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个幸福的摆渡人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ngk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认识刘冰缘于一次关于学校课题的交流。他为学校设计了推进“尚美文化”建设的课题,征求我的意见。我细细研读了他的课题方案,从字里行间领略了他对学校文化建设的独特思考,深深感受到他是一个富有教育理想的老师!随着交流的增多,我读到了他的许多文章,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文章,他的独特经历和小语情怀也不停地打动着我。
   作为一个从偏远农村走出来的老师,刘老师是从一户农家的堂屋里开始他的教学生涯的,在工作的前10年里,他连乡镇一级的公开课都没有上过。即便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仍孜孜不倦地工作着。刻钢板油印班刊、教朗诵开展比赛、修风琴排练合唱、转田埂收集素材、发种子尝试栽培、放风筝亲近自然……现在看来,这些都是他为那些农家孩子度身订制的“生命课程”啊!
   参加工作25年了,刘老师在乡村教育的沃土中一路行走,一路耕耘,一路收获,一路分享。
   早在2006年,他就率先在区小语骨干班上倡导“基于课堂教学情境的文本解读”,并将这个话题提炼为研究课题。《语文公开课的性质与使命随想》《阅读训练应超越技巧层面》《文本过度解读面面观》等多篇文章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执教市、区级公开课三十余节,为配合区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开设讲座30余场次,听课人数累计3000余人次。经过多年历练,刘老师形成了“轻松自然、务实平易、深入浅出、不拘一格”的教学风格,受到了老师和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在作文教学方面,刘老师更是情有独钟,并为此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他从一些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这一现象展开深入思考,发现“成就感”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从中得到启发,展开了“习作评价如何唤起学生的成就感”的思考,实施了“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小学生习作评价问题研究”这一课题研究。当同事们惊异于那么多的“佳作”竟出自一些学困生之手时,“写作文”已成为刘老师的实验班学生的一种乐趣,一种需要。
   2008年起,刘老师开始关注“故事”这一独特的语言形式对于习作教学的重要意义。故事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可以有效地融合观察、阅读、想象、构思、起草、修改、交流、分享等多重习作元素,较之枯燥的分析讲解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故事还会产生奇妙的代入感,即听者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以另一种身份体验别样的生活内容,既可极大地丰富生活内涵,又可增添生活的乐趣……渐渐地,“故事情境中的小学生主题习作教学”这一课题便应运而生了。该课题研究引入“微课程”概念,主张针对小学生习作过程中表现出的能力缺失,确立一个个教学主题,并以故事情境的方式整合多重元素,开发出一个个微型化的习作课程,让学生在节奏明快、富有情趣的教学活动中获得体验与思考,得到训练与提升,受到了师生们的普遍欢迎。
   刘冰自喻是个摆渡的人,而且是一个幸福的摆渡人。他的思考是睿智的!作为教师,我们何尝不像那摆渡的人呢?人的一生要经历许多个渡口,需要许多个艄公为其摆渡,让他们由此岸到达彼岸,由稚嫩走向成熟,由困惑走向通达。老师的工作其实也是在为人摆渡,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学子,而老师却永远都守着这渡口,守着这属于自己的船。把老师比作摆渡的艄公,多么形象,多么富有哲理!
   “人的生存有着许多种姿态,而行走的姿态是最美的。比肢体上的行走更美的是思想上的行走。人是会思想的芦苇,人类的魅力全在于人的思想。”认识刘冰老师好多年了,他就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用自己睿智的思考、创造性的实践,在小学语文教学园地中培育出一株散发着泥土芬芳的智慧之花。
  (作者系南京市中山小学校长,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
其他文献
【摘 要】曾参是孔门私学中精进修养且孝行突出的弟子。孔子对曾参的教育体现了高超精湛的教育艺术:一是孔门问对——孔子对曾参的个别化教学艺术;二是“参来勿内”——孔子对曾参“愚孝”言行“以怒示警”的教学艺术;三是“三省吾身”——孔子指导曾参进行自我教育的艺术。此外,曾参为“以友辅仁”而建立的“同学圈”,也值得深入考述并认识其所特有的教育价值。  【关键词】曾参;孔子;教学艺术;问对;反省;孝  【中图
【关键词】思维导图;学力;Chinese festivals课例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01-0054-03  【作者简介】吉桂凤,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教育局教研室(江苏泰州,225300)英语教研员,高级教师,江苏省英语特级教师。  学力是指一个人的知识水平以及在接受知识、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方面的能力,它主要由显性的知识、技
教育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孩子,它产生的那一刻就注定了它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特别是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意志不坚定的学生实在难以自已。当学生犯了错误,尤其是屡次犯错教育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下,教师如何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正视教育本身具有的反复性,利用合适的教育时机,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的问题。  1.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中生日常生活也在悄
综观李昌亮老师执教的《爱之链》一课,师生和谐共处,通过“观、品、悟”的主要实践活动,教师与学生在小说阅读的核心地带建构意象。  一、观:读解人物关系,感受精巧情节,初见小说意象  观,是大略地读,直接地感知,是学生对小说直观、初步的感受和意象重建。教学伊始,教者直接交代课文文体,触发学生已有的小说阅读经验,将学生带入阅读新起点。接着,学生浏览课文,教师通过“人物之间分别发生了什么事情”的问题引导,
【设计理念】  《天游峰的扫路人》是苏教版六下第五单元的一篇写人散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感悟人生。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自己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自信、豁达开朗的老人的形象。课文语言优美、描写细腻,感悟发人深省。  王荣生教授在《中小学散文教学的问题及对策》一文中强调:“散文教学要定位‘这一篇’课文,它不仅是学习材料,而且是学习对象……散文阅读教学,实质是建立学生的已有经验与‘
【摘要】用耳朵阅读,是儿童阅读一种必不可少的补充,有助于儿童具备多元化的读书方式。用耳朵阅读,帮助儿童从疏远语言到亲近语言,给童年阅读以丰饶给养。言说,存养儿童的言语天性,满足其言语生命独特的感悟与需求;写作,释放儿童语言活力,使其言语生命得以鼓荡与激扬。  【关键词】儿童阅读;亲近语言;言语生命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33-00
【摘 要】小学特色文化建设工程的实施需要以进一步实现课程教学的创新为抓手。课程教学的创新实施需要以顶层设计的课程文化为导向,需要以整体布局的知识建构为导向,需要以造型立象的童心视界为导向,需要以工具平台的互动生成为导向,以及以在场学习的体验为导向。只有在这五个导向上下足功夫,特色文化引领教学创新的实践才能坚实落地。  【关键词】课程文化;知识构造;综合体验  【中图分类号】G527 【文献标志码】
【摘要】几何直观是指借助几何的形象关系来研究问题的方法,线段图便是解决百分数实际问题的几何直观之一。在数学教学中巧妙利用线段图,有助于学生表征问题的成分和结构,将抽象的数量关系转化为对数量关系的直接感知,以达到对数学问题结构性的理解。  【关键词】线段图;几何直观;数学理解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65-0068-02  【作者簡介
【摘要】校园文化蕴含着丰富的育德功能。校园文化应与课堂教学、主题德育活动三位一体,共同建立一体化的德育体系,这样对培养学生良好德性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营造校园育德氛围”“创设体验育德场域”“生生互动、生校互动”“橱窗园地宣传”四个方面的活动,可以在校园文化中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让学生过有责任的生活。  【关键词】一体化德育;校园文化;案例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要】基于知识、指向素养的数学学习,一方面要注重知识的整体性、通透感以及学科素养的积淀,另一方面要深度观照学生的思维激荡和情感满足。“分数”的首次学习,需要回应学生的认数经验,采取“关系为主,兼顾数量”的思路,借助操作演示,紧扣概念本质,建立数学模型,有机渗透数感的培养。  【关键词】分数;数学核心概念;数感;儿童数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