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学生充当的角色逐渐发生转变,由被动向主动过渡。小学阶段为数学的启蒙阶段,也是小学生思维模式初步形成的阶段,因此小学数学的教学改革对学生日后学习数学及深入发展有重大作用。本文对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做了简要概述,并对其教学改革策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教学改革
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教学模式的不断更新,人们对教育也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的思维模式和其日后数学及其他逻辑学科的学习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小学数学的教学改革是必经之路。教学改革的推进应针对目前现存的缺陷,提出具体有效的方案,而不能每个年级每个学科一概而论。有效的改革方案既能使学生学习进步,更能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的思考方式,使学生长期受益。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及改革要求
教育改革的基本宗旨是在原有的教育方法教育模式上加以改进,促进教育共识形成。其中较重要的一点是提倡学生个性化发展,尊重每位学生的特色,这一点作为传统教育理念的补充,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状态,它要求从教学本质和教学目标为切入点,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里的全面除了传统教学中要求的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之外,还包括学生的素质、能力、学习积极性等各个方面。课程改革對教学内容也提出来新的要求,它提倡对所学课程进行简化和筛选,选取对学生有较大影响力的及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课程,对传统繁琐而庞杂的学习内容加以优化,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1]。另外,除了课程的改变,还提倡学生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并将学习内容与生活相结合,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目前我国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老师灌输,学生接受,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加上老师教学过于生硬,一系列问题导致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同时,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与方法都无法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方面,老师作为知识的授予者,没有对学生进行充分的引导,也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导致学生只是一味地跟着老师的思路而不能自主独立思考,对老师产生过分依赖的心理。另一方面,数学是一门与生活联系紧密、实践性较强的科目,但部分老师仅仅根据教材进行授课,而教材的内容多且难以被学生理解,导致教学脱离实际,学生无法真正深入理解所学内容。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学应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摒弃传统的唯分论,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发展要求[2]。同时要加强数学与实际的联系,降低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难度,注重学生逻辑能力和思维方式的培养,使学生学到真正有用的数学知识。
二、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具体策略
(一)让“生活”走进课堂,增强数学的实用性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将其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现实中的难题,否则学习只是纸上谈兵毫无意义。而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过分注重教学内容与分数,所有的课堂环节都是以解题为主,力求让学生能明白各个知识要点并能自己解题,将解题得分放在首位,忽视了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学习好的学生可能理论知识非常扎实但不一定能解答实际问题,同理学习差的学生可能在实际运用上更擅长,因此教学应与实际相结合,以平衡学生,使其全面发展。在联系实际时,应该紧密结合教材内容,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融入到生动的场景中,寻找学习的部分与生活的结合切入点,做好过渡工作,不能过分生硬。将所学知识将实际生活相结合既能增添课堂的乐趣,也能提高学生的技能,为其以后社会生存打好基础。
(二)将学习转化为感受,增强体验性
小学阶段为数学的启蒙阶段,也是小学生思维模式初步形成的阶段。对小学生来说,他们更希望课堂丰富多彩、充满乐趣,而不是传统的枯燥乏味的課堂,充满画面感和乐趣的课堂才能真正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的喜爱,才能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因此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充分考虑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的内心感受,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利用具体的事物增强他们对抽象的数学内容的认识。有心理学者提出,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接收与反应需要借助具体物质来实现。也就是说,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能有效地帮助小学生理解数学内容,增加课堂的体验性。具体事物能通过帮助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体验,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使其领悟到数学的价值。另外,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对学生来说更加熟悉,采用适当的方法利用实物教学能消除陌生感,帮助学生更好的运用数学知识。
(三)引入情景教学,增加生动性
设计人员在对数学教材设计时,考虑到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加入了许多插图,并引入了许多卡通故事,一方面降低了小学生的理解难度,另一方面增添了课堂乐趣,对教师备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教材内容主要体现的是编书人员的理解,并不意味着教师一定要按照教材内容授课,换句话说,教师不能局限于课本。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应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引入情景教学,生动的情景能很好的引起学生共鸣。在引入情景时,教师既可以设计游戏,也可以运用现代化设备制作视频图片等,形式可以尽量丰富多样,但内容一定要紧密贴合教材,不能本末倒置。合适的情景一方面能很好的调动学生情感使学生真正的爱上数学,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数学内容,掌握实践技能。
(四)平等对待每位学生,重视课堂和谐
教学改革提出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尊重每位学生的特色使其全面发展,这也就意味着对教师而言应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每位同学的发育情况不同,因此难免有一些发育迟缓吸收能力较差的学生,对待这样的学生教师应给予更多的耐心和更多鼓励。小学生正是心理敏感的阶段,教师不经意间的一句话很可能对其有较大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发育较慢的学生,不能打击他们使其丧失继续学习数学的信心[3];对待那些学习态度不端正导致学业不佳的学生,首先教师应给予适当的批评,再者教师要做出及时的引导。小学生的价值观念还未完全形成分不清什么对他发展有利,对学业不够重视,因此教师在批评的基础上要做出正确的引导,使其明白数学的重要性;对于那些与教师有不同想法的学生,教师要认真听取其意见和理解学生感受,不能敷衍了事;对课堂上回答问题错误的学生,教师应充分顾及学生的感受,对其值得肯定的地方给予鼓励。总的来说,教学要尊重每位学生的特色,尊重每一位学生,发掘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同时,在教学时也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对其提出不同的要求,并不是每位学生的目标都是“一百分”,要重视每位学生付出的努力,而不是仅仅是“以分论人”。
总体看来,课程改革的道理艰辛且漫长,它需要教师对教学进行不断的摸索和改进。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上,其主要宗旨是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特色,改变传统的“唯分”观念,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上,教师要从不断的实践中总结加以改进。
参考文献:
[1]刘静.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10):99-100.
[2]王成祥.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考试周刊,2014(A0):10-12.
[3]付俊玲.新课程教学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思考[J].祖国:教育版,2014(8):76-78.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教学改革
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教学模式的不断更新,人们对教育也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的思维模式和其日后数学及其他逻辑学科的学习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小学数学的教学改革是必经之路。教学改革的推进应针对目前现存的缺陷,提出具体有效的方案,而不能每个年级每个学科一概而论。有效的改革方案既能使学生学习进步,更能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的思考方式,使学生长期受益。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及改革要求
教育改革的基本宗旨是在原有的教育方法教育模式上加以改进,促进教育共识形成。其中较重要的一点是提倡学生个性化发展,尊重每位学生的特色,这一点作为传统教育理念的补充,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状态,它要求从教学本质和教学目标为切入点,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里的全面除了传统教学中要求的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之外,还包括学生的素质、能力、学习积极性等各个方面。课程改革對教学内容也提出来新的要求,它提倡对所学课程进行简化和筛选,选取对学生有较大影响力的及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课程,对传统繁琐而庞杂的学习内容加以优化,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1]。另外,除了课程的改变,还提倡学生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并将学习内容与生活相结合,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目前我国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老师灌输,学生接受,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加上老师教学过于生硬,一系列问题导致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同时,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与方法都无法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方面,老师作为知识的授予者,没有对学生进行充分的引导,也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导致学生只是一味地跟着老师的思路而不能自主独立思考,对老师产生过分依赖的心理。另一方面,数学是一门与生活联系紧密、实践性较强的科目,但部分老师仅仅根据教材进行授课,而教材的内容多且难以被学生理解,导致教学脱离实际,学生无法真正深入理解所学内容。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学应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摒弃传统的唯分论,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发展要求[2]。同时要加强数学与实际的联系,降低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难度,注重学生逻辑能力和思维方式的培养,使学生学到真正有用的数学知识。
二、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具体策略
(一)让“生活”走进课堂,增强数学的实用性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将其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现实中的难题,否则学习只是纸上谈兵毫无意义。而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过分注重教学内容与分数,所有的课堂环节都是以解题为主,力求让学生能明白各个知识要点并能自己解题,将解题得分放在首位,忽视了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学习好的学生可能理论知识非常扎实但不一定能解答实际问题,同理学习差的学生可能在实际运用上更擅长,因此教学应与实际相结合,以平衡学生,使其全面发展。在联系实际时,应该紧密结合教材内容,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融入到生动的场景中,寻找学习的部分与生活的结合切入点,做好过渡工作,不能过分生硬。将所学知识将实际生活相结合既能增添课堂的乐趣,也能提高学生的技能,为其以后社会生存打好基础。
(二)将学习转化为感受,增强体验性
小学阶段为数学的启蒙阶段,也是小学生思维模式初步形成的阶段。对小学生来说,他们更希望课堂丰富多彩、充满乐趣,而不是传统的枯燥乏味的課堂,充满画面感和乐趣的课堂才能真正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的喜爱,才能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因此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充分考虑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的内心感受,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利用具体的事物增强他们对抽象的数学内容的认识。有心理学者提出,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接收与反应需要借助具体物质来实现。也就是说,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能有效地帮助小学生理解数学内容,增加课堂的体验性。具体事物能通过帮助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体验,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使其领悟到数学的价值。另外,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对学生来说更加熟悉,采用适当的方法利用实物教学能消除陌生感,帮助学生更好的运用数学知识。
(三)引入情景教学,增加生动性
设计人员在对数学教材设计时,考虑到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加入了许多插图,并引入了许多卡通故事,一方面降低了小学生的理解难度,另一方面增添了课堂乐趣,对教师备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教材内容主要体现的是编书人员的理解,并不意味着教师一定要按照教材内容授课,换句话说,教师不能局限于课本。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应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引入情景教学,生动的情景能很好的引起学生共鸣。在引入情景时,教师既可以设计游戏,也可以运用现代化设备制作视频图片等,形式可以尽量丰富多样,但内容一定要紧密贴合教材,不能本末倒置。合适的情景一方面能很好的调动学生情感使学生真正的爱上数学,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数学内容,掌握实践技能。
(四)平等对待每位学生,重视课堂和谐
教学改革提出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尊重每位学生的特色使其全面发展,这也就意味着对教师而言应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每位同学的发育情况不同,因此难免有一些发育迟缓吸收能力较差的学生,对待这样的学生教师应给予更多的耐心和更多鼓励。小学生正是心理敏感的阶段,教师不经意间的一句话很可能对其有较大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发育较慢的学生,不能打击他们使其丧失继续学习数学的信心[3];对待那些学习态度不端正导致学业不佳的学生,首先教师应给予适当的批评,再者教师要做出及时的引导。小学生的价值观念还未完全形成分不清什么对他发展有利,对学业不够重视,因此教师在批评的基础上要做出正确的引导,使其明白数学的重要性;对于那些与教师有不同想法的学生,教师要认真听取其意见和理解学生感受,不能敷衍了事;对课堂上回答问题错误的学生,教师应充分顾及学生的感受,对其值得肯定的地方给予鼓励。总的来说,教学要尊重每位学生的特色,尊重每一位学生,发掘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同时,在教学时也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对其提出不同的要求,并不是每位学生的目标都是“一百分”,要重视每位学生付出的努力,而不是仅仅是“以分论人”。
总体看来,课程改革的道理艰辛且漫长,它需要教师对教学进行不断的摸索和改进。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上,其主要宗旨是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特色,改变传统的“唯分”观念,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上,教师要从不断的实践中总结加以改进。
参考文献:
[1]刘静.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10):99-100.
[2]王成祥.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考试周刊,2014(A0):10-12.
[3]付俊玲.新课程教学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思考[J].祖国:教育版,2014(8):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