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综政治学科答题方法与技巧

来源 :广东教育·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q03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审题方法与技巧
  审题是关键。细节决定成败,无论是客观题还是主观题,审题是关键,否则偏题、跑题错题、漏题,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必须细心审慎、逐字逐句的审读,善于抓住“题眼”、“切入点”、“突破口”,即关键的字、词、句,读懂题意,推敲题意,揣摩题意,掌握已知条件,看准未知条件,抓住立意(中心思想),明确题的指向、类型、范围、要求等规定性。尤其是看来容易的、似曾相识的题目,更要细之又细,反复推敲,严防错漏。
  二、选择题答题方法与技巧
  1. 基本要求:“三审”即审题干、审题肢、审题肢与题干的关系。
  (1)审题干即审查题干,确定题干的规定性;
  (2)审题肢即审查题肢,明确选项本身正误;
  (3)审题肢与题干的关系即审查题肢是否与题干存在必然联系。
  2. 主要方法。
  (1)基本方法:“两排除一择优”,即排错法、排异法、择优法。
  ①排错法即排谬法(逆向选择为排正法);
  ②排异法即排除观点正确,但与题干无关的题肢;
  ③择优法即选出最佳选项。
  (2)演变方法:“八排除”即排倒法、排重法、排间法、排乱法、排外法、排混法、排正法、排非理性法。
  ①排倒法即排除因果倒置的题肢;
  ②排重法即排除同义反复的题肢;
  ③排间法即排除间接联系的题肢;
  ④排乱法即排除逻辑混乱的题肢;
  ⑤排外法即排除外延不一的题肢;
  ⑥排混法即排除正误混杂的题肢;
  ⑦排正法即排除正确的题肢(逆向选择);
  ⑧排非理性法即相信第一选择(感觉)。
  3. 基本步骤:“一抓二排三择优四回顾”。
  (1)“一抓”:即抓住题干立意(中心思想),明确题干的规定性,以干求肢。
  (2)“二排”:即综合运用排除法缩小范围,排除错误的、无关的、不符的题肢,确定应选项。
  (3)“三择优”:即运用比较法,在符合题意的正确题肢中,选出最佳项。
  (4)“四回顾”:即检查验证,有疑问的小题再作思考、推敲,可用“代入法”,作出最后的理性选择。
  4.“十不选 ”。
  (1)表述错误者不选(逆向选择除外);(2)题肢不符者不选;
  (3)因果相悖者不选;(4)间接联系者不选;
  (5)外延不符者不选;(6)自相矛盾者不选;
  (7)同义反复者不选;(8)正误混杂者不选;
  (9)逆向正确者不选;(10)要求单一者不选。
  5. 选择题基本类型:从干肢关系分为“九大类”。
  (1)比较异同型;(2)因果关系型;(3)评价分析型;(4)理解说明型;(5)事例材料型;(6)引文(古文、成语、俗语、名言、诗词)材料型;(7)图表材料型;(8)漫画材料型;(9)一材多用型。
  三、主观题答题方法与技巧
  (一)答题基本步骤与方法
  1.“两审一结合”:即先审设问,再审材料,带着问题审材料;知识与材料相结合。
  (1)审设问:“五审”即审题型、审主体、审客体(对象)、审知识范围、审分值。
  (2)审材料:逐字逐句审读材料全文,包括容易忽视标题、标点符号、注释等。
  ①归纳中心思想:发现和捕捉、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勾画圈点;排除干扰信息,抓住关键字、词、句,寻找“题眼”、“切入点”、“突破口”,提炼、归纳、概括中心思想。
  ②划分段落层次,提炼、归纳、概括段落大意。
  ③寻找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整体上把握材料。
  (3)知识与材料相结合:“四扣”即扣设问、扣材料、扣知识、扣时政热点。
  ①根据设问的规定性和有效材料信息,运用发散思维,联系教材知识和时政热点知识,
  多角度思考,揣摩、推敲、领悟命题意图(即考什么),引出相应的理论知识。即答案就在材料中。
  ②进一步缩小知识范围,准确筛选、调用和迁移相关理论知识,突出创新意识,体现人文精神,反映时代和社会主题(言之有物);整合、理清答题思路,列出答案要点,包括中心论点、分论点、论据(言之有序)。
  2. 组织答案。
  (1)一般模式:理论知识(观点、原理) 材料分析。
  (2)方法选择:限定性设问(知识范围具体、明确),即封闭型主观题,主要采用“演绎法”(一般到特殊);开放性设问(知识范围宽泛、笼统),即开放型主观题,主要采用“归纳法”(特殊到一般)。
  (3)注意“八化”,追求“二美”。
  “八化”:①答案要点化;②要点段落化;③段落序号化;④术语专业化(教材术语、时政术语);⑤知识精准化;⑥叙述逻辑化;⑦内容完整化;⑧书写规范化。
  “二美”: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
  总之,高考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等四大能力,因此答主观题必须充分运用发挥抽象思维、辩证思维、逻辑思维、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等五大思维能力。基本方法归纳为:“读、抓、悟、联、扣、列、答”七步曲。
  (二)基本题型答题思路与方法
  1. 体现反映类。
  (1)类型:分为“体现反映什么”和“如何体现反映”两大类。
  ①“体现反映什么”属归纳型主观题,就是从材料中的特殊事例归纳出一般性的知识,即从特殊到一般(材料 观点)。常用标志性设问词语是:“蕴涵了”、“体现了”“反映了”“说明了”等等。
  ②“如何体现反映了”属演绎型主观题,就是根据已知知识分析其在材料中是如何具体体现反映的,即从一般到特殊(观点 材料)。 常用标志性设问词语是:“如何体现”“如何反映”等。   (2)答题原则:“答案必在材料中”。公式:1 1=1,即从材料中提炼一条有效信息,找出一条对应观点,组成一条答案。(一一对应关系,材料与观点必须对接)
  (3)答题思路:定点法,即定点——联系——梳理——作答。一定点:确定考查的知识点是什么?二联系:联系所给材料与所学知识。三梳理:将材料所给的信息与考查的知识点一一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答案要点。四作答: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
  (4)答题模式:①归纳法:材料 体现了(反映了、说明了等) 观点;②演绎法:观点 材料 体现了(体现了、反映了)这一点。
  2. 原因意义类。
  (1)常用标志性设问词语:为什么、原因、依据、理论依据、理由、必然性、必要性、重要性(意义)、正确性、合理性、可能性等。
  (2)答题模式:理论依据 现实依据,即观点 意义。理论依据指设问指向的教材理论依据;
  现实依据指从现实生活中找到设问指向的现状、必然性(紧迫性)、必要性、重要性(意义)、可能性、危害性等。意义,在狭义上一般指必要性和重要性,广义上也指作用、影响,一般由近及远(从直接到间接)、由小到大(从部分到整体)、由内到外(从国内到国际)、由微观到宏观、由理论到实践、由经济到政治到文化。
  3. 措施办法类。
  (1)常用标志性设问词语是:“怎么办”“怎样做”“ 如何做”“对策”“建议”“启示”等,旨在考查学生对当前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理解把握程度。
  (2)答题原则。
  ①主体定位法,关键是审主体。明确主体是谁,有几个主体答案就有几个角度,各司其职,并对措施办法进行综合。经济生活、经济学常识的主体:国家(政府)、企业(生产经营者)、个人(消费者、劳动者、投资者、纳税人等);政治生活主体:国家(人大、政府)、政党(中国共产党、民主党派)、政协、人大代表、人民(公民)、国际组织(联合国)等;文化生活主体:国家(政府)、企业(生产经营者)、个人(公民)、人民群众等;生活与哲学的主体:国家、企业、个人、人民群众等。
  ②对症下药 各司其职。对症下药就是材料呈现负面现象,其正面就是正确措施,如水土流失、资源浪费,其正面就是加强环保,合理利用资源;若材料呈现的是正确做法,只需对这种做法加以归纳、概括、总结即可。各司其职就是从不同的主体去找不同措施。
  (3)答题思路:定点法,即定点―联系―梳理―作答。从三个方面找措施,即从教材中找、从材料中找、从大政方针中找,并加以整合。在没办法的情况下,可以改写材料,重新整理组合。
  (4)答题模式:观点 措施。其中,启示类:观点 道理(措施),一般侧重于措施,道理从“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能这样做、不这样做的危害”思考组织;生活与哲学:原理不用过多表述,只答名称或内容要点,侧重于方法论。答题常用词语:坚持、建立、健全、完善、改善、加强、制定、贯彻、树立、保护、调整、改进、提高、转变、发挥等动词。
  4. 认识评价类。
  (1)常用标志性设问:如何认识、如何理解、如何看待、谈谈对某一现象看法、分析(评析)某一现象、说明某一事物等。
  (2)答题思路:发现问题——“是什么”(判断表态,其中辨析题最后表态);分析问题——“为什么”(阐述道理,对与错都得论证);解决问题——“怎么办”(明确做法)。“是什么”即题目说(做)的是一件什么事(内涵、性质、特征、目的、实质等),或题目中概念、观点的对错;“为什么”、“怎么办”见前2、3所述。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 图表类。
  (1)题型概述。
  ①一般采用具体到抽象的形式,运用表格、坐标、数据等具体材料说明诸如城乡差距、地区差距、经济效益、居民生活水平、国企改革等问题。
  ②常见标志性设问:Ⅰ表一、标二分别(或共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问题);Ⅱ表一、表二有何内在联系;Ⅲ谈谈对表格所反映的现象的认识,或如何解决材料中的问题;Ⅳ谈谈……的做法(措施)。
  (2)答题思路。
  ①审设问:特别注意审查设问之间的关系,是并列关系(围绕中心相对独立),还是递进关系(层层深入)。设问基本结构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表一、表二之间有何联系主要有因果关系、一分为二的关系、整体与部分关系、前后相继的关系,其中常见前两种。
  ②审材料。
  材料构成:材料一般由表题(标题)、图表、注释三部分构成。常见图表形式:表格式、坐标式、饼状式、柱状式、曲线式等。
  审查方法:“三看三比一提炼”。
  “三看”:看标题(题眼或中心)、看图表(项目、数据——答案主要来源)、看注释(解释、提示、补充)。
  “三比”:横比——比较不同信息要素之间的关系,即比联系、找差距(差异);纵比——比较每个要素的历史变化,即比变化;综合比(包括表与表之间的比)——概括中心观点或基本结论,即下结论。其中,贯穿着定量比与定性比相结合。
  “一提炼”:从现象到本质,即从数字到术语、从感性到理性、从材料到观点、具体到抽象、特殊到一般。
  总之,必须“上看”“下看”“左看”“右看”,不忽视细节,包括时间尤其是特殊年号隐含着重大时政背景。采取定量比与定性比相结合,全面准确地获取图表信息,辩证地认识图表信息,把握其内在联系,提炼、归纳、概括出图表的中心观点或基本结论。关键在于从对比分析中发现问题,发现变化,发现差距(城乡、区域、行业等),找出异同。比较不同项目的变化方向、趋势,往往可以表述为:上升、下降,增加(增长)、减少,加快、减慢,扩大、缩小等。
  ③答题要领:两个统一,即现象与本质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知识与材料的统一)。具体是:将图表语言(即数据、图形)转化为文字语言,实现从定量到定性的转换,不能罗列数字;先总后分,先整体后部分,先共性后个性。其中,不管是问材料反映的现象,还是反映的问题或信息,都要考虑产生现象的原因或影响即背后的本质性问题;答案不仅要写出图表反映的表面现象,还应指出这一现象所包含的深层次信息和隐藏的信息及本质性问题。
  总之,答题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运用,以不变应万变。
  (作者单位:湖北省赤壁市车埠高级中学)
  责任编校 李平安
其他文献
目前,培养低年级小学生语文口语交际能力是以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为指向,增强师生与生生的有效互动,引导学生听说结合、听写结合,并科学评价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小学生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seroprevalence and associated risk factors of toxoplasmosis among HIV patients in Agaro Town Health Center of Jimma zone. Methods: Conv
1. Books printed on paper are ________ (easy) shared and retold by anyone.  问题:系动词后面通常用形容词作表语,答案为什么不是easy? (学生 沈维康)  解答:在做题过程中,一定要看完全句,然后再仔细分析, 确定句子成分。本句的谓语动词是are shared and retold,这是实意动词share 和retell
写作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写作是对词汇积累、语法掌握、语言表达思维等书面形式的综合运用,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才能真正实现英语学
新宁崀山培英学校面对全国性的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大潮中不落后腿,实行大胆改革,收益颇丰,现将在改革中的点滴奉献给大家,共勉!
函数中的任意性和存在性问题,很好地体现了函数思想与逻辑推理的紧密联系,本文通过对一个函数问题的三种变式研究,谈谈函数中有关任意性和存在性问题的转化策略,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启发.  问题:已知函数f(x)=2k2x+k,x∈[0,1],函数g(x)=3x2-2(k2+k+1)x+5,x∈[-1,0].当k=6时,对任意x1∈[0,1],是否存在x2∈[-1,0],使得g(x2)=f(x1)成立?若k=
2000~2001年,在湖南省优质烟主产区采集了81个土壤样品,进行不同产量水平土壤肥力状况的测试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量水平烟田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较高,pH值较适宜,全量N,P,K和有
我市自 2016 年加入全国高考后,从近三年的试题分析来看,物理试题的整体难度不大,相应的 25 题的难度也降低。尤其是 2018 年物理物理平均分 63.5 和重本分数线 76. 分到达了
高校思政教师是大学生思想意识形态的引导者,新时代高校思政教师更要承担新的责任和使命,在新时代社会背景下进一步优化提升思政教师队伍素质尤为重要。本文以思政教师素质为
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入发展,初中数学课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科教育和美育相结合,已经成为课堂教学崭新追求。教师利用多种教学辅助手段,积极探寻数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