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阶段是人生的奠基时期。许多卓有成效的作家的成长历程表明,他们早在小学阶段就对文学产生了特别浓厚的兴趣,具备了一定的文学素质。那么,这种兴趣和素质是怎样产生的呢?结合教学实践和与文人朋友的交往探索,笔者提出以下几个方面与大家交流。
首先,以阅读激发兴趣,陶冶情操。小学生对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要靠教师的诱导。教师推荐文学作品给学生阅读要讲究方法。不要一开始就推荐那些大部头作品,须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个序,就是学生的接受过程特征。概括地说,就是要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小到大,以韵伴散的原则。
由易到难,具体地说,应该先推荐那些浅显易懂的文学作品,再推荐那些有一定难度的文学作品。比如从阅读童话、神话、寓言故事开始,发展到阅读散文、小说、剧本等。因为童话、神话、寓言故事大多浅显易懂,较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些文体比较适合小学低年级阶段的阅读。在此基础上,扩展为广泛地阅读散文,再扩展到优秀的小说,甚而尝试阅读一定数量的优秀剧作。尽管小说进入小学课本的并不多,而剧本进入小学课本的篇目则为零,但是,作为课外阅读,完全应该弥补这些方面的不足。因为这是培育有文学素养的人的必由之路。
由浅入深,是就作品的含义深浅而言的。童话、神话的字面意思较浅,应安排在最先。寓言故事讲究寓义,是由浅入深的过渡。散文的字面意思则有浅有深,比较综合,应作为高一层次的过渡。小说的阅读因其三要素等的把握与领悟,使其升入到更高的阅读层面。而剧本由于揭示的是较为复杂的矛盾冲突,使其升入了最高的阅读层面。剧本阅读的难度根源于阅人閱世,对于少不更事的学生而言,阅读这种文体难度相对于小说而言要大得多。文言故事的阅读应该放在小学的中高阶段。如果学生的现代文底子好,诗词背诵积累得多,浅易文言故事的阅读就可以提前。诗词的阅读是个例外,它适应于各个层次的阅读者,下文将专点阐述。
由小到大的提出,是由接受主体的能力决定的。学生认识事物有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对童话、神话、寓言、散文、小说、剧本的阅读,大体上遵循了从小到大的顺序。而对小说的阅读,应该从阅读短篇、中篇到阅读长篇。对剧本的阅读应该从阅读小品、独幕剧开始,然后再去阅读多幕剧。
最后是以韵伴散的原则。我之所以不把韵文的阅读放在童话的前面,是因为不但可以放在前面,还可以放在中间,甚至可以放在后面。它不受位置的限定,因为诗词的诵读对于不同年龄的人都适应,它伴随着学生的成长过程,也伴随着人的一生。同一首诗词,从小学到大学都可以学,便是明证。文字最少的文学体裁是诗歌。从这个角度出发,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实践中,接受主体最先接受的文体毫无争议地选择了符合幼儿特点的幼儿诗歌。为什么呢?因为幼儿诗朗朗上口,易学易记。在幼儿诗积累到一定数量之后,再让接受主体进入唐诗宋词的诵读。少儿读诗词不求甚解,这是最正常不过的现象。幼儿诗歌的初读阶段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形象的说法是“读白眼书阶段”,鲁迅及其兄弟们在三味书屋的读书,就是属于这个阶段。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无意识的文化积淀阶段。沉湎于应试教育的今天,祖国未来的花朵们没有了这种积淀,到底是幸运还是不幸,笔者在此不必多言,还是让有良知的人自己去品味吧。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小到大,以韵伴散的原则,学生的兴趣培养起来了,同时,高雅的情操也就陶冶出来了。
其次,注重以创作激发兴趣,提升品位。要提升一个人的品位,关键在于创造。学生的作文是浅层次的创造,创作是高层次的创造。就小学生的具体情况而言,写作是从模仿开始的。至于模仿什么,上述论及的种种阅读提供了可资模仿的蓝本。教师每教一篇好文章,在赏析的基础上,都可以让学生进行模仿作文。同样的道理,对文学作品进行赏析之后,模拟创作是完全必要的。不管是小说、剧本,还是诗词,只有经过模拟,才能进入正式的创作实践活动。那么,在模拟的基础上怎样开展创作实践活动呢?
一是开展培训。培训的形式可以搞专题讲座,重点在于讲清文体特征。比如,小说文体的教学应讲清它的三要素,重点在如何写人,如何绘景,如何构思情节等。诗词创作方面,应该在赏析作品的同时,对学生进行诗词平仄格律的培训。以诗为例,须让学生明白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懂得律诗的句内平仄相间和“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规则,懂得上下句之间平仄相对的方法,弄清律诗的联与联之间相粘和中间两联必须对仗的硬道理。至于创作的作品是否符合平仄格律要求,那是下一步的问题。因为种种原因,这个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要让学生在实践中慢慢体会。
二是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竞赛活动。要通过参赛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砥砺学生的文学才华。比如“锦绣兴仁杯”中小学生格律诗词大赛、黔西南州格律诗词大赛、黔西南州新世纪杯作文大赛……学生一旦获奖,其欣喜将是难以言表的。纵然未得奖,也没有什么损失。贵在参与,积极参与了就是进步。即便把它看成失败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因为失败教育也是一种教育。人生不可能事事顺利,失败是成功之母啊!
三是要持之以恒。要让学生养成勤练笔的习惯。练笔的形式通常有三种:每天写一则日记;每周写一篇周记;每半月至少写一篇作文。
四是要有展示作品的平台。平台的打造应该多种多样。班上可创办班刊、墙报,以之作为学生发表作品的永久性阵地。另外,还可以通过创建博客等形式,从更加广阔的角度展示学生的作品。对于优秀作品,通过指导学生修改后,可以推荐给报社或杂志社。学生的作品能够上报刊,是教师作文教学成功的重要标志;能够获奖,是学生人生旅程中的一大辉煌,也是教师的一大业绩。
综上所述,小学生文学素质的培养必须通过系统的阅读训练和全方位的创作潜能开发,因为这是小学生文学素质得以形成的不二法门。
首先,以阅读激发兴趣,陶冶情操。小学生对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要靠教师的诱导。教师推荐文学作品给学生阅读要讲究方法。不要一开始就推荐那些大部头作品,须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个序,就是学生的接受过程特征。概括地说,就是要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小到大,以韵伴散的原则。
由易到难,具体地说,应该先推荐那些浅显易懂的文学作品,再推荐那些有一定难度的文学作品。比如从阅读童话、神话、寓言故事开始,发展到阅读散文、小说、剧本等。因为童话、神话、寓言故事大多浅显易懂,较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些文体比较适合小学低年级阶段的阅读。在此基础上,扩展为广泛地阅读散文,再扩展到优秀的小说,甚而尝试阅读一定数量的优秀剧作。尽管小说进入小学课本的并不多,而剧本进入小学课本的篇目则为零,但是,作为课外阅读,完全应该弥补这些方面的不足。因为这是培育有文学素养的人的必由之路。
由浅入深,是就作品的含义深浅而言的。童话、神话的字面意思较浅,应安排在最先。寓言故事讲究寓义,是由浅入深的过渡。散文的字面意思则有浅有深,比较综合,应作为高一层次的过渡。小说的阅读因其三要素等的把握与领悟,使其升入到更高的阅读层面。而剧本由于揭示的是较为复杂的矛盾冲突,使其升入了最高的阅读层面。剧本阅读的难度根源于阅人閱世,对于少不更事的学生而言,阅读这种文体难度相对于小说而言要大得多。文言故事的阅读应该放在小学的中高阶段。如果学生的现代文底子好,诗词背诵积累得多,浅易文言故事的阅读就可以提前。诗词的阅读是个例外,它适应于各个层次的阅读者,下文将专点阐述。
由小到大的提出,是由接受主体的能力决定的。学生认识事物有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对童话、神话、寓言、散文、小说、剧本的阅读,大体上遵循了从小到大的顺序。而对小说的阅读,应该从阅读短篇、中篇到阅读长篇。对剧本的阅读应该从阅读小品、独幕剧开始,然后再去阅读多幕剧。
最后是以韵伴散的原则。我之所以不把韵文的阅读放在童话的前面,是因为不但可以放在前面,还可以放在中间,甚至可以放在后面。它不受位置的限定,因为诗词的诵读对于不同年龄的人都适应,它伴随着学生的成长过程,也伴随着人的一生。同一首诗词,从小学到大学都可以学,便是明证。文字最少的文学体裁是诗歌。从这个角度出发,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实践中,接受主体最先接受的文体毫无争议地选择了符合幼儿特点的幼儿诗歌。为什么呢?因为幼儿诗朗朗上口,易学易记。在幼儿诗积累到一定数量之后,再让接受主体进入唐诗宋词的诵读。少儿读诗词不求甚解,这是最正常不过的现象。幼儿诗歌的初读阶段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形象的说法是“读白眼书阶段”,鲁迅及其兄弟们在三味书屋的读书,就是属于这个阶段。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无意识的文化积淀阶段。沉湎于应试教育的今天,祖国未来的花朵们没有了这种积淀,到底是幸运还是不幸,笔者在此不必多言,还是让有良知的人自己去品味吧。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小到大,以韵伴散的原则,学生的兴趣培养起来了,同时,高雅的情操也就陶冶出来了。
其次,注重以创作激发兴趣,提升品位。要提升一个人的品位,关键在于创造。学生的作文是浅层次的创造,创作是高层次的创造。就小学生的具体情况而言,写作是从模仿开始的。至于模仿什么,上述论及的种种阅读提供了可资模仿的蓝本。教师每教一篇好文章,在赏析的基础上,都可以让学生进行模仿作文。同样的道理,对文学作品进行赏析之后,模拟创作是完全必要的。不管是小说、剧本,还是诗词,只有经过模拟,才能进入正式的创作实践活动。那么,在模拟的基础上怎样开展创作实践活动呢?
一是开展培训。培训的形式可以搞专题讲座,重点在于讲清文体特征。比如,小说文体的教学应讲清它的三要素,重点在如何写人,如何绘景,如何构思情节等。诗词创作方面,应该在赏析作品的同时,对学生进行诗词平仄格律的培训。以诗为例,须让学生明白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懂得律诗的句内平仄相间和“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规则,懂得上下句之间平仄相对的方法,弄清律诗的联与联之间相粘和中间两联必须对仗的硬道理。至于创作的作品是否符合平仄格律要求,那是下一步的问题。因为种种原因,这个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要让学生在实践中慢慢体会。
二是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竞赛活动。要通过参赛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砥砺学生的文学才华。比如“锦绣兴仁杯”中小学生格律诗词大赛、黔西南州格律诗词大赛、黔西南州新世纪杯作文大赛……学生一旦获奖,其欣喜将是难以言表的。纵然未得奖,也没有什么损失。贵在参与,积极参与了就是进步。即便把它看成失败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因为失败教育也是一种教育。人生不可能事事顺利,失败是成功之母啊!
三是要持之以恒。要让学生养成勤练笔的习惯。练笔的形式通常有三种:每天写一则日记;每周写一篇周记;每半月至少写一篇作文。
四是要有展示作品的平台。平台的打造应该多种多样。班上可创办班刊、墙报,以之作为学生发表作品的永久性阵地。另外,还可以通过创建博客等形式,从更加广阔的角度展示学生的作品。对于优秀作品,通过指导学生修改后,可以推荐给报社或杂志社。学生的作品能够上报刊,是教师作文教学成功的重要标志;能够获奖,是学生人生旅程中的一大辉煌,也是教师的一大业绩。
综上所述,小学生文学素质的培养必须通过系统的阅读训练和全方位的创作潜能开发,因为这是小学生文学素质得以形成的不二法门。