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数列在中学数学中既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又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它是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的一个重要衔接点,数列内容在历年高考中约占10%左右,其试题灵活新颖,方法典型、综合性强,充分体现以“能力立意”的命题意图,为此本文从2007年高考试题分析,预测数列备考方向。 一、基础知识是必考内容 数列的基础知识(定义域、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是必考内容,考题中既有选择题、填空题,又有解答题,既有容易题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列在中学数学中既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又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它是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的一个重要衔接点,数列内容在历年高考中约占10%左右,其试题灵活新颖,方法典型、综合性强,充分体现以“能力立意”的命题意图,为此本文从2007年高考试题分析,预测数列备考方向。
一、基础知识是必考内容
数列的基础知识(定义域、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是必考内容,考题中既有选择题、填空题,又有解答题,既有容易题、中等题,也有难题,在选择题与填空题中,突出了“小、巧、活”的特点,重点考查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公式的灵活运用,因此我们在复习备考中一定要熟练掌握等差、等比数列的各种性质,会利用递推公式求数列通项以及非特殊数列求和的基本方法。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有关知识进行合情推理,考查运用方程、分类讨论等思想方法进行分析、探索及论证问题的能力,对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审稿:周沛耕编校:李建松)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题目内容 39.(9分) 在减数分裂中每对同源染色体配对形成四分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经常发生交换。实验表明,交换也可以发生在某些生物体的有丝分裂中,这种现象称为有丝分裂交换。图39—1是某高等动物一个表皮细胞发生有丝分裂交换的示意图,其中D和d,E和e,F和f表示某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三对等位基因。
本文选取两例进行剖析,以此说明“突出推理”这一高考化学命题中的亮点,与读者共同赏析。 【例1】(第12题)某有机物仅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50,若已知其中氧的质量分数为50%,则分子中碳原子的个数最多为( ) A.4 B.5 C.6 D.7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全国卷1)第Ⅰ卷 第9题:在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Ne,H2,O2三种气体,当他们的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时,这三种气体的压强(p),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 A.p(Ne)>P(H2)>p(O2) B.p(O2)>p(Ne)>p(H2) C.p(H2)>p(O2)>p(Ne) D.p(H2)>p(Ne)>p(O2)
请看2007年全国卷Ⅱ单项填空题第20题: -- Tom, you didn’t come to the party last night? -- I___________, but I suddenly remembered Ihad homework to do. A. had to B. didn’t C. was going to D. wouldn’t
一、试题紧扣大纲,充分体现新教材的特点 【例1】 图1是某县参加2007年高考的学生身高条形统计图,从左到右的各条形表示的学生人数依次记为Al、A2、……,A10(如A2表示身高(单位:cm)在[150,155]内的学生人数)。图2是统计图1中身高在一定范围内学生人数的一个算法流程图。现要统计身高在160一180cm(含160cm,不含180cm)的学生人数,那么在流程图中的判断框内应填写的条件
繁花渐欲迷人眼,风景依稀似去年。2007年高考全国各地作文试题风格各异,异彩纷呈,让人目不暇接。笔者不揣浅陋,精选出4道作文试题进行解读,希望给同学们在写作上以有益的导引。
2007年广东高考理科基础试题全部为单项选择题,共75题,每题2分,满分150分。其中物理、化学、生物三科分别为18道题,共占分值的72%,政治、历史、地理三科分别为7道题,共占分值的28%。整套试卷的试题按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依次排列,试题难度为中等偏易。试题内容以各学科必修模块的核心知识为主,考查考生高中阶段对学科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考生识记、理解等能力,试题重在培
本文着眼于写作训练的实际,所列举的五种类型并未囊括议论文的各种类型,也未从统一的一个角度去划分类型,这主要是因为不着眼于理论探讨,不全面论述各种类型的特点和方法,而是举出常写的几个类型,和参加2008年高考的同学们谈谈辨类的重要性,谈谈辨类和切题的关系而已。 (一)关系类 这类题目也称“辨析类”,因为它总是以揭示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为目的。这类题目一般以并列短语的形式出现,而且二者之间
语段排序题是近几年出现频率较高的一类题型。解答这一题型时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一、抓中心。一个复句、一个语段,总要表达一个中心问题。句序的安排必须围绕这一中心问题,因此抓住了中心,也就抓住了理解句序的纲。一个语段的中心,一般用一个关键句来表达。这一关键句往往放在句首,也有放在句尾的,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句子(如总领句、总括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的性质和作用来抓住语段的中心。 【例
《考试大纲》要求考生能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则、者、之、与、于。综观2007年高考,主要考查了其中的15个,在此分类例析如下,希望对新高三的复习备考会有所启示和帮助。 一、以 1.豪民气尽,以额叩地 以其无礼与晋,且贰于楚也(福建卷第6题C项) 2.会王生者,以故至山 以是益疑狐妄(广东卷第6题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