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实施途径探索研究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ibingg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的传承和创新逐渐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然而,文化的传承离不开思政理论的正确价值引导。因而,通过将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和课程思政建设相结合,可有效推动国家文化建设。本文分别从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可行性和实施路径三个方面展开探究,为提升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提供理论指导和依据。
  【关键词】艺术设计;课程思政;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1-110-02
  【本文著录格式】付梦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实施途径探索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1,06(11):110-111
  基金项目: 本文为2019年度湖北省高职高专院校党建工作与技能技术人才培养研究课题一般项目 “高职艺术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19BDJN004)”的阶段性成果;本文为2019年度湖北省高职高专院校党建工作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研究课题重点项目“新时代高职院校教工支部党建工作模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9ADJN005)”的阶段性成果;本文为2018年度湖北技能型人才培养中心一般项目“‘支部 社团’模式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2018JB017)”的阶段性成果。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育和造就企业所需的、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综合型人才。不仅如此,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身上还肩负着文化宣传和文化传播的重要职责[1]。因而,他们不仅要掌握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也要具备良好的品质和正确的价值观。然而,根据以往的经历,教学存在轻视政治文化学习,对课程政治的学习漠不关心,导致学生在就业后出现职业道德缺失、价值观缺陷等问题。归结原因,主要有两点:其一,学校对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老师在授课时未能将“知识传授”和“价值引导”正确结合起来;其二,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薄弱,缺乏对思政教育在专业学习中的重要作用的理解[2]。为此,本文基于艺术设计专业背景,对高职课程思政建设实施途径进行探索研究。
  一、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探索
  (一)“课程思政”建设内涵
  “课程思政”指的是教学体系,是将高校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个维度、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从而实现立德树人润物细无声[3]。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其毕业后,只有一小部分学生会继续进入本科深造,而大部分学生会直接进入社会;其次,2019年高职院校扩招面向农民工、下岗工人、退役军人、新职业农民等社会考生。所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是树立和造就其人生观、价值观的把关人。新时代要求高校教师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而“高职课程思政”在职业教育中有独特的意义,仅仅在思政课程中进行生硬的理论教育已远远不能满足新时代“立德育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因此在各类专业课程中进行“课程思政”改革已是迫在眉睫,是职责所在。
  (二)“课程思政”建设重要性
  根据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来看,国内高职课程思政的教育改革尚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是只能生搬硬套做到说教式教育,将理论型思政内容“基因式”融入艺术类技能型专业课实现同向同行,并形成协同效应的则少之又少。因此,加强对高职艺术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探索研究,必须以“课程思政”为载体,以“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为路径,实施过程中,要强化教师素质、注重教学方法、挖掘教学资源、结合课程模式,在各类环艺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带领学生真正理解、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实现环艺专业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实境育人。打造以课程思政为引领的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
  二、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可行性实践
  (一)设计工艺与“工匠精神”
  艺术设计过程是一种集想象力创作和创新的过程。设计工艺的好坏直接决定着设计成果的质量的优劣。然而,设计工艺水平的提升离不开精益求精、着眼于细节的专注精神,以及极具细致、耐心和坚持的“工匠精神”[4]。对于“工匠精神”的解释,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有过表示,“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提升品质、创立品牌、增加品种”。从理论层面来看,设计工艺与“工匠精神”是一个相得益彰、相辅相成的过程。实际上,“工匠精神”就是一种追求极致、爱岗奉献、热爱劳动的敬业精神。思想政治教育是国家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与“工匠精神”有着共同的价值观取向,它为“工匠精神”提供了实施载体,使得设计工艺得到完美的呈现。
  (二)居住空间设计与“中国智造”
  居住空间环境是人们生存、生活和工作的环境,是人们寄托人文情感和美好生活的地方。居住空间设计是满足物质生活需要、表达人文情韵的体现。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居住空间设计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2015年,李克强在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中国制造2025年”国家战略发展计划,尤其指出中国制造要向“中国智造”进行战略转变[5]。同样,在艺术设计领域,也要从大批量制造向优质创造转变。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居住空间设计将会是集美学、智能化、实用化为一体的舒适设计,会极大地满足人们对美好居住环境的追求。在高职艺术设计教育中,居住空间设计离不开基础的课程教育,而思想政治教育对落实基础教育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三)建筑名人与“文化自信”
  近现代以来,我国出现了涌现出了许多享誉世界的建筑大师。中国现代著名建筑师贝聿铭,主持设计了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香港中银大厦等著名建筑。建筑泰斗梁思成,主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参加了北京十大建筑的设计工作,为后人积累了大量的中国古代建筑的珍贵资料。近代建筑设计科学的重要创始人之一的杨廷宝,参与了人民大会堂、北京火车站、北京图书馆、毛主席纪念堂等重要工程的设计。中国工程院院士马国馨,主持设计了多项国家和北京市的重点建筑项目;毛主席纪念堂、首都机场新航站楼、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雕塑园等。这些建筑作品美轮美奂,充满了时代的气息,无一不享誉世界。然而,近些年来,国内出现了许多“奇葩”建筑,如“不夜城”“北国江南”等。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城市建筑贪大、求怪、媚洋等现象频出,这是典型的缺乏文化自信。说到底还是未能樹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没有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表现。   三、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实施途径
  “大思政”格局全程育人,加强顶层设计同时贯穿课堂前、课程中以及课后的社团、支部、社会等活动。加强顶层设计是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的最根本保障。为此,高职学校推动建立“大思政”育人格局的体制机制,具体体现为从“课堂前”到“课堂中”再到“课后”三个层次。以“课程思政”为载体,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进行价值观引领。不要简单开设“思想政治”课程和增设多项活动。而是将培养价值观融入到教學的前中后过程中,突出教书育人的内涵,给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立德树人“润物无声”。
  打破空间束缚,从学生本人到本宿舍到本班再延伸至其他宿舍和其他班等,“五维管理”全方育人。学校从日常、文化、课程、学科和网络五个维度,构建思政教育课程体系,抓好每个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全方面推动思政教育,实现课程覆盖,切实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专业课程的引导作用。推进思政教育改革,采用统筹设计、综合改革和协同创新的方式,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发挥老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全面提高思政教育的覆盖范围,从学生本人出发到本宿舍,到本班,再延伸至其他宿舍和其他班级,正确引导和树立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完善课程思政体系,树立知识-意识-思想三层次引导法,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表示,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发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随着时代的发展,思政教学发生了许多的变化,大学生的思想行为、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方式发生了诸多变化。因而,要想办好思政教育理论课程,需要不断改进显性教育的方式,同时还要积极发展隐性教育。将二者有机统一起来,相互补充。不断提高思政教育课的亲和性,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共同发挥教书育人和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
  四、结束语
  高职院校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圣地,高职教育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而,如何培养社会所需的高素养的专业型人才是高职院校需要长期直面的重要工作。本文从“大思政”教育背景出发,分别从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对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分析,并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实施路径论述,为提升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提供理论指导和依据。
  参考文献:
  [1]吕玉龙,屠君.基于艺术设计专业的高职课程思政实践途径探究--以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艺术设计专业为例[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33(10):91-93.
  [2]王丰晓.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工匠精神培养研究[J].高教学刊,2019,(9):148-150.
  [3]谭秋华.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9(6):111-112.
  [4]方方,张军.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为例[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2):6-9.
  [5]荣梅娟,姚进一.工匠精神视域下工艺美术资源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利用研究[J].智库时代,2019(18):267-268.
  作者简介:付梦晨(1991-),女,汉,湖北武汉,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学、艺术设计。
其他文献
【摘要】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对摄影在宣传工作中的意义高度重视。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之际,红色摄影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集体创作,已迅速成为中共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一环,并在中国摄影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后,这种集体创作围绕开国大典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达到一个顶峰,也为新中国的宣传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重温经典之作,感受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的光辉历程,激发爱国主义热
【摘要】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于电视记者的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电视记者要重视自身素质的提升,切实地做好新闻采访方面工作,以此满足人们对高质量的新闻采访的需要。本文分析了新媒体新闻的主要特点,随后分析了新媒体时代下电视记者新闻采访工作现状,最后探讨了新媒体时代电视记者开展新闻采访工作的措施,以供专业人士进行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电视记者;新闻采访工作  【中图分类号】
随着互联网技术与通讯设备不断进步,国内自媒体行业迅速发展壮大,在众多自媒体形式中,自媒体短视频一经出现,就迅速吸引了大众目光,引起广泛关注,如今,自媒体已经逐渐发展出了独特的品牌运营的商业模式。自媒体品牌想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就需要在内容上树立独特风格、运用恰当的传播方式,提升品牌商业价值。本文将通过对“李子柒”品牌传播进行分析,对自媒体时代下的品牌传播进行研究。
【摘要】我国的传统文化有着广泛、深刻和悠久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也曾重申过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并提出必须要进行不断弘扬和传承。戏曲是我国的重要传统文化之一,而融媒体的应用有效拓宽了戏曲的发展空间,如何在融媒体背景下发展电视戏曲栏目是目前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对此,本文基于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戏曲栏目发展现状,详细分析了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戏曲栏目的传播途径,并深入探讨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融媒体;
【摘要】本文将是笔者在创作过程中,对写意性油画的画面表现力产生思考的关键点入手。深刻理解了有关于写意油画画面之中对画面由写到意的过程。对线性表现、肌理质感和精神表达的着眼点深入探讨,结合当代写意油画艺术家们的作品进行分析和理解,对突出的艺术家的画面再次理解。感受写意性绘画中的分解物象后,对物象进行重组,通过重组和表达体现出画面神韵。  【关键词】油画风景创作;写意性;绘画语言  【中图分类号】J6
【摘要】唐卡艺术是西藏高原民间绘画与宗教绘画融合形成的中华艺术瑰宝,具有强烈的宗教性,是藏族人民智慧的产物。它不仅具有审美意义,还具有宗教信仰传播的功用目的。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唐卡艺术以藏族民族文化为根基,同时又受到我国汉地文化、尼泊尔文化、印度文化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形成了一个具有民族特性、地域特性和世界性的艺术门类。本文通过浅要分析齐乌冈巴画派与勉唐画派之间在背景处理、佛像造型、量度等方面的不
【摘要】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代表了我国当代工艺美术最高水平的展览,引领当代工艺美术创作发展,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有关双年展的文献多为报道类,对2012—2018年四届双年展相关报刊文献进行整理,通过对其数量、来源分布、内容等方面分析,探讨双年展对当代工艺美术的作用与影响。  【关键词】工艺美术; 双年展;报道  【中图分类号】J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
【摘要】本文以《南方史诗论》英译本为研究对象,研究其英译特点并指出书中有待改进之处。通过分析,认为《南方史诗论》英译本合理灵活地处理了目录内容安排、段落的合并与拆分、语篇衔接手段的运用、章节标题的翻译、少数民族文化特色词语的翻译等问题,同时指出该书在脚注、长度单位、索引内容等方面仍有待于改进之处,旨在更好地弘扬中国南方少数民族文化、传播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史诗研究经典著作,加强不同民族的相互理解,促进
挖掘地域文化优势,打造极具特色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体系,是地方高等院校谋求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引入建构主义理论,研究分析地方高校室内设计教学现状与问题,结合建构主义理论的四个要素,将地域文化渗透到实践课程体系中,促使室内设计课程中的“教与学”有机整合,从学生与教师、资源与情境、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四个方面探索教学改革思路。为培养具备江西特色文化内涵的优秀室内设计专业人才提供有益参考。
【摘要】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对传统媒体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冲击。播音员主持人也间接的受到影响,所以新时期如何转型以适应这种变化,成为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将从新媒体时代下播音员主持人转型的必要性、现状及对策来展开探讨。  【关键词】新媒体;播音员主持人  【中图分类号】G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1-094-02  【本文著录格式】廖文钊.探讨新媒体时代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