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学的笔法再现历史画面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lckya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是神奇灵动的,能让时光倒流,历史定格;文学是撼人心魄的,能让人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运用文学的笔法再现历史画面,让妙笔生花,让历史鲜活,也让灵魂得以陶洗,精神得到愉悦。
  《荆轲刺秦王》中易水诀别这一场面描写有以下特点:1.环境渲染;2.重点突出,主要人物是荆轲;3.有细节,如送行者皆“白衣冠”。抓住这些特点,再展开丰富联想、想象,进行细腻的心理描写,再现多维的历史场面,给人身临其境之感。下面是我描写的《易水诀别》场面的文字:
  萧萧秋风起,凄凄易水别。山河如旧,残阳如血,易水东流。
  悲凉的变徵之声渐起,像暗云密布,压抑,黯淡,像孤舟螯妇的呜咽,悲悲切切,像落单的雁鸣,凄苦长号。悲凉的声调像萧瑟蚀骨的冷风拂来,令人颤栗。又如弥漫的硝烟,飘散在山川、丛林,模糊了人们的明眸。
  全身缟素的人群在骚动。啜泣者,拭目者,肆虐的泪水宣泄着他们云涌的心绪。深入虎穴,为国除患。荆轲在知已好友的泪眼中,读到危难重重,九死一生。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况士为知已者死,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为国效力,肝脑涂地,在所不惜,牺牲自己一人,成就国家大业。他的目光坚毅、刚强,脱口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这豪迈的歌声如澎湃的琴弦叩击众人的心扉,人们握紧拳头,怒目圆睁,燃烧着对强秦的仇恨,琴师也被感染了,羽声大作。像狂风突至,凌厉呼啸,像大雨倾盆,哗啦直泻,像刀枪剑舞,霹雳眼前,像万马奔腾,雄浑壮阔,像惊涛拍岸,咆哮壮观。
  荆轲目光如炬,神情肃穆,他迅速地扫视送行的好友,温暖涌上心头,多么挚诚的朋友呀,为自己的生死牵肠挂肚。他看到了太子丹急切而盼望的眼神,心如刀扎般。他再次放眼面前的河山,美丽富饶。她如酣眠在阳光下的猫,宁静安祥,但嗜血的狼在不远处凝视。铲除强暴,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还国人于安宁,这是多么兴荣的付出呀!他掸掸身上的尘土,迈开坚定的步伐。走吧,上路吧,成也罢败也罢,千古英雄浪淘沙。
  荆轲登上马车,辘辘车轮踏上黄沙古道。车后尘烟滚滚,斜阳中,送行的人默立不语,泪千行。
  在语文教学中,我多次尝试运用文学的笔法再现历史场面之立体、恢宏。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句,对应整齐的骈句,调用塑造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手法,借用文字的魅力征服学生,收到了学生的赞扬,受到了学生的钦佩。这样的教学设计,有这样几点好处:1.形象,直观,多维的再现历史场景,给学生感性的认识。2.唯美的语言,大气磅礴的英雄情怀,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欣赏美,感受美,受英雄气魄感染,崇敬英雄的举动。3.给学生写作以引导,练笔以熏陶,养成笔耕不辍的写作习惯。4.定格画面,加深印象,能激活课堂,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想象能力,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是合格高中生必备的能力。因此,我们还需多方尝试,不畏艰辛,大胆践行,用文学的笔法,文字的美感活跃学生思维,拓宽学生视野,开启学生的心智。
其他文献
现代语文教学相对于传统的语文教学来说,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重视理解分析而轻视背诵积累。而几十年来的实践却证明,前者的效果很不理想。我们不难发现,当今许多中学生乃至大学生的语文功底还远不如旧社会读四、五年私塾的学生。究其原因,我以为是当今的学生背诵积累的东西太少的缘故。因此,我认为,我们当今的语文教学应该重拾传统的“背功”。  “背功”,即背诵的功夫。可能许多人一谈到背诵就认为那是死记硬背,毫无益处,
期刊
语文是一门看似简单实则繁杂的学科,它在每个人的身边,要学好语文绝非一日之功。要长期积累,养成积累的习惯。  积累是学生语文材料的储藏库,它分为语言积累、生活积累以及思想积累等。  首先,语言积累,就是让学生从字、词、句中入手,从小学到大学都是在积累,积累越多,语言就越丰富。当然,积累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日积月累,滴水成河的。  其次,生活积累,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要大力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然而目前
期刊
语文课堂,本应是趣味无穷,精彩不错的,但随着课业负担的不断增强,学生激情的慢慢消退,在众多学生的眼里,它已渐渐“沦落”为单调乏味、死气沉沉的课堂。致使我们的国语失去了它应有的光泽。那么,如何打造魅力语文课堂呢?  我认为,身为课堂引领者的老师应尽情地展示个人魅力,带领学生尽情地发挥个人优势,让他们在大展拳脚之时,既觉得自己学有所值、学有所用,又培养了各方面的能力。只要师生齐上阵,语文课堂才会重放昔
期刊
2012年5月7日 星期五 晴  今天,我准备尝试一个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己来讲解课文。这也是受到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必修4)的启发,书的第二单元《单元说明》中的教学建议这样写道:引导学生阅读优秀的赏析文章,以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他们的审美眼光。因为这个单元学习的是宋词,内容较短,比较容易把握,所以这种先让学生阅读优秀的赏析文章,再让他们将所学到的知识表达出来供大家一起学习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期刊
众所周知,高考作文命题是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指挥棒,也是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改革的风向标。但长期以来高考作文命题过分地强调学生的感性经验,过分地强调诗化的审美价值的熏陶,从而造成了在实际教学中严重忽视了对学生的理性思维的诱导和规训。于是乎在一些好作文中我们“只看到一个诗人站在江畔坚定地纵身一跃,只看到一个诗人在月光之下醉酒吟诗,只看到一个思想家滔滔着自己的意境,却不见作者本人的共鸣,不见作者本人的思考”
期刊
从历次诗歌鉴赏题答卷批改中,我发现这一题得分普遍不高。学生也时常反映诗歌鉴赏题答起来吃力,存在望而生畏的情绪。当然,这与平时学生对诗歌鉴赏方面的积累不够有关,缺乏科学的解题方法也是问题的关键。在现有条件下,要想切实提高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我认为在诗歌鉴赏题训练中一定要突出三种意识:读懂意识、审题意识、规范意识。  一、读懂意识。  诗词鉴赏的基本前提是读懂,但是,事实上很大一部分学生走马观花匆忙读
期刊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一枝粉笔、一本课本、一块黑板、一张嘴的传统语文教学手段已无法跟上信息多元化的时代。而多媒体作为现代教育课堂教学的利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逐步深入教育,走入课堂。语文学科运用现代化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时代的呼唤,课改的需要。多媒体的具体运用,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如虎添冀。实践证明:选准语文教学与多媒体的最佳结合点驾轻就熟的运用于教学之中,乃是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途
期刊
中华诗词是中国文学长廊上最眩目、最独特、最具有魅力的瑰宝。江泽民指出:“中国的古典诗歌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很多哲理。学点古典诗词,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增加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新中国的开国领袖毛泽东,更是把他的诗词作为革命斗争的精神武器和教育人民的主要工具。我国第三代领导人江泽民一贯重视中华诗词的诗教作用。如何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诗词文化的氛围呢
期刊
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在此我想谈点看法。  一、在审题立意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立意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创造性思维包括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两种形式,其中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分。在立意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基本的方法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法,即让学生从角度的多方面进行思考,从而选取最佳立意。在此谈谈有关议论文的审题立意中应加强学生发散
期刊
这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这是一个流行读图的时代,在这样的氛围中,喜欢读书、看报的人少了;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中,看电视、玩游戏、上网成了孩子们课余的主要“活动”形式。在这样的现实中,我们的“阅读”将安放在何处?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将出现在何时?  如若没有真正的阅读,没有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用心的学习,何谈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没有语文的高素养,何谈拥有很强的理解力和良好的表达能力呢?没有这样的能力,何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