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育是大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目前高校大学生美育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可以通过音乐、舞蹈及各类艺术團活动来提高大学生的审美素质,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审美力。
关键词:美育;道德情操;途径
人们常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蔡元培先生曾提出过“以美育代宗教”的倡议。他认为,美育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使人养成高尚纯洁的习惯,逐渐摒弃损人利己的恶习。随着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高校大学生的审美活动也日益增多,各种审美观念充斥着校园,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审美能力,进而促进美育与高校的德、智、体等各项教育的均衡发展,促使国家教育方针得到更好地实现。因此,重视大学生美育迫在眉睫。
一、大学生美育的现状
当前,各类高校大多都按照“通才教育,按类教学”为原则来开展德、智、体、美的素质教育。为了使大学生具有基本的审美鉴赏能力,也都设置了相关的艺术类课程,让学生接受艺术的熏陶,培育美感。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由于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还处于萌芽阶段,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他们往往热衷于标新立异,追求时髦,这些往往导致大学生价值观念出现偏差,倾心于网络流行用语、武侠言情小说,却忽视了国粹——戏曲艺术,某些消极的流行歌曲几乎占领整个校园。这些消极现象充斥校园,污染了整个校园的文化氛围,严重扭曲了大学生的价值审美观,长此以往,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从整体看,高校的艺术类课程所占的学分很少,而且这些课程的设置多为理论性的课程,如“艺术概论”“舞蹈原理与鉴赏”,等等,缺乏学生体验性的实践,无法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更不要说内心审美感的提升了。以上这些问题牵制了高校大学生美育的发展,使得艺术教育不能有效地和文化教育相结合,进而满足当代大学生的美育需求。因此,如何探索有效的大学生美育创新思路,提升大学生的审美感、创新感成为当下亟须解决的问题。
二、大学生美育实施的路径选择
(1)实施美育,必须重视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大学生多处于18~25岁之间,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还处于青年期,心理等各方面还未发展健全。作为社会人,他们有着一般青年人的共性,但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又有着普通青年人没有的特性。学校环境的转变,学生圈子的变更,师生关系的联络等处理不好都会导致大学生心理压力,心情郁闷,最终引发不良后果。而美育就需要弥补文化教育的缺陷性,从美感的角度强调放松心情,排解压力。
(2)实施美育,必须端正大学生的人生态度,提升个人素养。大学生处于性格发展期的定型阶段,这种性格的再社会化如果不能够顺利完成,势必会影响未来对社会的适应。单单靠文化科学知识的填充,根本保证不了大学生再社会化的顺利进行,而美育就需要担当好这样的角色,但前提是大学生要有端正的人生态度,良好的个人素养。以舞蹈教育为例,正是学生在舞动氛围的感染下,怀着慷慨激昂的情绪,去体味舞蹈艺术带给他们内心世界美好的艺术情怀,来塑造自身的艺术情操。例如:学习古典芭蕾舞,其动作要求规范严谨,培养出舞者举手投足间所散发的那种高雅唯美的气质;学习民间舞蹈,体味不同民族的文化习俗,了解不同地域的特色风情,在舞动中时而奔放,时而含蓄,从而展现各具特色的情感世界。
(3)实施美育,必须提升大学生道德思想品质。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指出: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养,把他们培养成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如何学会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理想与现实、自由与纪律、学习与工作等的关系就变得至关重要。这都需要大学生去思考、去体会,在理论中学习,在实践中求知。无论出于何种时代,大学生都要认清世界的阶级性与时代性。众所周知,任何的审美意识都是一定历史的产物,受当时的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这就要求大学生要学会从美育中提炼积极向上的道德情操来塑造自己,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教师要在正义的历史氛围感染下塑造当代大学生不畏艰难,勇于面对挫折的健康的道德思想品质,从而达到美育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包玉姣.高校美育观之辨析[J].高教探索,2009(5).
[2]孙荣春.当前高校美育问题解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0).
关键词:美育;道德情操;途径
人们常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蔡元培先生曾提出过“以美育代宗教”的倡议。他认为,美育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使人养成高尚纯洁的习惯,逐渐摒弃损人利己的恶习。随着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高校大学生的审美活动也日益增多,各种审美观念充斥着校园,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审美能力,进而促进美育与高校的德、智、体等各项教育的均衡发展,促使国家教育方针得到更好地实现。因此,重视大学生美育迫在眉睫。
一、大学生美育的现状
当前,各类高校大多都按照“通才教育,按类教学”为原则来开展德、智、体、美的素质教育。为了使大学生具有基本的审美鉴赏能力,也都设置了相关的艺术类课程,让学生接受艺术的熏陶,培育美感。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由于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还处于萌芽阶段,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他们往往热衷于标新立异,追求时髦,这些往往导致大学生价值观念出现偏差,倾心于网络流行用语、武侠言情小说,却忽视了国粹——戏曲艺术,某些消极的流行歌曲几乎占领整个校园。这些消极现象充斥校园,污染了整个校园的文化氛围,严重扭曲了大学生的价值审美观,长此以往,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从整体看,高校的艺术类课程所占的学分很少,而且这些课程的设置多为理论性的课程,如“艺术概论”“舞蹈原理与鉴赏”,等等,缺乏学生体验性的实践,无法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更不要说内心审美感的提升了。以上这些问题牵制了高校大学生美育的发展,使得艺术教育不能有效地和文化教育相结合,进而满足当代大学生的美育需求。因此,如何探索有效的大学生美育创新思路,提升大学生的审美感、创新感成为当下亟须解决的问题。
二、大学生美育实施的路径选择
(1)实施美育,必须重视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大学生多处于18~25岁之间,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还处于青年期,心理等各方面还未发展健全。作为社会人,他们有着一般青年人的共性,但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又有着普通青年人没有的特性。学校环境的转变,学生圈子的变更,师生关系的联络等处理不好都会导致大学生心理压力,心情郁闷,最终引发不良后果。而美育就需要弥补文化教育的缺陷性,从美感的角度强调放松心情,排解压力。
(2)实施美育,必须端正大学生的人生态度,提升个人素养。大学生处于性格发展期的定型阶段,这种性格的再社会化如果不能够顺利完成,势必会影响未来对社会的适应。单单靠文化科学知识的填充,根本保证不了大学生再社会化的顺利进行,而美育就需要担当好这样的角色,但前提是大学生要有端正的人生态度,良好的个人素养。以舞蹈教育为例,正是学生在舞动氛围的感染下,怀着慷慨激昂的情绪,去体味舞蹈艺术带给他们内心世界美好的艺术情怀,来塑造自身的艺术情操。例如:学习古典芭蕾舞,其动作要求规范严谨,培养出舞者举手投足间所散发的那种高雅唯美的气质;学习民间舞蹈,体味不同民族的文化习俗,了解不同地域的特色风情,在舞动中时而奔放,时而含蓄,从而展现各具特色的情感世界。
(3)实施美育,必须提升大学生道德思想品质。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指出: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养,把他们培养成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如何学会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理想与现实、自由与纪律、学习与工作等的关系就变得至关重要。这都需要大学生去思考、去体会,在理论中学习,在实践中求知。无论出于何种时代,大学生都要认清世界的阶级性与时代性。众所周知,任何的审美意识都是一定历史的产物,受当时的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这就要求大学生要学会从美育中提炼积极向上的道德情操来塑造自己,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教师要在正义的历史氛围感染下塑造当代大学生不畏艰难,勇于面对挫折的健康的道德思想品质,从而达到美育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包玉姣.高校美育观之辨析[J].高教探索,2009(5).
[2]孙荣春.当前高校美育问题解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