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搞好初中作文教学,我进行了多年的探索。
一、明确目标,有的放矢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作文教学是使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的表达、有个性的表达、有创意的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明确总体目标后,我将所教班三年的时间分为三个阶段,设定阶段教学目标:七年级进行记叙、描写的专项训练;八年级进行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的专项训练;九年级以综合训练为主。目标明确,我们就能做到有的放矢。
二、激发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写作文是学生极为头疼的事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了解到学生害怕作文的缘由:多数人都说作文难写带来的消极影响使学生写作时缺乏自信;“画地为牢”式的命题作文造成学生思想闭塞;生活素材少,无真情实感、自我感觉空洞,有话说不出等苦恼,使学生感觉无内容可写。因此,教育学生树立自信心很有必要:世上无难事,作文也是这样。世上没有哪一个作家是一开始就成为作家的。为了诱发兴趣,我给学生以写的自由和自我表现的机会,运用评价激励机制,多肯定成绩,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愉悦。通过办手抄报,编印本班学生优秀习作选,在班上张贴学生的好文章,鼓励学生向学校“校园之声”投稿等。这些也不失为一种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有效方法。我不断用名人写作成功的经验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并且对学生作文的长处及时给予肯定,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
分阶段进行演讲活动(每周班会确立一个主题):七年级进行一事一议的既定话题演讲;八年级可进行一事一议的自由选题或应变话题演讲;九年级,确立一个观点,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进行演讲。这样的训练,可拓宽学生知识视野,提高学生思维理解、表达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充分利用晚自习前30分钟的读报时间。这个时间,以学生读报、读优秀文章为主,有时教师可报道一些新闻,可讲些名人勤学的故事,还可让学生看一些有关的电视节目等。用好这30分钟,可为学生说写积累素材,也可缓解紧张学习带来的压力。
总之,有兴趣才有动力。通过运用以上这些方法,学生对写作产生了比较浓厚的兴趣,树立了一定的自信心,基本实现了学生由“要我写”到“我想写”的转变。
三、重视课外阅读、课本学习和写作的融合
有道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由此可见,阅读在写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我曾教过一个学生叫李向阳,初一写的文章接近初三的水平,我了解他时才知:他父亲是教师,爱看课外书,他受到熏陶。从小学三年级起,他就开始看课外书,先是品其大意,后逐步细细理解。他说了一连串课外书的名字,有些老师都没看过……我从这个学生身上得到了启示。从那以后,我用李向阳的事例教育学生,要重视课外阅读,经常读写结合,就能写出好文章。一直以来,我很重视课外阅读,要求学生每学期(初三最后两学期除外)买一本十几元的“初中生优秀作文”选,有条件的可订些相关的杂志。每周利用一节或两节自习,让学生专读优秀文章,有时节假日还布置一定的阅读任务。课外阅读要提出一定的要求并检查落实,我要求每届学生前两年要读四到六百篇文章。多年的实践,我觉得这个办法对学生一边积累一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对于课外阅读、课本学习和写作怎样有机地融合,我还有这样的体会。
如教学《老王》,当我讲课引入课题时,听见有学生在暗暗笑(因我姓王)。我在教学本文后,就抓住学生“笑”这一契机,要求写“我心中的王老师”:“老王”是一个不幸者,王老师是一个幸运者,要求通过写王老师生活的几件事(可通过想象把其他老师的典型事例信手拈来,进行有机组合),来表现王老师的性格特点,表达对现实生活的赞颂之情。
教学《白杨礼赞》,作者在具体描绘了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后,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我告诉学生,在运用象征手法时首先要抓住象征物的特点进行描绘,然后进行由此及彼的联想;在揭示象征意义的时候可用排比反问的句式。最后再以蜡烛、路灯、落叶等为题,让学生进行片段仿写训练。
教学《羚羊木雕》,我要求学生注意基础和问题的探究:羚羊木雕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怎样?针对人物的双方,我要为万芳说几句,我要为父母说几句。
然后,学生分正反方辩论。正方——友情重要——推荐代表四人;反方——亲情重要——推荐代表四人。其他学生可举手为你赞成的一方争辩。
课堂上展开了激烈的争辩,正方认为友情重要:羚羊木雕即使重要,父母已送给我了,万芳对我情深义重,我送她也是值得的。怎么能要回来?太伤感情了!……反方认为:父母送给你是希望你记住父母的深情,友情再重要,不能超过亲情,并且可以用其他物品替代……
课堂时间有限,我让学生课后想想家庭有什么类似的人、事、物,将之写下来,有什么看法,也可在作文中发表……
学生们感到有话可说,忍不住一吐为快。后来,我将课外作文收起来看,那效果就是不一般。
重视课外阅读和语文课的阅读,要坚持不懈,要落到实处,要与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学生读才有兴趣、才会认真,写才有欲望。
四、修改与评价
我经常教育学生,《红楼梦》之所以成为世界名著,是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结果。这足以说明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教学中,我实行:将成绩接近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先小组评改,后老师统一修改、评讲,再发给每个学生进行“自我诊断”。结合前面“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的办法,使学生知道自己学语文的综合能力,即写作能力到底怎样,知道自己应发扬成绩,改正不足,争取更上一层楼!
几十年的作文教学探索,有了一定的成效,各届学生都有一定的写作兴趣和信心。学生能自觉认真学习课本知识,能自觉认真阅读课外书籍,善于观察、思考,为写作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素材,并能通过写作来表情达意。大部分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较强。学生的习作曾在校级、县级、市级等写作竞赛中,获得过一、二、三等及优秀等级奖励。
写作是一个人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它的提升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做一个有心人,在作文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做好“积累工作”,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用手中的笔写出真情,用手中的笔写出自己的心声。
(责任编辑 韦淑红)
一、明确目标,有的放矢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作文教学是使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的表达、有个性的表达、有创意的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明确总体目标后,我将所教班三年的时间分为三个阶段,设定阶段教学目标:七年级进行记叙、描写的专项训练;八年级进行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的专项训练;九年级以综合训练为主。目标明确,我们就能做到有的放矢。
二、激发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写作文是学生极为头疼的事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了解到学生害怕作文的缘由:多数人都说作文难写带来的消极影响使学生写作时缺乏自信;“画地为牢”式的命题作文造成学生思想闭塞;生活素材少,无真情实感、自我感觉空洞,有话说不出等苦恼,使学生感觉无内容可写。因此,教育学生树立自信心很有必要:世上无难事,作文也是这样。世上没有哪一个作家是一开始就成为作家的。为了诱发兴趣,我给学生以写的自由和自我表现的机会,运用评价激励机制,多肯定成绩,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愉悦。通过办手抄报,编印本班学生优秀习作选,在班上张贴学生的好文章,鼓励学生向学校“校园之声”投稿等。这些也不失为一种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有效方法。我不断用名人写作成功的经验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并且对学生作文的长处及时给予肯定,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
分阶段进行演讲活动(每周班会确立一个主题):七年级进行一事一议的既定话题演讲;八年级可进行一事一议的自由选题或应变话题演讲;九年级,确立一个观点,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进行演讲。这样的训练,可拓宽学生知识视野,提高学生思维理解、表达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充分利用晚自习前30分钟的读报时间。这个时间,以学生读报、读优秀文章为主,有时教师可报道一些新闻,可讲些名人勤学的故事,还可让学生看一些有关的电视节目等。用好这30分钟,可为学生说写积累素材,也可缓解紧张学习带来的压力。
总之,有兴趣才有动力。通过运用以上这些方法,学生对写作产生了比较浓厚的兴趣,树立了一定的自信心,基本实现了学生由“要我写”到“我想写”的转变。
三、重视课外阅读、课本学习和写作的融合
有道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由此可见,阅读在写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我曾教过一个学生叫李向阳,初一写的文章接近初三的水平,我了解他时才知:他父亲是教师,爱看课外书,他受到熏陶。从小学三年级起,他就开始看课外书,先是品其大意,后逐步细细理解。他说了一连串课外书的名字,有些老师都没看过……我从这个学生身上得到了启示。从那以后,我用李向阳的事例教育学生,要重视课外阅读,经常读写结合,就能写出好文章。一直以来,我很重视课外阅读,要求学生每学期(初三最后两学期除外)买一本十几元的“初中生优秀作文”选,有条件的可订些相关的杂志。每周利用一节或两节自习,让学生专读优秀文章,有时节假日还布置一定的阅读任务。课外阅读要提出一定的要求并检查落实,我要求每届学生前两年要读四到六百篇文章。多年的实践,我觉得这个办法对学生一边积累一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对于课外阅读、课本学习和写作怎样有机地融合,我还有这样的体会。
如教学《老王》,当我讲课引入课题时,听见有学生在暗暗笑(因我姓王)。我在教学本文后,就抓住学生“笑”这一契机,要求写“我心中的王老师”:“老王”是一个不幸者,王老师是一个幸运者,要求通过写王老师生活的几件事(可通过想象把其他老师的典型事例信手拈来,进行有机组合),来表现王老师的性格特点,表达对现实生活的赞颂之情。
教学《白杨礼赞》,作者在具体描绘了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后,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我告诉学生,在运用象征手法时首先要抓住象征物的特点进行描绘,然后进行由此及彼的联想;在揭示象征意义的时候可用排比反问的句式。最后再以蜡烛、路灯、落叶等为题,让学生进行片段仿写训练。
教学《羚羊木雕》,我要求学生注意基础和问题的探究:羚羊木雕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怎样?针对人物的双方,我要为万芳说几句,我要为父母说几句。
然后,学生分正反方辩论。正方——友情重要——推荐代表四人;反方——亲情重要——推荐代表四人。其他学生可举手为你赞成的一方争辩。
课堂上展开了激烈的争辩,正方认为友情重要:羚羊木雕即使重要,父母已送给我了,万芳对我情深义重,我送她也是值得的。怎么能要回来?太伤感情了!……反方认为:父母送给你是希望你记住父母的深情,友情再重要,不能超过亲情,并且可以用其他物品替代……
课堂时间有限,我让学生课后想想家庭有什么类似的人、事、物,将之写下来,有什么看法,也可在作文中发表……
学生们感到有话可说,忍不住一吐为快。后来,我将课外作文收起来看,那效果就是不一般。
重视课外阅读和语文课的阅读,要坚持不懈,要落到实处,要与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学生读才有兴趣、才会认真,写才有欲望。
四、修改与评价
我经常教育学生,《红楼梦》之所以成为世界名著,是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结果。这足以说明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教学中,我实行:将成绩接近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先小组评改,后老师统一修改、评讲,再发给每个学生进行“自我诊断”。结合前面“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的办法,使学生知道自己学语文的综合能力,即写作能力到底怎样,知道自己应发扬成绩,改正不足,争取更上一层楼!
几十年的作文教学探索,有了一定的成效,各届学生都有一定的写作兴趣和信心。学生能自觉认真学习课本知识,能自觉认真阅读课外书籍,善于观察、思考,为写作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素材,并能通过写作来表情达意。大部分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较强。学生的习作曾在校级、县级、市级等写作竞赛中,获得过一、二、三等及优秀等级奖励。
写作是一个人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它的提升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做一个有心人,在作文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做好“积累工作”,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用手中的笔写出真情,用手中的笔写出自己的心声。
(责任编辑 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