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化小组合作学习中提升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A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研究性学习的一种基本组织形式已经在教学实践中普遍应用。小组合作学习一直是我们推崇的学习方式,但以前的小组合作一般流于形式,并没有达到理想效果。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教育发展趋势,学校开始尝试把信息化融入小组合作学习当中。
  一、激励机制,增强自信
  学生一到高年级,愿意主动上台展示学习成果的人特别少。和孩子交流发现,他们基本上都能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可是一到表现自己的时候就是不能自信。如何解决让学生主动回答及上台展示的问题呢?我们一直为解决这个问题而伤脑筋。
  信息化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分组、组内建设等有着明确的要求。同时伴随着一系列的激励机制:包括举手回答得多少分,主动上台展示得多少分,还有日奖励、周奖励、月奖励、学期奖励等,这种奖励制度大大增强了孩子们的主动性。
  二、上台展示,提高能力
  (一)动手操作能力
  我校地处农村,对于一些家庭条件较差的学生来说,难以配备教学所需电子设备;另外,有些家庭虽然富裕,但是课堂所用的仪器设备也不一定有。比如实物投影仪,经常参与信息技术培训的老师刚操作的时候尚且要琢磨,实操一段时间才能熟练运用,未操作过甚至未见过的学生如何操作呢?
  信息化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果反馈有个必须的环节,那就是上台展示。无论是划在书本上的语句、标注,还是交流的结果等,都要求小组或个人上台汇报。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学会操作各种仪器设备。经过一段时间的操作使用,学生对课堂中使用的各种教学设备都能够熟练操作。
  (二)语言表达能力
  1.平等交流,发言机会人人有。遇到不善于发言的同学,就鼓励他;遇到讲得多的同学,就提醒他“我们是不是听一听其他同学的意见?”
  2.互相尊重,意见不同多沟通。在交流过程中,遇到不同的意见是很正常的,出现不完善或错误的答案也是正常的,学生往往会因此而计较、生气,更有的互相指责、抱怨。有了小组合作的语言指引,学生的言辞完全不一样。面对完全认可或相同的意见,就鼓励对方;同意部分观点的,就肯定对方,同时补充自己的观点;意见完全不同,就讲出自己的观点但不指责。
  3.设立模板,礼貌用语个个记。在交流时,学生回答问题往往不具体,也没有条理,我们就制定小组合作“表达模板”,为学生创造一个有效的台阶,不知不觉间实现理想的表达目标。
  (1)表述自己的观点:“我发现了……点,第一点……,第二点……”“我讲几个方面,首先……,其次……,再次……我讲完了,请大家提出意见。”
  (2)针对别人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意见:“我同意(不同意)……的观点,因为……”“我同意……的这个观点,但是我感觉还应该补充……”“我认为……的观点是存在问题的, 因为……如果……正确(不正确)的话,那么……”
  (3)表述小组的观点,“我们小组认为……”“我们小组……的观点非常有趣,我们还是让他自己来讲一讲……”“我们小组出现了两个不同的观点,小组内也没有统一,我讲出来请大家分析……”
  一段时间下来,学生的语言表达大方得体,礼貌用语运用自如,让课堂变得有书卷味,不再是以前那种说话粗鲁无礼的语调,让人听起来舒服,上课就变成了一种享受。
  三、信息交流,增进感情
  良好的沟通,能加深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营造和谐健康的成长氛围,促进孩子智力发展和优良性格的培养。现在,家校沟通可以通过微课掌上通、班级微信群、班级 Q 群来实现,只要家长每天花一两分钟查看,就会看到班级的所有通知及学校发布的内容。
  合作小组的建立,信息技术的介入,学习指南的使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探究的方法在合作交流中完成,使快乐学习、共同進步成为大家的共同目标,这就是学生素养的逐步提升。
  责任编辑    李少杰
其他文献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教学的重要目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要从培养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开始。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能提出问题甚至比解决问题更具有意义,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更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让学生想问  学习兴趣需要一定情境才能发生,离开了一定的情境,学生的兴趣就会消失殆尽。利用形象、生动、幽默的漫画等图片材料
期刊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可见质疑不仅是思维的开始,还是成功的开始。  一、善疑,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学习中的主人,是老师最大的心愿。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我让学生在学习新课文前都要预习,善于设疑解疑。一篇文章读下来,或多或少会有不认识的字,不懂解释的词语,不好理解的语句。只要心中有疑问,就要主动查阅工具书,扫清阅读障碍,过
期刊
感受力(Sensibility)这一词汇缘起于艺术界,是指艺术家对于客观事物特征和细节的敏锐程度。在语文教育中的感受力是指学生对于文本的主观感悟能力,这种能力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有重要影响,尤其对于小学生良好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形成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良好的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而感受力是良好语文听说读写能力养成的前提和基础,相关研究表面,小学生的感受力越强,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
期刊
【摘要】本文以幼教师范生美术课程模式的教学现状和美术技能学习能否适应未来职业的需要为着眼点,结合幼师美术课的教材,进行布艺课程的实验与探索,从育人理念的课程目标重构,“新材料、新创意、新应用”的课程资源开发,“真实任务、模拟试教”的体验式课改以及“三循环”的课程实验模式,构想了幼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布艺课改。形成了具有综合技能美术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布艺课程模块。用布艺材料糅合传统与现代的技艺,制作符合现
一、引入丰富的现实情境,促进学生发现情境中的共同属性  1.找准切入点。选择合适的现实情境,要基于学生认知的起点,同时能为后面建立数学模型起到铺垫作用。如“加法的含义”这一课,“加法”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首次接触计算的问题,在选择情境时最好从“数的抽象”开始,让学生经历回顾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感悟单个数字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发展数感,对接下来的教学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选择合理素材。合适
期刊
一、什么是“咖啡屋”模式  “咖啡屋”模式是通过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让人在轻松的环境下相互交流,相互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实现集体的智慧。“世界咖啡屋”的环境要像咖啡屋一样布置,四个到六个人坐一桌开始谈,大约持续20到45分钟。每一轮结束的时候,一个人仍然留在这个桌子上作为主持人,另外的几个人交换到其他的桌子。桌子的主持人欢迎到这个桌子的新参与者并和他们共享此前的会议精华,新参与者叙述他们带来的会议线
期刊
“空间观念”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十大核心概念之一,也是数学核心素养之一。这足以说明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是新课标理念下数学教学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应具备的一种基本数学素质。所以小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培养是举足轻重的内容,我们应该把如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以趣为引,建立空间
期刊
好习惯的培养得从娃娃抓起,幼小衔接是关键,常规管理抓到位后教学过程会轻松许多。不是现在的孩子真有多难教,而是我们的老师还不懂孩子,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这些状况曾经在我的课堂上也遇到过,我从培养学生的“听觉”开始,音乐的奇妙在于可以迅速稳定学生情绪,安抚他的内心,创建和谐的氛围。我跟学生见面的第一课,会在黑板上画一只耳朵并告知它的重要性。学生若具有一双“会听音乐流动、会听老师引导、会听钢琴辅助、会听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中提到:“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随着人教版新教材的运用,它把大量的主题性阅读资料整合放在课内完成,改变了阅读只在课外的传统格局,在这一背景下,群文阅读为这样的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对于阅读量较少的农村初中学生来说,如何在实际的时间内,围绕议题,精选适
期刊
在新课程标准下,新课改革不断深入推进,有各式各样的课堂模式的探索探究,颠覆了传统课堂上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提高学生的学科能力。在导学案应用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出来的一种更加有助于培养学生思考能力的导学案——问题式导学案,也逐渐被应用在高中各科的教学中。  一、问题式导学教学模式的探究  “问题式导学”简单来说就是教师利用“问题”形式进行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学习、分析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