
  二、从教案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树立新的课程意识
  
  通过这次事件,使我更深刻地理解了课堂教学要“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中的情感态度。”这一深刻含义。让我充分利用了“新课程为教师留下的发挥无限智慧和无穷创造力的空间”,从教案的束缚中挣脱出来,解放手脚,变“按程序”上课为“随机调控”,真正实行开放式教学。这一节课,使我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三、在实践中为学生发展个性创造出充分的空间,树立新的学生观
  
  比较乐曲。我在合适的时机、合适的情境,让孩子们自己感受、讨论,进行非指导性学习,就是为了尊重学生欣赏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激发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和独特见解,尊重学生多样的演唱趣味。这种探究性活动,就是为了引导学生不唯书、不唯师、不迷信权威,使学生对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既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表现,鼓励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与感悟,又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个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充分体现了探究性活动的特点和音乐课程的性质。
其他文献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就给教师的语言修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的语言是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符合教育教学需要、遵循语言规律的职业语言。  一、教师语言的纯洁性  教师的语言要纯洁、文明、健康。语言纯洁,就是要讲普通话。语言文明,就是用语要文雅、优美,语调要和谐、悦耳,语气要亲切、和蔼,使学生听后能产生愉快感,乐
期刊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这样课堂讨论成为教师们转变教学方式普遍采用的课堂组织形式。所谓课堂讨论,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对某一理论问题或某一实际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相互启发,取长补短,从而很好地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三方面的教学目标。它体现了教
期刊
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纲要》指出:“家庭是人们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高尚的品德必须从小开始培养,从娃娃抓起”。这就告诉我们,家庭是道德教育的摇篮,家长是孩子最早的也是最有权威的德育老师,也是终身老师,要在孩子懂事的时候深入浅出地进行道德启蒙教育,要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循循善诱,以事明理,引导教育未成年人分清事非,辨别善恶,用公民道德来调整,规范孩子们的行为。  目前
期刊
【摘要】本文从课堂教与学四个方面的相互关系出发,论述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于高等教育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高等教育 教学质量    大千世界的客观事物,可谓五光十色、千姿百态。但就其本质而言,任何事物都是有一定的“质”和一定的“量”的,都是“质”与“量”的有机的统一体。通常所说的“质量问题”,便是客观事物本质最集中的体现。在实际工作中,任何割裂质与量辩证关系的做法,都是形而上学的一种具体表现。据此
期刊
中学课文的现代散文部分,选取了大量文质兼美的篇章,它们无论是遣词造句还是布局谋篇,都很讲究精炼得体,规范严谨,整齐中富于变化,沉稳里又不失多样,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彩。无论是新人新作还是名家名篇,都极富文化内涵和生活气息,读来意味深长,令人振奋。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学生学习的实际,再联系诸多的教学实践,可以说,在情境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情趣,注重情境的运用,让情境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活动起来,对促进
期刊
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古代社会中,诗人们给我们留下了一首首描绘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风尚及历史发展趋势的无比珍贵的“史诗”,为历史课堂教学提供了补充和注解材料。本文就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引入“史诗”的作用;如何运用“史诗” 进行历史课堂教学等问题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一、 诗歌所表现的社会生活是广阔的,因而通过诗歌所反映和包含的历史也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反
期刊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力求摆正教与学的关系,改革语文课堂教学,探求为学而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一、让学生自学在前,教师指导在后  让学生先自学,教师再加以指导,这不仅仅表现为一个教学程序,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思想。说它是一个教学程序,就是让学生
期刊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在不断改变各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因此,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教育和人力资源的竞争。为了提高竞争的实力,教育改革方面都不甘示弱,你追我赶,邓小平同志说:“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提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有的人才资源,再加上社会主义制度,我们的目标就有把握达到”。为了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党和政府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作为一名光荣
期刊
有幸听了一位老教师的试卷讲评课,给我感触最深的是她的开篇语:“对这次考试我很满意。满意,不是因为你们的成绩,而是你们的态度。虽然背串了,但这表明你们很用功,我很高兴,很满意。”我认真地观察我座位旁边的学生,那学生眼睛发亮,嘴角带笑望着讲台上的教师,那神情如同吃了糖,甚是陶醉。这一堂课学生们和老师积极互动,教学效果很好。  我终于明白了——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没有融
期刊
现代学习方式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目的,创造性地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传统美术教育学习方式所采用的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无论是教材的编写,教师的教法都受到“模式”的牵制,如素描知识、色彩知识、工艺知识和绘画步骤都是以一种定论形式呈现,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把学习建立在人的被动性、依赖性上,容易造成人的独立本能性不断销蚀。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更新方法,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