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题目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真人秀拉近我们与明星的距离;但有人说,明星们在节目中扮演某种角色。
题目解析
材料有两句话,表意清楚,但旨意需要思考。
“真人秀拉近我们与明星的距离”,这一句中我们要对几个问题进行简单的梳理与思考。何谓“明星”?“真人秀”这类节目火热的社会因素是什么?“我们”与“明星”的距离感从哪儿来的?为何要拉近?
第二句也有几处需要注意。“有人说”里的“人”会是哪一类人?明星在节目中扮演的是什么样的“角色”?这样的“角色”与“我们”有什么关系?
这样一梳理,材料的意思就基本明确了。拉近了我们与明星之间的距离应该是真人秀节目火热的重要原因。近距离观看明星的“真人秀”可以满足我们的诸多欲望,但同时我们又念念不忘其“秀”的本质。于是“有人说”就自然出现了。“真人秀”是节目,不是生活;是艺术表演,不是现实展示。所以“真人秀”不必“真”,“人”是“真”的,但节目就是“秀”。
明星扮演的角色与我们有何关系?
从节目需要收视率的目的来看,真人秀满足了大众的某种欲望与需求。有人说是媚俗,不能说没道理。
从明星的职业特征来看,真人秀表面上有别于影视剧中通常的角色扮演,实质上却是一回事。影视剧中扮演的是别人,真人秀中扮演的是自己。不过这个“自己”是团队包装打造出来的“自己”,是节目导演需要的“自己”,也是观众内心期望的“自己”。
从社会需要的价值导向来看,“真人秀”秀出来的不是真实的明星,而是这个社会需要的明星、大众心目中理想化的明星。从这个意义上说,明星的“扮演”是其职业的社会责任化表现。
材料之所以为材料,不仅仅是提出一个话题,也可视为一个引子。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我们常说要学会换位思考,如果在写作中仅限于真人秀是非优劣的判断,那我们与整天陷入追星挖花边,捧着饭碗看电视中父子反目、夫妻成仇、亲友陌路这类狗血节目的人有何不同?我们要跳出明星是非,站在一个更高点看这样的社会现象,思考原因,反思问题。
在对某一事物、现象进行判断时,角色替换是个简单易行的方法。如果你是台上的那位明星,你有没有更好的处理方法?你会不会抛弃“秀”而趋“真”?如果你是台下的某位观众,你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态与期盼?会不会更高雅脱俗?我们鄙视明星的“扮演”,我们在生活中就一定“真”吗?“真”与“假”如果简单地与是非相接,那我们在交际中的礼貌谦和、大度容忍是归于真还是假呢?
适用素材与运用示例
适用素材
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运用示例
我莫名想到创作《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诗人海子。他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对全世界的祝福。他充满光明的文字给了很多人活下去的希望与力量。而我认为这首诗或许就是海子的“真人秀”舞台。他极力扮演一个充满幸福感、内心无限光明的人,希望这个设定能给自己或别人无限力量。然而不久后,他竟卧轨自杀。
由此,我想到:有时,我们表现的自我可能与真正的自我完全相反。我们所设定的那个自己可能是我们内心真正想成为的人,也可能是一个比起真正的自己更让人喜欢的人。明星是演员,我们何尝不是?在日常生活中,谁能完全摆脱“秀”?
———江苏省苏州中学高三杨逸伦
适用素材
一组漫画中,小女孩一直戴着张笑脸面具,别人告诉她不用假装坚强,她拿下面具哭出来别人又说她装,她只好再戴上那个面具。
运用示例
曾经看过一组漫画,小女孩有一张笑脸的面具,不管发生了什么,她都一直戴着。大家评价她是“活泼乐观的好孩子”,只有她自己知道,面具下的脸上时常挂着泪水。朋友劝她“不开心也别撑着,哭出来,没事的”,于是她摘下了面具,把碰到小事就爱流泪的自己展现出来。朋友、长辈却说“这孩子太作了吧,这点儿事就哭”。她只好重新戴上面具,等待人们的好评。
我们都是漫画中的小女孩,我们更是在真人秀里扮演角色的“明星”。在不同的人、事面前,我们都要扮演那个既合群又合自己想法的角色,我们都在用另外一种形象演自己的角色,演自己希望的那个自己。于是,各种人各种角色形成了这个纷繁复杂又多姿多彩的社会。
———江苏省苏州中学高三杨雨轩
适用素材
我们遭遇的这个世界,是一个巨大的景观堆砌起来的世界。
整个生活本身都展现为景观的庞大堆聚。直接存在的一切全都变成了表象。———《景观社会》
运用示例
居伊·德波在《景观社会》中提到,世界是景观堆砌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媒介越来越被影像。常言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然而当今社会,眼睛成了心灵的替代物,大众被迫接受的那些视觉娱乐实际上麻痹了其他感官,因此人们会欣然接受表面光鲜的节目,对“作秀”或一些本质性的东西视而不见。
社会文化的改变、科技的发展固然潜移默化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态度、价值取向,但这不是根本原因。因为抛开真人秀,人心本就在不断偏離自我,甚至脱轨。毕竟眼睛长在我们身上,看什么样的风景由我们自己决定,也许正因为我们默许、追捧才助长了虚假的“真人秀”的火热。
由真人秀这个小小的舞台,投射到整个社会,试问,你是否也为了某个无奈的理由,扮演着某种角色呢?
———江苏省苏州中学高三宋雨婷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真人秀拉近我们与明星的距离;但有人说,明星们在节目中扮演某种角色。
题目解析
材料有两句话,表意清楚,但旨意需要思考。
“真人秀拉近我们与明星的距离”,这一句中我们要对几个问题进行简单的梳理与思考。何谓“明星”?“真人秀”这类节目火热的社会因素是什么?“我们”与“明星”的距离感从哪儿来的?为何要拉近?
第二句也有几处需要注意。“有人说”里的“人”会是哪一类人?明星在节目中扮演的是什么样的“角色”?这样的“角色”与“我们”有什么关系?
这样一梳理,材料的意思就基本明确了。拉近了我们与明星之间的距离应该是真人秀节目火热的重要原因。近距离观看明星的“真人秀”可以满足我们的诸多欲望,但同时我们又念念不忘其“秀”的本质。于是“有人说”就自然出现了。“真人秀”是节目,不是生活;是艺术表演,不是现实展示。所以“真人秀”不必“真”,“人”是“真”的,但节目就是“秀”。
明星扮演的角色与我们有何关系?
从节目需要收视率的目的来看,真人秀满足了大众的某种欲望与需求。有人说是媚俗,不能说没道理。
从明星的职业特征来看,真人秀表面上有别于影视剧中通常的角色扮演,实质上却是一回事。影视剧中扮演的是别人,真人秀中扮演的是自己。不过这个“自己”是团队包装打造出来的“自己”,是节目导演需要的“自己”,也是观众内心期望的“自己”。
从社会需要的价值导向来看,“真人秀”秀出来的不是真实的明星,而是这个社会需要的明星、大众心目中理想化的明星。从这个意义上说,明星的“扮演”是其职业的社会责任化表现。
材料之所以为材料,不仅仅是提出一个话题,也可视为一个引子。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我们常说要学会换位思考,如果在写作中仅限于真人秀是非优劣的判断,那我们与整天陷入追星挖花边,捧着饭碗看电视中父子反目、夫妻成仇、亲友陌路这类狗血节目的人有何不同?我们要跳出明星是非,站在一个更高点看这样的社会现象,思考原因,反思问题。
在对某一事物、现象进行判断时,角色替换是个简单易行的方法。如果你是台上的那位明星,你有没有更好的处理方法?你会不会抛弃“秀”而趋“真”?如果你是台下的某位观众,你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态与期盼?会不会更高雅脱俗?我们鄙视明星的“扮演”,我们在生活中就一定“真”吗?“真”与“假”如果简单地与是非相接,那我们在交际中的礼貌谦和、大度容忍是归于真还是假呢?
适用素材与运用示例
适用素材
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运用示例
我莫名想到创作《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诗人海子。他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对全世界的祝福。他充满光明的文字给了很多人活下去的希望与力量。而我认为这首诗或许就是海子的“真人秀”舞台。他极力扮演一个充满幸福感、内心无限光明的人,希望这个设定能给自己或别人无限力量。然而不久后,他竟卧轨自杀。
由此,我想到:有时,我们表现的自我可能与真正的自我完全相反。我们所设定的那个自己可能是我们内心真正想成为的人,也可能是一个比起真正的自己更让人喜欢的人。明星是演员,我们何尝不是?在日常生活中,谁能完全摆脱“秀”?
———江苏省苏州中学高三杨逸伦
适用素材
一组漫画中,小女孩一直戴着张笑脸面具,别人告诉她不用假装坚强,她拿下面具哭出来别人又说她装,她只好再戴上那个面具。
运用示例
曾经看过一组漫画,小女孩有一张笑脸的面具,不管发生了什么,她都一直戴着。大家评价她是“活泼乐观的好孩子”,只有她自己知道,面具下的脸上时常挂着泪水。朋友劝她“不开心也别撑着,哭出来,没事的”,于是她摘下了面具,把碰到小事就爱流泪的自己展现出来。朋友、长辈却说“这孩子太作了吧,这点儿事就哭”。她只好重新戴上面具,等待人们的好评。
我们都是漫画中的小女孩,我们更是在真人秀里扮演角色的“明星”。在不同的人、事面前,我们都要扮演那个既合群又合自己想法的角色,我们都在用另外一种形象演自己的角色,演自己希望的那个自己。于是,各种人各种角色形成了这个纷繁复杂又多姿多彩的社会。
———江苏省苏州中学高三杨雨轩
适用素材
我们遭遇的这个世界,是一个巨大的景观堆砌起来的世界。
整个生活本身都展现为景观的庞大堆聚。直接存在的一切全都变成了表象。———《景观社会》
运用示例
居伊·德波在《景观社会》中提到,世界是景观堆砌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媒介越来越被影像。常言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然而当今社会,眼睛成了心灵的替代物,大众被迫接受的那些视觉娱乐实际上麻痹了其他感官,因此人们会欣然接受表面光鲜的节目,对“作秀”或一些本质性的东西视而不见。
社会文化的改变、科技的发展固然潜移默化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态度、价值取向,但这不是根本原因。因为抛开真人秀,人心本就在不断偏離自我,甚至脱轨。毕竟眼睛长在我们身上,看什么样的风景由我们自己决定,也许正因为我们默许、追捧才助长了虚假的“真人秀”的火热。
由真人秀这个小小的舞台,投射到整个社会,试问,你是否也为了某个无奈的理由,扮演着某种角色呢?
———江苏省苏州中学高三宋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