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培养“顶天立地”的人才已成为一些高校,包括有的研究型大学在本科人才培养方面新的理念和新的追求。对此,我们进行肤浅的探讨,望不吝指教。
问题的提出
就培养人才而论,高校不但要认真考虑自身的教育教学资源和学生成才的规律等影响因素,更要关注经济社会现实与发展对人才属性所提出的需求,以使所培养的人才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为社会所用,从而推动经济社会,尤其是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同时,我们应该看到,高等学校即使发展科学、服务社会、促进文化发展活动本身,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培养人才的特定作用和效果。
另外,从高校的管理体制和属地关系来看,我国高校由中央部委(主要为教育部)和省、直辖市、自治区两级政府管理,办学经费由两级财政拨付,地方院校的生源大部分来自所属行政区域,故此,我国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必须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人才。从我国高校的属地关系来看,一所大学,即便是一所中央部委属高校,地处一定的行政区域,大到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小及师生员工的吃喝拉撒、生老病死,离开了属地政府与人民的关心和支持,都是不易解决的难题。所以,高校与属地政府及人民相互之间达到和谐相处的状态,在培养人才方面多考虑区域经济社会的需求则是很有必要的。
同时,高校的人才培养活动要以学生满意就业为导向,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不能够脱离学生就业的现实状况。一般地,在我国高校尤其是省属地方高校中,学生毕业后在学校属地区域就业的比例相对较高,这在客观上,对高校如何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需要的人才提出了现实的要求。
基于以上的考量,近些年来,我国一些高校包括有的研究型大学为此提出了培养与造就“顶天立地”人才的新理念。
相关院校的探索
这一新理念顺应时代潮流,可谓高屋建瓴,首先是从确立大学的办学理念和发展战略,或者建设与发展学科专业的高度提出的。武汉大学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摸索,于2010年提出新的办学理念和发展战略,就是要建设“顶天立地”的一流大学。这里,所谓的“顶天”,就是要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所谓的“立地”,就是要扎根湖北,面向全国,服务国家,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目前,武汉大学在本科人才培养方面虽然还未形成确切的表述,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还未来得及加以体现,但在人才培养的实际活动中已开始进行大胆的探索,并且以“科教兴鄂专项行动计划”为标志,正在如火如荼推进服务湖北和国家建设的各项行动。西北农林大学作为我国知名的农业院校,近几年来,在植物保护专业的建设与本科人才培养方面,力求建立一套培养“顶天立地”人才的模式,以使该专业所培养的人才既能顶天,又能立地。这里,所谓的“顶天”,就是围绕现代科学技术前沿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不断创造国内外高水平研究成果,引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所谓的“立地”,就是要面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战场,切实解决社会发展实际中存在的科技问题,造福民众,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该专业在培养“顶天立地”的本科人才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所培养的毕业生不管是出国留学深造,或者是直接走向社会就业,都表现不俗,受到各方面的好评。
其次,从培养“顶天立地”的人才这一理念提出的时间进程来看,地方高校由于与区域经济社会联系更加紧密,较之研究型大学,在人才培养活动中的感受会更强烈一些,也会更快抓住时机,更早付诸实践活动。南京工业大学是一所既非“985”又非“211”的大学,在培养本科人才方面就较早提出了培养“顶天立地”人才的新理念,无论是瞄准科技前沿的“顶天”,还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立地”,该校都围绕培养高素质人才,从而形成了现今“春色满园关不住”的盛况。首都医科大学是一所北京的市属高校,在“顶天立地”的人才培养上也是较早的“敢吃螃蟹者”。该校倡导所培养的“顶天立地”人才,就是兼顾培养各个层次的人才,坚持多方位的人才培养格局,同时密切关注北京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医疗体制的改革,让医疗教育为医改服务,坚持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人才的培养,采取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
理念的内涵与寓意
由上所述,尽管人们对培养“顶天立地”的人才有不同的理解与阐述,但其中的寓意与内涵却是基本相同的。一是强调“抱负”,高校所培养的人才既要有远大理想,又要达到较高的文化素质水平;二是注重“务实”,高校造就的人才必须能够吃苦耐劳,不能眼高手低,空有理论没有实际技能是万万不能的;三是追求两者的有机结合,倡导理论与实践相联系,“高”与“实”不是相互矛盾,而是有机的融合体。
那么,何谓“顶天立地”的人才呢?我们由此不难看出,就是高等学校所培养的本科人才,既要具有远大抱负,素质高、能力强、水平一流,又能够求真务实,符合社会需要,为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脚踏实地服务。当然,对于一所研究型大学来说,将这一新理念付诸现实,还需要面对诸多艰难的挑战。
问题的提出
就培养人才而论,高校不但要认真考虑自身的教育教学资源和学生成才的规律等影响因素,更要关注经济社会现实与发展对人才属性所提出的需求,以使所培养的人才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为社会所用,从而推动经济社会,尤其是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同时,我们应该看到,高等学校即使发展科学、服务社会、促进文化发展活动本身,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培养人才的特定作用和效果。
另外,从高校的管理体制和属地关系来看,我国高校由中央部委(主要为教育部)和省、直辖市、自治区两级政府管理,办学经费由两级财政拨付,地方院校的生源大部分来自所属行政区域,故此,我国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必须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人才。从我国高校的属地关系来看,一所大学,即便是一所中央部委属高校,地处一定的行政区域,大到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小及师生员工的吃喝拉撒、生老病死,离开了属地政府与人民的关心和支持,都是不易解决的难题。所以,高校与属地政府及人民相互之间达到和谐相处的状态,在培养人才方面多考虑区域经济社会的需求则是很有必要的。
同时,高校的人才培养活动要以学生满意就业为导向,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不能够脱离学生就业的现实状况。一般地,在我国高校尤其是省属地方高校中,学生毕业后在学校属地区域就业的比例相对较高,这在客观上,对高校如何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需要的人才提出了现实的要求。
基于以上的考量,近些年来,我国一些高校包括有的研究型大学为此提出了培养与造就“顶天立地”人才的新理念。
相关院校的探索
这一新理念顺应时代潮流,可谓高屋建瓴,首先是从确立大学的办学理念和发展战略,或者建设与发展学科专业的高度提出的。武汉大学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摸索,于2010年提出新的办学理念和发展战略,就是要建设“顶天立地”的一流大学。这里,所谓的“顶天”,就是要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所谓的“立地”,就是要扎根湖北,面向全国,服务国家,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目前,武汉大学在本科人才培养方面虽然还未形成确切的表述,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还未来得及加以体现,但在人才培养的实际活动中已开始进行大胆的探索,并且以“科教兴鄂专项行动计划”为标志,正在如火如荼推进服务湖北和国家建设的各项行动。西北农林大学作为我国知名的农业院校,近几年来,在植物保护专业的建设与本科人才培养方面,力求建立一套培养“顶天立地”人才的模式,以使该专业所培养的人才既能顶天,又能立地。这里,所谓的“顶天”,就是围绕现代科学技术前沿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不断创造国内外高水平研究成果,引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所谓的“立地”,就是要面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战场,切实解决社会发展实际中存在的科技问题,造福民众,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该专业在培养“顶天立地”的本科人才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所培养的毕业生不管是出国留学深造,或者是直接走向社会就业,都表现不俗,受到各方面的好评。
其次,从培养“顶天立地”的人才这一理念提出的时间进程来看,地方高校由于与区域经济社会联系更加紧密,较之研究型大学,在人才培养活动中的感受会更强烈一些,也会更快抓住时机,更早付诸实践活动。南京工业大学是一所既非“985”又非“211”的大学,在培养本科人才方面就较早提出了培养“顶天立地”人才的新理念,无论是瞄准科技前沿的“顶天”,还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立地”,该校都围绕培养高素质人才,从而形成了现今“春色满园关不住”的盛况。首都医科大学是一所北京的市属高校,在“顶天立地”的人才培养上也是较早的“敢吃螃蟹者”。该校倡导所培养的“顶天立地”人才,就是兼顾培养各个层次的人才,坚持多方位的人才培养格局,同时密切关注北京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医疗体制的改革,让医疗教育为医改服务,坚持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人才的培养,采取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
理念的内涵与寓意
由上所述,尽管人们对培养“顶天立地”的人才有不同的理解与阐述,但其中的寓意与内涵却是基本相同的。一是强调“抱负”,高校所培养的人才既要有远大理想,又要达到较高的文化素质水平;二是注重“务实”,高校造就的人才必须能够吃苦耐劳,不能眼高手低,空有理论没有实际技能是万万不能的;三是追求两者的有机结合,倡导理论与实践相联系,“高”与“实”不是相互矛盾,而是有机的融合体。
那么,何谓“顶天立地”的人才呢?我们由此不难看出,就是高等学校所培养的本科人才,既要具有远大抱负,素质高、能力强、水平一流,又能够求真务实,符合社会需要,为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脚踏实地服务。当然,对于一所研究型大学来说,将这一新理念付诸现实,还需要面对诸多艰难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