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理解的实验水墨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san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验水墨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种类,直到现在大多数的画家都还在研究、创新。大部分的新水墨其实还都是偏向于实验水墨,實验水墨更多的是表现一种社会现象,反应当代人的社会生活,它不仅仅是二维的、平面的、抽象的,它还可以是三维的、装置的,不仅仅是水墨的,还可以是更多材料的拼贴、加工,实验水墨与时代环境、文化背景、历史背景所需要,它符合了社会发展的规律。
  【关键词】:实验水墨;社会现象;艺术种类;抽象的;材料
  国画历史悠久,它是传统的,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我最喜欢写意人物,我认为在写意人物中,造型、笔墨都是非常重要的元素,在传统水墨中气韵生动是精髓,自从谢赫六法提出之后,画家们始终把谢赫六法作为一种标准来衡量一幅画的成败与否。在国画的传统技法上的一些优点当然很值得我们去用心的学习,但这并不等同于我们能在创作中完全的照搬,完全的临摹,我们在学习古人技法的同时也应该有所创新,我们还要顺应社会的发展,顺应时代的潮流,我们不能仅仅从形式上出发,更要以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审美和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在画面上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才能符合现实的要求,才能懂得怎样去描绘、怎样去推陈出新。
  出于个人的爱好,我喜欢用不同的表现手法来画画,因为在我理解的绘画就是要表达自己的内心,在实际绘画创作中,我希望能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获得一些突破与创新,希望能有自己对国画的认识。所以,我希望在自己的绘画中结合自己对国画的理解和感悟,想对实验水墨中的人物方向的表现手法及设计元素进行一次系统的归纳。
  皮道坚先生说:“‘实验’一词包括‘表现性水墨’‘抽象水墨’‘观念水墨’乃至‘水墨装置’在内的各种现代水墨探索的精神特征的一种概括。简言之,实验水墨只是借用传统中国画材料与工具,创作出与传统水墨画艺术观念、表现语言和展现图式完全不同的艺术形式,从而反映出当代人的社会生活。”实验水墨是对水墨画的一种新的探索,它区别于传统绘画,它有着新的思维方式和观察方式,可以以叙事的、抽象的表达方式画出一种现象。
  我所理解的实验水墨中的“实验”也就是按照自己内心的想法,顺应时代的潮流,按照社会发展的规律,对传统的绘画技法进行创作、创新、打散、重构。现在的实验水墨更多的是关注社会现象、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从社会问题的某一角度出发,更具有表现性。这种社会性的介入,使得实验水墨作为一种艺术种类更具有说服力、更贴近人们的生活。实验水墨与时代环境、文化背景、历史背景所需要,它符合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殷双喜先生说:“实验水墨的内涵要大于抽象水墨,它包括了主观性很强的变形形象、符号化的图式、表现性水墨、材料拼贴及部分以水墨材料为主要媒材的观念性水墨装置与行为艺术。”
  实验水墨可以是三维的、空间的,也可以是二维的、抽象的。实验水墨在画面上可以画出三维空间感,也可以进行装置、视频、在展览方式上区别于传统的水墨画,说起实验,也可以在材料上进行加工处理,在实验水墨里,不单单是水和墨或是国画颜料这么几种材料了,丙烯、水彩、漆、色粉等等都可以融入到国画当中,在画面效果上,我见过一些画家用宿墨去表现,宿墨要求熟练的掌握墨和水的比例,在正确的比例下,用宿墨画出的线条中间是空心的,有个轮廓线,每笔都是这样,比例掌握不好则不会出现宿墨的效果,还有用洗洁精、油、抹布、卫生纸等等做肌理的,这只是我对实验水墨材料方面的一些看法。另外,在创作题材上,我认为更多的是表达的一种社会现象,我近期的创作主题就是“整容”,在画面处理上我选用了设计的方法,主要体现在构图方面和想法方面,在构图上我并没有按照传统的构图方法,而是用了设计方向的版式设计作为主要支撑,这单单在构图这一点就和传统国画有着非常大的区别;另外在绘画形式上,实验水墨偏向于表现性水墨,抽象水墨。我的绘画实验则是从表现题材、表现手法、思想观念表达等几个方面来进行绘画、其中包括对现代社会的一些热点问题来进行创作,例如我的创作“整容”、“留守儿童和老人”、“失孤”等都是一些很尖锐的社会问题,除了笔墨之外,大量运用各种材料以及特殊的表现手法在作品中体现,这也使得水墨画也具有一定的装饰作用。
  实验水墨发展到今天,受到了大家以及学术界的重视,办了许多的展览,出了许多的著作,在高校里也有这门课程,越来越多的画家敢于在画面中表现以及批判一些社会性的东西,这不仅仅是一种进步,更是一种飞跃,虽然这条路还很长,还有很多的困难与阻碍,有很多的问题等着去解决,但是我们相信,实验水墨将会越来越成熟、会发展的越来越实好!因为它不仅仅是画家们的一种对待艺术的态度,更是一种敢于创新、敢于探索、敢于直面社会现象的一种精神!
  参考书目:
  [1]刘子健 《不是一个人的墨之战:一个实验水墨画家的史论》 湖北美术出版社 2005
  [2]王云亮 《现当代中国画理论及创作研究》 中国文史出版社 2013
  [3]皮道坚 《中国现代美术理论批评文丛》 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1
其他文献
【摘要】:梵高是一名荷兰画家,后印象主义的代表人物。梵高开始从事绘画的时候很晚,然而他却能较早地发现并改变自己,他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他是感性的人,他的多幅经典作品都是自己的人生经历中的写照。一生中只卖出一幅作品,相信没有哪位画家能有梵高的勇气和毅力。看他的作品,看他的绘画方式,仿佛进入了梵高的世界,一步步的让我们慢慢的碰触他的心灵。  【关键词】:自画像;梵高;精神错乱
期刊
【摘要】:巴赫金创造性地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善于用对话和心理描写的方式将若干完整和平等的世界、意识及视野相结合,形成一种新的统一体,即复调小说。以复调小说的研究角度来看待鲁迅短篇小说《祝福》的艺术创作,则会发现它是以人物社会关系的对照方式将人物的思想观念进行对比、解剖,从而展现出矛盾而又统一、自由而又平等的人物意识视野。这在结构艺术和艺术观察方面的天才创新,成就了“说不尽的鲁迅”。  关键词 复调;
期刊
【摘要】:《忐忑》的出现,契合着艺术市场改革的契机,是社会大众在期待心理作用下对艺术市场作出的一种反应。可以说,它是一首具有时代性的作品,其代表的中国新艺术音乐为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提供了一条可探索的新道路。当今社会是一个价值多元化的社会,虽然艺术需要张扬个性,但不论用什么表现方法,艺术都不能丢掉民族的精髓,即健康向上的、中华民族倡导的真善美,这是每个时代都不变的本质。  【关键词】:忐忑;音乐;艺
期刊
【摘要】:姓名本身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文化系统,它反映了当时人们的价值趋向及社会现状,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急就篇》作为一本识字课本,它其中列举的姓名,可以看做是汉代人姓名价值取向的一个缩影。本文以《急就篇》前七章所列举的姓名为研究对象,通过分类整理,来探究汉代人在姓名方面的价值追求。  【关键词】:急就篇;姓名;命名方式;价值观念  《急就篇》,成书于西汉元帝时期,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识字课本。《
期刊
【摘要】:材料,结构,形式等等要素在产品设计中的的作用及特点以及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材料;结构;形式;功能;质感;结构  一、材料要素  工业产品用的一些材料主要是对于外观和结构上的一些材料的运用。它主要包括金属材料材料塑料工业陶瓷和复合材料等四大类。金属材料硬度比较硬,是建筑上的好材料并且光泽度比较好,给人一种高端大气的感觉;塑料材料的特点轻巧;工业陶瓷:陶瓷经过几千度的烧制,不容
期刊
【摘要】:戏曲最直接的艺术渊源便是民间庙会、广场游艺、宗教巫傩等,戏曲本身就是各种民间艺术要素的相互提炼和融和。广西的多少数民族杂居的地方特色,共同滋养产生了代表地方生活特性、民间风俗特点的多元文化艺术产物——桂剧。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发展与繁荣,桂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要从根源上去发掘原因且寻找出路。  【关键词】:桂剧;保护;发展  1 桂剧的概况  桂剧是广西的主要剧种之一,是广西
期刊
【摘要】:二胡是民族乐器中,最接近人声的乐器。随着二胡走向世界,地域性开始转变,渐渐登上世界性的舞台,对世界音乐界产生了轰动性的影响。同时,新兴崛起的“新型”二胡,也在世界的舞台上有着一席之地----韶琴。韶琴弥补了二胡的一切不完善之处。同时,韶琴也拥有电子音乐的成分。  一、对传统二胡的认知  二胡,是从胡人那里传来的,有两根弦的拉弦乐器。据说是从北方朝鲜族传来的,现在朝鲜族的奚琴,就是二胡的雏
期刊
【摘要】:我国的边疆地区生活着很多的少数民族,由于地理位置,历史,环境等原因,经济发展,文化教育一直比较落后于东部发达地区。近年来由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特别是受到极端民族主义、民族虚无主义的影响,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形势比较严峻。除了政治改革,经济政策的有力保障,民族传统节庆艺术活动对民族间交流,和谐民族关系,维护边疆稳定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关键词】:传统节庆,艺术活动,民族地区,边疆稳
期刊
【摘要】:竹笛吹奏中,音准问题很值得重视,本文针对该问题展开论述,从温度,竹笛的制作,演奏者的气息、口型等方面对音准的影响进行分析,同时提出相应的训练方法。旨在为广大竹笛吹奏者在音准控制技术方面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提高演奏水平,促进竹笛事业发展。  【关键词】:竹笛音准;竹笛的制作;风门;气息   音准在任何乐器的演奏中,都至关重要,否则就无力表达音乐中所要表达的内容,音乐的艺术性也无从谈起。竹笛
期刊
【Abstract】:Crossing is a novel written by a Chinese-American writer, Andrew Xia Fukuda. It told us a story about how the Chinese boy XING survived in all-white American. This thesis will discuss this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