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解题策略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效课堂教学是每个教师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好的教学方法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保证。小学分数乘除法的应用题,是六年级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难以分析理解、容易混淆的问题。在教学中采用何种方法,如何使学生学会思考,已成为小学数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对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方法进行了一些探究,获得了一些体会。
  关键词:分数乘除法 应用题 解题策略
  小学六年级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多年来一直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小学阶段比较抽象的一个知识点,它与整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存在较大的区别,学生理解、掌握有一定的困难。如果再存在学生班额过大的情况,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教学将举步维艰,收益甚微。
  这部分内容,课本在编排例题时,历来是由易到难,按类型分散教学,学生容易机械模仿。单一训练时,正确率较高,但在混合练习中就容易混淆,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正确分析题意,对号入座呢?我在近几年的教学中针对学生的情况,把这部分内容的难点压缩在关键句范围内,大家知道分数应用题解题的突破点是找出关键句,根据关键句分析数量关系。找出关键句其实并不难,而面对多变的关键句来分析数量关系可能会使学生望而却步。我在这里要做的就是把各种说法、各种类型的关键句都归纳整理为最基本的“谁是谁的几分之几”的关键句,这样一来就大大降低了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难度。我认为,在标准的关键句“谁是谁的几分之几”中,如果已知第二个量(单位“1”的量),就可以求出第一个量,依据是分数乘法的意义。如果已知第一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二个量,依据是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也可以引入方程,设单位“1”的量为x,根据已知量提供的关系式列式。
  具体举例分析如下:
  第一种:关键句是“谁是谁的几分之几”
  例(1)四年级(一)班有男生35人,女生人数是男生的5/7,女生有多少人?
  关键句为“女生人数是男生的5/7”,单位“1”的量是男生人数,而男生人数已知,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可知:女生数=男生数×5/7. 列式为35×5/7。
  例(2)四年级一班有女生25人,女生人数是男生的5/7,男生有多少人?
  关键句为“女生人数是男生的5/7”,关键句没变,单位“1”的量仍是男生人数,而男生人数变为未知,根据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可知:男生数=女生数÷5/7. 列式为25÷5/7。
  以上两例是分数乘除法应用题中最简单、最基本的类型。
  第二种:关键句是“谁比谁的几分之几多几(或少几)”
  例(3)李阿姨每分钟打96个字,王阿姨每分钟打的字比李阿姨打的字数的7/8还多9个,王阿姨每分钟打多少个字?
  关键句为“王阿姨每分钟打的字比李阿姨打的字数的7/8还多9个”,单位“1”的量是李阿姨每分钟打的字数,李阿姨每分钟打的字数已知,根据规律可知:王阿姨每分钟打的字数=李阿姨每分钟打的字数×7/8+9,可直接列式为96×7/8+9。
  例(4)王阿姨每分钟打92个字,比李阿姨每分钟打的字数的7/8还少6个,李阿姨每分钟打多少个字?
  关键句原意为“王阿姨每分钟打的字数比李阿姨打的字数的7/8还少6个”,单位“1”的量没变,根据规律可知:
  王阿姨每分钟打的字数=李阿姨每分钟打的字数×7/8-6。
  但李阿姨每分钟打的字数变成了未知,可根据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得出:李阿姨每分钟打的字数=(王阿姨每分钟打的字数+6)÷7/8,列式为(92+6)÷7/8。也可以在此设李阿姨每分钟打的字数为x个,因此得到方程:x×7/8-6=92。
  以上两例的关键句既有几分之几,又有多几、少几的具体数量,做题时,一定要根据单位“1”的量是否已知,选好列式方法,否则会增加思维的难度,导致列式错误。
  第三种:关键句是“谁比谁多(或少)几分之几”
  例(5)一种服装原价100元,现在降价25%,现在售价多少元?
  关键句的原意为“现价比原价少25%”,整理为“现价是原价的(1-25%)”,单位“1”的量是原价,根据规律可知,现价=原价×(1-25%)。可直接列式为100×(1-25%)。
  例(6)一种服装现价120元,比原价提高了25%,原价是多少元?
  关键句原意为“现价比原价提高了25%”,整理为“现价是原价的(1+25%)”,单位“1”的量没变,仍是原价,根据规律可知:现价=原价×(1+25%),但原价变成了未知,可根据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得出:原价=现价÷(1+25%),列式为120÷(1+25%)。也可以在此設原价为x元,因此得到方程:x×(1+25%)=120。
  以上两例是稍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在整理关键句时,可通过线段图让学生充分了解“1-25%”和“1+25%”的来由。
  “整理关键句”的教学方法,不但能够降低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解题难度、提高正确率,而且有助于学生对分数的意义以及乘、除法各部分之间关系的理解。掌握了此种方法,还可以灵活解决有关比的各类题和工程问题。
其他文献
摘 要:众所周知,物理学科难学、难教,尤其入门更难,物理抽象、概括的特点与初中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尚未形成的生理、心理特点不相适应,学生理解掌握物理知识较困难,学习过程中分化现象严重,相当一部分学生掉队,达不到应有的要求,一次又一次学习上的挫折与失败,造成了“精神创伤”,形成了心理上的沉重负担,从而失去学习物理的信心。本人自1997年从事初中物理教学以来,试图从解除学生心理负担入手,面向全体学生,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能不能写出一篇像样的文章是一个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现笔者结合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谈谈小学生写好作文需要努力的几个方面。  一、让学生体验生活,注意观察  深切的生活体验是创作的源泉。不深入生活,只靠冥思苦想、闭门造车是写不出好文章来的。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作文的重要手段。那么如何学会观察呢?个人认为观察有两种:一种是“有心”观察,带
期刊
陶行知先生说:“创造始于问题”;“发问千千万,起于一点问”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的基石。强化问题意识是语文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语文水平的有效途径。  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循序渐进地对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培养的。  一、诱发动机,使学生想问。中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对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这就是问题意识的种子。但是由于没有适宜的条件,这颗种子没有萌
期刊
摘 要:教育教学是一种人与人交流的心智活动。文化,贵在心灵的积淀,教学文化重在一种教育教学心灵的积淀。既然是关乎“心,心灵”的活动,那么善学、善取便是最重要的文化特征,而进取便是心智活动中最能激发课堂潜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智能因素。因此,构建进取的课堂教学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创建良好的精神气象和学习氛围,培育持之以恒的进取心,在师生良好的沟通与认可中活化进取的心灵,都是构建进取的课堂教学文化的必
期刊
摘 要:在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教材中针对联系的客观性有一处说法可能会令人产生异议,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现提出大胆质疑,就“建立联系”与“创造和消灭联系”两种说法提出见解。  关键词:联系的客观性 建立 创造 消灭  在高中政治教材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4月第4版)这部分内容中,教材第56页左上角的插图下面附了一个题目——“多渠道的信息交
期刊
物理是中学义务教育的一门基础学科,它是一切科学技术的基础,这门学科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随着科技突飞猛进地发展,知识更新周期的缩短,学习将伴随每个人的一生。中学物理教学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启蒙时期,在这一阶段应教会学生怎样学习物理,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正确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内涵,以奠定进一步学习物理知识和终身学习的基础。  一、教会学生读书,培养读书能力,养成读书习惯  物理
期刊
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完成课程目标提出的教学目的,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认真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性。然而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如何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合理的评价,通过怎样的评价方法更能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值得每一位教师潜心研究。本文试从自身的教学实践出发,谈谈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开展学生评价,希望能和广大教师共同探讨。  一、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评价的
期刊
中国的山水画往往留有大量的空白,虽是空白,却“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给人更丰富的感受。于是我想,何不把它移植于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给学生留一点思考的空间、留一点探索的机会、留一点创新的空间,使学生在自由想象、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独特的身体体验和心理感受呢?  在课堂教学中具体运用这种“留白”艺术,文摘中谈到:在思考的空间上留出空白,让学生的思维过程充分展现。  思维是一种过程,这是在教学过程中
期刊
摘 要:小学阶段的孩子们正处于天真烂漫、活泼好动、对新奇趣味化的东西充满探究欲望和热情的时期,教师在实际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和诉求,想方设法营造出充满趣味化的语文课堂,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本文主要对当前教育背景下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趣味课堂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对有关老师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小学 语文教学 趣味课堂  趣味课堂是指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期刊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教学中具体体现在: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情感。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由于我们总会遇到基础相对薄弱、数学素质较差的学生,这些学生认为数学太抽象、太难学,枯燥乏味,因而缺乏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并逐步发展成为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我们将其称为“学困生”。学困生在每个年级每个班都会有,不仅时刻困扰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