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词教学探微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21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诗词教学在弘扬民族文化、彰显民族魅力的同时还能提升人文素养、陶冶高尚的情操。传统的机械化教学方法是把古诗词一句一句直接翻译,然后让学生背诵默写,偏重于强化学生的古诗词记忆,没有深入分析古诗词中蕴含的文化素养,导致学生对所学的古诗词知识缺乏自己的理解,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古诗词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古诗词教学;理解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是传承至今依旧熠熠生辉的宝贵文化遗产。一些朗朗上口、韵律优美的古诗词被收录在小学的语文课本里,成为语文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古诗词教学在弘扬民族文化、彰显民族魅力的同时,还能提升人文素养、陶冶高尚的情操。由于现在社会跟古代在年代上差距的较远,在文化上又有很大不同,在表达艺术、遣词造句形式等方面与现在的语言习惯差别很大。因此,学生对于理解古诗词,教师教授古诗词都会有一定的难度。在过去或者现在的教学中,部分教师采用的还是传统的机械化教学方法,讲课时模式比较单一,这是很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的。笔者结合自身古诗词的教学实践经验,对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提出一些方法,以期和同仁相互学习。
  一、了解背景,走近作者
  诗是诗人思想感情的真情流露,而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经历关系密切。教师如果不让学生了解相关的背景资料就照本宣科地讲解古诗词,学生就很难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相当于找到了打开古诗词殿堂大门的钥匙。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先让学生了解诗词的创作背景,诗人在创作过程中的经历,进而引导学生去揣测诗歌的意境或感情基调。就算对诗歌的内容并不熟悉,但对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已有初步的感悟,这样才能很快地走近诗人、了解诗人,后续的学习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独坐敬亭山》的教学过程中,如果从字面上让学生体会“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所蕴含的情感,是比较难的。但如果教师先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公元761年,李白已岁逾花甲,在经历了安史之乱后的漂泊流离,经历了蒙冤被囚禁的牢狱之灾,经历了带罪流放的屈辱之后,李白第七次、也是最后一次来到宣城时,没有昔日友朋如云、迎来送往的场面,也没有北楼纵酒、敬亭论诗的潇洒。他兀自一人步履蹒跚地爬上敬亭山,独坐许久,触景生情,十分伤感,孤独凄凉袭上心头,情不自禁地吟下了《独坐敬亭山》这首千古绝唱。学生通过对诗歌写作背景的了解,知道了诗人在创作诗歌时的遭遇,对作者要表达的怀才不遇的孤独之情也有了初步的体会。
  对古诗词创作背景的了解,可以由教师来介绍,也可以让学生课前收集。笔者认为,高学段最好是让学生课前收集,这样既为课堂上的学习打下基础,又能增加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锻炼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另外,创作背景的介绍不应该过全过细的,否则会容易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会增加学生感知的难度。
  二、反复诵读,体会情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情感,在读中得到情感熏陶。”古诗词在创作上非常讲究音律的和谐和美感,大多都讲究押韵,句式大致工整,语言精练,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非常强,优美动听,容易记住,决定了古诗词特别适合诵读的特点。“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正说明了诵读的功效,事实证明,诵读是古诗词学习的传统方式之一,也是提升小学生古诗词学习效果的有效方式。在教学中,教师的说教很难让学生对诗词内容有清晰的理解,而通过指导学生的诵读,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注入自己的情感,理解作者的创作心态,加深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学生通过反复的诵读,情感感知得到增强,语感得到培养,原本篇幅短小、结构单一的古诗词,也在学生的朗读中体现出丰富的内涵与情感。
  在教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这首诗歌时,教师在指导“萧萧梧叶送寒声”的朗读过程中,“萧萧”指风声,“梧叶”是梧桐树的树叶。萧萧的秋风把梧桐树的树叶吹落了,给人送来了一种寒冷的感觉。而诗人此时孤身一人在外地,看到萧萧秋风吹落树叶,心里十分孤独。因此,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则引导学生要读出凄清之感。“江上秋风动客情”,教师要让学生清楚这里的“客”指的是谁?为什么诗人要称自己是“客”?(下转第31版)
其他文献
记得2015年的3月笔者曾到新疆库尔勒造访了位于且末县的农二师37团的设施农业园区。那是一个位于沙漠边缘的设施农业科研与生产基地。漫天的沙尘(据说每年3~5月这里都是沙尘天)阻挡了阳光,也蹂躏着人们的眼球,但那里对设施农业技术的创新却让人大开眼界[1]。  2017年的3月,又是春暖花开、扬沙兴起的季节,受农业部的委派,笔者对南疆设施农业发展进行专题调研。这次选择了南疆的克孜勒苏柯尔克孜州(以下简
设计用来探测太阳系外数千到数十亿光年远的伽马射线的费米伽马射线空间望远镜(Femi Gamma-raySpace Telescope)同一时间在地球上发现了令人惊讶的感应。在望远镜为期14个月的首期运行中,这个飞翔的观测台已经探测到17个伴随地球风暴而产生的伽马射线闪耀——这些闪耀中的某些部分包含令人惊讶的反物质信息(signature of anti—matter)。  在最近的两次闪电风暴中
《意见》的出台对设施农业来说是重大的利好。但是文件中直接提到设施农业的点不多,说明行业宣传仍须加强。设施农业体量很大,仅设施蔬菜一年就有八千亿元的产值,从业人员超过2700万人。如何让政府更重视,让市场更喜欢,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虽然文件中直接提的不多,但设施园艺却贯穿融汇于全文各个环节中。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最好控制最好进行节本增效管理的就是设施农业。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面,设施园艺
目前,设施农业发展迅速对农民增收产生积极推动作用。规模化发展的现状对集中商品化育苗提出需求。工厂化育苗能满足秧苗标准化、商品化、时间性要求,很适合设施农业的发展趋势。郭章计(2011年)研究指出,工厂化育苗是农业增产增收的重要技术。秧苗生产在温室内进行,其生长环境灵活控制,容易消除外界恶劣自然环境的影响。直接在最佳时期移栽后,可抵御早春低温寒潮,同时直接缩短缓苗期。对于定制上市时间的农作物有着重要
[摘 要]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写道:“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由此可见发现问题是多么的重要。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才能够在此基础上思考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有疑问才能思考,有疑问才能提高,有疑问才能进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要大胆提出问题。每个人都蕴藏着
山东半岛初春气候冷凉,露地地膜覆盖种植马铃薯收获时间一般在7月中下旬,露地不覆膜种植在8月上中旬收获,而5~6月份正是蔬菜市场供应淡季,为满足市场供应,威海市农科院马铃薯课题组经过多年试验、示范,成功研究出三膜覆盖防寒早熟高产栽培技术,即在塑料大棚内采用先地膜覆盖,再加一层拱棚的方式进行种植。该技术主要功能是改变作物生长的环境条件,一是提高棚内温度,增加积温,使马铃薯种植时间提前。二是棚内形成小气
青少年科学DV活动是青少年利用DV的手段记录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个科学探究活动的活动,可以在教师或家长的协助下,以个人或团队的形式完成。青少年科学DV活动与一般的校园DV的区别在于前者是青少年基于一个探究式课题的拍摄,并在拍摄中提高科学素养和拍摄技术的活动。  在我国一些发达地区的中小学里开设了DV课程,一些校外俱乐部也有DV活动。但这些活动绝大部分仅仅局限在对拍摄、编辑技术的学习上,还没有特别系统地
【摘要】2020年春季,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教育部要求全国各校“停课不停学”。这也为线上教学提供了契机,线上教学是一种转型教育,它是新形势下对学校、师生、家长的挑战,同时也是对师生、家长应变能力的锻炼。本文探讨了线上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与应对方式,介绍了我校基于“企业微信”直播下的教学设计、线上课堂管理、线上教学亮点等,并在线上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进行了思考与总结,以期为广大师生提供参考。  【关键
【摘要】针对日光温室冬季生产频繁发生的CO2亏缺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设施内外零浓度差的CO2增施调控方法,开发装置后在北京市小汤山进行了为期2年的日光温室草莓栽培应用测试。结果表明:零浓度差CO2增施调控与无CO2增施相比,日光温室草莓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提高了26%~41%,果实的单果重提高了20%~50%、糖酸比提高了21%~47%,设施产量增加14%~21%、实际净增收19%~23%;与定时施放
《光伏农业标准》编制工作研讨会,8月29日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举行,会议由发改委国合中心国际能源研究所王进所长和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红炜院长主持,国务院参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等专家作了演讲。来自全国各地产、学、研机构、大专院校、光伏企业、农业公司等的专家、学者及部分来自农业生产一线的经营者,用准确的文字,精确的数据和自身的感受及光伏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了解读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